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道,以前我跟你们说过电的,你还记得吗?”刘厚问。

    “记得!就是和天上的雷电一个性质的电,我记得,师傅终于要教我怎么降服电了吗?”左慈一听刘厚提到电,顿时兴奋起来。显然,能降服雷电对他来说有无限大的吸引力。

    “五雷正法”是道家无上法术,在当世顶尖道学家左慈眼里,这无疑属于神仙手段,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现在“雷”已经以火药的形式实现了,如果还能将“电”也掌握在手里,那真是平生所愿啊!

    “你想提炼这个铝就需要用到电。你把矾石煅烧后的东西融化于水,通入电流,一边的电极上就会得到铝。这种方法叫做电解法。”

    “嗯,原来是这样提炼铝的,我明白了。”左慈说着,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录起来。

    刘厚却知道他并不清楚原理,于是解释道:

    “电解法的原理是:溶液里的物质都是离子状态的,离子或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你可以理解为阴和阳。通入电流需要有阴、阳两个电极。电流流进负电极(阴极),溶液中带正电荷的正离子迁移到阴极,并与电子结合,变成中性的元素或分子;带负电荷的负离子迁移到另一电极(阳极),给出电子,变成中性元素或分子。”

    “为什么负极会吸引正离子,阳极会吸引阳离子啊?”左慈不解问。

    “你可以理解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就象磁场一样。”

    “嗯,嗯。”左慈恍然大悟,一边小鸡啄米地点头一边刷刷地飞快记录着。

    “大概原理就是这样,等有电之后,你再想办法生产铝吧。另外,这种电解法应用很广,可以制造出很多物质,例如,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电解食盐水可以得到氯气,等等等等,这个你以后慢慢研究吧。”

    具体的例子刘厚也不可能记得太多,只能给左慈指出一条路,更多的东西就需要他慢慢摸索了。毕竟科学的东西是需要时日的积累的,并不是靠一两句话就能概括。

第二十二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一)发电() 
第二十二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一)发电

    “请问师傅,我们需要怎么样才能降服雷电?闪电通常在高空,很少像上次那样,能劈到地下的。你说,我们做个风筝在下雨天放上天空,能不能将雷电引下来?”左慈果然是个很肯动脑筋的人,这么快就给他想到一个办法出来。

    “什么!”刘厚吓了一跳,这个老道怎么那么疯狂,和富兰克林有得一比。

    “这……,这不行吗?”左慈摸着后脑勺有点悻悻地说,好像个犯错了的孩子。

    “行!这太行了,如果你想找死的话,保证马上奏效。”刘厚忍俊不禁道。虽然觉得他很疯狂,但是想到他具有和富兰克林一样的科学探索精神也不禁得暗暗咂舌。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的美国人,中国人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曾经用风筝去捕捉雷电,对于他其他方面的成就反而不是那么熟悉。但是,现实世界的他几乎是个全能的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独立战争的伟大领袖。

    “你这个方法的确是可以将雷电引下来,不过,你要切记,雷电含有的电能非常非常非常庞大,可以将你瞬间烧成黑炭。”为了加深左慈的印象,避免他以后真的去做这种傻事,刘厚用了三个“非常”。

    “雷电不是我们目前可以触碰的东西,你要将这个结论记下来,省得后来人不小心因此丧命。嗯,你要写成警告,警告后来人,就说雷电蕴含非常巨大的能量,没有足够大型和足够强度的设备和材料是无法引导过来和存储起来的。轻率去做这件事很容易丧命,如果要做这方面的试验,一定要有万全之策保障人员安全,例如将所有人员撤离试验现场。”

    毕竟就算在刘厚生活的后世,雷电发电还只是理论上可行的科学幻想,还没见有任何人、任何机构真正实现这个理想。为了避免在以后的历史长河里,还会有左慈和富林克林这样的科学狂人出现相同的想法,并为此丧命,刘厚只能啰嗦点了。当然,他也不能完全堵死了这条科研探索之路,只提醒后来人要做好万全之策。

    “嗯,我记下来了。”左慈奋笔疾书,很快就将刘厚的教诲记录下来,正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学生模样。“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得到电呢?”他终于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有蓄电池,用来储存电能。”刘厚想了想,道。

    他太怀念以前的电气时代了。电风扇、电灯、电冰箱、电视、电脑……他已经远离这一切很久了,久到有些记忆都有点模糊了。现在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通过这几年左慈师徒的努力,产生电力已经有了物质基础,有了电,一切皆有可能……

    “我现在先告诉你一种铅蓄电池的制造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有硫酸作为电解液,将硫酸放在瓦罐里就行了。”

    通过这几年不断煅烧、提炼各地送来的各种矿石,左慈已经制造出了硫酸。毕竟硫磺不是什么新鲜物事,左慈以前炼丹时也多有接触,这几年为了制造火药,刘厚更是派人大肆收购、开采硫磺。

    煅烧硫磺得到的二氧化硫溶于水就是亚硫酸,再用氧化剂氧化亚硫酸就能得到硫酸。作为多种化学实验重要的试剂,左慈早就制备出硫酸来了。

    “然后是电极问题,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正极可以用二氧化铅,负极可以用一条铅棒。将这两个电极都浸入硫酸里,中间要用块隔板隔开。”刘厚继续将脑袋里关于铅电池的记忆挖出来。

    铅及其氧化物左慈都异常熟悉,熟悉程度比刘厚还高。左慈炼丹炼了一辈子,最熟悉的就是铅汞之物,这是他以前炼丹最常用的材料之二。

    “对了,中间那块隔板,是为了防止两个电极短路的。呃,我想想,用什么做隔板好呢?”刘厚想了一会,也想不出用什么,毕竟现在可以利用的材料太少了。

    “算了,还是用陶瓷吧,你让人做一块陶瓷板,可以适合固定在那个陶罐中间的,在陶瓷板上要戳很多小洞,可以让电解液顺利通过才行。喔,对了,不要用陶罐了,你干脆让陶瓷工匠定做一个陶瓷箱子吧,做成长方体状的,那样会好用点,中间做个卡槽,正好可以cha入隔板。”刘厚又补充道。

    “这就是蓄电池,两个电极分别绑上铜线作导线,这个电池基本上就完成了,然后就是发电问题了。”

    “这,这电池不是用来发电的啊?”左慈问。

    “当然不是,这是蓄电池,是用来存储电的,发电要用到发电机。”刘厚解释道。

    “制作发电机最重要的是两块大大的磁石,越大越好。然后是一个转子,待会我画个式样给你。再然后是铜线,嗯,这个铜线要漆包线,就是外表要涂一层漆,使它和外界绝缘。”

    “师傅,这个磁石我们有,但是不知道要多大。”左慈问。

    “大概这么大吧。”刘厚随手比划了面盆那么大的一块。

    左慈面露难色,“这……天底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磁石?”

    中国人早就认识磁石了,磁石一般用来做药,据说有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的功效。磁石还被做成司南(指南针的前身)用来指引方向。黄帝的指南车估计就有磁石构成的部件,否则不可能始终指着南方。

    但是像刘厚比划那么大的磁石的确少见,左慈见过的多数是零零碎碎的小块磁石,别说脸盆那么大的没见过,连大海碗那么大的他都还没见过呢。

    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在国都咸阳造了一个很大的阿房宫,阿房宫中有一个磁石门,完全用磁石造成。如果有谁带着铁器想去行刺,只要经过那里,磁石门就会把这个人吸住。

    “如果能得到这扇磁石门,建个水力发电站都行了。”刘厚如是想。可是秦始皇的年代离现在实在太久远了,兼之传说阿房宫被项羽一把花烧掉,那扇传说中的磁石门还去哪里找?

    “先慢慢收集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让我舅父发布重金收购的消息,总有人会帮咱们找来的。”刘厚道。“实在不行,唯有将零碎的小磁石集合在一起使用了。”

    刘厚心里也有点感叹,在后世,要找块永磁体实在不是什么难事,现在想找块大点的磁石都不容易,就算找到,这种天然磁石估计磁场强度也远远比不上后世的强磁体,这样一来,发电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是,徒儿记下了。待会就去着手准备。只是还不知道这漆包线怎么去做。”

    刘厚又将漆包线的概念给他讲解了一下,并说:“至于怎样才能在铜线上紧紧地包上一层漆,就需要你自己去想办法了。我也记不得那么多东西了,或者你可以将桐油和松香混在一起试试,这样可以增加漆的粘性。行不行还需你去试验。”

    没有后世的化工基础,没有聚酯材料、没有塑料、没有橡胶,要在铜线上包一层绝缘层,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这的确是对左慈的一个极大的考验。

    左慈听到可以掌握雷电之力,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对他来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做出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真正是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接着,刘厚又给他画出了发电机转子的式样,让他着手去找人打造。这个难度不大,转子就是发电机中间那个绕铜丝的部件,关键是那几个凹槽,没多久刘厚就画了出来。

    推动发电机的动力刘厚提了风力和水力两种方案。水力轮机现在在一些工厂已经有应用,技术上也比较成熟,这也是刘厚选择在江边建立这些工厂的原因之一。

    不过水力的缺点就是对地理位置有限制,左慈的实验室和刘厚的碉楼这两处以后最需要用电的地方在“工业部”内,离江边还有一定距离。目前要拉一条电线通过半个“工业部”到达这两个地方显然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成本上也不划算。

    刘厚和左慈两人权衡了利弊之后,还是决定用风力发电。他们计划第一期先在左慈实验室所在的碉楼顶部建一个大大的风车,等试验成功后,再在刘厚的碉楼“厚庐”建一个。

    刘厚又模仿荷兰风车的式样画了个图样出来交给左慈,让他去完善。刘厚设计的这个风车风翼有5米长,只能说是个缩水版的荷兰风车,即使是这样,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建造难度也不低,不过现在刘厚这里集中了很多能工巧匠,刘厚相信他们一定会为自己解决这些难题的。

    别人不说,只要让马均知道要建这样新奇的玩意,他一定会很感兴趣,一定会强烈要求加入风车和发电机的研发过程。

    风车的风翼部分没什么好说的,只不过是尺寸大点,耗费的用料多点,人工多点而已。里面的齿轮啊、转轴啊等传动部件才是关键。不但涉及到金属冶炼等材料学方面,关键是精密的机械结构的问题。

    机械方面左慈和葛玄都是弱项,不过马均和黄月英都是机关学上的大师,这种精密机关正适合他们来设计与制造。刘厚让左慈组成一个临时的研究小组,将问题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