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商女传-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高阳炮仗似的脾气;出了这样的事怎么也不会只是入宫求了求皇上便偃旗息鼓;而李治会在信尾特意将这事提出来;说明他的心里其实也是犯了嘀咕的。
“事有反常即为妖!”李默喃喃道;旋即便转身对李彦道:“李彦!你火速带人回长安;将高阳公主府周围安排上人手;若有什么异动速报皇上!”
李彦脸带犹疑;问道:“公子!我一走;这边怎么办?”
“你先顾着那头;我和商商横竖只在这庄子里出入;这里这么多人手;不差你们这几个。”李默不在意的摆了摆手;旋即肃然道:“倒是长安城中事;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事关两国邦交;切莫要出了疏漏!”
“属下明白!”李彦低头想了想;没有再出言反对;撩起书房门口的布帘;快步走了出去。
直到李彦出了门;商商才站起身来;走到李默身前;笑着道:“这是怎么了?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
李默却并没有回答;只是将李彦搁在桌上的纸笺又递给了商商。
接过纸笺;商商只是大略的看了一遍;心底便明白了李默在担心什么;而从信中看;李治想必也有同样的担心。
对于一个性子暴躁;象炮仗一点就着的人来说;高阳如今的沉默和安静显然是非常反常的。想到历史上有名的高阳谋反案和牵扯到的好几位公主王爷;商商就觉得心头沉甸甸的。
不管她有没有救下了辩机;历史似乎仍在按着既定的轨道运行;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只不过原本由太宗皇帝来处斩的辩机变成了横死关外。
但这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人终究是死了!而高阳也终究是因为他的死陷入了绝望的疯狂!
只是此时的李治和李默;恐怕都还没有想到那个最可怕的可能性;现在的他们担心的只是高阳在绝望之下有可能会针对吐蕃做出过激行为。
“你在担心高阳么?”商商轻轻拍了拍李默的肩头。
“不全是。”李默回头看向商商;有些无谓的笑了笑: “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无情?高阳是我的妹妹;可我却对她没有半分怜悯。”
认真的看着李默的眼睛;商商摇了摇头:“我一直都相信;人跟人之间是有缘份的;哪怕是父母、兄弟、姐妹;你与高阳不过是缘浅而已;但你与李治却是缘深;人的心很小;只能顾得上自己在意的人。”
看着商商温柔的眼;李默心中最后的一丝不安也随之逝去。
是啊!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就连自己在意的人都会时常顾不过来;更遑论是与自己缘浅如陌路的妹妹?
派了李彦去盯着她;让她不至于走岔路就够了;剩下的便看她自己吧!
“吐蕃自从松赞干布死后便一直内乱;虽有我朝文成公主为皇妃弹压;但效果并不显著;皇上这次派出刘大人出使吐蕃其实也有探路的意思在里头。若是吐蕃一直内乱;对大唐当然是利大于害;至少卧榻之侧又能清静几分;但若是高阳在其中横插一手;引得吐蕃内部同仇敌忾;那就是弄巧成拙了。”
李默伸出手;环住商商的腰身;将脸贴在她胸腹间;喃喃的低声咕哝。
自古以来;关外蛮族就是中原的心腹大患;秦汉时有匈奴;三国时有鲜卑族人;到了如今又有了吐蕃和突厥;无论哪一个都是一样的民风剽悍以一当十。
自太宗以来;对吐蕃的政策一向是拉;而对突厥却是打;民间又因宗室公主文成入藏而对吐蕃向来亲近;若是皇上突然出言要征吐蕃;只怕民间会物议沸腾。
“没事的;你不是让李彦去盯着她了么?”商商轻轻的抚着李默的头顶。
这个一向孤直的男人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毫不掩饰的流露出对她的依恋;是因为觉得对高阳有所亏欠么?觉得一个哥哥应该保护自己的妹妹?
感受到李默身上低迷的气息;商商把想要吐出口的提醒重又吞了回去。
既然他没有想到那么远;便让他依旧不知道吧!即便是知道了;也不过是徒增困扰而已;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
“但愿吧!”李默不太肯定的低声道。
深埋在商商身上;鼻息间感觉着她身上独特的青草香气;就象是坐在九嵕山的向阳坡上一样;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想;只有他们两个人。
远在蜀中严格按照朝廷规制建造的吴王府气势恢宏,红漆铜钉大门洞开;内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而居于其中的李恪几乎是在第一时间便接到了从长安传过来的消息。
出使吐蕃使臣的全军覆没并不是什么特别让人意外的事情;甚至对于这件事的罪魁祸首;李恪都有了一个与李治差不多的推测。
但是看到传信中提到的辩机身死却是让他心头一悸。立时便想到了那个在众兄弟姐妹中独与自己亲近的高阳;他不由深深的叹了口气。
当初高阳尚房遗爱的时候他就曾经激烈的反对过;但是最终却还是没能拗过固执的父皇。待到后来她与丈夫争吵;他更是不止一次的去做过和事佬。
可到如今;这个高阳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悄然死去的时候;他却没能在身心崩溃的高阳身边。
将纸笺揉成一团;李恪皱着眉在屋内来回踱了几圈;终于在书案前坐下提起笔;示意一旁的僮儿研墨。
即便是不能在高阳身旁;于情于理他也该写封书信问候她一番。当初在父皇跟前不能替她推掉那门不如意的婚事;他一直心存愧疚。
如今房遗爱不在长安;她又惊闻噩耗;这个时候的高阳心中凄苦可想而知;他这个哥哥什么也做不了;也只能是寄去一封书信聊做慰籍。
将一封写好的信交于僮儿投递出门;李恪站起身来;透过书房的窗户看向外头明丽的蓝天;眼中晦暗的光芒明灭不定。
过完年便该除服了;但愿……高阳能撑到他回长安的时候!
远远的;吴王妃带着一众侍婢沿着青石小径慢慢行来;书房窗前那抹凝立的身影投进了她的眼中;脚下的步子一顿;她整个人便停了下来。
良久;直到窗前的人影隐去;她才回过神来继续前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六十一章 再见()
永徽三年的春天来得特别的早,还只在二月里,渭水河里的冰凌便融化了大半,夹着亮晶晶冰渣的河水奔腾着往下游汹涌咆哮而去,滋润着岸边的垂柳也在早春的料峭寒风里吐出了一颗颗新芽!
刚刚过完年,皇上的诏书便快马加鞭的传递了出去,分头往各位王爷的封地上急赶。
今年是为先帝守孝三年的除服大祥,各地王公们按例都要来参加祭礼,而且春季的大朝,王公们按律是要来谢恩的。
如今正是二月,吴王李恪回长安的车驾第一个出现在了渭河边上。
长长的车队沿着官道迤逦而行,最前头一对骑在马上的王府护卫手中赫然撑着一对杏黄蟠龙伞,迎风招展的伞盖后,全副亲王仪仗尽显赫赫威仪,见者无不退避。
独坐车中的李恪隔着车窗上新换的霞影纱,默默的看着窗外的景致,透窗而进的风带着早春的寒意扑面而来。
三年了!这是三年来他第一次如此接近那个旧日的梦想之地。
当初在父皇榻前,那一句永世不得入京,几乎生生砸碎了他心头所有的幻想,将他整个人一脚踩进了泥里。
而如今,物是人非,现在的长安早已不复当年的模样,那个严厉又慈爱的父皇却是再也无法见到!
李恪轻叹了一口气,慢慢的将身子靠进后背的软枕中闭上了眼。
宽敞的车内,素白云锦制的软枕柔软温暖,紫陶制的茶壶架在车厢一角的小炭炉上,无声的冒着白色的热气,车中小几上,一只白瓷茶杯还带着余温。
除了身穿暗织斜纹布袍的李恪,整个车厢里的装饰全都是一片素白,象是经过了一冬的残雪,净净的铺洒在这静谧的车厢里。
"得,得"的马蹄声清晰的传进耳鼓。
身穿制式铠甲的护卫从队伍的最前方驰近,靠在李恪的窗边,轻声报道:"王爷!前头就是春明门了。"
微闭着眼的李恪不置可否的低低答应了一声,护卫得令,随即转身径直往城门口驰去。
春明门是长安城的正东门,渐近午时的城门口早已是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随着一阵夹杂着守门军士们斥喝声的骚动,吴王李恪的车驾在城门口众人的嘱目中缓缓的驶进了长安城,沿着平坦宽阔的朱雀大街,直往太极宫驶去。
车驾在朱雀大街往吴王府的转角处分成了两队,吴王李恪和王妃的车驾径直往太极宫而去,而其余载着仆妇货物的马车则径直转向去了吴王在长安的王府。
按律,亲王进京要先入宫见过皇上方可回府,吴王自也不能例外。
在净房略作打理,扫了扫满身的风尘,李恪便和吴王妃坐上了去往甘露殿的车辇。
看着眼前熟悉的斗拱飞檐,还有青石径上不时行过的一队队宫装婢女,李恪心神不由得一阵恍惚,说不清是羡慕还是嫉妒的感觉在心头一阵翻涌。
"王爷!"在李恪身后下车的吴王妃轻轻的碰了碰李恪的手肘。
"王妃。"回过神来的李恪眼神间还带着一丝连他自己也没察觉的遗憾。自失的一笑,他略带感激的拉住了王妃的手。
站在殿门处的小成子眼尖的看到行来的车辇,匆匆上前几步,一扫手中拂尘躬身道:"小成子见过吴王殿下!"
"成公公客气了!"李恪淡淡的回应,朝着小成子虚抬了抬手。
"皇上早已在殿中等候多时,还请殿下随奴婢进殿,王妃娘娘自有宫人带往昭阳殿皇后娘娘处觐见。"
小成子笑嘻嘻的抬头望着坐在车辇上的李恪,面上虽然带着笑,但说出来的话语却是不容人反驳。
李恪与王妃对视一眼,两人默契的笑了笑,李恪扶着内监的手跳下车来。
在殿前阶下分了手,直到吴王随在小成子身后踏进了甘露殿的殿门,停在殿外阶下的吴王妃才转过头来,示意内监继续往昭阳殿前行。
端坐在甘露殿的书案后,此时的李治早已换下了上朝时的全套冠冕,一身暗紫色格纹缂丝窄袖襦袍在四周的金碧辉煌下显得略有些暗淡,原本轮廓清俊的面目更象是隐在了背后八扇檀木屏风的阴影里,看不分明。
甘露殿内一片寂静,李恪跟在小成子的身后,在距离李治面前五步远处停了下来,定定的站在原地盯着稳坐书案后纹风不动的李治。
宫人们早已退了出去,偌大的甘露殿内,除了透窗的微微风声,便只有李恪略带些急促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过了好一会儿,就在小成子几乎要憋不住想要开口提醒李恪的时候,就听甘露殿内响起了一个平板的没有一丝感情的声音。
"臣……李恪叩见陛下!"
随着这一声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的请见,原本定定的站在李治面前的李恪僵硬的弯下了身躯,"砰"的一声,重重的跪在了李治面前光滑的砖地上。
"平……身!"李治的声音里听不出情绪,只是那拉长的两个字,象是一声悠长的叹息,在偌大的甘露殿里慢慢回旋一点点缓缓消逝。
小成子偷偷瞥了一眼皇上的脸色,立时便松了一口气,连忙手疾眼快的将低头跪下的李恪扶了起来。
"谢陛下!"李恪平淡的谢过恩,顺着小成子的手站起了身。
李治摆了摆手,脸上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