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周始皇-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本就在洛阳就不必说了,一代一代传下来,直到明清故宫,所以说明宫是中国宫殿的老祖宗一点也不为过。
后世去过故宫的周扁,自然对这明宫的布局不会太陌生。明宫大门之后是个小广场,正前方有个木制的小门,与其说是个小门倒不如说是个牌坊,连城楼都没有,并且深度也只有两米。小门上镶着一整块看起来十分古老的木头,其上刻着“受天明命”四个大字,见大王盯着这四个大字,太师上前一步小声解释道,“此字乃是武王所书,周公旦所立,经历代修复,耸立于此已有五百年年了。”
没想这竟是古迹,又是先王笔迹,武王乃是一代雄主,便是两千年后为为人们所敬仰。于是周扁一扯身上王服,身后的樊馀深知主子心意,忙上前扶住,周扁便冲这四个大字拜了下来。跟着的其余大臣,则一起拜下,口呼万岁。
拜过小门上的四个大字后,一群人则穿门而入,里面则是一个大广场,铺着条石,中间是竖着铺的,两旁则是横着铺的,鲜明的隔出一条御道来。而御道的正前方一座高大的大殿巍峨的立着,这便是明堂了,相当于如今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乃是周公旦所营建,成王接受天下诸侯谒见的地方。而王室搬到成周之后,为区分,洛阳王宫就不叫王宫,而以明堂命名,改叫明宫了。
以往看这古老的周朝便如神话一般,而今天却出现在了自己面前,周扁按住心中激动,昂首迈步走了过去。
与后世不同,这时还没有琉璃瓦和红漆,所以大殿上的瓦片还是青瓦,大殿下方的柱子涂着暗红色的漆,柱子间补以青砖,大殿下的高高台阶也是以青砖铺成,使得整个大殿呈现一种古老的暗青色,虽不如后世太和殿那般金碧辉煌,但却更显古朴肃穆。
这御道走起来倒并不长,只是这高高的台阶却难到了周扁,要知道今天周扁可是累了一天了了。
咬咬牙肚子登上了数百级台阶,再望向眼前高大却又近在咫尺的明堂时,周扁深深出了口气,洛阳王宫,我王室又回来了。
而真正的历史上王师重回洛阳则是周朝末代大王郝王时的事了,因为那时王室又压过了洛阳周公。不管怎么说,周扁的心中还是极为自得的,自己的努力还是得到了结果,于是便一抬脚,当先步入了明堂。
这大殿果然比成周王宫的崇德殿大了许多,设计也极为合力,顶上两层殿顶之间还能透光进来,大殿之内虽宽广却并不显得昏暗和空气混浊。大殿的正上方便是王座了,这会还没有椅子,所以说是王座,其实就是一块稍稍高点的台子,上面铺着块垫子,供大王跪坐。
也不要人带路,周扁自己走了上去,不过刚到了台子之上便被太师叫住了,周扁便转头看向下方,只见下面一干王室及洛阳周公的臣子还有贵族主们,已经站好了队,在太师的带领下,齐齐拜下,高呼道,“恭迎我王!”
群臣们弯腰去,这会周扁的视线顿时开阔,只见方才穿过的小门以及明宫正门就在眼皮之下,而洛阳南城层层叠叠的房屋也历历在目,一片繁华尽收眼底,难怪大殿要建这么高,原来便是为了俯视全城。
满城在望,便如尽在手中,高座在上,心中忍不住的感叹冲了上来:
洛阳,百年后,我王室终于又回来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安定洛阳()
望了望大殿外的风光后,很快周扁便回过神来,高呼平身,让众臣抬起身来,太师便又高呼道,“请我王就座。”群臣也跟着喊了起来。
周扁这才在众臣的目光中安坐高位,说实话,当天子虽然很危险也很累,但高高在上的感觉还是很吸引人的,至少这一刻周扁竟陶醉了。
天子就位后,群臣才转身去寻着自己的位子。按着早就定好的方式,以太师为首的王室臣子坐在大王右手侧,以田邑为首的洛阳臣子则坐在大王左手侧,各自依着原来的顺序坐,场面倒也没有慌乱。
周扁往下望去,只见右手边的人远远少于左手边,看来王室还真是凋敝啊,不过还在从今天起王室的臣子就多了。而右手边近点的就只认得田邑了,其后面几位老者之后便是龙将军,再往后周扁便看不清了,也不知早已投靠王师的屠平和辛仲力坐在哪里,至于早就熟悉的宁越则看不见影儿,看来虽亲近周公,但其地位还是蛮低,也是一名新晋上大夫,跟累世卿家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
待群臣坐好后,作为王室的发言人太师便站出来讲话了,大型场合一般是太师出面。太师抱着一卷竹简便开始宣读了,这可是王室的人连夜写出来的,首先是通告天下的锆文,意思就是称赞大王,说明王室重回洛阳了。同时为洛阳正名为王城,为明宫正名为王宫,而成周则降为陪都,成周王宫降为陪宫。
这个内容不念大家也都知道,所以一如周扁登基时的大朝会,许多大臣都听得昏昏欲睡,需知午饭后最容易犯困。
而这一段念完,便是重点了,许多大臣又精神过来,因为接下来便是王室重回洛阳的一系列处置了。
那么首先肯定就是说周公的事了,周公不幸遇刺身亡,王室自然是要谴责一番,其实若不是有宁越作证,只怕许多人都要认为是王室干的了。而周公的遗体尚还在巩邑,便令田邑替共之率人将之接回,按诸侯之礼下葬。太师接着念下去,不出所有人意料,王室显布废除周公之世袭爵位,夺回洛阳之封地,而故周公之子共之则封为公子,也就是一个散名了,不过共之倒还平静,听罢太师宣读之后,跪下磕了几个头便静静的独自先行离开了明堂。
望着共之离开的背影,虽然许多洛阳旧臣心中都有不忍,但却无一人开口相送,这点倒是令周扁也忍不住叹了口气,周公在洛阳也不是很得人心啊。
紧接着太师换了一卷竹简,这回宣读的是对此次有功之臣的奖赏,首先第一功当之不让的是白圭,却由于太后的关系,仅仅从下大夫提为上大夫,这点是路上改的,原先定的是古官名相国。望着白圭站起躬身行礼的身影,周扁心中不禁有些愧疚,但此时却不能明言,只能等日后再去寻求白圭的谅解了。白圭自然也是个知道轻重的人,行完礼后便回了自己位置,倒并没有什么反常。
本着该赏便赏的原则,屠平和辛仲力被封为上大夫,
又赏赐了不少黄金,反正这都是周公以前留下了,现在正是收买人心的时候,周扁倒大方的很。然后是跟随周扁出征巩邑的子长和庞兴,均被提为千夫长,巩邑投降的李定和王于飞被封为千夫长也一并宣布,而洛阳举事的王孙健、刘云、周战、张虎等人则被提为百夫长,而手下兵丁只有等日后再补齐了。至于其余出力了的司马图等人就都只有赏赐而没有加官了。王室全军将士都有赏赐,太师只一提而过,军中自有详细的军功表,留待日后再颁发下去。
最后便是关于对洛阳旧臣的处置,这点也是早就商量好的,以周扁提出的稳定为重点,一座城市的权力过度不得不如此。洛阳旧臣及贵族均按以前职位进行,大家以前是干什么就还是干什么,以前周公开多少钱就还是多少钱,且以往少数人对王室的不敬均既往不咎,另外对先行投靠王室的田邑等人还略有赏赐,这个时刻拉拢人心还是第一位的。
这个决议一说出来,台下倒是哄的一下闹开了,纷纷议论起来,看来洛阳人关心的重点在这里。看着下面左手边交头接耳一片,甚至还有人上蹿下跳,在好几个座位间来回走动,周扁忍不住的皱了皱眉头,这还真是开群众大会啊,看来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的习惯并非是王室大臣所特有,洛阳同样也是毫无纪律可言。
不过现在自己在洛阳贵族面前还毫无威信可言,所以周扁皱了下眉头后便又放开了,许多事都忍了,还在乎这一点么?片刻之后,交谈声就小了许多,这时突然一个大声音响起,“太师,宁越以前对王室那么不敬,真的就这么放过他么?”
没想这洛阳人还这么计较宁越啊,周扁不由向台下深处望去,却根本看不到宁越坐在哪里,但周扁能想到的到宁越此时的心情,那可真是郁闷啊,以前为周公做了那么多事,现在却屡次被大家拿出来说,真是吃力不讨好啊。
见有人问起,太师也愣了愣,但随即便看向了大王,只见大王微微点了点头,太师这才回过头来,威严的说道,“方才不是说的很清楚了么,既往不咎,各安其位。”
“哦。”
“嗯。”
紧接着下面有是一顿交头接耳,好在这边王室上至大王下至大殿门口站岗的小兵,都已适应了。又过了好一会,似乎前面的贵族主们商议好了,便推选了田邑出来当代表,只听田邑站起来,先冲太师拱了拱手,又冲大王弯腰行了个礼,开口说道,“启禀大王,某等洛阳本地贵族,不受王室统治已近百年,今日又重归我王治下,不胜欢喜之余,尚有些疑问,还望大王能有所表示。”
“请讲!”对这田邑,周扁还是有些尊敬,忙虚抬了下双手。
“大王,某等最关心的首先是变法问题,成周王畿的变法三章,某等早有耳闻,却不知大王将会在洛阳也如此么?”
自田邑发言后,整个明堂之中便静悄悄一片,尤其是问完话后,整个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大王身上,此时再没有人去关注大王的年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大王的言行将决定自己的命运。
被这么多人关注着,周扁也有些慌张起来,盲目的向台下望去,却刚好看见白圭,只见白圭冲自己微微摇了摇头,强行冷静下来的周扁立即明白了白圭的意思,便冲之回了个点头后开口大声说道。
“诸位爱卿,虽然你们中的不少人是本王第一次见到,许多人本王还不认识,但自今日起,我们就都是一家人,都是周王室的人。所以王室的复兴也好,继续败落也好,都与诸位戚戚相关,王室荣,诸位也将随之发达,王室损,诸位也好不到哪儿去。本王在成周实行的变法便是为了王室的复兴所做的努力,只因如今诸侯列国都在变法,王室不变,便只有落后挨打。若是变法有利,王室得利,自然也少不了大家,若是变法不利,那不消诸位说,本王也会立即取消,总而言之,一切对王室有利,对诸位有利的,都会被执行下去。目前对于洛阳地区,本王初来乍到,尚还不熟悉,所以本王只能说,近期是不会变法的,一切依原样进行。本王在此郑重向诸位承诺,今年之内,洛阳将保持现状。”
维持洛阳的现有制度不变,周扁虽不愿,却也只能如此,一切以稳定为先啊,当然这个保持现状的时间不会太长,周扁也想学某位伟人一样大手一挥,五十年不变,可是周扁等不起啊。
但洛阳显然有人对这个承诺不满意,周扁话音刚落,便有人大声说道,“那明年呢,是不是就会变?你成周的臣子有俸禄,我洛阳的呢,是不是也人人有俸禄?”
白拿钱的好事,谁都想有,并且听说成周的臣子拿的俸禄比从田里收的还要多,所以这个问题也有很多人关心。
“今年之内,洛阳现状不变,而至于明年会如何,则视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