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狩宋-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惠范拱手道:“我可以辞职。”

    王婉容摇头道:“三哥不能辞职,但是不能去辽东了。辽东我一个人陪着继冲去。”

    高继冲道:“江陵我接手时间太短,就要北上。我娘我是知道的,她不可能留在江陵太久,她要去陪着我爹。江陵城对于辽东非常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蒙学。江陵的蒙学可能会与其他地方的蒙学不同,四座蒙学,还有老书院会改成一所中学。这些学校不仅教读书人,还是要教农艺和匠作,在加上算术等等知识。大家也很清楚,大概除了江陵城,其它的蒙学大概还是以经学为主。因为除了江陵的先生,其它地方都是经学先生。”

    王惠范越听脸色越严肃。

    “奇巧淫技,不是每个城市都教,可是这些技艺我在辽东要用,江陵不可能教太深奥的东西,但是没有好的底子,到了辽东,我们一时也培养不出那么多人才。这就是江陵城重要的原因。另外就是到辽东不仅只去一批人,陆续还会有人过去。也会有需要的货物运过去。至少要坚持三年。三年以后,看情况把江陵还给朝廷。而这三年,对于辽东可以说生死攸关。”

    高继冲说的很认真。

    王婉容接口道:“所以还请三哥在江陵管理三年事务。江陵城除了东城匠作坊我们会搬走,但是其它我们不会要,到时候可以支持大人和夫人。三年后,情况可能有所变化,到时候再说。”

    王保义已经老泪纵横,一直再默默地掉眼泪。

    自从上次病了以后,他有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喜欢想往事。以前很小的事情都记得很清楚,可是眼前的事情经常会忘记。他一直说过去死去的老兄弟在召唤着他。

    他一直在想王婉容这个小女儿从刚出生时红光照满屋子的情景,生下来就灵活,会说话一样的眼睛。说话比别人早,读书识字往往一两遍就会。

    他不说话。

    但是王婉容看着难受。这个老头王婉容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很老了。王婉容一直把他当成罪恶的封建地主分子来看的,一个老头,那么多妻妾,王婉容的母亲才十六七岁,生她的时候算是一尸两命,王婉容纯粹就是夺了刚出生的婴儿的体魄而已。

    王婉容对王府的人都不亲,因为准确地来说,她与这些人没有多大关系。

    可能是魂穿时引起的异象,让本来在偏僻的小房子里出生的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加上母亲已经去世,所以王婉容被抱到老太太那里抚养。其中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因为老太太病了,刚好王贞范的妻子也生了孩子。还在吃奶的王婉容就放在王贞范的屋里长到学会了走路。

    这就是为什么王保义和王贞范对她最好的原因。

    而王婉容稍微长大一点,就开始读书识字。其实王婉容从刚刚能够看清东西,就记得所有的一切。因为她不是几个月的婴儿,而是二十多岁的后世女子。

    王婉容的文化成绩不是太好,不然家庭条件不错的她也没能读上好的学校,而是凭借从小练的钢琴技能上的音乐学院。所以认繁体字是真的从头开始的。但是简体字也是从繁体字演变过来的,所以王婉容读书识字自然要比别的孩子要快上不知道多少倍。

    这让王家真正的天才王惠范也很喜欢她。只是再稍微大一点。王婉容对这个世界的各种反抗,各种不驯服就表现了出来,成了王府最难管教的孩子。最后被迫单独住在一个院落,并把蓉姑请来教规矩。

    规矩没教好,却学上了琵琶。没有先生能够教得了王婉容,就是王惠范亲自教。教不了四书五经,就教《庄子》和《黄庭经》等等这些黄老之学。

    对王家的感念是在到了南平王府之后才逐渐有的。

    在这之前,王婉容一直认为那是一个封建的牢笼。一个随时能够把自己买了求富贵的封建家族。

    事实上,这种可能性一直都存在。王婉容那个时候一心想的就是如何不嫁人,如何逃离那个家。她做到了。

    王家不利用她吗,利用肯定会利用。但是现在这个老头老了,也许快要死了。他只是疼爱自己的小女儿,已经没有其它的心思了。

    王婉容说话时看着老父亲,神色悲伤。

    王贞范轻轻拉父亲的衣服,提醒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老头反应迟缓,始终不明白儿子为什么拉他。

    王婉容叹了口气:“带父亲大人回去吧。免得看见总是伤心。就当我这个女儿没了。我别的什么都不想了,只想和继冲在一起。我们北上,为了中国,尽人事,听天命。”

    王婉容用了“中国”两个字。大家都以为是只中土之国的意思。但是高继冲却知道这个中国指的是什么。它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大大的国土,而不是这一个一个的小省份。

第一百六十二章 梁氏的支持() 
梁氏轻轻拍了拍趴在她怀里默默流泪的王婉容。

    这个媳妇她认了,不为什么,就为了她不要王家的势力,一心陪着儿子。

    看起来没有人逼她,至少高保融和梁氏没有逼她。外人再逼,只要高保融和梁氏不发话,别人就不敢把她怎么样。王家,南平国最大的一个家族,虽然为了家族利益,有着一些私心,但是只要王保义还在,就还是最忠心的一个家族。

    王家出的人才多,倪家却人丁不旺,倪家的一些旁支也没有太出众的人,倪可福一死,靠倪从进一个人,实在有些撑不起门面。

    站在这个角度,高保融和梁氏虽然对这个小女子有些担心,但是为了儿子能够多一些助力,有些危险该冒的还是冒。这就是为了梁氏对王婉容万分戒备,可是还是容忍她呆在儿子身边的缘故。

    现在王婉容主动规避了别人的口舌,一方面是为了和高继冲成亲做出的妥协,但是也不能不说这个女子懂得审时度势;为儿子做出了牺牲。好歹别人也是蓬莱县君,何苦与儿子一起北上,生死未卜?

    王婉容确实是借了高氏的势才得了这个公主的封号,但是高继冲又何尝不是王婉容的帮助才闯出了一线生机?现在抛弃高氏又如何?

    这只能说,王婉容确实是喜欢高继冲。

    有很多事,梁氏也不太明白,这个姑娘为什么对儿子死心塌地。高继冲还不能称得上男人,不过是个孩子,聪明一点的孩子而已。

    高继冲也趴在梁氏的腿上。不是以前抢宠爱的模样,而是一种累,单纯地想躺在母亲的腿上休息的那种。

    这也是非常奇怪的状态。

    “很累是吧。”

    王婉容和高继冲都点头。

    “这就是你们的命,你们生来就是王,就是王妃,要比别人付出得更加多。老百姓会因为你们而活得轻松一点。当年我和你爹成亲,就不想当这个节度使。可是你外公说,现在民不聊生,总得有人平定天下,总得有人要为老百姓做事。你保不住百姓的幸福,你也不会幸福,因为你也是百姓。如果你不想为老百姓做事,还想当王。大唐就是因此而亡,一代代的君王都不得善终。所以你只有一条路,做一个为老百姓做事的王。”

    梁氏环顾两个人的书房,一架架的书籍,堆积如山。两个人的书案,甚至床头,都堆放这书籍,很多是翻开,用书签作者标记。第一次进这个房间,颇为震撼,随之而来的是可怜。看着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坐在书海之中,显得渺小和寂寞。

    难怪吕岩要在规定的时间把两个人从书房拉出来,并对李载仁颇有微词。

    甚至说李载仁这是要用书把两个人活活逼死。话虽然说得有些重,但是梁夫人看了之后,也不免心疼。规定两个人每天只准在书房呆两个时辰。

    第一次陪着儿子和准媳妇读书,也颇为震撼。

    比如两个人认为道家外丹术正确的理论应该是炼金术和化学,用来治病也要十分小心,用来长生肯定不行。历代的皇帝死于金石之药的可以说数不胜数。

    高继冲一边整理思绪,一遍说可能在那本书籍里面有记载,王婉容能够准确地从某一个角落找到这边书,并准确找到可能记载。他们看一本书,要找几十本书在证明自己的想法,速度非常快。

    但是往往也导致他们在一个时辰内其实读不完一本书,甚至读不了几篇文章。

    但是却往往能够得出某项结论。

    两个孩子的记忆力,思路的清晰程度,活跃程度简直可以用神来比喻。

    难怪李载仁虽然反对王婉容和高继冲在一起,但是绝对没有贬低王婉容的意思。而是真的怕一旦没有了王婉容,高继冲会垮掉。因为两个人就形同一体的左右手,默契,和谐。和谐到你想在两个人的中间插一条缝都很困难。

    可是事情总是有正面,也有反面。

    “夫人,您想过您失去了您的右手会如何?蓬莱公主对于小王爷来说就是这样的情景。我不害怕两个人有矛盾,而是害怕两个人没有矛盾。每次我看到两个人单独在一起读书或者做事的时候都害怕。”

    李载仁是这样解释为什么反对王婉容和高继冲,而要在中间插一个人。

    而同样的理由,高保融和高继冲的意见却惊人的相同。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把两个人分得开,左手分开了右手,情况会有多糟糕?”高保融认为必须让王婉容成为高继冲的王妃。当然是正妃,还是侧妃他没有意见。

    “左手不会离开右手,右手同样如此。我不会离开王姐姐。”高继冲说。他要娶王婉容为妻子。这是高继冲的说法,他没说王妃,他根本就没有看得起这个王位,而是真正经,很认真地说要娶一个女人为妻子。

    跪在高继冲身边的王婉容一脸的平静,但是梁氏一看神情就知道,如果反对,这个亲成不了,这个女孩子就完了,这是一种死志。

    也正因为如此,两个人的累,也让梁氏怜惜。

    梁氏也知道自己可能帮不了什么忙,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和支持。

    有一条路,总比无路可走要好。梁震又一次这样对梁氏说。对于国家是这样,对于两个人的感情来说也是这样。

    所以梁氏指出一条路,希望两个人能够一起走下去。

    “你爹和我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支持你们,就算所有人反对,也一定会让你们成亲。”梁氏说得很坚定。不坚定有什么办法?

    梁氏见两个孩子都笑了。才笑着说:“不过继冲年纪还小,成亲可以,住在一起也可以,但是圆房要等继冲长大。”

    这次王婉容脸红了,她本来还想说自己年纪还小。再等上十年,也没有问题,后世也不过是刚刚正式谈男女朋友。但是这个时代年纪小吗?不小了。圆房什么的,两个人根本想都没想过。

    那天高继冲说,也不过是从这个社会婚姻年龄的角度来说的。到了辽东,要把婚姻年龄往后推延几年,怎么说也要过十六岁,而不是十四岁吧。十八岁以后是最好的。

    只是考虑到已经形成的习俗和习惯,实现起来,不是那么现实。

    果然,高继冲就抛出了婚姻年龄论。

    “娘,您说什么呢。女孩子太小生孩子,很危险的。男孩子也不好。再过上十年,姐姐也不过二十三四岁,那个时候生孩子最好。”

    梁氏差点被呛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