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慕南枝-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宪则悄悄地把信誊了一份给金宵,还问他开心不开心。

    金宵哭笑不得,写信给在太原的金城,让他不要插手金家和李家的事。有他们的父亲出面,这种事还轮不到他们出头。

    金城索性好几天没有出门。

    李长青则是怒火冲天。

    他原本就觉得金海涛和韩家结亲不对,如今金家又纵容韩氏欺负他媳妇和儿媳妇。他当晚就领了一卫人去接何夫人和郭氏回太原。

    李驹害怕把事情闹大了,拦着父亲不让去。

    却被李长青一脚踹到了马下,沉着脸呵斥道:“连自己的妻儿都没有办法庇护,你还算什么男人!大不了就不当这太原总兵了。老子就是和金海涛把这官司打到金銮殿上,也不会让金家好过的。”

    李驹倒不是不想给媳妇出头,是觉得此时李谦和李家都正是鲜花着锦,烈火亨油之时,怕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而影响了李家的前程。

    李长青“呸”了李驹一声,道:“李家若是靠着出卖妇孺的体面成就立家之本,那还不如就做那让人瞧不起的破落户呢,反正都是让人看不起!”

    李驹被父亲这么一激,就跟着父亲去了五台山。

    事情也是无巧不成书。

    他们到的时候已是傍晚,正巧金家的女眷一面写了信回去告状,一面觉得呆在这里丢脸,黄昏之后就悄悄地下了山。和上山的李长青正好碰到了一块。

    金家的人原本就受了一肚子的气,加上李长青和李驹日夜兼程地赶过来,风尘仆仆的,金家在前面打头的管事也就没有把李长青放在眼里,吆三喝四的。李长青正想着怎么找个机会能够收拾了金家的妇孺又不被人说仗势欺人,干脆装作不认识金家的仆人,带着儿子李驹,亲自上阵和金家的人厮打了半天。把金家的护院小厮全都打的倒在地上呻|吟着说不出话来。

    还是一个从前曾经在太原服侍过金海涛的护院认出了李长青来,一面派人去报了金夫人,一面上前赔礼求饶。

    李长青心里的气这才消了一点,拍了拍身上的灰和金家的人擦肩而过。

    对金夫人的呼喊声充耳不闻。

    金夫人一口气没有喘上来,当场就晕了过去。

    等她清醒过来,一路哭着找到了金海涛,要金海涛给她当家做主。

    金海涛把牙齿咬得咯吱直响,却不敢在这个时候和李长青翻脸——宣府总兵前些日子进了一批战马,是从李谦在甘州的马场买的。他还拖着一半的银子没能给李谦。

    他安慰金夫人:“我们是读书人,哪能和他一个泥腿子一般见识?我这就写封信去五军都督府和兵部,说李长青欺负人,让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为我们做主。”

    金夫人也是富贵人家出身的,讲的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自然觉得金海涛说的有道理。

    但五军都督府说自己只负责打仗,不负责官员考核,没有立场管这件事。

    兵部倒是想管,但不管是金海涛还是李长青,都不可能丢下总兵府的事务来京城,而他们派去太原总兵府的人则是被李长青那无赖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就是不提打人的事,也不提与金家和解的事。

    几个去公干的御史都吃胖了,事情也没有什么进展。

    金海涛亲自写了信去质问。

    李长青满嘴的歉意,可咬紧了当时不知道那是金家的仆妇,他是个大老粗,一时没有管住自己的手,这才打了人的。信的最后还委婉地道,他怎么说也是朝廷的从二品武将,总不能让他去给几个护院道歉吧!

    要不他赔点银子算了!

    说得好像金家要找他的麻烦,是想让他赔银子似的。

    金海涛又急又气,却没有更好的办法。

    然后这件事就像个笑话似的,在京城很是热闹了大半年,金家和李家一起出名了。

    ※

    亲们,今天的更新!

    祝大家端午节好!

第九百一十六章 闹心() 
汪几道等人不免要骂李长青一句“霸道”,可心里却都有些微妙。

    如果不是李家这几年顺风顺水的,李长青敢打金家的人吗?

    说到底,还是觉得自己有底气了,不怕跟金家对上了。

    如果能因此打击一下李家的嚣张气焰,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可李家在和姜家争夺京城守备一事上就一定会输吗?

    如果李家赢了,李瑶和汪几道又准备怎么办呢?

    左以明觉得所谓的打击一下李家不过是掩饰之词,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想挑起姜家和李家的不和。

    万一姜家和李家真的闹翻了,会不会影响左家的利益呢?

    左以明脑子转得飞快。

    镇国公府对京城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可李谦却如日东升。说不定姜家和李家有了罅隙,反而是左家的机会呢?

    姜宪不管怎么说也要维护慎哥儿的利益吧?

    左以明立刻就有了决定。

    他肃然地点头,道:“李大人说得有道理。那我就以李大人马首是瞻了。”

    李瑶忍不住在心里暗骂左以明狡猾。

    这种得罪人的事就怂恿着他去做。

    不过,左以明是李家的联姻,在明面上还真就不好插手。

    他也就没有犹豫,点头道:“那明天我就去见见汪大人,把这件事给他说说。”

    左以明点头,两个人又商量了些公事,他就起身告辞了。

    第二天,汪几道知道了李瑶的来意后,惊讶之余,更多的是蠢蠢欲动。

    这几年他可没睡过几个安稳觉,常常会在梦中惊醒,回忆起当初在金銮殿上姜宪杀辽王的那一幕,他也因此时时的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对姜宪掉以轻心。可怎样处置姜宪,却成了一个他没办法触及的问题。

    李谦这两年在西北干得太漂亮了。

    他的直觉告诉他李谦手里肯定有粮食。

    就在两个月前,他曾联系嘉峪关总兵魏明,让他想办法弄点粮食到京城里来。

    他对魏明还是有知遇之恩的,魏明也一直和他互通有无。

    可这次魏明却很明确的告诉他,没有办法帮他的忙,因为李谦说了,西北所有的粮食都要配给卫所,谁若是敢私下买卖,就地问斩!

    汪几道当时又急又气,质问他:“你是朝廷的官员还是李谦的私兵?!”

    魏明却说:“我是朝廷的官员,也记得你当初的恩情。若是我自己的事,我就算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但这事关系到嘉峪关卫所三万的将士,我只能听临潼王的。否则嘉峪关再遇到什么事的时候,临潼王不可能再伸援手!”

    汪几道无话可说。

    当初西北地动,朝廷派去的御史只知道讲些好听的话来安慰,救灾、药品、重建,这些事都是得到了李谦的及时补给和大力支持,嘉峪关才会很快地就恢复了生机。

    他退而求其次:“那你能不能介绍几个粮草大户给我认识?我们自己出银子买。”

    “不能!”魏明答得斩钉截铁,道,“临潼王说了,之后还有大旱,让我们小心。”

    所以京城才会在东南借不到粮,在西北也借不到粮,眼睁睁地看着京城的百姓开始扒树皮、挖观音土填肚子,城里城外不时地传来一阵哭声。

    等苏佩文再提出南迁时,就没有一个人不同意了。

    京城的大户人家干脆这个时候就开始搬家了。

    金陵的房价瞬间高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汪几道摇了摇头,把脑子里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全都压在了心底,同意了李瑶的意见,并道:“也不能做的太明显。李谦那边,让左以明去问问,至于姜镇元那边,我让晋安侯去问问。”

    李瑶有些惊讶,道:“晋安侯下定决心跟着皇上南迁了?”

    汪几道点头,不无感慨地道:“原想着简王、晋安侯肯定会积极地随皇上南下的,没想到两个人都不太愿意去。但若真的不去,朝中就没有他们两个什么事了。我听人说,简王和晋安侯都准备留下世子在京城。还有些像北定侯府、安陆侯府的,干脆就不准备南下了。这样也好。去了南边,气象一新,正好干出一番大事来!朝廷不能总是这样寅吃卯粮,我们得想办法充盈国库才行。”

    李瑶就提议把梅城叫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汪几道想到刚刚从司礼监转过来的梅城要求致仕的折子脑袋就痛了起来。

    他道:“正好,你劝劝梅城——他要致仕!我这才刚看到他的折子,太后就召了我进宫,说想让她娘家哥哥到户部去帮忙。”

    这女人真是蠢得让人无话可说了。

    李瑶大吃一惊,道:“梅城这个时候要致仕,他要干什么?”

    是啊!

    他要干什么?

    梅城只是不想和汪几道等人共事了。

    他可算是看出来了,这些人为了一己私欲,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虽说名留青史只是他小时候的理想,长大后看到了太多的事情,他已是只想致仕之前能升到正三品就心满意足了,可也并不意味着他愿意遗臭万年。

    南迁这件事做好了自然是皆大欢喜。可若是有了差错,那就是万劫不复。

    何况不管是汪几道还是李瑶,都露出了垂涎三尺的面目——汪几道是收受贿|赂,李瑶则是在金陵囤了大量的房产。

    反正他不愿意背这个黑锅!

    汪几道也好,李瑶也好,不管他们怎么劝说都没办法打消梅城的去意。

    皇上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

    而且就算皇上不同意,韩同心一顿呵斥,也会让皇上马上就改变了主意。

    这种事在曹太后当政的时候汪几道就经历过。

    他没有办法,只好去商量简王。谁知道简王却觉得无所谓,梅诚要走就让他走好了,反而让汪几道提拔韩同心的哥哥去户部当差。

    汪几道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索性建议把韩同心的哥哥派到金陵去:“正好提前熟悉环境。把梅城留下来。”

    简王想了想,同意了这个条件。

    梅城没走成。

    过了十月初一,韩家的大爷跟着苏佩文去了金陵。

    姜宪这边,则收到了房夫人的信。

    吴兆生下了次子吴梅。

    姜宪松了口气。

    不知道是不是姜家去了辽东的缘故,姜律的两个儿子都比前世出生的晚,可好歹还是顺利出生了。

    她很想看看两个孩子,是不是还和前世长得一模一样?

    前世她在宫里寂寞,常召了吴兆带着孩子进宫玩耍。

    等到了十一月,李冬至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她生了一个男孩儿。

    何夫人高兴得不得了。

    姜宪却笑着和康氏开玩笑:“这满屋的大小子,我们家大妞成了宝贝瘩疙了!”

    康氏抿了嘴笑。

    甘州太冷,而且甘州的医婆和稳婆没有西安的有经验,李骥就送了康氏回西安待产,妯娌两人常把董珊瑚和陆氏叫过来打叶子牌。

    ※

    亲们,今天的更新!

    大家去看赛龙舟了没有?

    好像这项活动只有我们这样的小城市才年年都有了!

第九百一十七章 先后()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姜宪她们正在打叶子牌。

    董珊瑚就笑道:“话虽如此,可也说明李家人丁兴旺,这是要繁茂起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