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周始皇-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在高台之上,微风吹来,往四周一望,四下一览无余,果然胸襟大开,豪气顿生,眼前那邯郸南门也不再需要仰视,竟大有指点江山之意,让周扁为之一叹。
魏侯却是习以为常一样,立即向身边魏将吩咐了起来,后者便向下呼喊,两边高台上也有魏将摇起旗帜来,看来魏军之中已开始使用旗语来进行指挥,以往魏兵给人的印象是良好的训练,现在展露出来的则是高超的指挥艺术,看来春秋战国果然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战争艺术高峰。
往四下里一望,则是黑压压一片巨大的大军,一个又一个的方阵,似乎望不见边,方阵之中更有数不清几百个的黑点,旁边的魏兵如同蚂蚁围着树叶一般,那是大型的攻城器械,应该少不了楼车云车冲车檬车等等,等等,当周扁的目光落到了一些高大的器械上时,就再也移不开了。
这是所有攻城器械中最大的,虽然在队伍的偏后位置,隔着很远,但仍能看清有几十个人在围着组装,而已经组装好的却是两个高大支架,有人在往地上打桩,还有人在抬着长长的巨木,似乎在往上装。两个支架,一个长杠杆,一头有拉绳,一头有兜,这不就是投石器么?
周扁一下子呆在了那里,一座本应该是宋朝才会出现的大型投石器,出现在了战国中期的邯郸城外,本来以为魏人不会注意,不会迅速接受新事物的,但没想魏侯居然就真的造出来了,还是一百多架。一时间,周扁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后悔、愤怒等各种情绪涌了上来,但没过多久,就被周扁给压下去了,如果当初不弄这种投石器,洛阳或许就破了,自己也就彻底成为了附庸,至少现在手中还有一座洛阳城,至少弄出的投石器总比火药什么的好,要是当初弄出的是火药,周扁已不敢想象,那实力超强的魏侯也就离统一天下不远了。
一瞬间,周扁心中就想了这么多,突然一声“咦”在耳边响起,转头一看原来是樊馀也发现了投石器,直看得目瞪口呆,一张嘴巴怎么也合不拢了,再一看,宁越也有些吃惊,不过在这君臣三人之中,宁越应当是表现最为镇定的。
“呵呵!”噗嗤一声,这是魏侯笑了。
“周君现在才看到啊?也是,这些投石车自大梁运来,所幸一路用布包裹,未被赵人注意,这会才亮了出来。”魏侯坦然说道。
“当时在洛阳看见,还并未觉得有何出奇之处,去年让大梁工匠做了架出来一试,果然威力巨大,这便让匠人做了一百八十架,从大梁送了来。等会周君就可以看见我大魏投石器的威风了,哈哈!”
大笑声中,魏侯竟忍不住拍了拍了周扁的肩膀,“有此利器相助,正好多承周君吉言,我魏军攻城,天下第一!”
大笑声中,魏侯竟丝毫没有注意一旁宁越和樊馀铁青的脸,也根本就没有提这些投石器是借助了周室的图纸,那么魏侯的脸上,也就更加丝毫没有偷窃了之后的愧疚感。
而这,就正是实力为尊的战国。
第八十八章 城外筑城()
正所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魏侯的晚宴欢笑中,邯郸城中一片凄凉,南城处哭声连天,也不知是哭死伤的士卒,还是被砸伤砸死的平民。***小*说 。城墙处却是灯火冲天,那是民夫们趁夜拼命修着城墙。
此时魏宫里,烛光中。
“今晚到底是要不要出城偷袭啊!”赵侯的语气颇为气急败坏。
着赵侯话音落地,几名将军大夫又开始了争执。赵侯无奈慢慢的斜靠在了矮榻之上,用手撑着额头,也不知是头疼,还是瞌睡。
“老夫以为,今日魏军必然有所防备,还是再坚守几日,方为上策。”一位老人精神抖擞的说道。
不料此时,却有一阵呼噜声响起,竟似乎越来越响。老者大怒,顺着呼噜声望去,却只见那属于君上的矮榻之上,赵侯已经睡的脑袋直点直点了。
“都散了吧,今天就到这里吧。”老者无奈挥了挥手,又是一阵相争后,众人方才散去。
而此时,南门后,太戊午也趴在小几上睡着了。这位赵国真正的顶梁柱并没有选择宫中,而是坚持在南门监督修补城墙,用行动来阐述自己的立场,或许这才是当前赵国所正急需的。
紧张且忙碌的一夜很快就过去了,待到天明时,只见披挂整齐的太戊午以及一干将军,又登上了南门,向远方望去。
将军们倒也威严,旗帜也竖了起来,只是此时的南门却是光秃秃的,昨日被砸倒的木制城楼被完全拆除,建筑材料被全部清理了下去,南门上倒是出现了一小块空地,露出几个用来支撑城楼柱子的圆石墩。将军们整齐的站在光秃秃的城门洞上,竟显得略有些滑稽。
不过此时不会有人去讨论城楼的事情,因为所有人都在拼命望着南边,那是魏军可能出现的方向。
一干人从卯时望到了辰时,又从辰时望到了巳时,却始终不见魏军踪影。今日为何不来攻城,魏人不想顺势扩大战果么?一群人没有答案。
“选几名精干点的斥候,用吊篮送下城去,往南边看看魏军动静。”太戊午皱眉说道。
立即便有小校跑了下去。对这一点太戊午是很不满意的,今早自己没有提醒,居然没有一位将军安排斥候,哪怕知道魏军要来攻城,也要先打探好来了多少人,哪个方向,什么时候到吧。
其实太戊午心中最担心的是,魏军会不会要转移攻城方向,毕竟城墙是死的,但是那个投石器是能动的,魏军大可以用数天时间给邯郸四面城墙来一遍全方位照顾,这样对于守城一方,麻烦就大了。
一个时辰后,远远的就望见了第一个跑回的斥候,一吊上城墙就立即被送到了太戊午和众将面前。
片刻后,太戊午就皱起了眉头,魏军今日居然并没有出营,营外还有些民夫在不知从哪里搬回些石块。难道魏军准备的飞石昨日全用完了,今天又得再去准备,所以才没攻城?
得出这个有些好笑的结论,太戊午却并没有笑,魏侯来势汹汹,绝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再说就算飞石用完了,今日正好用士兵直接附城而攻,同时民夫去搜集石块,然后明日再用飞石攻打城墙,如此交替进行,一日复一日,邯郸的压力一日不停,终有一日会难以守住。
魏侯到底在想什么?
赵人连续疑惑了数日,魏军每日竟只是收集一些石块,营地里还有烟火升起,可惜邯郸斥候在远处根本看不清,一干赵兵倒是松了口气,毕竟那日漫天的飞石实在太恐怖,但如太戊午等有识之士,却是忧愁一日过一日。
在停止攻城后第五日,魏军终于又开始了大动作,十多万士兵一齐出营,径直逼近到邯郸南城墙外一里之地,然后大军扎下阵营,架起了投石器,辰时末,第一块飞石就准确的砸在了邯郸城墙之上,引起了一片惊呼。这倒是重复第一日攻城,但接下来魏军的行动就让太戊午感觉不好了,只见魏军之中步卒在前,其后便是投石器,但投石器前却正有一队队的民夫杂役在奋力挖沟,仔细一看,竟是在挖壕沟和筑石墙。
难怪前些日收集那么多石块,只怕还烧了不少砖块,魏军这竟是要在邯郸城外筑城,彻底将邯郸南面封锁死,如此投石器便不必担忧赵兵突袭而每日运来运去,而是在寨墙的保护下想何时投石何时即可,若是晚上突然来这么一通投石,步卒在后面趁着夜色摸上城墙,太戊午想一想都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魏人真阴险啊,这是要灭赵国啊。
“尔等在此守好,定要依前日所定策略,减少我兵士伤亡。吾有要事入宫面见君上。”对身边将领交待了几句之后,太戊午转身就跑向了赵宫。
没想刚到赵宫,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乐祚的大军连日赶路,后日便可赶到邯郸了。算是一个好消息吧,希望来得及,太戊午拉住了报信的小校,一起奔向了赵宫大殿。
此时赵侯自然是在的,还有一干贵族,魏军压城,他们也紧张啊。
只是听完了太戊午所言,他们更紧张了。
“魏军要修一个城外城,把我们关在邯郸城内?”赵侯叫了起来,自己的家被别人关住了,任谁都不会开心,尤其是这还涉及到生死。
一干贵族也慌的手舞足蹈,纷纷叫了起来。
“勿急勿急,魏军只是在南城外筑城。”太戊午忍不住喊道,心中自然是充满了轻蔑,倒不是对赵侯,而是对这一干贵族。不过也是,能力强一些的都披挂上阵了,能做事也都去准备兵源或后勤了,只有这些没用的才会整天凑在君上面前,净出些歪点子,看似给君上分忧,实则是在添乱,都大敌攻城了,还在这君上面前晃存在感。
赵侯也立即回过神来了,“是啊,只有南面有,魏人是围不住的。我们可以出城破之,对了,乐祚的大军走到哪了?昨日收信说明日或后日到。”
“君上,臣下进宫也正要说此事,据报,乐祚后日方到,有前军小校在此。”太戊午挥手一指,满殿君臣这才注意到那个跟在太戊午身后的军士,原以为只是太戊午的跟班,没想却是乐祚的人。
听完汇报后,太戊午挥挥手便让这小校下去休息了。
“乐祚军后日到,而此时魏人的寨墙尚未修完整,或许这便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一位年轻的贵族脑子转的快,趁着赵侯等人还在想着这两者的关系时,竟抢先说道。
赵侯一听顿时双眼一亮,“着啊,正好让乐祚的大军去袭击魏军,烧毁投石器,魏军不就无需担忧了么?”
“妙啊,君上高明!”殿中立即就有人贺喜道。
却只听太戊午慌忙摆手道,“君上,万万不可啊!乐祚大军本来就已连续作战数月之久,此次又夜以继日的赶回来,早已疲惫不堪,若是立即就去袭击魏军大营,只怕正中魏侯下怀。若是连乐祚大军都被魏军击溃甚至伤亡过大,都将不利于我守卫邯郸啊。”
这话说的十分在理,再说那赵侯也不是傻子,只见赵侯摆摆手示意那些个贵族不要说话,然后就开始低头沉思了起来。
“君上,若得乐祚军顺利进城,休整数日,待恢复战力,哪怕魏军将邯郸团团围住,我邯郸城也无忧。”
“若真被围住了,便饿也饿死了,如何无忧?”马上就有人反击道。
“且不说魏军只有二十万能否围住邯郸,就算要围住邯郸,也并非一日一月之功,在合围之前,我当遣使与齐楚等国,许之以利,则必然来救。当下之急,则是要让乐祚军顺利入城,就只怕魏军会半路拦截。”太戊午从容答道。
“那魏军在邯郸城外筑城该如何应对?”赵侯问道。
“依臣之见,魏侯必然会抽调大军阻击乐祚,如此我们则可以选取两万精兵,另择两千死士,用两万精兵掩护两千死士携引火之物冲入魏营,拼死烧掉投石器,则就算魏人筑城,也在无需担忧飞石来袭了。”太戊午沉着回答,显然在碰见乐祚军报信的小校之后,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想好了对策。
殿中一片沉静,显然都在想着太戊午的提议。
“两千死士太少,只怕难以冲近投石器,且一人携带的引火之物不多,烧不了几架。”一名贵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