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狩宋-第2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而是新设计的商船比战舰还要大,只是为了节约能源,重新恢复了风帆的设计。所以新设计的商船比战舰航行得更加远,装得更加多。
商船上的船员作为海军的预备役,部分开始配发枪支,军事训练也再加强。这是为了保证大型商船的安全。不过这些商船仍然被限制在了少数的几条航线上。目前的商船大部分还是木质结构,吨位也比较小,最远能够到耽罗。而新设计的商船和战船,其目标是能够自由地到达江水口、大琉球和日本诸岛。
日本,虽然每年都有人到达耽罗和登州,一些日本贵族的子弟在哪里学习,以希望能够进入渤海王的直辖区。但是,由于耽罗现在正在迅速被汉人同化,渤海王派出的人员都非常强势,对世家和贵族的利益完全不管不顾。所以日本选择了在学习渤海文化的同时,结交南唐,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李弘冀。
李弘冀在稳定了淮北之后,大力发展农业和棉花种植,同时纺织业,造船业与矿业也在快速发展,他必须与大周抢时间。淮南也在减少大型的商船和战船,在高继冲的默许之下,保持了与登州和日本的商贸。除了纺织业,墨班子利用一些工匠构建了淮南的轻工业制造,其中自行车就成为了淮南比较有特色的商品。
淮南也在修路,但是它不敢在大运河以西修建。因为直道,对于远超于淮南的大周火炮部队来说,简直就是留给了大周攻击淮南最便利的条件。而大运河以东,地势平缓,修建直道成本很低。自行车和用轴承改装的牛车被大量运用。而这也是保证了淮南的军需能够快速到达前线的一个措施。
以江陵为核心的荆襄地区和以江都府为核心的黄淮地区。都使用了风箱和原始的蒸汽机。而在这个基础上,都在常识用蒸汽机来代替牛马拉动车辆。
与渤海相反,不管是孙睿永,还是李弘冀,都认为修建铁路成本太高,无法协调沿线世家和商人们的关系。但就征地来说,就需要太多的利益分割和操作,一条直道,不铺好的路基和铁轨,都很难弄成。而现在又增加了水泥业。采石业,石炭业和冶炼业的世家们需要利益分配。所以路是修不起,也用不起。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只能发展小型的运输车辆。路是大家的,给大家随便跑。各家的利益不会受到威胁,还能达到共赢。何乐而不为?个人交通至少在现阶段绝对要比渤海郡的铁路运输要容易得多。
这其中,运输车辆的建造又不是老百姓自己做的木架子车那么容易,最后还是掌握在朝廷手中。
这个建议也得到了郭威和李谷的赞成。同时为了离间李弘冀和李璟之间的父子关系,创造和平接受淮南的可能性。郭威派孙睿永为特使,出使江都。和李弘冀、宋齐丘协商江南银行与江都银号之间和合作问题。同时也谈到了江陵与江都的儒生、商人和工匠之间的合作。形成南方学术中心的可能性。
谈判当然没有成功,李弘冀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留给大周可乘之机?
但是有些事情不需要成功,还需要有一个开始。因为所有的朝廷,包括大周朝廷对于基层和世家的管控是不到位的,而世家和商人们原本就是在各个政权之间摇摆,所以合作还是不可遏制的开始了。
郭威再一次借着孙睿永的手。不知不觉中狠狠地插了南唐一刀,
新下水的战舰只有两艘。于三年前一年下水三十多艘相比,这非常缓慢。不过新式战舰上。一切几乎都是全新的。除了更加小,更加灵活,第一次拥有了瞄准系统的火炮以外,还假装的能够连续发生的小口径机关炮。而内燃机要比蒸汽机小很多,腾出来的空间使战争的载弹量和续航能力强了很多。
没有桅杆的战舰,结构牢固性和密封性也上了一个新台阶。抗风浪性能也得到强化,这让新战舰成为了海上更加神出鬼没的杀手。
新战舰是装备给东海舰队的。同时两艘老战舰移交给了渤海舰队。渤海舰队没有建造新海船,而是增加了能够在辽河流域快速航行的内河巡逻舰。如果说东海舰队将来面向的是广阔的深海的话。渤海舰队则必然会面临深入内陆的任务。
一年多的时间,其实渤海海军并没有打过一次像样的战斗。与晋国、高丽的冲突还不如舰队内部的对抗强度高。
不过冲突不是没有,还很多,大多数都在商船和海监船队。问题就在于,这些冲突商船和海监船自己就解决了,还惊动不了海军。那些偷偷摸摸出海的高丽水军见到海军船只的影子就逃跑。这让海军出现在高丽码头沿岸的时候,更多的是示威,而不是作战。
晋国和高丽在海上不敢动弹。所以东海舰队经常越过耽罗,出现在对马岛和日本丰国海域,并尝试到达小琉球群岛。
丰国,其实只是筑紫岛,也就是后来的九州岛上的一个很小的国家,以前曾经在岛上称雄国,但是到了文武天皇时期,战败国灭,被分裂成了丰前国和丰后国。两百多年之后,现在天皇式微,连皇宫都保不住,被土匪摸进去杀人。一些大世家根本不把村上天皇放在眼里。据说现在负责记录天皇行止的史官都跑掉了。
丰国自然就有了自立的心思。不过丰国在筑紫岛上不是唯一的国家。更加早的就是筑紫国,筑紫岛到因此而名。
这个岛上一共有四个国家,分别在岛的四面。分别为东面的筑紫国、北面的丰国、西面的肥国和南面的熊曾国。
如果说接触比较多的当然不是丰国,而是肥国和熊曾国,这两个藩国的渔民和商船经常跑到耽罗,说是经商,但是也做海盗。而耽罗虽然说是一个岛国,但是却以农牧业为主,渔业反而不是那么强。东海舰队打击的就是这些人。
不过东海舰队接触丰国,是因为丰国野心最大,而丰国也最靠近日本本州。
在大唐的海图中,筑紫岛和本州是连在一起的,统称为倭国。但是日本的地图中,筑紫岛距离本州又很遥远。是分散在四周的岛屿之一。不过实际上,筑紫岛和本州既没有连在一起,但是也绝对不是那么远。
马关海峡最窄的地方不过六七百米而已。就算是天气不好都能看见。只是在暖流的影响下,其中海流湍急,一般的渔船不走这里,而是走更加宽敞的丰后水道。
东海舰队就神奇地穿过了马关海峡,在丰后水道转了一圈,又逆流而上,再次穿过海峡,从对马岛旁边掠过,回耽罗去了。这次的航行给日本和丰国都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请战()
新式战舰的建成,就意味着油脂厂的产能是不够的。
而油脂厂的产能直接决定了战舰的航行距离。所以新式战舰火力够猛,航速够快,航行够隐蔽,但是同样意味着你用不起。这也是为什么东海舰队只有两艘新战舰的原因。
使用煤炭和动植物油脂炼制燃油,这不是浪费的问题,而是产能供应不上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当然是扩大煤炭开采量,增加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和增加海洋捕捞量。不过这都是高继冲不愿意做的事情。
可行的办法就是石油开采,也就是这个时代的猛火油。
猛火油来源,一方面是西域和南洋过来,另一方面主要是河东地区出产部分猛火油。
“猛火油的形成,是因为动植物死亡后沉积起来,经过千万年的底壳的变化,埋藏到地下,经过底壳的压力和热力之后,埋藏浅的变成了煤,而埋藏深的被化为了油脂,之后再地层里面沉积。最后形成猛火油。当然除了猛火油以外,还会有一部分的变成火气被积压在地下。”
这事高继冲第一次用推断的方法解释动植物是怎么变成煤和猛火油以及火气的。
“同样的反应,我们用机械榨油,我们利用沼气池来收集沼气等等,其实大自然里面同样在进行。只是这个过程缓慢一些而已。但是我们的地球存在了亿万年,这种一点一点的积累还是很可观的。所以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个理论找到猛火油的埋藏。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比川中打卤水井更加先进,能够打穿很深的地层的钻机。钻到地下之后,把猛火油引出来。这样我们的舰船就够用了。”
耿先生问:“王爷按照您的说法。地势越低的地方可能就越有猛火油。”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这是指在历史上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可是在现实中却不一定。陈陶先生已经发现了地层曾经经过了很多次的隆起,断裂和下沉。这种运动还十分猛烈。就像地龙翻身一样。”高继冲笑着说。
陈陶笑着说:“也许没有地龙,堪舆司在研究山峦和地层越多,就越发现有些运动是因为人们不了解而被神话了。”
“是这样。不过总体上。地势越低,地下埋藏猛火油的机会也越大。渤海和东海下面当然有猛火油,可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把它取出来。所以我们只能在陆地上找。”
高继冲在东丹郡与女真人交界的平原的地图上圈了一下。
这块地区并不在东丹郡的控制范围,而是出了混同江,位于混同江平原的中心地带,不过现在是一片沼泽区。哪里河流和湖泊以及湿地众多。是女真人传统的狩猎场。
从辽河平原一路往上,混同江和辽河之间的平原是汉人与女真人、契丹人之间天然的屏障。不是没有汉人北上,也不是女真人没有掳掠汉人。事实上,现在单纯的女真人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多半都有汉人的血统。
两者之间的区别。一个是以农业为主。辽河平原以前就是农业区。只是东丹国灭亡之后,辽国把汉人迁移出去,这里才成为了以牧场为主的地方。但是辽河平原即便是契丹人和女真人也还是保留了农业种植的传统。但是过了混同江,农业区就消失了,完全是放牧和狩猎区。
高继冲这一圈,原本是说这里是混同江平原的中心地带。但是却让吴夏和刘胡平相互看了一眼。
吴夏笑道:“王爷,您真的是为了猛火油,而不是要过混同江?”
高继冲笑道:“吴总理可以理解为我两个都要。”
刘胡平沉声道:“某曾经答应为王爷出生入死。但是现在在东丹无所事事,我愿意为王爷北伐女真前驱。”
高继冲圈定的地区看起来是在东丹郡的长春州范围。但是实际上东丹郡在投靠渤海之后,真正势力能够涉及的地区知道了黄龙府。实际上黄龙府也因为刘胡平留给辽国的面子。处于共管的态势。
东丹郡的政务院设在信州。与辽河平原城池众多相比,信州周边,除了黄龙府,已经没有大城了。
至于长春州,只是建在混同江北岸的一座小城,还是当年渤海国时修建的城池。不过假如高继冲要加强长春州的防御以及实际控制。辽国对女真的控制必然会迅速衰减。也是辽国彻底失去了东部的标志。
刘胡平这些日子已经体会到了渤海郡看似柔和,其实内政十分霸道。几乎不容许外人说什么。东丹政务院大部分都是学生把持。而更加多的学生直接到了农垦区和林区。一些移民村落都是直接归属农业局管辖,而农业局归属农业司。所以实际上东丹政务院根本就是总理的分支机构而已。
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