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狩宋-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吗?”高继冲问。

    “不会。”

    “那燕王是不是觉得我有这个实力与大唐与大汉对抗。”

    “如果渤海王是圣明之主,也未尝不可。现在渤海水军就很强。”李弘冀的嘴角翘起,有了一些傲气。

    “可惜我不是,我只是一个七岁的孩童,就算是我想要学圣王之道,也来不及了。何况我不想学那玩意儿。”高继冲说的时候,吴夏等人都笑了。

    见李弘冀也惊异地看着他。高继冲道:“济世救命并不一定只有圣王之道,当然这是我的事情。总之南平国没有能力继续生存下去。”

    李弘冀叹了口气:“你觉得大唐是否还能生存下去?”

    “弘冀哥哥,我知道你有雄心壮志,但是恐怕难以得到施展。治世之道分为两种,圣王之道和霸王之道。盛世用圣王之道,乱世用霸王之道。大唐从太宗之后,走的就是圣王之道。一直到了现在。可是现在不是盛世,而是乱世。大唐太安逸了,文采风流把人的骨头养酥了。要想改变这一切,就要把酥松的骨头敲碎了,让它重新长出来。大唐经得起这样的折腾。有时间这样折腾吗?”

    高继冲指了指更在李弘冀身后的这些人道:“大唐,像诸位这样的人多,还是像冯丞相那样的人多?”

    李弘冀犹豫了一下道:“那是父皇用人的问题。”

    高继冲摇头道:“这不是这一朝的问题,远的是从太宗的时候就开始了。近的从吴王杨行密的时候就有了现在的趋势。一个国家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够支撑得起来的。你想要做事,就要用人,没有人,你做什么事都不行。除非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大唐强敌环顾。没有这个时间。要想做,燕王就要冒天下人都骂你是暴君的风险和名声。”

    李弘冀的脸上阴晴不定。

    高继冲笑道:“不过大唐底蕴还是丰厚,不像南平国早不保夕,拖一个几十年,还是可以的。要想拖几十年,就必须重用现有的文臣武将。”

    李弘冀不说话,但是脸上的愤怒的脸色可见。他不想妥协,只是不能说出口而已。

    李弘冀都不敢说,其他人自然更加不敢说。

    只有柴克宏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其他人干脆想都不想想。

    高继冲却不管他们,直接道:“于今之计。燕王千万不要谋求当太子,不如选一地出镇。宜在北边,不宜在南边,整兵秣马,将来或有与北汉一搏的机会。与其成天勾心斗角,还不如做一点实事。至于唐主百年之后,皇太弟也好,其他人也好,可能都比燕王要适合一些。”

    也就只有高继冲赶说这种话了。

    没有人插嘴,也没有人接腔。

    高继冲在船头停下。看着依稀可见的苍茫大地道:“这中土,总归是一个华夏,朝代变迁几千年来也是常事了,没有什么可惜的。可没有什么可恨的。所以我不愿意参与其中,更加愿意抵御外敌,开疆扩土。为整个民族开疆扩土,不是夺取中原的都一个州,某一个县,这太没出息了。”

    高继冲转头看李弘冀道:“如果我是你。如果你手里还有人,还有兵有将。如果大唐不可救,也不要学田横五百士。要留有用之身。去灭了日本,也是好的。”

    高继冲直接指了一下宇那正。

    宇那正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

    “王爷,大日本有心向上国之心,您怎么起窥探之心?”他觉得不能再这个时候丢人,不然他就没法混了。

    高继冲一笑:“我只是打一个比方,大日本丰国还好吗?”

    宇那正就闭嘴了。

    高继冲要是捅破他的谎言,他更加没法混。

    李弘冀轻蔑地扫了宇那正一眼,

    “胜败乃兵家常事,最关键的是你要做什么。”

    李弘冀总算笑了,要说李家还真没有丑人,李从嘉长得好,眼前这位笑起来其实也有了一种俊朗。

    “你这是准备北上了。”李弘冀指了指正在装货的舰只。以前高高露在外面的水位线,现在正在缓缓下沉。

    “是啊。”高继冲点头。

    “你就一定有信心能够打赢辽军?”

    高继冲笑了:“我没有信心打赢辽军,但是我有信心打赢辽国水军。就像大唐水军有信心打赢大汉水军一样。而辽国根本就不能算有水军。”

    “这一路上还有高丽水军和日本水军。你还是小心点。”

    高继冲嘻嘻一笑回头问:“日本有水军吗?”

    宇那正道:“大日本有战船数千艘,日本武士战无不克。”

    “喔,是吗?”说完就不理他了。

    宇那正还要反驳,不过却没有机会,憋得脸通红,愤愤不止。

    送走了李弘冀。吴夏忍不住问:“王爷,您为什么一再激怒宇那正,日本虽然各国不相属,天皇徒有虚名。但是多次入侵高丽和百济。就是要登我大陆,只是实力不济而已。”

    高继冲笑道:“我就是要激怒日本,让他们大造舰船。日本国小,四面临海,物资贫乏。海船有那么好造吗?南平国造船,四十年连维护都不行。最好他造好了船来打我,我吃掉他的舰队之后,恐怕一两百年他都不能翻身。”

    吴夏愣了一下,笑道:“王爷这是与日本有什么仇,这也太恶毒了。”

    “我这还不算恶毒的呢,最好把一些冶炼技术也传过去,让他们把山都掏空,到处都是毒水,毒土。把森林全部砍光,到时候变成死岛。”

    吴夏等人就感到毛发倒竖。(未完待续。)

第九十九章 出发() 
墨班子不敢对空荡荡的海王城说什么。至少它的城墙在资源缺乏的东布洲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

    除了蒙学以外,很显然三个月的时间,渤海王使用了大量的帐篷。

    同时也说明,其实海王城里,生活的人并不多。

    “东布洲现在处于唐境,所以万事不可用强。东布县能够生存,在于商贸。墨先生手下工匠不少,可以组织一些人进行制造加工。为往来客商提供一些便利条件。当然渔业和种植也不可忽视。百姓富裕了,局势才能稳定。”

    高继冲这是把东布洲全部移交给了他。

    海王城其实并没有铸造完成,两层木寨墙里面,只用用木头简单地铺了一下。这里面本来要填筑海沙。所以海王城外面看起来宏伟,其实里面是虚的。高继冲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了教育和训练上。

    “东布洲是一个沙洲,土地贫瘠,而且随着海潮和江水的流动位置不断地变化。想要保住土地,必须尽量多种树,多种草,农业适可而止,可以有些渔业和牧业。水军也要训练好,不要让海盗死灰复燃。土地只有这么多,人口很能会快速增加,你接手商船之后,可以利用商路选拔一些人才北上。这些人只要认识字,年轻力壮,不管男女都行。但是不要指望能够加入新军和科学院就是了。”

    墨班子低头道:“属下明白。”

    “墨家学说是基础,科学是建立在墨家学说的基础之上。在东布洲要对各系墨家子弟兼容并蓄,坚持办蒙学。至于怎么办,你自己想好,毕竟我们相隔千里。想照顾你们,也有些难度。”

    虽然高继冲不信任这个墨班子,但是高继冲已经把最核心,最有才干的人抽调走了。东布洲的重要性已经失去。墨班子聪明,应该会听从自己的意见。如果愚蠢,必将被南唐吃掉。

    高继冲的外交中心。是在北汉和南唐中间寻求平衡。东布洲存在与否无关紧要。

    南唐,李弘冀如果不死,割据一方,情况可能会比毫无反抗力的灭亡要好。南唐水军不差。如果李弘冀能够协调主战派,大运河以东也不是没有反抗之力,甚至保住淮南也未可知。毕竟南唐的底蕴还没有彻底赔光。

    当然这一步棋会走到什么程度,那是另外一回事。

    大军已经准备妥当。

    一共二十六艘战船,十二艘武装渔船。十艘商船。四十六艘船只,人员仍然限定在一万五千人,而把各类物资,特别是石炭与粮食,一些矿产品几乎是全部带上了。每个船舱居住的人数减少了一些,以保证远航的舒适性。

    这其中,二十六艘战船和十艘武装渔船是采用蒸汽机驱动,其它的十二艘船还是使用传统的风帆。

    战船上配有火炮,蒸汽机驱动的船只配有火枪。而其他船只只是配了普通的弓弩和刀剑等短兵器。上面的士兵和工匠们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素质至少比海盗要好。

    二月中旬。南唐与吴越再福州打得如火如荼,而南汉与宋齐丘都在争取马希萼,楚国的内战正在迅速发酵。

    而北汉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正在安排官员,抚赈百姓,各地都在复垦荒地,恢复生产。

    而再往北,辽国还处于冰天雪地之中,

    庞大的舰队消失了。就连第二舰队也在招募士兵,北上的商队在筹集货物。不过规模已经非常小了。

    舰队首先向东。进入被称为黑潮的从南向北的洋流,这样能够快速到达辽东半岛。

    而海岸的洋流是从北向南流动,就算是季风已经转向,也要比这条线路耗费时间要多。

    这个时代确实要比后世寒冷太多。东海北部和渤海还在局部结冰期。但是暖流受到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的阻挡。产生了一条分支,沿着靠朝鲜半岛一侧流向渤海,在这条海中河流上,是没有海冰的。

    只是海上因此经常大雾弥漫,特别是东海海域,在这个季节被称为海上禁区。

    庞大的舰队当很多船只绕到而行。太多人眼睁睁地看着渤海王的舰队闯入了“仙境”。

    “沿着海流方向走,大方向不错,不会错到什么地方。尽量减少石炭的消耗。”

    高继冲确定了航线。

    不过眉头并没有疏开。

    因为前期到达北方的白氏和吕岩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仿佛消失了一样。就连北方来的商船也没有任何消息。这就是说,白氏和吕岩北上打基础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当然一个原因是,高继冲比原来预计北上的时间几乎提前了两到三个月。

    而这个时代,路上也不是后世那么好走。

    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了,辽使室昉还逗留在楚州,连你南唐的地面都没出。

    而包括高继冲的各地王爷都在往京城赶,其中包括邺都留守高行周、天平节度使慕容彦超、泰宁节度使符彦卿、昭义节度使常思、安远节度使杨信、安国节度使薛怀让、成德节度使武行德、彰德节度使郭谨、保大留后王饶。这些节度使实际上就是表达了支持朝廷进行改革。北方实在经不起折腾了,郭威平息了叛乱,也让这些节度使感到没有了独立的希望。况且郭威稳定住了黄河以北,挡住了契丹南下。莫大的军威之下,要进行改革,你也没有办法可以阻挡。

    北方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不可逆转。这不是高继冲一厢情愿能顾阻止的。因为中原已经乱了几十年了,人心思定。大一统的思想已经占据了主流。其实就算是南唐,死心塌地反抗的人也并不不多。

    之前南平国遇到群臣随时准备把君主和国土一起卖给北汉的情况,在各国都存在。

    有些人,比如永安节度使折从阮,干脆准备放弃自己的底盘,举族入朝。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