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狩宋-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重新上面铺设水泥路面。不过这些新铺设的路面学会了预留伸缩缝。
几个工人在已经凝固的路面上洒水养护。而一些孩子们穿着溜冰鞋在上面飞快地滑行。
因为路边的树木都保护得很好,烈日下的道路上也不是那么炎热,反而因为洒水而非常凉爽。
“沼气,就是沼泽里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耿先生说这是一种火气。形成原因非常浮渣,大体上是由于一种微笑的生物经过代谢呼吸出来的。很奇妙。有些类似传传说中能喷火的神兽。只是这个神兽非常小,只能用放大的水晶镜片才能看到。”
因为身边没有多少助手,而吴夏发过来的电报说这个室昉在耶律*面前时说得上话的人物。所以尽量要他他留在这边,直道谈判完成。所以高继冲就带着室昉参观了蒙学,然后跟着放学的孩子们身后闲逛。
“沼气池子运用得好,能够生活做饭。那些神兽吃了草料,释放火气,留下的沼气泥是非常好的肥料。南边的几个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的粮食产量。就是适用了堆肥和沼气泥。当然最关键的是有了沼气,老百姓砍树就少了。森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木代表着万物生发,水滋养万物。这两个相辅相成。有水就有木,有木就有水。契丹人的游牧生活原本无可厚非,因为有些地方也长不了什么树木,适合于长草。但是为了草场大面积砍树却不应该。天道残缺,干旱就会来临,害虫滋生,最后自然是民不聊生。”
室昉可不愿意就这么认输,哪怕他认为这个小王爷说得有些道理。
“王爷,这山林大了,就会生出猛兽,草原上狼群虽然厉害,但是总还有迹可循。部族会想办法围剿这些狼群,给族人带来安宁。可是现在从王爷这边跑出来的猛兽经常伤人,对王爷的德行有损。”
高继冲笑了,从树林中间的小路上穿过,经过了水渠上的小桥,和一些矮树林,就到了草场上。
这一大片的树林有一部分是以前就有的。最早的时候,这些树木杂乱无章,林下根本走不了人。现在不一样,所有枯萎的树枝和灌木都消失了,以一株株大树为基础,一些藤萝和耐阴的植物遍布期间,高低错落有致。林子里没有腐朽的味道,倒是充满了花香。
因为中间修建的沟渠宽度有些尴尬,刚好是马跑不过去,但是一使劲还是能够跳过去的宽度。对一单个的骑兵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上万人的骑兵,这道沟渠绝对只能减速,或者调入沟渠中。这道沟渠很深,沟渠两岸都是用石块和水泥堆砌成网格形状,网格中间长满了草。
水似乎是长满了草之后放进来的。水质清澈,能够看见鱼在草丛中游动,这些鱼吸引了很多鸟类栖息在树上。
几只小狼崽子在一株大树下面的土洞里面,看见有人过来十分亲近,跑过来撒欢。一头看家的母狼只是看了几个人一眼,就围绕着大树绕着圈地跑,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它对人没表现出恶意,它距离村庄也很近,狼巢就在离路边不远的地方,也没人把它们杀死或者赶走。
这个狼群是村民们收留的,原来只是一个狼崽子,因为很健壮,所以留了下来。守家的这头母狼很年轻,只有一岁多一点,你看出来有什么不同了吗?”
高继冲没有靠近狼巢,只是轻轻地弯腰摸了一下小狼崽子。
“比一般的狼体型要大,不过没有那么多野性。”室昉笑着说。
“是的,它是和一头经过了浔阳的牧羊犬杂交的后代。它不是没有野性,而是被人打怕了。应该说多了一些灵性,知道什么动物惹不起。狼是靠捕猎为生,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它饿了。”
高继冲道:“狼的捕猎范围非常大,特别是在草原上动物稀少的情况下,人就是它们的猎物。很多头狼在食物缺乏的季节被迫集中起来,形成狼群,这个时候的狼才最凶狠。但是在这里不是这样,狼不能成群,村民们会控制成年狼的数量。所以这些狼成年后会离开这里,去比较远的地方,但是因为村民们保护狼崽子。母狼们会自己跑回来,这就是跑回来的母狼中的一只。”(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 立不立国()
回到无量观花了三天时间。要说时间也不算太长,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
千山山脉,现在到处都风景如画,但是又不缺乏人文气息,毕竟完全纳入到了人的管辖之下。
室昉听到和见到的东西都是全新的,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所以时间过得很快。三天奇幻之旅下来,到了无量观。耶律*,现在的刘*以及真一观观主刘胡一以及原东丹国的一部分大臣已经在无量观等着了。
刘*的要求很简单,他不是归顺大周,而是认高继冲为主,恢复渤海国。
“王爷,我不会归顺大周,那样辽国就没救了。而渤海国,可以与辽国和大周保持中立关系,希望王爷不要与我大辽为敌。而我可以为王爷效死。”
刘*带着一帮文臣和武将跪在地上。
“两军交战,已经快要两年多了。虽然我军败多胜少。可是如果辽国真的因此而毁在我们这辈人的手中,我们也别无选择,唯有一死。如果王爷同意,混同江以南,东金山以东的契丹部族和女真部族都可以归顺王爷。混同江以北,那是女真人故地,我们也无权应承诺。当年渤海国也没有统辖那个地方。不过如果王爷愿意,我们可以举兵北上,我们还可以帮助王爷拿下高丽。但是条件是王爷要与辽国会盟,二十年内,不得再侵扰辽土,包括燕云十六州。”
室昉非常惊讶地看着跪了一地的官员和将领,这语气不是归顺,而是乞求。
什么时候辽国到了这样的地步?
室昉走了这么长时间,并没有发现渤海王身边有多少人保护。也没有看见有多少军队出现。如果说渤海人都因为渤海王而变得强悍,有了一种不可清诲的秉性,这一点室昉事认可的。
耶律*一直打败仗,耶律安端死于阵前,这是事实。可是传说中是因为渤海王使用了天禁之术。实际打仗也都是小偷小摸。怎么就让这些将军到了绝境,难道渤海王真有让辽国灭国的危险?
来不及考虑,室昉走到了院子中和文官们跪在了一起。
“王爷,这几天和您的会面,让我知道您是仁慈之主。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局势到了这个地步,但是还请王爷恩准。”
高继冲见不得人跪着。连忙让人起来。
“都起来吧,渤海不兴跪人。人需要跪的,只有天地和先祖。都坐吧。”
一些年轻的学生模样的人鱼贯而出,给每个人端了凳子,连同渤海王这边的一干官员。
可能由于人太多。所以这些凳子,椅子长短不一,好坏也不一。也没有什么讲究,能坐就行。不过学生们还是有些私心,给高继冲和王婉容抬了一个两人坐的太师椅过来,算是最好的一张椅子。
“我这里简陋,也不是议事的地方。就是王府也没有议事的地方。渤海的政事归总理府管辖。在大连,总理府有专门的大楼和会议室。所以我只是谈一下想法。具体怎么谈,还请到大连去。”
高继冲与王婉容相视一笑。
吴夏欠身道:“王爷,其它的事情都好说。渤海是大周的一个郡,而不是一个国。这是渤海的大政方针,我们不能做主。”
高继冲见辽国一方的将臣都露出了担忧的神色。不过他还是看着吴夏和敬梁两个人道:“关于这件事,我想问总理府和军部是什么意见。”
吴夏道:“王爷虽然与大周的政策有很多相勃,但是也不过是内政之争而已。也仅仅是对佛家和世家的态度上的不同。孰是孰非,需要时间来证明。”
吴夏说得很隐晦。但是表达的意思十分清楚,就是想独立成国。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敬梁道:“我的意见和吴总理一致。”
高继冲看向参与谈判的众多官员和参谋们,他们都拱手道:“我们的意见一致。”
最初的谈判方案是希望耶律*能够独立成为东丹郡。这样耶律*可能直接会被朝廷封王。现在吴夏等人没有再提这件事,也就是说耶律*不同意。
高继冲想了想,站在耶律*的角度。这确实不能解决问题。渤海的扩张虽然缓慢,但是只要站住了,几乎就成了定居。渤海师进入医巫闾山之后,耶律*与辽军主力的联系就断了。至于上京方向,已经调过来了十多万的精锐,这些精锐在一天天的消磨中损失殆尽。听耶律*的说法,至少在东丹,女真人是不会在帮助他了。契丹本族人有多少经得起这样的损失?
这就是耶律*只能投降的原因。但是这个投降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契丹人一个修生养息的机会。
而如果东丹只是成立东丹郡,渤海要翻脸,还是会翻脸,所以不如并入渤海。如果能够把渤海郡变成渤海国,至少对于大周来讲是一种削弱,对于辽国来说是止损。
高继冲看向室昉和耶律*:“所以我们这边的态度很明确,我们是大周的子民,任何时候都不会变。”
见他们要站起来辩驳,高继冲挥手制止了他们:“别着急。谈判嘛,总是求同存异。我想相同的地方是,我们不希望打仗,任何时候都是一样。我们不介意与契丹人和平相处。”
高继冲偷偷地转移了概念,他只是说与契丹人和平相处。但是没有说与辽国和平相处。
“医巫闾山,东金山和混同江以东,我们可以接收。十年之内,我们可以承诺不会主动进攻。事实上,现在我们也没有主动进攻任何人。”
高继冲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他到辽东两年,辽国是去了发迹之地,这还叫不主动进攻?只是这个时候没人会反驳他就是了。
“以前确实有渤海国,不过渤海国已经亡了。过去的事情一去不复返,所以也没有必要追究过去,灭了渤海国的刘培不是也回到了大唐?我虽然是渤海王,但是却是大周的渤海王,是渤海留守。其实刘将军和室昉先生完全可以留在东丹,任东丹郡留守。”
高继冲笑道:“我知道你们否定了这个方案。所以我答应接受东丹郡。不过大家都知道,我的治下,有些不成文的规定。这些规定已经实行很两年多的时间,不宜做太大的改变,所以我也有一些要求,只要你们能答应,谈判我想也就成了。谈成之后,我们将允许辽国与我们在海路和陆路进行口岸贸易。我想对大家都有好处。”(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六章 傀儡吗?()
高继冲提出了四个条件。︾樂︾文︾小︾说
在大连的渤海郡总理府改为大周北方事务临时总理府,报请朝廷批复。
仍然要设东丹郡,东丹郡和渤海郡都隶属于北方临时总理府管辖。
刘**为东丹太守,室昉为东丹政务院院长。东丹的衙门原有编制一律取消,政府机关按照北方临时总理府的要求设置,原有东丹国的将领和文臣五十五岁以上的全部退休,由总理府选拔年轻官员顶替。其他官员留任在相应的职位上。
由于东丹郡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所以辖区内所有的孩子必须要上完五年蒙学,筹建蒙学以及教师由临时总理府教育司安排。东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