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梁柱-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生出多颗嫩芽,可将甘薯切成小块,然后埋于地下,便可得到多棵薯藤。臣打算先找出适合在北方种植的薯种,然后再采用此法快速扩大规模。”
徐光启耐心地替皇上解释道,心里则是欣慰地想着:“皇上肯定是早已将我之前呈送的《甘叔疏》通读,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对甘薯又如此的了解?”
萧木听了徐光启的回答,心里也是知道自己原来想多了,“地瓜放久了会发芽,然后埋到土里会长出新的地瓜,这种最基本事情,作为一个能写出《甘薯疏》的大科学家来说,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第一七七章 科普()
萧木和徐光启这一君一臣明显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萧木这边一直在带着“烽火戏诸侯”的负罪感在没话找话,努力地想着该说些什么的同事,心里也是时刻担心着会被徐光启发现自己找他来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事的这个真相,担心会让徐光启灰心失望,从而影响到眼前这个老臣的身体。
而徐光启则是在惊叹皇上对于甘薯试种的重视程度,因为甘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陌生的作物,但皇上却颇有了解——当然萧木说的都是自己在后世的时候对于地瓜的一些基本了解,但在徐光启看来,这是皇上通读了《甘薯疏》,而且又从其他地方搜集了大量关于甘薯的信息的表现,所以徐光启此时也更加坚定了要把这件事情抓好的信念。
当然这些都是在上帝视角才能看得到的东西,事实上此刻的萧木和徐光启二人当然完全都不清楚对方心中的想法。
好在除了萧木之外还有林檎在,作为一个后是现代社会的穿越者,虽然林檎也同样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萧木认为她好歹也应该是吃过红薯或者地瓜的,于是便向她投以求助的目光,希望林檎也能够时不时地插上一两句话,在萧木实在想不出该说些什么的时候帮他分担一些压力,争取一些时间。
当然林檎作为一介女流,在这样一个大臣与皇帝奏对的场合,很显然说太多的话并不合适,实际上按照正常的节奏,皇后就不应该在这种场合出现。所以虽然林檎在意会了萧木的求助之后,也只能是敲敲边鼓,稍微地帮萧木应个急,大部分的压力还是压在萧木的身上。
不过林檎还是聪明得很,很快就想到了解决眼下问题的最佳办法——那就是转移话题,不再去跟徐光启谈论关于甘薯的问题,而是向他了解一些大明朝现在的其他科技方面的东西,比方说水利、火器之类的。
这个办法确实不错,因为转移话题并不需要林檎说太多的话,甚至只是一个暗示就可以让萧木会意,这个办法不但帮萧木免除了眼前的难题,还可以让二人对现在大明这个时空的整体科技水平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然的话,无论是汉唐,还是宋明,对于萧木和林檎两个人来说都是古代,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分别,他们只能知道古代的科技水平要远远落后于现代,但究竟是怎么落后的,明朝时候的科技水平跟宋朝的时候有什么具体区别(区别肯定是有的,比方说萧木所在的这个年代已经有了很多种类的火器),这些东西萧木和林檎肯定是无从得知了。
于是在林檎的启发之下,这一次的君臣奏对的形式便从汇报甘薯试种情况变成了大明朝版本的科普讲座,徐光启就好比是那个受邀举办讲座的知名专家学者——当然以徐光启的历史地位而言,这个“知名专家学者”的名号当之无愧,而萧木和林檎则既是这场讲座的邀请者,同时也是唯二的两个听众。
对于萧木和林檎所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徐光启当然都是尽心尽力地耐心解答,因为在以往的时候,皇上还有朝中的大臣对于这些科技方面的东西全都不是很重视,徐光启也一直深感遗憾。既然现在不但皇上对此颇有兴趣,而且看起来皇后娘娘也是夫唱妇随,徐光启的心里也是十分高兴,有了皇后娘娘的影响,想必皇上的今后肯定会更加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吧。
所以尽管徐光启的年岁已经不小,但在给萧木和林檎讲解各方面的问题时,并没有感到有一点疲劳。尤其是偶尔还会听到皇上或者娘娘对某个问题说出十分重要的见解(当然都是萧木和林檎在后世中学课本学的内容),徐光启更是觉得大有裨益,讲解起来也是精神百倍,恨不得在一个时辰之内就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全都拿来跟皇上和娘娘讨论一番。
但是事实就是那么遗憾,由于萧木早上的时候去过了锦衣卫北镇抚司的诏狱,回到宫里的时候距离中午也不过剩下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了——这还是按照大明朝的作息,萧木今天起得很早的情况下,要是按照萧木在后世时候的作息时间,起床之后恐怕洗个脸刷个牙就已经是中午了。
毕竟“科技”两个字包含的面实在是太广,萧木林檎在这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当中也只是简单地了解了一个大概,甚至连一个大概都没有完全了解,时间就已经来到了正午,也就是到了午饭的时候了,王承恩那边已经早就准备好了午膳,悄悄地提醒着萧木该用膳了。
萧木其实是特别想要把徐光启留下来一同用饭,顺便还可以在继续向他了解一些明朝的科技方面的问题,但考虑到了之前留来宗道用饭时候的惊险场景,萧木最后还是艰难地放弃了这个念头——毕竟徐光启的跟来宗道一样岁数不小,尤其是徐光启现在已经是明晰那可以看出非常亢奋的状态了,要是自己再加上一把火,留他用午膳,说不定徐光启激动之下身体会吃不消。
所以萧木最后还是没有敢去冒险,只好再次对徐光启的工作表示了一番赞赏,然后便让他先行回去休息,同时表示今后会常常叫他进宫来探讨科技方面的问题,这才让王承恩送徐光启回去。
徐光启当然不可能死皮赖脸地留在这里蹭饭,虽然对时间过得如此之快感到有些遗憾,但毕竟皇上用膳的事情关乎皇上的龙体,当然也很重要,不过好在皇上也表示了今后要常常召见自己谈论这方面的问题,看来今后还有的是机会。所以徐光启便起身叩谢了皇上,然后才在王承恩的搀扶下离开了大殿——毕竟还是上了年纪,在皇上面前为了顾及御前礼仪,虽然有座位,但也不敢坐实,时间久了,现在徐光启走路都有些不稳。
第一七八章 教育()
送走了徐光启,萧木终于松了一口气,这种没有想好目的就莫名其妙地把别人叫来的事情萧木还是第一次做,结果整个过程都紧张不已,看来“烽火戏诸侯”也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才行,在这一点上,周幽王明显比萧木要强上不少。
其实林檎表现得也比萧木强很多,毕竟徐光启是萧木叫来的,林檎不过是扮演的在一旁看热闹欣赏萧木窘态的角色,最多也不过是在萧木实在找不到话题的时候帮个小忙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心理压力。
所以在用午膳的时候,跟萧木相比起来,林檎似乎看起来更有精神,对刚刚跟徐光启讨论的科学问题仍然感觉没有过瘾,还在不停地跟萧木唠叨着——当然,用膳的只有萧木和林檎两个人,其他伺候的太监宫女还是按照老规矩,被打发走了,不然的话,林檎作为一宫皇后,在吃饭的时候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让人看到了肯定是影响恶劣。
“喂,想不到明朝的科学水平已经这么发达了啊,听徐光启说的,他好像连推算星辰运动,预测日食、月食都能做到呢!”林檎自认根据她原本学习的那点知识,是肯定做不到预测天文现象的程度的。
萧木还没来得及答话,林檎又继续说道:“以前总是以为古代科学落后,但也还是有很多能人的嘛,咱们两个虽说是穿越者,但好像懂得还没有古人多呢!”
“但是徐光启可不是普通的‘古人’,像他这么厉害的古人,在整个大明朝恐怕也找不到第二个了。”萧木忧心忡忡地说道,林檎也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萧木脸上的担忧,毕竟徐光启已经上了年纪,按照正常的生老病死得规律,已经是大半截身子都埋进土里的岁数了,要是哪天徐光启真的有个三长两短,那对于整个大明朝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确实无比巨大,巨大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除了萧木和林檎这两个穿越者之外,几乎不会有人会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这个道理似乎有些拗口,但实际上,在眼下的这个时空的大明,真正在意科学发展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就算徐光启哪天真的去世了,对于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同样也是帝国官僚)而言,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少了一个平日里显得有些低调的官员罢了,而徐光启空出来的职位显然比他本人更加值得关注。
这就是官场的常态,当然对于萧木而言,那些混迹于官场多年,擅长搬弄权谋的老油条们死了一两个并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毕竟大明那么大,读书人那么多,找些进士出身的人填不上他们的空缺实在是容易得很。但在大明的读书人当中,像徐光启这样醉心于科学的“异类”却实在不多,他如果去世的话,带来的空缺将是很难填补得上,或者说是根本无法填补的。
“你之前不是让太医院的太医们给这些老臣定期检查身体的吗,也没见有检查出来哪个大臣患有重病的,最起码短时间之内,徐光启的身体状况肯定还是没有问题的。”林檎看出了萧木担心的事情,便暂时收起了讨论科学话题时满脸兴奋的模样,用安慰的语气说道,“你想想,后世的那些各国高管政要,哪个不是活到八九十岁的?徐光启好歹也算是朝廷重臣,各方面保养和调理的水准应该还是不低的,就算跟后世的没法比,总归比普通人强多了不是?”
“这倒也是没错。”萧木答道。听了林檎的说法之后,萧木确实也觉得没有必要过于担忧徐光启的身体状况,至少从上午时候奏对的情况来看,这位老臣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多了不敢说,但至少工作个五六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萧木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坦然,原因也同样很明显,即便是徐光启的身体情况暂时没有问题,但徐光启毕竟还是只有一个,更没有办法长生不死,如果现在再不想些办法的话,那么大明的科技水平断崖式下跌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以前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萧木继续说道,“但我刚刚才发现,古代和后世的教育完全就是两回事。”
“嗯?古代和后世的教育当然不一样了,后世的学生上学要学好多的科目,人文科学无所不包,到了大学之后再继续在某一个科目方面进行专业的学习,而大明的教育无非就是教些四书五经,最多还会偶尔学些诗词歌赋,用后世的说法,说到底无非全都是语文课罢了。”林檎用理所当然的口吻说道,毕竟这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
“不错,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徐光启这样的人才会这么少。”萧木答道,“跟后世的大学不一样,明朝的读书人接受教育的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学习工作技能,而是为了直接做官,带着这种目的去读书,当然就要去学跟科举有关的东西,而像是一些科学理论之类的著作,显然跟科举做官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也就自然成了无用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