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狩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从义眼光闪动着。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何况这还不是前车,是楚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小十,你真的不想这个王位?七叔帮你。”高从义其实已经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了,但是还是要争取最后的一线希望。
“我不想,我劝您也别想,如果真想做官,不如让二哥和三哥推荐,去北汉随便做什么官都比南平强。”高保勖说得很认真。
高从义长叹了一口气:“那两个小道姑你带回去,其它的,给七叔留着吧,那也不是什么好角色,留在七叔这里还能好一点,七叔也不做这个刺史了。请辞做个富家翁。”
高保勖摇头道:“七叔,南平国,现在真的缺人才。归州和峡州,以后有我们这些小兄弟在,即便没有什么才能,高氏子弟在这两个州有接近接近上百大户。虽然这些食邑早晚要取消,但是也不是那些土司敢窥视的。南平国要想发展有两个地方需要治理,一个是云梦泽,一个是江南的松滋。云梦泽王家已经应承过去,可是松滋却没有人。松滋最大的问题除了水患,还有楚国的威胁,楚国现在正在内乱,马希萼很可能有求我们。三哥已经拒绝帮助马希萼,可是如果七叔到了松滋,却可以帮助马希萼。不要真帮助,而是要向马希萼多要一点好处。至于其它的事情,我会跟三哥说,让他不要误会。”
“这是高保融的意思,还是你的?”高从义狐疑了,这是要高从义暂时还要背着反叛的名声啊。
“他怎么会想到这些,他只会走他的正道。这是我的意思,也是我一个人到您府上的原因。”高保勖笑了。
“这对你有什么好处。万一高保融真疑心了,我怎么办?”
“对我没有好处,对高家有好处,能够使高家子弟得以延续。万一三哥动了疑心,那就表示我也不被三哥相信,我和七叔一起流亡海外就罢了。”高保勖也只能给这样的保证。
高从义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笑了:“我答应你,不过你如果想要上位,到时候我可以帮你,也许马希萼也可以帮你。”
高保勖摇头道:“七叔,您千万别动这个心思。以前没有内阁,大家都是各自派人打探消息,由属官们出主意,有很多都是想不到的地方。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属官们取消,大家在内阁一起整理各处得来的消息,考虑事情就要周全得多。我的这个想法其实是内阁一起想出来的,三哥认为现在这个时候走正道比走诡道要好。孙大人是一个默认的态度,所以即便有误会,如果孙大人秉承公心,我们也还是没事。”
高保勖喝了一口茶道:“不过我不太抱这个希望。真到了那个时候,孙大人不一定能够说话。至于为什么不能真动联合马希萼心思,这个三哥看得比较清楚。现在各国中最强大的只有北汉和南唐。南平和南楚都隶属于北汉。马希萼几次要在楚国分而治之,汉主都没有答应,而是劝马氏兄弟和解。马希萼要想当楚王,就只能投靠南唐。”
高从义眼光闪烁着,其实如果他要想把高保融赶下台,也只有投靠南唐和后蜀一条路,蜀国也有使者前来,高从义虽然口头上没有答应,却把这件事当成一个依仗。
“南唐后蜀,文人治国,只有守成之心,没有进取之志。所以两国必然亡于北汉。”
“北汉主不过以幼儿而已。”高从义对这一点并不认同。
“四哥出使北汉,去的是河中城,郭威郭大人的军营。”高保勖一笑。
高从义愣了一下,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高保勖解释道:“梁夫子说,北汉的问题在文武不能协同,而能协同文武者,必代北汉。”
第三十五章 西南转运使()
有了高保勖做主,当阳军和施睿静下手非常快,客军已经全部解散,他们大多数都有了成家了,只有一部分人成了地方的恶霸和地痞。这些人直接拉到当阳城门口砍头,一百多个脑袋挂在城门一天,把当阳城震动了。
有人欢呼,有人心惊胆战,有人感到再不动手,就成了自己的末日。
鲍唐以当阳县令的身份撤换掉了一大批官吏,换上的几乎都是裁撤下来的属官。这些人至少见识要比这些本地世家子弟要广得多。当阳地方再是组建团练。
因为世家大量被抓,团练他们没有机会参与,所以团练大部分都是刚刚分了业田的平民。
内阁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当阳以及当阳以南的地区稳定下来。并为将来高家那些公子的食邑安全做好准备,这两代加起来二十多个高家的公子因为安全问题,还留在江陵没敢动。
机密院已经请高保融给军队留出半天时间进行训练,半天时间给老百姓干活。
机密院发现这种到乡下帮忙和训练也有好处,那就是这些士兵们时刻都记着自己应该与老百姓有所区别,训练起来特别喜欢在乡亲们面前表现一下,因为高保融的榜样,士兵们不敢在乡间为非作歹,反而都尽力给百姓帮忙。
虽然只有半天训练,但是训练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些士兵们知道以后不会再打守城战,而是要打野战,野战也没有城墙保护,完全要看训练和配合。对阵法的要求也严格了很多。
汉水,竟陵到纪南的渡口,司空熏、高保绪带着一百匹战马、两百匹布帛正在上船,同来的是河中军营的西南面水陆转运使李谷。这些战马和布帛是郭威给的回礼,而高保融带的一千士兵已经在竟陵就地解甲归田了。
李谷是西南水路转运使,他对荆南给前线送了一万斤大米感到好奇。河中前线的持久战虽然已经到了尽头,但是越在这个时候,对于后勤保障越严,毕竟不仅是河中城受不了了,河中的北汉军营已经数十万民夫因为修筑城寨而精疲力竭,稍微有个纰漏,可能就会前功尽弃。高保融的这个投机举动可谓是选了一个很好的时机。
李谷先那高保绪留到了身边,先到了襄城,向齐国公安审琦商讨征收夏粮的事情,安审琦对荆南国送大米也感到奇怪,不过他说南平国现在竟然强取豪夺,打压世族,抢劫了无数金银珠宝,而南平王府的舍人院正在用这些金银珠宝换取粮食和棉麻。赖子国现在抢不了其他国家,改抢世族了。
安审琦对于南平国十分瞧不起,何况新任荆南节度使竟然曲节到了这样的地步,就算是对北汉,也还是让人不齿。
南平国打劫行为并没有停止,据说在云梦泽开始蔓延。原本被赶到云梦泽的湖匪,又有骚扰襄城的迹象。因为南平国居然用了一半的水军在云梦泽黑吃黑。
李谷对于这个荆南节度的名声早有耳闻,此次高保融的进贡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给了开封,据开封的同僚们说此次南平使节颇有骨气。当有人嘲讽说南平礼薄的时候。这个叫做孙仲文的使节说,南平国地狭人稀,人民穷困,新任节度使爱惜民力,不愿劳顿百姓。但是考虑到国家叛乱滋生,才竭尽所能,所出皆私库也。
私库倒是私库,不过看来还有内情。
荆南节度使与其它节度使还是有所不同,因为他独立成国,虽然是各国中最小的一个,但是朝廷还是对这个主动供奉的国家非常重视。年初高保融即位,汉主曾经派翰林茶酒使郭允明到荆南抚慰,那时就有吞并之心。郭允明曾经暗中派人测量城池,说荆州城易守难攻,城防严密,要想下荆州城,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水军才行。不过高保融是一个愚笨的人,不必攻打他,等他自乱即可。
李谷对于安审琦和郭允明的说法不是那么相信,或者说应该另有隐情。至少到河中府送大米的士兵对于南平国十分忠诚。李谷不知道高保绪在河中大营表现如何,但是同来襄州的路上,高保绪谨慎得过了头,他不想这一千士兵有任何损失,他想把他们全部带回国。
当李谷问为什么的时候,高保绪说,荆南没有什么人,三哥高保融已经将王府给拆掉了,奴仆还籍为民以增加人口。要是自己把这一千名青壮给弄没了,回去没法交代。
而一千士兵也盼望这回国,因为回国后他们就会有土地,有妻子,可以成家立业。南平王正在千方百计把出生富贵人家的女人给他们弄过来,让他们挑选。
古语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高保融不会是那么简单。
安审琦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高家祖孙三代,对百姓确实不错,南平国据说但是不足一万户,到现在有四万户近五万户的样子,就与此有关。但是高家可以成为良吏,而不能成为良将。
荆南之地不可守,以襄州之力也可以轻松破灭。之所以保留,是因为各国需要一个缓冲地而已。
李谷知道安审琦说的有道理,但是还是想到荆南看一看,何况自己是西南水陆转运使,调配西南物资正是自己职责所在。
竟陵,一千名士兵一个不少回到了自己的国土,刚好遇上难得的好天气,马上投入到了帮老百姓抢种抢收的工作中。据说高保融带着牙兵从江陵一路走到了纪南县,亲自下到田间插秧和收割。消息传到襄州,李谷就不得不加快了前往南平国的步伐。
迎接李谷的是竟陵刺史司空熏,这个白胡子花花的老头,人很清瘦,但是却很精神。想不到的是高保绪回到境内,一见到司空熏就哭了。这是一个二十六岁的男子吗?
由此也可见,人口对于南平国已经到了让一个成年的公子不能承担的重任的地步。
竟陵,一个据说是南平国死皮赖脸要过去的土地,实际上却是湖泽河汊众多的贫瘠之地。据说这里蛊毒遍布,除了少数山区和陆地,大多数都是安审琦连要都不要的地方。
但是南平国却把这里当宝贝。这里到处都是还没有完工的河堤和开挖了一半的人工河。老百姓,士兵,衙役都在抢收小麦和插秧。一些明显是大夫的人背着药箱给在给老百姓讲解如何预防蛊毒,并且分发据说能够预防和治疗蛊毒的药品。
这些人很明显是司空熏亲自带的,据说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将看表现进入荆南医学院,一个类似太医院的地方,不过那里不是给王府治病,而主要是为了培养医学生。
竟陵老百姓对于高保融的认可和建设的热情让李谷暗暗吃惊。
与竟陵只有一江之隔的纪南县,郑含有些着急,几个月前的郭允明曾经让江陵的老百姓非常恐慌,现在又来了一个李谷。司空熏大概也知道这位王爷如果没人收拾,可能形象不太好,早早地派人用快马前来报信。无奈高保融已经带着卫队下田插秧去了。
郑含不禁有些恶意地想,这位王爷成立内阁完全就是把政事丢给臣子,自己就是到民间玩耍来着。
“想不到李大人连歇息都没有,真是辛苦。”郑含只能想办法拖住李谷。
司空熏也只能苦笑,要是拖得住,自己在竟陵就拖住了。这个李谷李大人在北汉是一位有名的能臣,郭威大人手里的得力干将,河中之战前方的将士其实不是主力,而负责后勤的转运使才是。因为这是持续了一年之久的围困战。李谷的干练和雷厉风行确实让司空熏领教了。
第三十六章 初见高保融()
刚一到竟陵,李谷就换了马,急着过江。因为这位李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