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狩宋-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继冲直接躲开了,笑着说:“你就别做梦了,我不会放你回去的。我放了你,总理府也不会放了你的。而且我知道你现在还没有尽力,我想看看你尽力之后是什么样子。”

    敬梁很无奈。

    高继冲道:“宋齐丘的事情,没有人能够管得了。因为南唐可以说是他建造的,他注定会为南唐拼到最后一口气,也注定他不会与李璟有什么好关系。如果没有人护着他,结局会比高郁还要惨。”

    敬梁突然觉得一种心痛。他早知道会这样,只是不愿意相信。可是现在高继冲直接点出来,敬梁就有些受不了了。

    “如果他与李弘冀去了淮南,就彻底打上了李弘冀的标签。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去,李弘冀的力量太小了,他需要最大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帝国。所以即便是李璟同意了我的建议,能不能去,还要看他的处境。处境越艰难。他就越有可能去,否者,死皮赖脸他也要跟着李璟。”

    高继冲笑道:“过几天我过生日。我爹我娘肯定会派人过来看我。你说我爹和郭荣将军不打淮南,而直下楚国。负责策反马希萼的宋大人会怎么样?”

    敬梁愣了一下道:“那要看楚国给不给进军的借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高继冲道。

    高继冲的生日过得很低调,高保正带着柴宜哥,符彦卿派了符金定,高行周派了儿子高怀良到了旅顺。高保正作为高保融的家长办了一个寿宴。然后就和高怀良回去了。柴宜哥和符金定留了下来,这两个人一方面是郭荣和符彦卿送过来读书的,要知道张昭,王朴,赵挺在大汉。那都是顶尖的有学问的人。高继冲收人的标准之高,这就意味着辽东会人才济济。不把孩子送过来,那就是傻子。

    当然,这也是郭家和符家与高家进行联盟的一种表现。高行周派儿子到旅顺也表示了高氏一族要联合在一起的意思。

    这三家联盟,足以动荡一国。

    而刘承祐那边,远没有郭威这么果断。到了七月,才颁发圣旨,表彰高继冲北上抗辽,收复辽东的功绩,赏赐了黄金白银和一万担粮食。可是却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命令。命令高继冲北上消灭石重贵。

    这让吴夏直摇头。这个刘承祐极其手下太嫩了,也太愣了。

    七月,奚常的商队带回来的难民突然增多。同时辽阳方向流入辽东半岛的农人也多了也起来。

    辽河大水,黄河大水。去年在南方的阴雨天气挪到了北方。黄河在郑州决口,一时之间泛流千里。李谷被召集到开封,然后很快赶赴郑州,负责把黄河的决口堵上。

    这让被北方刚刚缓了一口气的经济再次受到重创。而荆襄却风调雨顺,夏粮获得了大丰收。高保融人老实,郭荣则有着大志向,所以全力向灾区输送粮食赈灾。

    郭威猛刷声望,高家跟在后面也跟着沾光。

    很快复州河。碧流河流域陆陆续续建立起了不少村庄。人口超过了二十万人。这还是商队和各口岸执行了高要求招人的结果。

    农业司接到了新命令,在安置这些难民的同时。在《齐民要术》和《四时纂要》,《兆人本业》的基础上修编新农书。收进来的这些农民。那可都是在农艺上有一门技艺的好手啊,不进行归纳整理那就太蠢了。

    但是也因为如此,商队也好,赏赐也好,弄来的粮食始终处于紧绷绷的状态。

    吴夏手中根本没有储备的粮食,他非常紧张。一直抱怨供应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太高了,这那里是难民,比地主还吃得好啊,特别是那些孩子,那是当皇子再养。再有军队也是一样。陆军已经拿到了三千人,海军也达到了满编,二十六艘战舰一共

    六千人。而这九千人的军队是每天高强度训练,供应的粮食,就跟流水似的。

    吴夏每次见高继冲时都免不了提到粮食。

    奚常已经无法在出去到外面奔波了,他一直在大连,负责协调各地的商队。他被命令,不管花过大的代价,也要把粮食从吴越和南唐给弄回来。原本胖胖的奚常,现在恢复到了正常人的体型。

    这也逼着农业认真地规划农林牧渔业的比例,并评估未来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绝对不能种植单一的水稻,也不能过分垦殖。种植也好,养殖业好,都必须多样化。氾胜之书就说要想避免在灾荒,只有多种植五谷杂粮。齐民要术继承了这一点。但是到了唐代,特别是天后《兆人本业》以后,朝廷偏向了农桑,对其它方面有所弱化。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这也是导致中原地区一旦受到大灾之年,必然因为饥荒而动乱。大唐的衰落就是经过了数次这样的打击而变得无法收拾。”

    高继冲再次拒绝了要废掉牧场和保护区,进行大规模垦殖的建议。

    “要保证老百姓的肉食,肉蛋奶必须要保证。不然我们老百姓的身体怎么能够强壮起来?”

    吴夏开始向哨子河方向推进。速度不快,但是一个村庄的建立,一条道路的修建,就意味着这里已经完全属于渤海王的治下。再想拿走,几乎不可能。不过,这也让渤海师与晋军、高丽军的冲突增加。

    晋军因为石重贵的命令,还算克制,毕竟归胜县和来远县原本就是准备送给渤海王的,而渤海王白送了火炮和火药的制作方法。高丽军队在辽阳之战过后,就在来远县待这没走。他们把来远县划入了自己的管区。虽然晋军和渤海师都不承认。(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战乱() 
高丽,是带着恶意来的,因为皇甫德回到高丽后,直接说渤海王一旦成长起来,比晋王和辽人加起来还要可怕。

    高继冲在安置难民的时候,高丽正在将光军迁移到保州,同时将三韩故国的遗民朝西方调,把原渤海国的遗民往东方调,这是为了不让渤海王加以利用。

    而高丽水师也在大规模地向西海道调集,这是要与渤海海军争夺辽东湾的架势。

    这个时候的辽东湾,并不是在渤海,而是在黄海。辽国灭掉了渤海国,这里就叫辽东湾。不知道后世为什么移到了渤海。

    渤海在扫荡一遍过后,辽国的水军绝了,符彦卿和慕容彦超都没有要扩建水军的想法。所以渤海舰队只保留了六艘战舰。剩下的二十艘战舰全部调集到了黄海舰队。包括了三艘铁甲舰。

    只是由于新的蒸汽发动机迟迟不能达到标准,神舟号还呆在旅顺无法动弹。反而是捕捞船一下子从二十艘猛增到了五十艘。这些捕捞船大小都与战舰差不多,上面的船员经过了挑选,除了捕捞作业以外,还需要进行军事训练。高继冲的意思是这些捕捞船的船员就是未来海军士兵挑选的人才的基地,同时也是维护海域秩序的基本力量。

    渤海和黄海,至少在辽东半岛,不会再有个体小渔船的出现。因为大型的捕捞船队效率更加高,捕捞时有严格的规定,不会对渔业资源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失。

    最开始的冲突就是捕捞船与高丽的渔民之间发生的。

    因为挂着渤海王旗帜的捕捞船队到了西海道和西京海岸,把高丽的渔民和渔船“劫持”走了,理由就是他们捕捞了渤海王规定不准捕捞的幼鱼。

    敬梁与闵平江持续挑战着高丽国的耐心,他们就是要挑起战事。边境地区的局势很快就紧张起来。

    不管是海上还是陆地上,一场场小的战斗。都以渤海方面轻松获胜告终。其过程简单得高继冲听都不想听。

    海上的胜利毫无悬念。不过陆地上,高丽国正在调集军队,试图把渤海师一次性赶下海。

    显州。石重贵在风雨和潮湿中终于顶不住,再次病倒。晋军对高丽国的行动采取了观望态度。如果渤海王打不过高丽王,那就证明皇上的选择是错的,他们要迎回太后,让太后来主持大局。如果渤海王赢了,那就需要考虑如何与渤海王合作。因为渤海王根本就没有接纳他们意思。

    “如果让高丽军先发制人,我们就算能打赢,也会损失惨重。”叶天召集了陆军的全部军官。

    高继冲和王婉容,加上内卫。新兵团和教导团全部到达了土城。

    “算上我们和学院兵,也不过四千人。高丽人的光军据说有二十万,保守一点,能打仗的至少有五万人。这五万人如果等他们集结完毕,你们需要以一敌十。所以不能让他们集结。这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你们将深入敌后,不要在乎一城一地,以杀伤敌军的主力以及军官为目的,要充分利用夜袭和伏击打击敌人。敌军比契丹人更加不如,他们营养缺乏。到了晚上就是睁眼瞎。你们不同,黑夜阻挡不了你们。高丽兵一个月才训练一次,将官的亲兵三四天才训练一次。而你们每天都训练。你们有轻松击败他们的资本,你们有全身而退的资本和能力。虽然这可能不现实,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要回来,多动脑子,你们要用脑子打仗,而不要去拼命。我,渤海王,不需要你们去拼命,我希望你们能够活着回来。”

    渤海师有四个团。一个团在七百人到八百人不等。千山防线以及地方警察。渤海师以团为单位,从不同的方向想保州城攻击前进。他们要打击的是高丽军的主力。而教导团和新兵团混编后在后面扫灭残余。

    “这算是移民吗?”

    七百多人。应该是某个家族的农奴,他们可以用身无片缕来形容。很多女人都露着胸部,不是故意露出来,而是根本就没有多少布料,不管男女勉强遮住下体而已。他们在地上挖着土窖,上面盖一个茅草屋顶,冬天,恐怕只能在里面生火取暖才能勉强活命。他们的农田,标准的刀耕火种。

    他们几百人聚集在一起,眼看着家族的家丁被一个个击倒。没有反抗,也没有溃散。他们是逆来顺受的,谁来给一口饭吃,他们就跟谁。

    七十多个家丁当然不是四百多人的正规军队的对手。几个呼吸间,他们就全倒下了。那些贵族的男人们也很快被杀。那些衣着华丽的贵妇人和孩子也有成为奴隶的觉悟,纷纷跪在了地上。没有仇恨和愤怒,只有认命。

    这让第一次接触战斗的新兵们措手无策。

    “不要管他们,你们的目标是拿着武器的男人,迅速跟上,跟上。”教导团的军官们催促着新兵们。

    一些新兵吐了,他们还是第一次杀人,杀几乎毫无反抗能力的人,尽管他们拿着武器。

    “我们是渤海王的军队,这些粮食我们不要,你们拿去活命。”一些新兵士兵一边跑一边喊。不过这些老百姓听不懂,一些教导团军官用方言重复着。

    不过大多数农奴们跑进了窝棚躲起来。

    高继冲和王婉容看着直摇头,不是为战士们,而是为高丽人。高丽人的移民并没有做多少准备,而是以家族为单位,整体往西迁移。他们把老百姓放在前面当炮灰,军队是留在后面的。

    “他们的军队实际上是由家族的家丁组成,军队的多少取决去到达的家族多少。”敬梁也在摇头。

    “没有人管制的高丽人要是大乱了怎么办。”一个参谋道。

    “看样子高丽人带来的粮食不多,这些粮食就算我们不取,他们也维持不了多久。如果失去了国内家族的补给,这些人很难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