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保安-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己利益相关联的商人。
收拾了那些盐商让张楚发了一笔大财。虽然现在张楚已不是穷光蛋,但听到报上来的数字也是有些小小的吃惊。
看来大明不缺钱,缺钱的是大明皇帝。在明朝末年朝中的官僚与乡绅富商相勾结,抵制朝庭的商税,使得朝庭中只能盘剥农民,不断的加征土地税,地主土豪又乘机巧取豪夺,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苦,才形成了饥民遍野的局面。而权贵们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国家危难的时刻也舍不得拿出钱来,帮助国家。
王继杰作为张楚此次行动的投资者,肯定是要扶植商户的第一人选。
王继杰这几天很忙,他又写信回去从太原抽调了一批伙计过来。在保安军占领渡口后王继杰的胃口也大了起来,他已不满足于光做食盐的生意。对于保安军生产出来的东西他很有信心,如果有更广阔的市场,赚钱是十分简单的事。
于是就有了派王永旺过黄河联系余计商行的事。王永旺回来将事情的进展情况向王继杰作了汇报。看来一切进行的还很顺利。现在就看郑宝能不能说动余春光。(。)
第二百四十六章 成交()
余计商行的郑宝当初带着伙计将一车车的食盐运回了灵宝县,他的心中十分后怕,他被高额的利润所吸引,深入到保安军控制地区完成了这次交易,同行的伙计也感觉自己到鬼门关走了一圈。不过接下来卖出食盐换来的白花花的银子却令郑宝怦然心动。而接下来还有一个更大的机会摆在面前,却不是他能驾驭的了的。于是他安顿好灵宝的店铺,直奔郑州的余计商行的总行,去找他的老板余春光报告情况。
余计商行是大明朝那种纯粹的商人,他们从郑州的一个小门小户的杂货门脸起家,一代代的勤劳经营,靠的都是勤俭和吃苦,始终也没有攀附当朝权贵,所以几代下来虽积累了不少财富,但仍处于低贱的商人地位,所开设的门市也都在一些小一点儿的县城,总行一直在郑州没有变过,像开封、京师这样的权贵横行的大都市虽然也有分行,但也都不是十分出名。
余计商行的现任大掌柜余春光已经四十多岁,他接手商行二十年,也正是商行大发展的时期。他对商人如此低下的地位很是不甘,拼命的发展着自己的商业帝国,在大明朝的各地建立起新的分号,梦想着有朝一日富可敌国,可以用金钱压倒那些权贵们的气焰。
可人算不如天算,正当余春光拼命扩张之时,北方的灾荒发生了,山西、陕西的饥民活不下去,流民四处造反,南北商路被打断了,货物流通受到很大的限制,他手下的店铺都不死不活的生存着,每日里还有那么多的伙计要养活,这怎么不让他心焦。
而近日里更有消息传来,一股叫什么保安军的流贼来了一次更狠的,直接占领了山西的渡口,现在南北的交通彻底被掐断了,自己的生意处于巨大的危机之中。
这时灵宝县商行的掌柜的郑宝跑回来求见自己不知道有什么事。
灵宝是离被贼人占领的大禹渡最近的县城,这郑宝是不是被贼人吓破了胆,跑回来了。
余春光在余计商行的店堂内见到了郑宝。余春光看着满面红光的郑宝不像是要当逃兵的样子更加奇怪,于是问道:“郑老板辛苦了,现在灵宝的情况怎么样。”
“灵宝的状况很好,我们刚做了一笔大买卖,赚了不少钱。”郑宝回答道。
”赚了钱?你们做了什么生意?“余春光很是奇怪,在这个时期不赔钱已经不错了,还能赚到钱。
“我们将手中的棉花卖掉了,然后从运城进了一批盐,转手卖给了其他商家,在这中间赚了钱。”郑宝脸上洋溢着笑容回答道。
“从运城运盐过来,不是说运城被贼人占领了吗?给我说说是怎么一回事。”余春光很是吃惊。
郑宝将与王永旺的接触以及卖棉花买盐的经过详细的说了一遍。
余春光在那里静静的听着,一直未置可否。只是当郑宝说完他才说了一句:“郑宝你好大的胆子。”
郑宝看着自己的老板,不知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对自己的行动是赞同还是反对。
说完这句话余春光不再作声,站起来走到窗边看着窗外,仿佛是在欣赏窗外的景色。过了良久余春光才回转身来说道:“你说他们为什么非要我到大禹渡见王继杰谈合作的事?”
“他们可能是怕我们心不诚,与官府勾结将他们抓了。”郑宝想了一下说。
“我们就不怕他们与贼人相勾结将我们抓了?”余春光问道。
“这王继杰也是晋商中的头面人物,不能干这种事吧。”郑宝自己也拿不太准。
“他们当然不会这么做,绑了我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要绑票根本用不着这么大费周章,他们只不过想试试我有没有与贼人合作的勇气罢了。我不但要去大禹渡,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去贼人占领的其他地方走走,看看这伙贼人是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合作的对象。”余春光豪气充云的说。
郑宝听了这话才放下心来,看来老板对自己的行为还是赞同的。他赶紧拿出王永旺送给他的布料、衣服、匕首等物给余春光观看。
余春光看着手中的面料眼中放出了光。这么好的布料可以比市面上的其他布料便宜的价格获得,那要是还不赚钱就没有道理了。他转头问郑宝道:“这布料他们每月可以提供给我们多少?”
“据王永旺说,我们要多少他们可以给多少。”郑宝也问过王永旺同样的话。
“好大的口气啊,看来我还真得亲自走一趟,看一看这不抢东西还自己织布做买卖的流贼了。”余春光下定了决心。
余春光与郑宝在第二天一早就动了身,他们的目标就是灵宝县。在这之前郑宝派出伙计连夜赶回去联络王永旺,约定双方见面的时间与地点。
二人赶到灵宝没有作任何停留,带着几个伙计就直奔了大禹渡。
在前来迎接的伙计的带领下,几个人顺利的通过了保安军的关卡,晋商的大掌柜王继杰与河南的商人余春光在大禹渡口第一次见了面。
王继杰热情的接待了余春光,将他带到了货场旁边新建成的一幢房子内。郑宝观察着货场的情况,在几天功夫里真如王永旺说的已建起了几座房屋,一些大的仓库正在建造之中。看来这保安军真的打算长期占据这里进行交易了。
王继杰与余春光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却没有说太多的客气话,二人都是商场上的老手,直接就开始了有关交易的话题。
“运城的盐你们王家能控制多少?“余春光上来就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盐的问题。
”保安军占领运城后,原先的盐商因为与保安军为敌,现在已全被抓起来了。运城盐湖的盐保安军已交给我们王家独家代理。“王继杰说的轻描淡写,但这却是一个令人十分震惊的事实。原先二百多家盐商的生意已全部归到王继杰一家的名下,这将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啊。
”那你们准备每月给我们多少盐?“余春光知道光凭自己是吃不下这么多盐的,但也不希望自己大老远的跑来却只获得很小的份额。
”我们既然选了余老板与我们合作,定然会优先供给你们的需求的。“
听王继杰这么说余春光放下心来,这个时节只要能弄到足够多的食盐,这趟就没有白来。
二人接下来又仔细商谈了供货量和价格,王继杰大方的将价格降了许多,双方都很满意,关于食盐的买卖就这样定了下来,双方的买卖正式成交了。
“听说王老板那里还有许多棉布出卖,这棉布一向是江南的特产,没想到山西现在也有这么好的织工。”余春光决定再和王继杰谈谈棉布的事。(。)
第二百四十七章 商人的地位()
“余老板肯定已经看过我们给的样品了。我敢打包票的说,那些布料的质量绝对要好过江南的产品。”王继杰对保安军的产品充满了信心。
“我看过那些布料,质量确实上称,不过郑宝说你们可以用比江南布料低的价格供货不知是不是真的?”
“那是当然,咱们商人不就是讲究一个信字吗?说出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是不会反悔的。”
“我只是不明白,江南熟练的织工很多,而且江南就产棉花,省去了棉花的运费,你们这么低的价格怎么才能有利可图。”
“这个问题我还真回答不了,这事要弄明白你得去问保安军的大帅张楚,我们的布匹都是他的工厂生产的。”
“那他的工厂能够卖给我们多少布匹?”余春光有些失望,他想这些也许是商业秘密,王继杰不想说。
“张楚的在中阳的工厂规模很大,生产的布匹已经卖到九边各地,张楚讲这次占领运城之后还要在运城建立新的纺织厂,生产的布匹的数量会大增。同时直接从江南地区买入棉花,成本还会下降。他说要让全大明的人都买他纺织厂生产的布,将江南的那些手工作坊都顶黄。”王继杰转述着当初听到张楚说时自己也不怎么相信的话。不过现在他相信张楚有这个能力。
“这话说的,还真有气魄。”余春光不好说张楚在那里吹牛,心里确也认为没这种可能,江南地区的纺织业发展了上百年,各地的织工成千上万,织出的布匹不但在大明买卖,还被偷偷贩卖到国外,赚回了不少银子。那可不是说黄就能黄的。况且如果让全大明的人都买一个人的布,那这是多大的买卖,说这人富可敌国就一点儿也不夸张了。自己怎么想也做不了这么大的生意。
“你可不要小瞧这位张大帅,他弄出来的新奇东西可多了,有空我带你看看他的工厂里纺织出来的羊毛制品,如果你在北方还有商号的话这也是一笔大买卖,还有从草原上运过来的牛羊、皮货都是赚钱的好买卖。“王继杰跟着张楚日子久了对张楚越来越推崇了。
"我能不能见见这位张大帅。“余春光下定了决心,既然已到了贼人的地盘,就不在乎与贼人多接触一些,他想对张楚多作些了解,要不然王继杰说的天花乱坠,然后张楚和其他流贼一样占了一个地方没几天抬腿就跑了,不但自己的银子打了水漂,连项上人头都危险了。
”这个好办,张楚就在运城,你跟我过去就能见到了。“王继杰一听,心想这个余老板还真有胆魄,不但敢来保安军的地盘谈生意,还要去见见张楚这个反贼头子。看来他不是做几单生意,赚点儿钱就跑的主。既然余春光有这个想法王继杰也不拦着,立即派人到运城给张楚送信,看他愿不愿见余春光。
王继杰知道张楚不会驳自己的面子,因此不等张楚回信就带着余春光动身渡河前往运城。
来到大禹渡,余春光立即被渡口忙碌的影像吸引住了。许多工匠在河边忙碌着,看样子是在扩建渡口的码头,在原先的码头上有许多船只正在装卸货物,码头显示出来少有的繁荣景向。看来保安军真的要下决心在这里常住了。
”今后这里将是山西到河南主要货运通道了。风陵渡那边由于有潼关的原因将断绝两岸的交通。山西商人想要到南边买卖货物只能通过这里了。“王继杰见余春光对码头感兴趣就介绍道,同时他的心里也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