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保安-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样更好,我会派人与你们接洽的,到时侯我们会在河南又成就一番事业来的。”张楚对于由李过来经办这件事很是满意。李过是李自成中重要的人物,有他出马,说明李自成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李过的为人和能力张楚还是很放心的。

    张楚和李自成不经意间做出了一个影响到义军将来的重大决定,二人却一点儿也不自知。

    李自成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将自己的侄子李过叫了过来作为陪客,设宴好好的宴请了一次张楚。

    张楚对此却很是满足,一边吃喝一边与李过将合作的一些细节交待清楚。

    张楚有惊无险的完成了与李自成的会面,虽然没能将李自成拉入保安军的队伍,却也完成了一项重要的谈判。告别了李自成,张楚回到了运城,派人与李过联系,在双方的精心安排下,一个邪恶的商业机构运转了起来。

    李过带着人马开始在各路义军中间游说,李自成和李过叔侄二人的好名声起了作用,李过很快取得了各路反王的信任。

    虽然将好不容易抢来的财富拿出来十分心痛,可人首先要生存才能享受。反王们大部分都选择了用银子来换粮食,大量的财物聚集到了李自成的手中,李自成派人将这些东西送到张楚那里,张楚又利用余春光的商行将东西贩卖出去换成银子,再去买义军急需的粮食和武器。

    一时间河南境内的官军感到压力倍增,本来有些沉寂的流民起义变得活越了起来。而且这次贼人四处出击,出手更加狠辣,每到一处不但作战更加勇猛,而且这次贼人所到之处可以说斩尽杀绝,只要是值钱的东西就会被抢走。各地的富人和地主更是人心惶惶,带着金银细软跑到城中避难,使原本坚固的城池这时也变得不安全起来。

    各路反贼努力的抢劫,换来了更好的装备,使得他们的攻坚能力大为增加。许多原本打不下来的庄堡城池落到了义军手中,同时其中的财富转移到了张楚手中,又换成了新的兵器和军粮。

    张楚在运城坐阵,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商业怪兽运转起来心中很是高兴。这边官军的左良玉为壮大自身需要更多的武器盔甲,那边义军将领们吃到了抢劫的甜头,不断的加大武器定单。

    为了节约运输的成本,张楚将中阳的一些工人抽调到运城,成立了新的工厂,一时间运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种货物进进出出,俨然成为了一座重要的商业城市。

    张楚的欢乐却是建立在其他人痛苦的基础上,运城商贸兴隆,货物流转,一派繁荣景象,这一切却与原先在此经商的商人们没有任何关系。山西的商人只有王继杰的王家被张楚说动进行了早期投资,王家这时如鱼得水,几乎垄断了山西境内所有的货物交易,而其他的商人却再也没有了经营的机会。看着王家从此大赚特赚,商人们心有不甘。他们经过多日的走动思考终于找到了一个摆脱困境的好办法,他们决定这次还要利用官府的力量。山西的大商人与朝中大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一封封的奏折飞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有的请求朝庭增兵剿贼,有的则直接抨击洪承畴剿匪不利。这一切都让崇祯皇帝十分头痛,他这个皇帝当的确实是外表光鲜内心确十分痛苦。(。)

第二百六十八章 皇帝的困惑() 
崇祯皇帝是个有雄心的人,自从登基之后就努力想改变大明多年来的积弊,将大明朝千秋万代的传下去。

    崇祯上台后抓住他认为大明最大的祸害魏忠贤一通狠打,不但消灭了魏忠贤而且连同与魏忠贤粘边的都打成了阉党一并清除了,一时间天下人齐声大赞,千年不遇的圣主出世了。

    可在这一派大好形势下,大明朝的日子却每况日下,灾荒连年不断,外有后金入侵,内有饥民造反。崇祯皇帝始终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总是得不到上天的眷顾。

    近日来崇祯皇帝的心中更是烦躁,各地与流贼有关的折子堆满了他的龙书案,崇祯是个勤奋的好皇帝,每日里勤于政事,臣子们送上来的奏折他都要仔细的批阅,并提出处理意见。

    可这几天上来的有关山西的信息却十分混乱,先是太原传来被贼人围城,代王等藩王危急。后洪承畴带兵赶到解了太原之围,杀死流贼数万,为此崇祯还专门拨下银子嘉奖。洪承畴接下来又送来一批打败流贼的捷报,山西剿贼形势一片大好。

    可没多久就有朝中大臣上书弹劾洪承畴剿贼不利,致使流贼占领了产盐要地运城,又占了黄河通往河南的渡口,现在山西与河南的交通断绝。

    对此洪承畴也上本自辩,因贼人是在他回师救援山西北部的太原城时出现在山西南部,乘官军不备才占领的运城和渡口,现在洪承畴正在努力清剿山西北部的流贼,以确保太原的安全。等到平定了山西北部的饥民造反,确保了各位藩王的安全,就会带兵南下一举消灭所有流贼。

    崇祯看着洪承畴的奏折感觉也有道理,大明的藩王都是朱家的子孙,不容有任何闪失,如果真让流贼攻破了那座有藩王的城池,藩王被抓或被杀,那将是皇家声誉的巨大损失,这是不能容忍的。

    可底下那些臣子却不肯就此罢休,不断的上书请求皇帝下旨命令洪承畴立即收复山西的渡口。

    崇祯皇帝就奇了怪了,以前大明朝庭没少丢城失地,也没有见臣子们如此着急。

    皇帝没办法只能又下旨去催洪承畴,洪承畴的奏折表示出兵剿贼没有问题,但现在军中粮草严重缺乏,请皇帝再次拨付银两作为军饷之用。

    一提到银子崇祯皇帝就蔫了,作为皇帝人们常说他富有四海,可他却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穷的人,每天都在为银子发愁。

    崇祯皇帝感到无比的孤独,世界如此之大却没有一个可以和他说话之人。若大的皇宫却是一个豪华的监牢将他禁固在其中,底下的臣子只传递想让他听到的信息。自己日夜操劳国家的状况却每况日下。这究竟是臣子们都不勇于任事,还是大明朝就应恶这些劫难。

    想到这些崇祯皇帝无心再批阅奏折,坐在床榻之上直发呆。

    “皇上,皇上!”在旁边侍立的大太监曹化淳见皇帝的神色不对,怕生出什么状况,小声的将皇帝从沉思中叫醒。曹化淳从崇祯皇帝登基前在信王府时就跟着,之后在铲除魏忠贤的斗争中立了大功,深得皇帝宠幸,现在在宫中正是权势涛天之时,崇祯皇帝认为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

    如今的崇祯皇帝已与四年前刚登基时大为不同,朝中大臣的所作所为深深教育了这位年青的皇帝。由先前对那些读圣贤书的文人无条件的信任转向了怀疑,他渐渐明白了他的兄长天启皇帝为什么要倚仗魏忠贤等宦官了。

    “呵!曹公公,让其他的人都退下去罢。”崇祯皇帝收回了自己的思绪,他决定自己还是要干点儿什么。不然自己被别人玩死,还会被说蠢。

    “是!”曹化淳知道皇帝有重要的事情要说,示意屋内的宫女太监退了出去,在外边守住门口防止他人进来。自己回到皇帝近前等待崇祯皇帝发话。

    “你给朕说说,这山、陕两地的流贼现在是什么状况。”崇祯皇帝推开身前的奏折,坐直了身子向曹化淳问道。

    “这,有关流贼之事各地督府、朝臣多有奏报。”曹化淳听到皇帝的话迟疑了一下,没有敢直接回答。他明白这位皇帝不是那么好伺候的,多疑善变,有时自己一句话没说对就可能引来祸端。

    “有什么话直说无妨,这并不违背内臣不得干政的祖制,我是要你向我汇报情况,又不是由你来出方策。况且你统领东厂,向我汇报情况是你的职责。”皇帝为曹化淳找好了说话的理由,崇祯皇帝事实上也在说服自己,四年的皇帝生涯使他由对太监们的极度厌恶转向了不得不依靠这些天子近臣。

    “洪承畴接任三边总督后整军备战多次打败流贼,现在已将流贼打的无处落脚,从陕西流窜到山西,又被洪总督在山西消灭大部,其中大部分被杀,一小部分投降了洪总督。余部大多逃到了河南境内。”曹化淳小心的回复着。

    “这很好,洪承畴终于要将山西、陕西境内的流民造反平息了。

    ”崇祯皇帝很是高兴,曹化淳所说与朝臣们奏折所报没太大差距,这说明流贼之患终于要平息。

    “这全托陛下洪福。”曹化淳这时也不忘拍一下皇帝的马屁。

    “最大的贼首王嘉胤在前些时日被曹文诏所杀,现在贼人中谁的势力最大?应责成洪承畴一鼓作气将他们都消灭掉,那天下就太平了。”崇祯皇帝对流贼的事一直关注,还记得奏折上报来的剿灭流贼的捷报。

    “现在势力最大的应是被众多流贼推举为流贼盟主的贼首王自用,王自用在王嘉胤死后成为了流贼的盟主,曾聚集起反贼十几万人,不过他们都不是洪总督的对手,王自用不久前被洪总督打的大败,人马损失怠尽,他本人只能逃过黄河到了河南境内,已对朝庭形不成大的威胁。”曹化淳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尽量简单的向皇帝汇报着。

    “洪承畴还是挺能干的,流贼大多逃入河南,看来要严令河南的官员努力剿贼了。”崇祯皇帝感觉轻松了一些。如果朝臣都像洪承畴一样勇于任事,何愁流贼不灭。

    “全凭圣裁!”对于这事情怎么办曹化淳还是不敢提出自己更多的见解。

    “既然如此,怎么还有人弹劾洪承畴剿贼不利,说他丢失运城和黄河渡口。”崇祯皇帝还是感到很困惑,流贼被打成这样怎么还有能力攻占城池。(。)

第二百六十九章 整顿锦衣卫() 
崇祯皇帝听曹化淳说洪承畴在剿贼时节节胜利,这却更加使他疑惑。连贼首王自用都被打的跑到了河南,那山西南部的运城又是怎么丢的呢?

    “陛下,攻占运城的贼人与王自用等人并不是一伙的。”曹化淳看了看皇帝的表情,小心的说道。

    “难道除王自用外还有力量强大的反贼,在这之前怎么没有人向朕提起过?”有关贼人攻占运城的奏报全都语焉不详,没有将事情说清楚,只说有一股流贼流窜到运城地区,三边总督洪承畴还曾带兵进剿,后来由于太原被围,洪承畴带兵回援太原了,贼人的情况却没人再提。只是最近才有人上折子提起山西南部黄河渡口被贼人所占之事,崇祯皇帝也没有认为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贼人占领一个渡口然后过河逃窜而去是很正常的,流贼很难攻占城池,更不会死守一地,特别是像渡口这样无险可守的地方,官军很快就能收复失地。

    “启禀圣上,这股贼人的首领名叫张楚,在山西、陕西境内已盘踞多年,他们与其他流贼不同,占据一地并不轻易流窜。”曹化淳见崇祯皇帝追问,只好如实汇报道。

    “竟然有这种事,盘踞一地多年的贼人没有被剿灭。”崇祯皇帝大吃一惊,流贼之所以难以消灭是因为他们到处流窜,官军大队到来就逃走,打的急了连队伍中的老弱都不要,贼首带领少数精锐逃走,在新地方很快就能拉起一支队伍。所以官军剿贼是剿而不灭,胜利一个个取得但贼人却不断出现。但向张楚这样占据一地不走的流贼却很少,而且官军这么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