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慕南枝-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宪没等他说话就打断了他的话,道:“我不知道原来汪大人还准备出个年鉴!莫非是准备后人修史不借用历代皇王起居注而是要借用汪大人的年鉴不成?”

    所谓的年鉴,是自谦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请人写自传,向后代或是后人歌颂自己的功绩。

    汪几道被姜宪点破了心思,顿时有些恼羞成怒,偏生姜宪还不放过他,道:“汪大人都知道要写写自己的生平,大行皇帝殡天,怎么就不能歌功颂德一番。难道只准你们放火,就不允许大行皇帝点灯!这是臣子的所作所为吗?何况我们又没有说要改写起居录,不过是想让大行皇帝走得从容点,体面点。就是通常百姓家的儿子死了办丧事,还想着捐个官儿,能在墓碑上写个官职呢!怎么论到大行皇帝就不行了!”她一副越说越气,越说越激动的样子,指着汪几道的又骂了起来,“大行皇帝生前待你不薄,朝廷重任交到你身上,你说怎样就怎样。如今大行皇帝走了,第一个跳出来说他不是的也是你?你心里就不愧得慌吗?你以后在九泉见到了大行皇帝,你可想好了怎么说没有……”

    姜宪的话像豆子似的一个个地往外蹦,此时又像个急红了眼的妇人,让汪几道想辩驳都插不话去。

    这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

    汪几道再一次认识到了姜宪的厉害。

    说翻脸就翻脸,讲道理的时候堪比“巾帼英雄”,不讲道理的时候就是个“市井泼妇”,低下得头也抬起起胸,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才走得远,走得高。

    若是个男子,他倒要佩服地翘个大母指。

    可偏偏她是个女子,还有着女子先天的优势,他们这些男人若是和她计较,不免要背个欺凌妇孺的名声。

    若是再抱着小皇帝哭起来,,那就是催不可挡利器,搁谁也不敢去掠其锋芒,只能避之。

    嘉南郡主到现在还没有哭过。

    汪几道想到这里,神色不免有些古怪,心里琢磨着,照这样下去,不知道嘉南郡主什么时候会抱着小皇帝哭……

    有官员看不下去,站出来道:“汪阁老,嘉南郡主的话有道理。死者为大。大行皇帝虽然贵为帝王,可在太皇太后眼里,在嘉南郡主眼里,大行皇帝也不过个外孙,是个表兄。照我看,再没有比嘉南郡主更好的主意。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我等臣子若是有机会见到太皇太后,太皇太后想必很是欣慰。”

    他这个时候压根就没有想到母仪天下的朝同心。

    汪几道做梦也没有想到朝堂之上会有这样站出来为嘉南郡主说话。

    ※

    亲们,今天求月票的加更!

    O(∩_∩)O~

    ※

第七百三十七章 增援() 
要知道,嘉南郡主可是个女子,而且所谓的监国,前朝可从来没有这样的事,等到事情安定下来,他们内阁就是不在明面是提出异议,也会想办法把嘉南郡主这座大山给搬走,哪里凉快哪里去。

    汪几道愣在那里。

    有更多的官员站出来表示认同姜宪的事。

    汪几道有片刻的慌乱,但多年的从政经历让他很快就平静下来。

    他含含糊糊地表示尊敬姜宪的意见,同意对外宣称是一套,对内记录的又是另一套,这件事才这样的平息。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只要是姜宪同意的,内阁就算是不同意,也有人站出来表示支持姜宪。

    他们只管跟着姜宪点头同意就行了。

    姜宪这边在挺顺利,姜镇元那边却不太顺利。

    他很久没有亲自领兵上阵了,相比一般将领,他更像是个政客而非统帅,加之辽王在辽东经营多年,先后娶了辽东卫廖修文的两个女儿,辽王卫几乎快成了他的私营。密云卫虽然没像辽东卫那样对辽王忠心耿耿,却是辽王礼贤下礼争取来的,而且密云卫的都指挥使曾经受辽王生母秦贵妃的大恩,对辽王几兄弟的遭遇非常的同情,这才有了这次京城之行。

    如今辽王事败,身首异处,密云卫的那些下级军军和卫所普通士兵还好,天塌下来了有高个子顶头,法不责众,大不了投降被除了军籍,说不定这样更好——这些年天下不太平,不是抗鞑子就是剿匪,被除了军籍,正好当个老百姓,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

    辽东卫从上到下都受过辽王的恩惠,全家性命都系在辽王的身上,加之廖修文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做为辽王的岳父,谁都逃得脱,他是没办法逃脱的,不如趁机反了,拥立辽王的两个儿子,暂时守在辽东那个苦寒之地。朝廷这两年没钱,根本不可能派大军前往辽东。他们反而还有一丝生机,因而对军中将士多以“朝廷要剿来我们,我们只有打回辽东去,才有一线生机”的话来鼓励辽东卫的将士。

    密云卫闻风而降,辽东卫那些被派下来留守的人为了让廖修文逃回辽东,却是死死不退。

    姜律是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奉了姜宪之命去安抚京城百姓,京卫大员大多都战死在了对搞庆格尔泰之战上了,姜镇元没有大员可用,战事艰难,陷入焦灼之中。

    斋宫这边散场的时候姜宪和所谓的顾命大臣接到了这样的战报,李瑶管着兵部,自然是当仁不让,站出来处理这件事:“调李长青的兵马增援镇国公。”

    不论是从公还是从私,李瑶的安排都非常的全理。

    姜家和李家是姻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人合作,肯定会用心以赴应付眼前的困境,比朝廷的什么命令都要管用。

    姜宪却提出让杨俊去帮镇国公。

    坐在御书房里的四位顾命大臣还有一位硬要掺合进来简王,顿时神色各异。

    大行皇帝还没有送葬,这位就急赶急地要干政了。

    还出了这样一个没谱的主意。

    李瑶觉得面上无光,抿着嘴没有再说话。

    汪几道和简王几个则有些幸灾乐祸。

    你个女人家,知道什么是朝政,干政第一件事就把自己的伯父姜镇元架在火上烤,看你到时候怎么收场!

    只有左以明,和李家利益一致,之前明白了姜宪的意思之后一直躲在旁边没有吭声,此时却忍不住跳了出来,道:“李大人能征善战,是当朝数得上的名将,在李总兵帮忙,镇国公那里应该很快就能平熄战乱……”

    谁知道姜宪此进却天真地道:“可李大人要帮着承恩公寻找曹太后的尸首,还要帮着举行曹太后听丧礼,分身乏术,怎么能帮得上忙。”

    其他人全都闭上了嘴,只有左以明还在苦苦劝阻。

    从战略上说,姜宪这样的安排没有错。

    一朝天子一朝臣。等李长青送走了曹太后最后一程,曹太后的时代就正式落幕了。李家就可以摘掉曹太后近臣的帽子,借着嘉南郡主这根高枝重新出发,改庭换面,成为朝廷最显赫的新贵,从而转换门庭,一跃而成为能进入贵族圈里的人。

    这正说明了姜宪的厉害之处。

    可问题是,现在是打仗,拼得是武力,这些所谓的谋略,在绝对的武力面前全都要崩溃离析。

    姜宪听着左以明的唠叨,感慨万分。

    还好答应了李冬至的婚事,左家,还真心不错。

    可这件事她已经有了主意,注定不会听左以明。

    她道:“左大人也不必在此说服我了。战事不等人,我们不妨把杨大人叫进来问问他的意思,看他有没有把握帮着镇国公打赢这一仗。我们毕竟都是外行。”

    左以明没有办法,只得答应。

    这几天宫里大乱,杨俊早就收买了几个内侍,来之前大致上就知道了被召见的原因。

    他当然愿意去帮姜镇元。

    这可是拥立之功。

    他若是周旋得当,说不定封妻荫子。

    杨俊进去之后恭恭敬敬地给姜宪行了个礼,这才和汪几道等人打道呼。

    这一整天下来,大家已习以为常,压根没有人觉得他失礼。

    汪几道正想行使自己首辅的权利,抢在众人面前之前告诉杨俊宣他来的来意,姜宪却赶在杨俊之前开了口。

    她道:“杨俊,想必我们找你来的来意你已经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话问你一句,你可愿意留在京城?你若是愿意留在京城,就去帮镇国公打赢这一仗。若你还是想回陕西,我们就请李总兵去帮镇国公!”

    姜宪这已是明晃晃、赤|祼|祼地在给他许官了。

    杨俊喜出望外,想也没多想就答应了。

    京城如今京卫缺得不得了,正是求贤若渴的时候,他若是能进京,可做之事就多了。说不定能头戴五梁冠也说不定。

    他知道战事吃紧,可这不也是机会吗?

    生怕几阁反对似的,杨俊立刻伏身磕谢,等在那天里领授虎符。

    左以明叹气,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杨俊接了虎符,兴高采烈地出了宫。

    姜宪这才有功夫喘了口气,让人去通知李长青,免得李长青想不明白,闹出事来。

    不得不说,姜宪还是挺了解李长青的。

    李长青在宫里也安排了人,知道因为姜宪支持,杨俊领兵去帮姜镇元了,他这心里气得,差点就当着众人的面砸了手中的茶盅。好在他经历的事多,最终只是勉强地笑了笑,维持体面回了房间。

    ※

    亲们,今天的更新!

    O(∩_∩)O~

    PS:求月票~~~

    ※

第七百三十八章 解释() 
一进到房间,李长青就绷不住了。

    他双唇紧抿,面沉如海,在屋里来来去去的走个不停。

    紧随他进来的柳篱却轻轻一笑,道:“郡主毕竟是李家的媳妇,到了这个时候,还在为李家打算。大人,你可娶了个好儿媳啊!”

    柳篱这是什么意思?

    讽刺他吗?

    李长青的脸就更黑了。

    他粗声粗气地道:“有事说事,没事就回去歇着,反正我这边也不会有什么事!”

    柳篱看着轻笑着摇了摇头。

    嘉南郡主遇到了这样的公公,也只能是有理说不出吧?

    柳篱细细地向李长青解释了一番:“……李家想成为贵胄门阀,最要紧的就是树立自己的家风。而郡主这么做,正是让世人觉得您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正巧与你之前在曹太后落难时也不离不弃相扶持的形象相称,等帮着曹太后办完了丧事,李家就算是彻底的立了起来。您以后再有这样的机会,也就不用忍着让着了。李家只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辉煌的。”

    李长青想想,这才收起了怒容,小心翼翼地问柳篱:“这不会只是您自己想的吧?”

    柳篱忍不住在心里轻轻地叹了口气。

    不管是他想的还是姜宪事先就打定了这样的主意,这个局面于李家有利,为何还要追究这么多?

    柳篱保守地道:“这件事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您要是不相信,可以暂时先看看。郡主的意思,可能是想借着这次机会把杨俊留在京城,这样陕西总兵就空了下来,若是我没有猜错,郡主应该会八百里加急,让李大人帮着推荐个人选出来。这样一来,李大人在陕西就是一枝独大,无人能掠其锋芒了!”

    还有一句话柳篱没有说出来。

    李谦在陕西一枝独大之后呢?

    继续在陕西称王称霸吗?

    等到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