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年歌之五代-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让等人一路驰行,入了夜就进入了大明宫内,延英殿内,尚让王播白衣跪在一旁,皇帝很震惊,此番出去五万余人,在各营点起后,竟然只有两万人留了下来,近三万余部众阵亡,这可是给与了黄巢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携着必胜的信心,最后却迎接着失败的苦果。
郑畋,黄巢揉了揉痛的额头,他看着还在跪在一旁的大将,确实怨不了这两个人,谁也不知道唐弘夫竟然也来了,还隐藏在在郑畋的军队中,唉,天要不助我大齐吗?
夜风吹过,吹响了大明宫的屋檐下的铁马,叮叮当当,随风作响。
(本章完)
第150章 夜宴()
龙尾坡的大败,使得大齐国的威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那些还在纠结于是否归降的藩镇们迅速调整了情绪,言辞拒绝,纷纷表示愿意继续拥护唐庭的领导,而那些已经归顺了的藩镇节度使们,也开始于朝廷的监军、使者们眉来眼去,暗通款曲了。
忠武军治所许州城东,一处不起眼的小宅院内,一身素服的杨复光正趺坐在廊庑的木廊之上,旁边的火炉里的薪炭烧得已经显乏了,只透出些许微红的色泽,前些日的雪旋下旋停,一直不清爽,今早天一放晴,下人们便将院内多日的积雪扫除堆积到了树根和院角处。
“大人,周岌派人送来了请帖,请大人晚上过府一叙。”旁边的军校躬身递过来一封请帖。
杨复光接过请帖,用手一捻轻轻揭开,里面的话很简短,“雨雪甫过,看似天将即晴,舍下粗备晚宴,烦劳监军大人过府一叙。”
杨复光看后,慢慢地闭上眼,仔细体味这里面的意思,自打黄巢攻克长安之后,大齐国的使者们如流萤般四散至各地藩镇,他们威逼、利诱各藩镇的节度使们,使其向大齐国归顺,面对声势浩大的黄巢军,大部分节度使选择了归降,周岌也不例外。周岌的归降一部分是因为黄巢军势大,自己也不敢当出头鸟,另一部分原因是其内心的不安,自己是通过赶走朝廷正牌节度使安师儒而上位的,对于自己的任命朝廷是一种权宜之计,因此周岌对朝廷也充满了狐疑。
这就让身处忠武军的监军杨复光很尴尬,作为忠武军与朝廷之间的联系人,夹在两者当中其需要扮演着一个非常微妙的角色。
当周岌选择归顺大齐之后,他并没有为难杨复光,毕竟这是其与大唐之间的一个纽带,纵使自己表面归顺了齐国,其自身也要留一条后路,杨复光就这样被周岌和和气气地软禁在了城东的院落之间,再没有人知道其的存在。
一踏入这个院子,杨复光便脱去了外面的官服,换上了一身素服,其要为唐廷尊严在此地的丧失守制,作为监军自己竟然被突然软禁,这是杨复光不能容忍的,他在这处幽深的院落内,展开了自己的手段,毕竟在忠武军经营这么多年,周岌不可能将杨复光的明暗线全部拔掉。因此虽然被困在此地,杨复光还是能源源不断地收到各处的消息,甚至可以说其此时只是在蛰伏,他也想看看周岌的最终态度。
前几日,郑畋等军在龙尾坡大胜的消息传到了杨复光这里,杨复光就感觉到了,事情要有转机了。
“大人,周岌已经是叛臣,城北驿馆之内还住着齐国的使者,此番召见,恐怕会对大人不利!”旁边的谋士轻声说道。
“身为唐臣,值此危亡之际,敢不以此微躯报社稷之危亡,此宴本官必然会去。”杨复光缓缓站起身子,看着院中的大槐树,沉声地说道。
忠武军府内丝竹之声阵阵,因为宴请的是杨复光,所以周岌没有叫出歌舞姬前来助兴,杨复光和周岌寒暄着对饮,双方都在等待着一个切入的话题。
夜深酒浓,周岌的脸因为酒醉的缘故有些泛红,他把玩着酒杯,淡淡地说道。“这酒还是咸通元年埋入后院的军府之内,那是我还是个小军吏,跟着一帮老军卒们一起搬运至府内。”
杨复光见其提及往事,便正色说道,“难怪今夜酒色醇香,原来是喝到了唐酒,只是不知道当年搬酒的唐人,如今还剩多少?”
“不多哩,战安南、平庞勋,那些年的老弟兄们没几个剩下了。”周岌摇着头感慨地说道。
??“他们都是大唐的烈士!”杨复光说道,“为国捐躯,志得其所。”
“如今周某苟存于世,却身不自由啊!”周岌自嘲地说道。
杨复光见其说到了正题,便也不再绕弯子,“丈夫所感者恩义耳!公自匹夫为公侯,奈何舍十八叶天子而臣贼乎!”
一想到大唐京都沦陷,皇帝被迫西狩,杨复光忍不住涕泣泪下。
见到监军大人慷慨激昂地陈词着,周岌也流下泪来,一股子难以抑制的委屈顿时迸发出来,他从来没有想过反抗朝廷,只是情势逼迫自己上位,而自己只有一个目的—自保。后来唐军节节败退,黄巢数十万大军渡过长江、淮河,这么大的庞然巨物不是一个小小的忠武军可以抗衡的,为了节镇的存亡,为了保全性命,自己只能选择投降。
但这绝不是自己的本心,心在齐营心在唐,这恐怕是很多节度使们此时的状态。
?杨复光将最近朝廷的动向,以及四面围困长安的计划告知了周岌,他不怕周岌告密,因为他相信周岌如果不傻,他会有一个明确的选择。
周岌的选择是再次投奔唐廷,知迷途而返,这个情况下,朝廷自然欢迎所有的反对黄巢的同志们,王重荣反正之后尚且得以复官升职,自己也绝不会被朝廷亏待。
周岌当着杨复光的面再次向朝廷效忠,其指天而誓的态度却并没有感动到杨复光,当其提到齐国使者的时候,周岌左右含糊的言辞,已经其向自己隐瞒了齐使所在的驿所的事实,都让杨复光感到不痛快。
周岌还是没有彻底放弃齐国这条线呐,他在向朝廷再次投诚的同时,心中还是抱有一丝的幻想,想给自己也留一条后路。
杨复光看着看似忠厚的周岌,暗自叹息了声,看来也要让周岌瞧一瞧自己的手段了,否则还真以为自己这个监军就只是一个朝廷的摆设。
告别了周岌,杨复光走出了军府外,在不远处停着一辆马车,杨复光登上车后拍了拍手,旁边一个军将将身体靠近车厢处。
周岌在里面沉声说道,按照计划行事,外面的人低声应对着,然后便策马而去。
寒风料峭,夜色中的许州城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突然间北面的驿所火光冲天,熊熊的大火照亮了半边天,“走水了”人们在睡梦中被吵醒,看着满天的亮光惊慌失措。
军卒们被纷纷叫起,人们提着水桶、架起水龙开始对着火灾区域灭火,夜色中一片乱糟糟的,混乱至极。
周岌站在军府内的高阁之上,看着火光冲天的方向皱起了眉头,他知道有谁待在那里,看来自己真是低估了自己这位监军大人,周岌自嘲地笑了笑,黯然地走了下去。
(本章完)
第151章 邓州城()
当各地讨齐的军队正在向长安聚集的时候,长安南面的蓝田关却悄然开启,大批的齐军离开了长安,沿着商洛官道迅速地向东南而去,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拿下邓州。
在龙尾坡失利之后,黄巢就开始注重提拔一些新的将领,而朱温因为在栎阳劝降诸葛爽的突出表现,很是得到黄巢的看重。
借着此次战败的由头,黄巢有意地对尚让进行了疏远和削权处理,尚让作为军队里的二把手,管的也越来越宽了,有时候根本不把自己这个大齐国皇帝当回事,还是和之前一样嬉笑怒骂,不拘细节。
但这毕竟不是以前了,君臣礼仪,尊卑差异的意识还是应该有的,特别是上次有人在尚书省门上题字讥讽新朝的事情,尚让彻令严查是没错,可是没有禀报自己就将当值的官员、书吏、门卒一并处决,这也太过份了吧。
为了抗衡尚让在军中的势力,黄巢对军队进行了除旧革新,朱温凭借自己过硬的实力入选,被黄巢任命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
如今的长安更像是一个孤立的岛屿,看上去疆域也不算小,然而这下面真正听从大齐朝廷的基本没有,都是一些貌合神离之辈,根本没有配合和帮助大哥的意识和决心。
???长安城现如今最大的难题就是粮食,这么多兵力待在长安城内,单每日的粮秣消耗就非常惊人。
中原、河中、京畿周边到处都有使者日夜督促节镇运送粮食入京,面对这无休止的索要,大家表示真的是压力山大。河中最先抗不住了,其得叛变直接导致黄巢最近的一个支援点变成了敌人的据点,而中原各镇的消极应付更使得长安城内的储粮越来越少。
怎么办?大齐群臣商议了好久,一致决定尽快打通东南之地,咱们也转江南漕运来解长安之难题。
沿着商洛故道南下,可以到达大唐的东南各地,山南东道联系着吴越,江淮,荆湘,黔中等地的交通往来,拿下山南东道不仅给了自己一个打开东南粮仓的机会,也给长安城多了一个战略纵深之地。
而邓州位于山南东道的治所襄州北面,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此处地控荆襄,境内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沿着平缓的水道南下,就可以直抵长江。
拿下邓州就为进窥东南提供了可能,只要东南的粮草得以沿着水道而上,长安城就守得住,长安城在齐军手中,唐帝就永远回不来,那么天下就会慢慢稳下来,此刻远在西蜀避难的唐帝被灭掉也成为了迟早的事情。
大齐朝廷对此番东南开拓寄予了厚望,能否在邓州打开一个新的局面,成为了黄巢等人的一个期盼的结果。
此刻朱温正领着精锐步兵快速地向邓州进发,沿途商洛、新城等地纷纷告急示警,邓州城顿时风声鹤唳起来。
邓州的刺史名叫赵戎,其迅速地向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汇报,老大,快来救我!作为南面行营招讨使的刘巨容此刻却并没有主动出击,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只是令人加强了襄州城的守卫。
刘巨容此刻正躲在屋子里面,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个老头,只见其不停地勾兑着药水,在翻滚的汤水中不停地加注着,很快放置在水中的铁器上面竟然泛出了一层淡淡的黄色。
这个老头从扬州过来,之前是高骈的人,也是一个神仙级的人物,但是在吕大仙(用之)的唯我独尊的影响之下,其被不停地打击排斥,最后只得逃至西面来避祸。
这个老头有一个非常拉风的绝招,那就是点金术,这可是个相当强悍的本领,以至于刘巨容一见到他,甚至连邓州城危在旦夕都不管了,拉着其立即进了屋子里面演练了起来。
刘巨容看着慢慢变成澄黄的铁器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真是个好东西,刘巨笑着说道,这下子山南东道军费也就不愁了。
刘巨容觉得自己这次留下此人真是赚大了,点金术这个诡法真是神乎其神,福兮祸所伏,刘巨容此时怎么也不会想到,也正是从这一天起,其为自己的命运埋下了个大大的祸根。
志得意满的刘巨容哪里知道,此刻的邓州的城上正经历着如何惨绝人寰的白刃搏杀。
赵戎虽然年龄已经不小了,但其性格却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