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第一太子-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没有再说一句话,就那样静静的坐着,吃了一顿温馨的算是晚饭吧,赵旭在席间时不时的给她夹菜端汤的,像极了一个温柔的丈夫。

    等到符彦卿来到的时候,两人早已经用完了晚饭,符大人一看这架势,人老成精的他哪里还不明白自己的女儿一定是和这个年轻的太子发生了什么事,不过这也是他乐意看到的,老家伙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过。

    “你小子是不是早就认识符彦卿的女儿,我怎么听说你和她在你的饕香楼呆了一下午,屋内还就只有两个人。”在赵匡胤的所住的福宁宫,父子两个正在说着什么。

    “当时我也不知道是她,救人心切,谁能想到她就是符雪彤,不过现在知道也不晚。”赵旭说到这里还有些得意,真不知道这家伙得意什么。

    “你呀,好了准备一下明天和我到太庙去祭祀先祖,祷告上天,我大宋的第一位太子要成亲了,对了你也成亲了,我准备给你取个字,就叫天麟吧!”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赵旭虽然还不到二十但是皇帝老爹说给自己取个字,他当然乐意接受了。

    要说这字还是在东汉末年三国并起的时候最为流行,什么诸葛亮字孔明,曹操字孟德之类的,就赵旭这个天麟还是赵匡胤想了老半天。

    天麟取的是天降麟儿,说明他的不凡,再说天是谁,天就是皇帝天麟就是说赵旭注定是就是太子的命,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能想到这些也周氏不容易。

    第二天赵匡胤领着赵氏宗族的人来到了大宋的太庙,当然其他的人只能跪后在太庙的外边等候,赵匡胤则是领着太子赵旭走了进去。

    这太庙比一般人家的宗祠还要严格,能进入里面说明是有掌握祖宗祭祀的权力,也就是说不是国家的主人就是国家的继承人。所以皇帝和太子走了进去。

    “后世子孙赵匡胤得祖宗的庇佑登上九五至尊之位,今日有我赵氏后人大宋的继承人太子赵旭成家在即,特来敬告祖宗先人。”

    赵匡胤父子前面是一大堆的灵位,都是赵家先祖的牌位,赵旭之认识自己的爷爷,其他的只是听说,但是这都是他的先人,经历过重生的他已经相信了鬼神,跟着自己的父亲老老实实的磕了几个头reads;。

    就这些事,只是让祖先知道自己要成亲了,其他的也是没有什么事情,赵旭要结婚了,老告诉祖宗一声。

    此时赵旭的眼光落在太庙的偏殿一块上面被黄色的绢布所盖住的东西,想必这就是那个所谓的大宋誓碑吧。

    按照后世的记载,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在太庙的夹室内,立下一块石碑,以黄布覆盖,只准备四季祭祀或者新君即位的时候才可以打开,其他人没有权力打开。

    即使是跟在皇帝身边进去的小太监也是必须不认识字的,没有知道这块太祖誓碑上说的是什么,后来金军攻破开封城,这块誓碑才得以重见天日。这上面就只有三条:

    一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三是:“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赵旭猜测这东西什么时候放在这里的他还真的不知道,其实是他没有注意,当时他去了北地视察,赵匡胤把这个誓碑放在了这里。

    看到赵旭走向自己所立的誓碑,赵匡胤连忙阻止,自己曾经立下规矩这有在世的皇帝可以打开,他有怎么可以让自己的而去破掉自己所立下的规矩。

    “旭儿不可造次,这是朕所立下的祖宗家法,你不能看的,等朕百年之后你才能开启,知道吗?”

    赵旭将伸出的手,缩了回来,叹了一口气:

    “父皇不说我也知道您上面的三条是什么,尤其是第二条就更加的不应该了,这只会增长文人嚣张气焰,长久以往我宋朝还有什么骨气可言。”

    赵匡胤也很纳闷这块碑文就自己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他怎么会知道,满脸的不信,赵旭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

    “父皇不杀士大夫真的好吗?”这句话一出,赵匡胤不在怀疑自己的这个儿子真的知道上面的内容了,无奈的他只得自己伸手扯掉上面的黄布reads;。

    露出来的誓碑果然是和传说中的一模一样,其实也就是两条,第三条是建立在前两条的基础上的。这优待柴氏子孙没有什么说的,夺了人家孤儿寡母的江山,再不优待人家有点说不过去吧。

    赵旭真的是和反感第二条,怪不得宋朝的文人只要不是谋反大罪,从来没有听说谁被杀了,被杀的岳飞还是个武将。

    “朕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但是千万不能透漏出去,这件事是我们赵家的宗法,后世的皇帝必须遵守,你说这第二条不好,怎么个不好法?”

    赵匡胤是武将的身份夺得的江山,加上他也是经历过五代战乱的人,深知皇帝换得快的道理,所以他很害怕武将掌权,所以他十分对文人推崇,压制武将。

    这样就造成了文人一家独大,武将没有地位,这也导致以后大宋没有任何骨气,面对外敌的入侵只有被动求和的份。

    究其原因武将无论立了多大的功劳都不如文官动动嘴皮子,同样级别的武将在文官的面前就立刻矮了一大截,所以后世有人说大宋不像个爷们。

    “我知道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我大宋再次出现武将专权的局面,更加是为了使我赵家的江山千秋万代,武将的权力是要限制的,以免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既然你知道这些问什么还说朕这条不杀士大夫规定不对,哪里不对了。”赵匡胤认为这是他的得意之作没有想到自己的太子都不赞同,这还真让他有点恼火。

    “父皇听我慢慢说,限制武将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将文官士大夫的位置摆这么高,更不能留下不杀士大夫的誓言,这虽然只有皇帝本人知道,但是知道之后皇帝会牢记这条誓言,心里不知不觉就会倾向于士大夫。”

    “这样士大夫就会认为皇帝根本不可能那他们怎么样,越是他们的气焰就会越发的嚣张,最后可能会使他们一家独大,限制皇权,您不是说只有武将篡国,哪有文官夺权的,那东魏的丞相高欢的儿子高洋为什么会建立北齐,他不是文官吗?所以对于文官也是不能太过宽容,更不能不杀士大夫。” 。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111章 大婚〔上〕() 
高欢是东魏的权臣,掌握了东魏的军国大权他的儿子高洋后来取代东魏成为北齐的开国皇帝reads;。

    赵旭看着赵匡胤若有所思,又进一步说道:

    “父皇你像利用文臣限制武将,可是你想过这样一来的后果吗?”

    “后果,什么后果,那样只会让我大宋千秋万代,没有武将的威胁,文官何足道哉,你没有听说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吗?”

    赵匡胤的认知了武将的威胁更加的可怕文官他还真的没有放在眼里。赵旭苦笑道感情刚才那一番口舌白费了,得还是不能有这样的思想,否则还真的危险,再说一遍吧。

    “父皇此举造成文官势力必定强大,接下来的是武将或者说是整个国家的武风受到影响,因为他们能从朝廷的政策中看出国家不重视武而是重文,那他们就会弃文从武这样就极有可能在民间厌武成风。”

    赵匡胤立刻接过话茬:

    “这样有什么不好,民间习文成风,这是一个国家文化兴盛的标志,你看南方的唐国,百姓喜文而厌武,这么多年来,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富足,违法乱纪之徒,更是少之又少,这有什么不好呢?”

    赵旭看得出来老爹真的是陷入怪圈了,处处只想到百姓好文风的好处,这不老赵同志又开始说了起来,并且越说越兴奋:

    “这样百姓都是好文风数十年之后,民间风气为之一清,政治清明,那时候定能重现大唐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赵匡胤说道此处,双眼放光,大唐盛世是他所向往的,他也想成为一个开明青史留名的好皇帝,想唐太宗李世民那样。

    可是赵匡胤忘记了大唐的盛世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是数次对外战争取得,是大唐的虎狼之师南征北讨才得来的

    赵旭摇头道:“唉父皇可曾想想到百姓都是习文成风,不修武术,那么势必会造成百姓的身体羸弱,那么一但有敌的入侵怎办,谁来抵挡?”

    “哈哈旭儿何故如此的糊涂,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大宋的军队自会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这是军人的本分,当初你我父子不就这是这样为大周出生入死的吗?”

    赵匡胤不知道自己的儿子今天怎么老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敌人来了我们有刀枪,还用问吗?

    “父皇我大宋的军对来自哪里?”

    “我大宋的军队当然是来自民间招募的百姓,这是毋庸置疑的呀。”赵匡胤很是肯定的回答道。

    “那么父皇百姓们都是弃武从文,他们的身体能够有多强壮,能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吗。”看到赵匡胤想开口说话赵旭紧接着又追问道:

    “父皇也许会说,我们实行的是募兵制,军人专门有自己的身份,当他们入伍之后可以进行严格的训练,这样一定能提高他们的也体能,他们也很快能够达到标准的,是不是?”

    赵匡胤只得点了点头,自己确实是这样想的,当兵的只负责保家卫国,平时负责训练,有战事的时候要上战场。

    “父皇说的也是十分有利,那么我有个问题想问父皇,一匹劣马将它训练成千里,马的几率是多少呢?”

    老赵想说什么张张嘴却没有说出来,劣马在再怎么训练也不可能成为千里马的,他好像是有点明白儿子想说什么了。

    “就像一匹劣马怎么训练都不能成为千里马一样,一个身体孱弱的士兵,再怎么训练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士兵,只不过能让他的身体强壮而已,他日如果我们一统天下之后,征契丹能是对手吗?”

    契丹人生活在北方的草原,骑兵是是他们的天然优势,他们的士兵虎背熊腰,异于常人,赵匡胤也是和他们交过手,自然知道他们怎么样。

    “我国中的百姓长期身体孱弱,造成我士兵的质量下降,别说我们要统一天下,恐怕守卫国土都有问题,这一些虽然不全是您提高文人的地位造成的,但是却有一大部分原因。”

    “限制武将是必须的,这是为了中央集权的需要,但是不杀士大夫这一条可以去掉,文官武将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我们能好好的用人,他们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怕武将造反可以改革军制,更加可以设立机构教育士兵的思想,让他们效忠的是国家而不是某个人,同时可以专门设一个官职到军中管理军中士兵的思想教育reads;。”

    一不留神将后世的政委制度给整了过来,当年毛太祖一个党支部建在连上,使党很好的指挥了枪杆子,在这个时代也是可以的。

    赵匡胤哪里听过这么绕口的话,被赵旭绕糊涂了,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心里觉得是不是真如他说的这样不该立下不得杀士大夫的誓言。

    他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