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百年歌之五代-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含元殿内的唐帝已经感到发冷并且渐渐开始发抖,他突然想起了自己边跑边玩耍的年代,那个时候的母妃是多么漂亮、和蔼呵,自己躲在其臂弯里面,能够一觉睡到天亮。

    自己就要去找母妃了,朦胧间,唐帝仿佛看到了母妃,那双光洁无比的手,充满了温暖。

    母亲笑着准备拉起自己的手,两人隔离越来越近,最后拉着手一起消失不见了。

    当当当,连绵不绝的丧钟突然从咸宁宫方向传出,正在朝会的群臣们吃惊地望着外面,巨大的悲痛从内心中涌出,他们纷纷跪下摘红,一些人已经开始了轻声啜泣着。

    唐帝驾崩了,他在位的时候国中事端纷起,整日里疲于理政,史书中记载唐懿宗花天酒地,但现实中他也很不容易。

    唐帝不用着急上火,虽然他的生命不算长久,理政也是非常辛苦。但比起唐朝最后几个皇帝,他还算是无比幸运的。

    几个小孩儿还在唐帝身侧嚎啕大哭之时,大队卫兵直接殿内,早有人将普王扶起,然后带着新任的皇帝前去含元大殿。

    这座宫殿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登基大典,唐帝的遗旨最终出来了,立普王为帝,但要求韦保衡为冢宰。

    女儿,父亲在这世上也只能帮你到这里了,韦保衡,高位不胜寒,你以后自求多福吧。

    龙驱上滨,临行之时,唐帝传旨京兆尹,释放在押的医官段璲、苻虔休、马及等人,此时的唐帝才真正的进入了洒脱和无碍境界,此时的他才最终真正的放下了一切。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本章完)

第83章 末路() 
整个大明宫沉浸在了一片白色汪洋之中,白色的缞缦垂委在地,灵幡张挂在宫殿的内外,百官、内侍、宫女、宦官们身上全部都换上了哀服,每个人都极力地表现出一种悲戚的表情,仿佛唐帝的离去给自己带来了难以明状的悲伤。

    十二岁的少年皇帝此刻正站在巨大的灵柩旁边,接受着众臣的参拜,继位并没有为其带来多少的兴奋和欣喜。

    虽然早就知道皇位的继承是以父亲的离去为代价的,但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李儇才发现自己其实更在乎的是父皇,而不是这个皇位。

    面对着殿庭外黑压压地跪满了的群臣,自己感到了无限的孤独,从一个还未理过政的王爷,一下子变成了一国之君,要面对寰宇万方,还要照拂亿兆百姓,李儇感到了一股巨大的压力,他有些紧张地呼不出气来。

    李儇看着一脸悲戚的姐夫韦保衡,父皇的离去让其头上的天坍塌了下来,虽然被封为司空、冢宰,但唐国立国之初,已经将冢宰这个职位变得很虚化了,它更多是一个尊号,没有太多实权,韦保衡的处事风格太过跋扈,连自己都不放在眼里,他还会顾忌何人。

    唐帝又扭过头看了看侍立在一旁的左右军中尉刘行深、韩文约,母后已经告诉过自己此番自己能够入主皇位,与此两人有很大关系,看着这两位此时故作悲伤的样子,心里不知道对刚刚晋封国公的消息有多么窃喜呢,李儇突然感到了一阵无比的恶心。

    年轻的唐帝在孤独中不由地向后退却着。

    “皇帝?”身旁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李儇突然想起来,田令孜此番也跟着来了,他心里面顿时温暖踏实了很多。

    田令孜小心翼翼地走近了唐帝身边,靠着皇帝右侧站着,他看着旁边的唐帝,心里感叹着这还是个孩子啊,哎,此刻却要承受这万钧之江山社稷。

    父皇啊,唐帝这一放声,旁边的妃嫔们便更加忍耐不住了,哭声顿时此起彼伏,人们借着哭先皇的名义,痛哭着自己未卜的命运。

    九月流金,释服了的皇帝已经慢慢体会到了皇权的妙处,生杀予夺,乾纲独断,但更多时是左右军中尉们断完后,才轮的着自己来处置。

    此刻唐帝桌前案几上摆放的一封奏折让唐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奏折是一名言官所写,上面一条条仔细收录了韦保衡这些年的种种不法之行为,有些行为甚至让唐帝都感到万分震惊。

    该怎么处理韦保衡呢?唐帝陷入了矛盾中,这可是自己姐姐的男人,虽然姐姐殁去了,但父亲一直照护庇佑着其,才让他如此年轻便坐上宰辅之职,父皇在时无人敢上呈告韦保衡的折子,而自己刚一继任,揭发韦保衡的折子便递了上来。

    查还是不查?唐帝陷入了沉思之中,直到左右军中尉联袂而来,两人也是为了韦保衡一事而来

    ,他们可不是为韦保衡说好话的,他们是来给皇帝敲实主意的。

    左一句,皇帝应该秉公执法,右一句皇帝应该大义灭亲,少年皇帝被这两个老滑头给忽悠地晕头转向,在未经过仔细思考的情况下就下达了处分的决定。

    一道圣旨从宫门内传出,传旨的内侍快马加鞭地赶到了驸马府内,将这个贬斥的消息带给了毫无防范的韦保衡。

    司徒、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韦保衡,怨家告其阴事,贬保衡贺州刺史。

    从天上掉落到了地下,韦保衡还未回过神,还未做任何防范就被宦官集团给秒杀了,失落、沮丧都无法形容其此时的心情。

    韦保衡令人关闭了府门,独自一人走回了后院,院落深深,自从公主殁后,自己忙于朝局争斗一直都很少在府中,虽然命人每日打扫,但推开院门,还是一股毫无生气的荒凉气息扑面而来。

    毕竟斯人已去,繁华难竟,韦保衡看着空荡荡的院落,往昔与公主欢聚的屋内没有一丝灯火,黑黢黢的四周让人不由地产生了莫名的恐惧。

    韦保衡在屋外的台阶前徘徊许久,一直过了子夜才慢慢地回到了自己的寝房之内,再见了公主殿下,此去南行,恐怕再也没有机会北归,但愿芳魂一缕可以伴我一并南行,此生缘浅,努力还修来生。

    韦保衡被贬斥的消息传到了西川节度使府内,亲吏边咸、郭筹等人兴高采烈地在路岩面前痛骂韦保衡恶有恶报,但此刻,路岩没有半点愉悦之情。比起韦保衡,路岩的政治头脑要敏锐的多,先皇刚刚驾崩,新皇帝就立即拿国戚加宰相于一身的韦保衡开刀,太不寻常了,如果说是权臣震主才被罢去,那这么风驰电掣的行动也太不像是一个仅仅十二岁的少年所为了,那会是?

    路岩脑海里猛地蹦出了一个朦胧的身影,宦官,他们终于开始公开反击了,当年首倡倒宦的韦保衡已经在去往贺州的路上了,自己的命运将会是如何呢?路岩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

    韦保衡再贬崖州澄迈令,寻赐自尽的消息传到西川节度使府内的同时,朝廷下令路岩释去军权,改任荆南节度使,路岩看着陪伴自己许久的旧吏亲随们,无奈地摇了摇头,都走吧,各自去寻个生路去吧。

    路岩的担忧是对的,蜀道艰辛,悬空的栈道常年失修,路岩还未走出西川,新的旨意又到了,贬路岩为新州刺史。

    如果说上次任其为荆南节度使让路岩还抱有一丝幻想的话,此番贬任,使得路岩彻底绝望了。

    烟雁翻寒渚,霜乌聚古城。

    谁怜陟冈者,西楚望南荆。

    江陵,本应该是路岩调任荆南的治所,如今路岩却作为一名囚犯正被羁押在狱内。

    前几日,朝廷加急的圣旨再次到来,彻底将路岩打落入了尘埃,敕削官爵,长流儋州。

    本来潇洒倜傥的路十,如今短短数日竟然须发尽白,如同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头。他平静地接过了中侍递过来的毒酒,没有丝毫犹豫,一扬脖颈,一股辛辣的味道直接通过胸口,流入了胃内的,一股灼烧撕裂的感觉渐渐出现了,路岩疼地躺在地上打滚,过了许久他才咽下最后一口气,临死前他后悔地想着,如果刚开始不选鸩酒,选择白绫,那就好多了吧。

    唐代末年的倒宦运动,最终以两位倡导者的血泪收场了,血腥涂抹了整个帷布,从此文官势力再也没有力抗衡北司,唐懿宗临终前设计的平衡策略,也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打了个稀巴烂。

    帝国的前途会是怎样,年轻的唐帝会将其子民带向何方,大家都拭目以待着。

    夜风微凉,唐帝在母亲的臂弯中睡着了,王皇太后正慈爱地看着睡在旁边的小猪,宫外吹来一袭凉意,皇太后还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能否带给帝国带来不一样的气息。

    一阵风吹过,窗前的竹影随之摇曳,如同一副泼墨山水画作,甚是令人惊艳不已。

    (本章完)

第84章 朝廷的决策() 
咸通十四年,先帝晏驾数月,新帝尚未改元,而咸通时期的宰辅大臣们却已经更换的差不多了,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路岩、韦保衡的贬死,其亲信、党羽尽数被流放贬斥,整个朝堂上层官员构成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真空期。

    新的唐帝在组建宰辅班子之时,面对主少国疑的局面,其刚开始考虑的便是稳定朝局,因此启用了一些老成持重的咸通旧臣,以华州刺史裴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但没想到的是五月份,这位老臣就去世了。

    没办法总得有人继续上吧,同月以虢州刺史刘瞻为刑部尚书,以刘瞻为中书侍郎、同平章。这位刘大人被路岩中伤外贬数年之后终于再次回到了朝堂之内,但同裴坦一样,他的年龄也是挺老了,八月,瞻归而遇疾,辛未,薨。

    又一位老大人去世了,唐帝的依仗持重旧员,平稳过渡的想法遭到了很大的打击,这也太邪门了,任命谁,谁就会挂掉,连带着许多老臣平时都不敢抬头多看皇帝,只怕皇帝想到自己,任命自己为同平章事。

    那就任命稍年轻些的吧,这次总不会再不停地因公殉职了吧。

    以兵部侍郎、判度支崔彦昭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吏部侍郎郑畋为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卢携守本官,并同平章事。

    这个三驾马车拉动着唐帝国向前走着,崔彦昭主管度支财务,郑畋主管起草批注旨令,而卢携则主抓政令落实,这三人的能力都不错,也确实让此刻的唐帝国保持了继续向前的态势,但大家却都没有发现,他们拉的这个马车有着大问题。

    大唐帝国的这个马车如今已经是朽木一般,千疮百孔了,能支撑着这辆马车没有散架的原因,是内部没有人站起来试着推它一把,使其还能保持着基本的外形姿态。

    然而这座马车上已经盛满了危险品,随时都有引爆的危险,唐帝看不到这个问题,因为他还不具备成熟处理朝政的能力,年少的唐帝只能将这些似懂非懂的奏折转付给翰林学士、门下侍郎,由他们来初步草拟应对措施,关键是这些人们看到这么多烂问题,也是很头疼啊。

    首要的是南诏的问题,这是懿宗时期留下的烂摊子。

    南诏持续进犯,安南是再也不敢去了,但西川的孱弱却让南诏再次亢奋了起来,战火燃起,双方你来我往,在大渡河两岸进行了持久的拉锯战。

    防河都知兵马使、黎州刺史黄景复倒是个将才,在几次反击后重创了进犯的南诏军队,使其狼狈逃回。

    大家本以为这次边境总能保持几个月平静了,但谁也没料到,酋龙不服气啊!

    增援!增援!大批的南诏青年们从寨子中点起,带着随身的猎弓长刀奔赴大渡河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