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周始皇-第2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留守栎阳协助太子渠梁吧。”

    “诺!”几人立即改为单膝跪下。而其余大臣均是跪倒在地,在当今秦国朝堂,秦侯可是绝对的一言九鼎,原因很简单,对秦侯不服的国内几大家族,根本就不来朝堂,关于这一点,秦侯也无可奈何,只能维持着目前这一平衡局面。

    但现在,秦侯看到了希望,或者说终于下定了决心,因为秦侯准备大打勤王旗号,重返中原了。其实早在韩国围攻洛阳时,秦侯就在犹豫,因为去岁秦国刚刚与韩国结盟,所以秦侯心中有些摇摆,干脆就两不相帮。而现在,秦侯终于下定了决心,因为魏侯居然挟持了周天子,围攻新郑,这下好了,一次出兵,帮助了两个盟友,并且最妙的是,敌人恰恰便是秦国的死地,魏国,何乐而不为之呢?

    只是刚刚争辩的是,是应该出兵河西,趁魏国国内兵乏,夺回河西呢?还是出兵新郑,解救周天子呢?最终,秦侯一锤定音,出兵新郑。

    秦侯看得很远,虽然现在暂时放弃了河西,但赢得了两个盟友不说,还能获得天子的奖赏,这十分有利于秦国的国际形势,同样也有利于巩固秦侯在国内的地位,并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还避免了与魏军的死磕,因为秦侯相信,魏国动静太大,齐赵两国是不会放过的。

    所以,秦侯决定了出兵新郑,但很显然,这个时代里,尚还没有出现围魏救赵这个成语,不然的话,若是知道了,或许秦侯还要再犹豫犹豫。

    与此同时,临淄齐宫,正沐浴在夕阳中的大齐殿,一位面露威严的中年华服男子,高坐大殿之上,却是一脸的沉闷,原因很简单,堂下他的两名臣子正在激烈的争论。

    争论的主题自然是要不要立即出兵新郑,在齐国君臣看来,魏国强抢了齐国进贡给周王室的贡物,便是**裸的挑恤和蔑视,身为东方大国的齐,自然忍不下这口气。更何况如今魏侯挟持周天子,围攻韩都新郑,齐国又怎么能容忍魏国一家坐大呢?

    所以包括齐侯在内,许多大夫和将军都要求立即出兵新郑,一来能解韩国之围,二来能示好于周室,重树齐国霸主之风,三来也抑制了魏国的强大,怎么看都有好处。

    而反对方也不是不同意这些好处,他们的意见很简单,齐军战斗力不行,恐怕不是魏军的对手,对于现在齐国,经历了几代君王的混乱,当下应该做的是养精蓄锐,而不是挑恤强国,引来战争。

    所以齐侯很头疼,到底该如何,双方各有各的理由,想想能得到的好处,再想想魏军的强大,还真的是很难下定决心啊。

    很显然,此时的秦国和齐国都已经知道了周天子就在魏军之中,但两个国君的性格和分别在各自国家中的地位,以及两个诸侯国的迫切需求,决定了两国的对策完全不同。

    而此时,已经成为几大强国国政谈论焦点的周天子,周扁,却丝毫没有一点身为焦点的觉悟。舒畅的一场午觉一直睡到夕阳西下,走出帐外,周扁伸了个懒腰,只觉精神格外爽快。

    哎,这段时间真的是闲着了,得找点事做了,还是和樊馀一起练练剑吧,不然这人一懒下来,可就废了。

    想到此,周扁扭扭腰身,便向身边的侍从问起樊馀的所在了。

    立即便有侍从拿手一指,就在小溪边。

    也没要侍从去喊,周扁信步向小溪走去,不料刚走近,便勾起了一大堆水花,拿手挡过之后一看,这才发现小溪里,几名男子只有下腹兜着个裤衩在玩水,眼见大王来了,纷纷慌忙起身,这才溅起了大量的水花。樊馀赫然便在此列。

    对于这种古人所认为的非礼,周扁却并没有见怪,而是忽然想起来自己午饭前的一个想法来了。

    于是周扁侧身问道,“本王想向魏侯多要些篷布,谁人去替本王跑一趟?”

第十一章 庞家子侄() 
紧接着几日,魏军每天都去攻城,巴宁将军也有每天清晨都来邀请周天子观战,但周扁却是真的不想再起那么早了。于是在第一次派宁越和王孙满二人代表王室观战,而魏侯没有表示什么意见之后,这几日周扁便再也没有去过前线。

    因为在周扁看来,魏军攻城方式单一,或者说这个时代攻城方式就都单一,看一次也就足够了,实在没必要每次都去巴着看,又不是自己指挥,很无聊。虽说也能学到魏军的一些作战经验,但周扁反复考虑过了,该了解的自己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而且自己拥有的后世知识更多,别的不说,一本三国演义就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时代了,所以没有必要投入太多功夫去学习魏军。

    此外周扁蛮想让苏锐也去观战的,毕竟是将军,但苏锐就一句话,我本韩人,想想也是,让苏锐去看别人猛攻自己的故国,的确不是很人性化,所以周扁只得作罢。每天都是养养精神,然后就练练力气,和樊馀比剑,和苏锐拼矛,傍晚则和巧奴田倩戏水,倒也十分充实自在。

    其实魏军攻城,周天子去不去都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毕竟名头已经给了魏侯,魏侯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为了王室才打新郑的,所以对于周天子不来观战也就懒得管了。

    当然,这也让周扁间接的看清了魏侯到底为什么而打新郑,因为如果真的是为了周王室而打,那么周天子不观战,会让人觉得很没意思的,但魏侯一直没有再派别人来请,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问题。

    另外,还能让魏侯对自己起了轻视之心,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周扁一连几天都玩的很是痛快,练习剑术等也开始抓紧了,而这魏营之中每日伙食极佳,顿顿都是大肉,倒也十分适合长身子,不打熬点力气实在白费了魏侯刻意安排的美食了。

    不过周扁也每天都在关注魏军战况,这几日攻城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想想也是,攻打一个比自己弱不了太多的国家都城,自然绝不是一早一夕能完成的事情。

    这样平静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五天,直到被洛阳来人打破。

    本来就定好了每十天洛阳汇报一次消息,但这次却是晚了一天,是因为魏军营地不太好找,这次奉命带信来的年轻大夫对新郑这边的路不是很熟,所以耽搁了。

    早就定下来的信使王孙满因为被魏侯强留下来了,所以这次来的洛阳司马王寿的儿子,下大夫王平,也还算是年富力强,也还忠心周王室。但周扁却知道,王平此次能来,绝不是看中了其能力,而是洛阳朝政各方面博弈的结果,要知道洛阳虽然是太师主政,但洛阳旧贵族的力量也绝不敢忽视,尤其是这些都支持过王室的大贵族,田家、辛家、屠家等,王家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显然这次太师为了照顾这些人的面子,所以选取了还算好评的王平前来。

    可别小看了这来给天子送信,这可是接近天颜的好机会,是洛阳群臣接近天子的唯一机会,若是能给大王留下不错的印象,只等大王归来,那便会立即得到重用,所以可以想象,整个洛阳朝堂,有多少人在争这个机会。

    而此时,此次获得这个机会的幸运儿,下大夫王平,便略略有些颤抖的跪在刚搭好的小木屋里,不敢抬头。

    第一次看见这个传说中的周天子,王平怎能不有点紧张呢。

    好像等了许久,才听见大王的声音响起。

    “王平是吧,你父亲王寿本王倒也认识,洛阳司马,还算尽职尽责。你此来一路辛苦了,起来说话吧!”

    大王的声音十分清澈,童音十足,但一句一字说出来,果然还是气势十足。听到此,王平忙道一声谢过大王,慌忙爬起,但仍旧低着头。

    望见这微微有些紧张的年轻人,周扁不由笑了,浑然忘记了自己这个身子也只有十岁。

    “王大夫此来新郑郊外辛苦了,洛阳有什么事就说吧。”

    “诺!”听见大王发话,王平这才深吸一口气,开始叙述了起来,虽然仍旧没有抬头,但说话却是流利了许多。

    原来这一段时间洛阳恢复生产以及巩邑重建都进展顺利,军民情绪良好,商人来往也多了些,洛阳已经渐渐开始重现昔日的繁华了,虽然洛阳平民还没有多少购买力,但王室这次能守住洛阳,给予这些商人的信心,足够让他们坚持在洛阳继续维持产业甚至扩大生产了。

    甚至还有些精明的商人开始收购洛阳人手中的竹简了,就是那个掰成两段的信物,一半在曾为王室效力的洛阳人手中,另一半在王室手中,以后可以在王室领取一定数目铜钱的玩意。因为在这些商人看来,周王室良好的信誉,绝对让人相信,而这些商人多半都与王室有些来往,所以比较了解。

    这的确是一个多赢的举动,一方面商人以较低的价钱将信物收购回来,以后再找王室赎回铜钱,实际上是赚了一笔,另一方面也方便了那些急需钱用的洛阳人,毕竟王室赊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商人的这一举措也极大的缓和那些曾为王室效力的洛阳人的需求,同时也表达了商人向王室的示好。

    所以太师与白圭等人商议一番后,不仅默许了这一行为,还为商人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商人持信物到王室相关司门来核对,以免有人造假。

    听到此周扁微微一笑,洛阳以后要发展,看来多半是离不开这些商人了,也好,以商兴国,也不失为无土之地的一条发展大道。

    只是很快周扁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假如有洛阳人自己复刻了竹简,然后卖一个给收购的商人,这样现在商人去找王室有司核对时是查不出问题的,而等到王室开始有钱回购信物时,他再抢先去赎钱,那么就会造成商人去统一赎钱时,出现重复现象而遭拒绝赎钱,如果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的话,只会影响商人与周王室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那么对洛阳商业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并且这还是十分可行的,虽然没有任何两块主子的纹路是一样的,但是兑钱时,绝对不会有人看的那么仔细。

    别看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淳朴,但在利益的驱使下,难保会有些人起歪心思,所以还是不得不防,你看白圭他们不是就为收购的商人开了核对信物的方便之门么?但是又要如何防止这种情况呢?显然白圭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让这个王平说出来。

    想到此,周扁不由皱起了双眉,以至于连王平接下来所说的洛阳子民如何感恩戴德,如何想念大王都没有听进去了。

    失了会神后,周扁抬眼望望面前仍旧嘴巴不停的王平,摆了摆手示意其暂停一下,但却发现低着头的王平并没有看见,周扁顿时有些无语了,想来这才是这个时代的臣子应有的态度吧,于是周扁出声止住了王平的继续述说。

    王平这才略略有些吃惊的抬头望了眼大王,尔后又迅速低下头去,“大王,可是臣下有什么话语不对,冒犯了大王么?”

    “没有,本王只是在想一件事。”周扁回答道。

    紧接着周扁便陷入了沉思,不过很快,周扁就想到了对策,那就是若是有商人来核对收购的信物时,在信物上再刻上记号,这样就能避免有人拿着复刻的信物抢先兑钱,并且一下子就查出来哪些人动了歪心思。

    是了,就这么办,今天就写信给太师,让他们注意,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