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狩宋-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渤海银行公布的货币兑换率,也是也粮食为基础。比如一元渤海币兑换鱼肉多少斤、精米多少斤、小米多少斤等等。
这个即是粮食价格。优势货币汇率的东西已经三年多的稳定期了。不是没有波动,但是波动很小。
渤海,货币发行数目很少。因为人们习惯于储存物资,而不是货币。银行的储蓄业务也有,但是都是以政府公务人员为主。贷款业务非常少,因为老百姓缺什么东西,会直接去野外收集物资来换。哪怕是帮助卫生所采集草药也是能够满足需求。
日常用品人们习惯自己做,一些新鲜的产品,主要是较为“奢侈”的日用品和工具,只要出来,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去换。
这些年,新产品还是挺多的。玻璃制品,日化用品比如肥皂香皂之类,常用防护药品和用品,五金工具。商场里的商品也在慢慢丰富。虽然不快,但是这个当地所在地资源是否丰富密切相关。大体上渤海郡半岛地区最为富裕,其次是辽河平原,山东和东丹。济州和罗州虽然交易频繁,但是商品种类却不如其他地方,家庭里的陈设也有差距。
“渤海郡半岛这几个县,明年开始,王府就不再补贴笔墨纸张了,但是教材和每天一杯的奶制品还是会保留。这回增加一些家庭负担,不知道有没有困难?”
王婉容笑着问一个农家的家长。
这户人家是个大家庭,三兄弟有八个孩子,家里还有两位老人,是最早的原住民。
“不当事,我那几个大小子学了本事,种地比我们强,读书又不用给先生束脩,要是还负担不起,那是我们没本事。”掌家的大嫂十分壮实,他男人在油脂厂做工,看样子地位很高。家中还有一个在当护林员。其他人都在务农。所以一家人的房子盖得不错,院子收拾的很干净。
“只是我家的大小子没考上军校,已经不高兴搞几天了。”大嫂一边呵呵笑,一边在竹席上摊晒才来的蘑菇,没有为儿子的问题而忧伤的问题。
正围着高继冲一遍摘菜,一边说话的男孩不高兴地道:“我哪里不高兴了,我哪里不高兴了。不就是没考上,一直念叨。”
“你就不承认吧。就是嘴巴犟。”
“我不是考上了化学院吗,又不是没书读。”男孩没有在顶嘴,只是心虚地嘀咕。
高继冲看着这个十三岁的少年,要是以前,这已经是成亲的年纪了。不过这孩子聪明,读书是跳着读地,现在已经中学毕业。
高继冲到他家,其实就为了这个少年来的。绝大多数的少年都想考军校,那是最强者啊,所以这些孩子在实习的时候,都玩命地锻炼自己。不过实际上,能考上的寥寥无几,因为军人对体能要求太严了。这孩子只有十三岁,体能达不到要求。
不过这孩子报考了化学院,要知道,一整年,报考化学院的学生只有八个人。耿先生气得去找钱湄,钱湄也没办法,这政务、医学、师范,工学院早早就跑到还没几个人的中学挖学生。科学院的那帮研究疯子一天到晚呆在实验室,等他们反应过来,人早就被抢没了。
好在这八个孩子,成绩都非常好,也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高继冲就劝气急败坏的耿先生稍安勿躁,自己亲自在这八个学生家里去一趟,这可是未来的科学家啊。去一趟还能让更多的孩子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划算得很。
没想到这个孩子还是考军校没考上,漏下来的。
“去化学院也很好,军队用的很多武器,可都离不开化学院。化学院也是穿军装,是军队编制。”
高继冲笑道。这部分人确实归属渤海舰队编制,渤海舰队因为没有多少战斗任务,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半培训机构了。
“王爷,您就宽我的心,研究又不能真的去摸枪,训练怕也是很少吧。”
少年心里清楚得很。高继冲只能苦笑。
“这不一定喔,研究武器是要到部分去实验的,不实验,谁知道你做出来的东西能不能用。”高继冲蛊惑着。
少年兴奋了:“真的?王爷,你别哄我。”
高继冲很严肃地道:“我什么时候哄过人。”(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五章 矛盾的高继冲()
第一批正规的中学毕业生很少,今年是第二批。渤海因为扩张引起的人才匮乏已经到了一个极限,就是没有考上学院深造的学生,绝大部分都被实习所在地要走了,十四五岁的孩子,这个时代已经被当成成年人用,高继冲自己看着也是心疼。
不过这种匮乏在很多人看来,完全是因为高继冲自己造成的,因为他的执政理念与其它人差异太大,他对老百姓,对基层太重视。不仅仅是教育和医疗卫生问题,政府也必须把对老百姓的服务延伸下去。这需要大量的政府政府公务人员。监察、运输、税务、各专业司局的站所等等。而不是派一个县官,负责断案收税当官老爷,就完成了对地方的控制。如果是那样,监察司一个司拥有的人才就足以统治全国了。毕竟各国顶尖的年轻人才差不多都到了渤海。
吴夏他们对渤海王的矛盾心情有时候也很难理解。高继冲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到了中学必须下基层锻炼,甚至蒙学的教学也要有野外个到基层的课程。另一方面有极力推迟学生们参加工作的时间,认为学生们太小了,还是长身体的时候。要知道渤海这还是好的,在其他地方,十四五岁绝大多数都已经成亲,有些孩子都有了。而渤海的孩子十四五岁有相亲的,有自己找对象的。但是很少有成亲的。
高继冲限制人口准入,标准越来越高,宣传优生优育,劝人少生一点,把孩子养好,可是他又抱怨人才太少。甚至人口太少。说就是渤海现在,也是林场,牧场。保护区占绝大多数,有人的农庄很少。几乎看不到人烟。但是这是您制定的规划好吗?实行精耕细作之后,农庄面积和家庭与人口紧密相连,大多数家庭的农耕面积都缩小了。以至于整个渤海人口从五六十万到现在的接近三百万人。算上东丹和辽河平原新开垦的农田面积,实际农垦面积也并没有想象的增加那么多。加上为了管理和防御的需要,这些农垦人口都集中在河谷和平原之上。其它地方除了管理员,您当然看不到什么人。
所以高继冲现在就是一个矛盾体,吴夏等人还指望王婉容劝一下,没想到王妃在王爷面前。就算是打了七岁,仍然是没有原则地顺着王爷的意思。所以最后大家也不再指望有什么改变,毕竟高继冲的这些小怨念,其出发点都是好的。
所以对于现在各家争抢学生的事情,吴夏等人不仅不制止,反而推波助澜,看着高继冲为难的样子,他们乐得不行。
其实学院的考核分数标准挺高的,成绩够上学院的学生本来就不算多,结果大部分被急疯了的政务学院和师范学院抢跑了。他们说是学院。实际上也都是被政府征用,政府到处都缺人,他们只能边干边学。医学院和工学院一看不对。也去抢,不过他们要求要严格一些,吃相还不算难看。
所以只能说科学院的那帮人太迟钝。吴夏等人看得还很乐呵,高继冲责怪他为什么不找主官教育的老婆钱湄平衡一点。吴夏说:“这真不能平衡,政府的稳定和教育是根本,有钱粮您才养得起那么多学生,没有先生那么多学生您教不出来,也是浪费。再说总不能指望教育司把什么都分好吧,那些研究疯子自己也得努点力才行。”
高继冲也知道这个时代想学理科的学生太难得。所以他只要出去,大多数都会选择在理科生家中住宿。希望能够影响那些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价值取向。这只能潜移默化。因为他不能明着说现在需要理科生,文科生少点没关系。那样看热闹的吴夏和施睿静会直接来找麻烦。弄不好钱湄和韩柔也要杀过来,那就太麻烦了。
同样陷入窘迫局面的还有农学和林学,后知后觉的他们只能从没有考上学院的学生中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高凤和高钰气冲冲地杀过来,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垂头丧气地回去。
“明年,明年一定有。不过你们也要到中学去活动活动,你们不去抢,肯定没人啊。现在到处都缺人。”
高继冲把两位姑奶奶送走。也没能松口气,他下令,农林学院和科学院可以从退役的士兵中挑选人才。这些士兵对大自然都非常熟悉,对武器装备那是更加熟悉。基础知识差一点,但是也差不了太多,军事学院的教育差不到什么地方去。
只是最近一年,退役的士兵并不多,老兵都淘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不受重伤,谁会退役?受了伤还想瞒着呢。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退役的士兵谁都想要,施睿静的监察司天天盯着部队,弄得李振都说他存心不良,就指望自己的宝贝疙瘩受伤。不过施睿静多多少少也给高凤和耿先生一点面子,也算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高继冲在为人才头疼的时候。开封总算是迎来了让柴荣比较开心的局面。
柴荣把渤海的军力稍微改了一个说法,说就是渤海,牵制了辽国大部分兵力,也不过马步九万人。其它边疆或者正在作战的节度藩镇,都要按照渤海的标准裁员。没有战事的州府,精兵抽调入京组成禁军,剩下的只保留烧香厢军维持治安即可。
给藩镇无言以对,渤海王有本事拿九万人对辽军。但是符彦卿和以前的高行周,包括以前的王峻和周太祖也不敢拿这么一点人去防辽军。整个大周的军队,但在辽国边境的兵力至少有一百万,也就是说半数的军力都在这个方向。
柴荣现在要裁军,至少要去掉一半。其中以符彦卿裁军人数为最多,他只准留十万精兵,五万厢军。符彦卿是说?国丈啊,符彦卿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在江南的赵匡胤第二个相应,将十五万人裁减到八万人,比高继冲还少一万。要知道赵匡胤面对的也算是三面围攻。
赵匡胤此举让柴荣非常高兴。有了开始,还都是重量级人物,柴荣的精兵政策总算顺利地推行下去。
柴荣的改革比郭威采取的和平政策更加具有威慑力。
九月,河西,定难,吐蕃分离出来的青唐羌都派使者进京。
最让柴荣高兴的是日本的村上天皇的使者上国书,这次没有称天皇,也没有称什么东极之皇,而是自称大王。这个村上还是想保留一点面子,要知道高丽就自称为小王。不过这个村上表示臣服大周天子,并请封东海王,这是要与渤海王同起同坐,避免被渤海王吞并的意思。
柴荣在接收了日本国书,打发使者下去之后大笑。
“李司空,你去过渤海,你认为这个倭王是否能封东海王?”(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六章 愤怒的耶律璟()
李谷只能苦笑。○
“皇上,您真打算让渤海王以九万之众,迎四面之敌?辽国还需要牵制。”
李谷说得很诚恳,要知道渤海根本没有九万人牵制辽国,而是不到三万人。六万人对付的都是日本,高丽是放任着的。现在日本是一团散沙,不足为惧,但是如果村上拿到了大周的封王诏书,那就等于在渤海王的背后树立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敌对势力。
柴荣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