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狩宋-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三十七章 郭荣亲征()
显德三年一开春,就有发春汛的兆头。
渤海因为农场避开了低洼地带,保留了沿河和沿湖湿地。并且这些地方的产出也不少,没有人去破坏,所以即便是洪水,也没什么。而大周则庆幸李谷连续两年整修黄河河堤,应该问题不大。
而江南,明显没有那么多准备。柴荣下令扩建洞庭湖水军,在江陵大造舰船。并决定御驾亲征,前往长沙府。
此时柴荣虽然雄心勃勃,但是身体早就因为劳累出现了重重问题。符皇后竭力反对,因为这不是去其它地方,是去长沙府,现在南方多阴雨,一去就不是一天两天,南方气温又比北方好高很多。柴荣能够熬得住吗?
其实柴荣完全可以不去,因为攻击南唐不过是佯攻,柴荣去,也只带赵匡胤一个人过去。整个禁军,符彦卿青州军、折德扆的永安军,并入禁军的高怀德铁骑军等其实都在北汉周边地区。
柴荣希望用自己亲征吸引大家的注意力,然后以最小的代价,拿下北汉,威逼辽国不敢南下。为最后入蜀,或者南征打下一个好的基础。这也是渤海最主要的建议,用雷霆之威,行狡诈之事。
柴荣也有柴荣的苦,因为他削掉了那些藩王大部分的职权,而这些大将们集中在禁军之中,相互牵制,磨合时间太短。再加上前一年的声东击西的战略已经用过了,所以想要用某一个大将骗过敌人,已经不是那么现实。所以御驾亲征是唯一,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拦不住柴荣,符皇后只好说,你要去可以,我也要去,好照顾你。
在这个时候,符金定从渤海回来,直接进宫劝大姐不要跟着去江南。因为柴荣身体不好。但是生孩子有一手,符皇后嫁给柴荣,就不停地怀孕,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不停地流产。最有可能真的生下来的就是柴宗训。但是也有人说是柴荣和别的妃子的孩子,假称是皇后生的。而其后的柴宗让肯定不是符皇后所生。
就在几个月前,符皇后再一次流产,这次是一个已经成形但是已经死去的女婴。
如果说柴荣不适合去南方,符皇后更加不能。
但是符金定说什么也没用。符皇后一定要去。符金定于是去了符彦卿的军中与父亲商议,结果是让未出嫁,就因为未婚夫战死而守寡三姐过去照顾大姐。其实符彦卿早就有这个心思,因为几个女儿中最大气的就是大女儿,但是最漂亮的是三女儿。至于符金定,现在还没张开,长大了应该还不错。
问题就在于,小闺女的心思全部在渤海王的身上了。明知道不可能也不肯回头。
符金定听父亲的意思竟然还要把自己也扔进柴荣的后宫,当夜就往渤海跑。符彦卿只能苦笑。
这一年还有一个婚事,那就是赵匡胤回京后。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高怀德。高家,不管是高保融一系,还是高行周一系,都在大周有很大的势力。高保融一系大多走的都是文官线路。高继冲算是文武兼修,现在是大周最大的一个藩国。问题就在于他考不上去。
而高怀德和他都在禁军之中,花点小心思,用最漂亮的妹子这么稍微一露面。高怀德就上钩了。
高怀德的这门亲事高怀亮非常反对,但是他是弟弟,本事有没哥哥大,反对也是白反对。
于是高怀亮就紧跟在符金定的后面到了渤海。
两个人到渤海的时候。高悦正把瘟神一样的妹妹送上船。这个能折腾,精力过剩,还有些娇蛮的日本小公主总算是送走了。高继冲夫妇和所有的女卫们都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一年,高悦要跳级。直接上中学,她准备上师范学院,去当一名教师。高悦的文化水平其实还行,差的是身体素质和性格,现在补回来后,也算是非常不错。不算丢渤海王的人。
而符金定主动接管了高仲均。
“反正我只带他一年,再过一年他就与育儿园,我才不耐烦和小屁孩待着。”
符金定一点也不掩饰对高仲均的不喜欢。其实高仲均长得好,又听话,不调皮捣蛋,现在已经能够窝在高继冲怀里识字,当然他是认得快,忘得也快,毕竟两岁多一点而已。
符金定的脾气越来越傲娇,反复无常。她十四岁了,比高继冲小接近两岁,除了喜欢吃,喜欢弄吃的。就是喜欢舞枪弄棒,谁叫她从小就生活在那样的生活环境?可是偏偏她不愿意改变习武的方法,适应战士们的新训练方法。
高怀亮可是以来就去了军事学院,适应的十分顺溜,想要走和大哥不同的道路。
符金定性子别扭,又情窦初开,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感情的小女生。
她每天晚上的时候,都想着怎么样挑战一下王婉容。但是一到白天见到王婉容就垂头丧气,因为她知道简直没有一丁点能够动摇王婉容地位的可能性。
高继冲和王婉容都是人精,怎么看不出来。高继冲装作不知道,王婉容知道这是小女生到了这个年纪不需经过的一个过程,顺其自然还好。要是干涉过多,弄不好弄巧成拙了。只是到了晚上会嘲笑高继冲几句。
春节过后,高继冲一直留在旅顺迎来送往。
党项和吐蕃是最后走的,这两个地方来的两位特使都是佛家信徒。大周,虽然禁了佛,但是并没有毁掉佛家的基本教义,也就是说真心敬佛的人,朝廷不没有干涉,佛家的经典,依然可以流通。但是渤海就完全不同,渤海、东丹、山东、东海郡几乎已经没有佛寺了,蒙学的推广,让科学等实用典籍占据了绝对的地位。而且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毁掉了宗教营养的根基。
你如果说道教,到渤海的道教也是以正一教为主,而正一教从张角开始,它就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治理乱世的学说。后来慢慢演变有了宗教的色彩,但是基本的入世学说是不变的。而到了渤海,就不是讲道教,而是将道家,是诸子百家哲学思想一部分,已经去宗教化了。
高丽和日本都曾经是佛国。日本现在也是,包括四国岛上的四国,仍然是佛家势力占据统治地位。可是高丽,佛家已经和世家一起撤出去了。大部分去了日本列国。
高继冲看起来对谁都很随和,几乎没有大声斥责过谁。净行法师也好,党项与吐蕃的使者也好,都是如此。
但是他对佛家的态度,远不如对待古月圣女带的圣女团和奢比尸来的祭司。
不过高继冲对于党项还是要稍微好一些。党项,实际上是西羌族的一支。而羌族是非常古老的中原部族,高继冲提起的在东土的殷人就和羌族发生或数次大战,后来羌族臣服于殷人,从而也成为了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
吐蕃,却在大唐后期被活生生打散了,王族强行迁到了岭南。吐蕃从此四分五裂。其中一部分与羌族融合,就是现在的青唐羌。青唐羌虽然也称为羌,但是实际上偏向于吐蕃风俗。部族共主也偷偷地叫赞普,赞普是先天的神灵,是佛子。
至于整个吐蕃王朝,一百多年前,在达磨赞普时就没了,变得比日本列国还要乱。(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 一言生,一言死()
吐蕃灭佛比唐还要早一些,达磨赞普即位不久即开始大规模的毁灭佛教,除边远地区外,吐蕃的佛教基本被毁灭。之后才有唐武宗著名的会昌灭佛。不过佛教的教义还是基本存在的,吐蕃地区是结合了本地原始宗教后形成了“本教”或者黑教,本教的僧侣又叫做喇嘛,汉语成为“上人”或者“上师”。也就是后来的喇嘛教。
不过在此时,由于吐蕃四分五裂,喇嘛教也并没有统一的教义,毕竟距离现在也不过一百多年而已。佛教刚刚有了一点起色,现在又遇到了柴荣禁佛,大批的中原僧侣出逃,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周蜀战争的时候到了青唐羌地区。
青唐羌的日子不好过,党项总还保留着正统的文化,很容易被大周接收。现在走中间政策是要在辽国和大周之间谋求更多的利益。青唐羌则是吐蕃、汉、羌结合的局面,在它的北面,还有强大的回鹘人。也就是说稍加不小心,战火就会烧到自己身上。
李荣的父亲本来在岭南,后来回到了青唐。李荣从小就被父亲送到了寺院,十四岁的时候到了开封学习佛法,三十岁被请到了归义军,成为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上师”,之后被派往青唐羌最大的嗌末部。
在西北诸部之中,青唐羌是与联系最弱的一只,也是势力最小的一只。李荣被派过来,其实是多方势力的共同的结果。定难节度使李彝殷、银州防御使实际上管辖党项的李彝景、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于阗国王李圣天,这些都是以中原政权为宗主的地方势力。中间夹杂的就是吐蕃六谷部折逋嘉施和嗌末部温未龙波。
“广顺二年,六谷部曾奏请太祖委派节度使,枢密使王峻请起用申师厚为河西节度使。申师厚用押衙副使崔虎心、阳妃谷首领沈念般和唐末镇军子孙王廷翰、温崇乐、刘少英为将吏,用诸部族长为三州刺史。实则卖官鬻爵,中饱私囊。我等入朝虽由此人引荐。然申师厚以老迈为由,如今已回开封,不想回镇了。”
李荣对申师厚颇为鄙夷。
“申师厚少时为盗贼。当兖州牙将时与王峻友善,以哭贫而获官。无能之辈。”说话的是李彝景的儿子李光俨。
主管定难和党项的其实是一家,李彝殷李彝景时兄弟,李家的来历不浅,他们的先祖就是汉将李陵,也是北魏皇室拓跋氏之后,因为剿灭黄巢有功,所以说赐姓礼也好,恢复祖姓李也好。反正之后他们就全部改姓李了。而定难军也是这么来的。
不过现在情况不妙,虽然柴荣为了拉拢李家,封李彝殷为西平王。可是折家这次灭秦等六州有大功,精简后的折家军人数虽然减少,但是享受的是和禁军一样的待遇,折家祖居府州,在府州一代经营了好几代。折从阮的几个儿子都英勇善战,现在大军正盯着李家呢。
相对于折从阮敢于举家搬迁到开封以表示顺服的大勇气,李家没这个胆量,但是又不敢没有表示。所以李光俨就出使开封为质。
相对于西北部的这些小部族和藩国。新崛起的渤海就大多了,也强多了。据说是拥有天下最强悍的军队。辽军就是现在,仍然能力压制的大周军队毫无反抗之力。常常胜多败少。但是辽军在面临渤海军的时候,几乎是单方面的被屠杀。从北方来想在渤海找便宜的部族回去后已经传开了,说渤海王是杀人恶魔,渤海王的士兵是草原上的狼神和森林里的精灵组成,只要杀人,不杀光不收手。
渤海据说是甘心情愿地归属于大周,但是李家不信啊,如果真有这么强,那不是傻吗?
李荣和李光俨在临走的时候提起申师厚。未免有挑拨之意。意思是说如果朝廷派一个贪官坏官过来接管,你渤海王该怎么办?
高继冲笑道:“其实朝廷在曲阜办了一个学院。里面很多学生都在我们这里学习和交流。有一部分也参与了地方的治理,渤海人才少。这是皇上对渤海的体谅。这些学生已经有一部分已经回到了开封,都是从事一些具体地方事务的官员,里面有不少都是难得的人才。皇上以后用人,不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