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锦衣王侯-第3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傅不必这么说,你的才具国朝无二,就算是那位大才子李东阳都说过,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事,须归介夫。连大名鼎鼎的李十八都这么说了,可见恩师的才学足以担首辅之职,国事如此,过在朕不在师傅。”

    他说到这里,呼吸似乎更为急促了,他从手边抓起一个药葫芦,将里面的丹药不管不顾的吞到嘴里大嚼,接着抓起茶碗囫囵吞了下去。或许是这药果有效用,药吃下去之后,精神似乎又好了一些,他又道:

    “当初师傅教朕写字时,就对朕说过。横要平,竖要直,一笔一划,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师傅还说过,写字与做人一样,重要的是规矩二字,规矩永远不能乱,想来朕的作为,伤透了师傅的心吧。”

    “万岁是天下难得的聪明人,老臣生平阅人无数,然聪慧及圣上者,万中无一。老臣总是想着,以万岁的聪明才智,当能将我大明治理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才是。或许在某些时候,想事想的太急了一些,若有什么冒犯的地方,万岁莫怪。”

    “不怪,我怎么会怪你不管你做什么,朕都还记得,你是朕的师傅。朕所知道的做人的道理,都是你教给我的,朕又怎么会怪你师傅是个君子,朕不是,朕只是不想像父皇那样,活的那么窝囊。朕是个皇帝啊”

    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正德摇了摇头“说这些,没什么意思。这些年,朕做的事,其实就是一件,就是和大家作对。所有人让朕怎么做,朕就偏不那么做,现在想想,是不是挺傻的。是非对错,留给后人评说吧,大家也许会称呼朕是昏君等见到父皇时,请他老人家责罚朕吧。因为朕的胡闹,做错了很多事,捅了很多漏子,将来就要靠师傅把这些漏子都补上,辛苦你了。”

    “这是老臣的本分,义不容辞。”

    “这豹房里的畜生,都是你让人宰的吧何必呢那些不过是些畜生,你何必跟它们过不去”

    “那些野兽糜费巨大,留之无益。一部分被微臣处置了,另一部分,送到了驯象所那里,由锦衣卫处置。”

    “随你去吧。不过朕希望你答应朕一件事,不要像处置这些畜生那样,处置刘氏她们。这些事与她们没有关系,是朕是朕害了他们。师傅,求求你,答应朕这个要求,让她们好好活着,替朕护着她们的安全,你一定能做到的。”

    他呼吸越发的急促,中气已经开始衰弱,杨廷和明白,回光返照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这位天子即将离开人世。想起当初那名在自己面前千方百计想办法逃学的少年郎,再看到眼前这个即将离开人世的病人,他心内的某处柔软部位,被狠狠地触动了。

    连杨廷和自己都没明白,自己为什么点了点头,随即就看到正德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朕就知道,还是恩师待朕好。朕朕这就要去见先皇了,江山不可一日无主,继位之人,可曾选好了”

    杨廷和点点头,轻声念道:“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

    ,嗣皇帝位,奉祀宗庙。”

    正德听到此,目光里多了几分莫名的意味,紧紧盯着杨廷和,拼命呼吸着,用尽力气道:“原来原来师傅已经替朕拟好了遗诏。果然是好师傅,连这都替朕想好了。希望恩师记得答应过朕的事,替朕护着那些女人护着护着这片江山社稷,祖宗基业”

    皇帝无力的从椅子上滑倒在地上,隐匿于暗影里的太监全都跳了出来,用尽手段施救。

    过了不到一盏茶的光景,皇宫里响起了突兀而又密集的丧钟,哭声响了起来,京内的文武百官,纷纷离开自己的宅邸前往紫禁城外听消息,而与此同时,传递消息的快马连夜出城,向着各自的目的地而去。

    而在京师之外的几条要道上,大批的军士打着火把,蜿蜒如同火龙一般,顶着黑暗加紧行军。带兵的军官看看京师方向,咬了咬牙“希望没耽误时间。总算离开边关那鬼地方了,江彬,咱们走着瞧”

    。。。

第五百二十二章龙起安陆(三)() 
内阁值房内,几位阁老全都侯在这里,每人脸上的表情倒没有多悲伤,更多的则是严肃。 痛不欲生,那是做给外人看的,死的只是一个皇帝。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这些阁臣作为士人首领,在意的是整个天下的得失与走向,至于说皇帝的死,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演那出哭灵的戏码,是演给别人,如果在内阁还演这个,在其他同僚面前,就不用做人了。这里面唯一有悲容的,倒是首辅杨廷和,想到自己一手教大的弟子,刚刚在自己眼前死去,他心内颇有些不是滋味。不过为政之人,自然有大毅力,倒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比起心里的悲伤来,现在另一种情绪在他身上在起主要的作用,多年以来,因为天子的任性,整个朝廷的发展在他看来,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照此发展,国将不国,大明朝的祖宗基业,怕是就要毁于一旦。

    现在这个任性的天子已经不在了,在新君到来之前,整个帝国的运转,就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让自己用这段代政的时间,把那些错误都改正过来吧。这种全凭只手挽狂澜的使命感,让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初中进士时的少年时光,身上满是力气。

    镇守中官、外四家军、各国使臣、皇庄皇店、内帑在杨廷和眼前,有太多太多的问题,等着他去解决。在新君到来之前,将这一切变成既成事实,这样就不怕新君到来之后,继续这些错误的国策。

    蒋冕道:“石斋公,新君的人选,已经报到内宫了太后那边,可能通的过慈圣太后一直属意蜀王世子,江彬那边,也要防范他狗急跳墙。”

    在这内阁值房里的都是自己人,说话是没有什么忌讳的,杨廷和道:“湘皋放心,老夫已经以兵部的名义,给被天子派去戍守边关轮值换防的京营将士发了公闻,调他们回京。京营精锐不日就能到京,外四家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只要有京营精锐压住场面,就不怕他们生了什么变乱。至于内廷那边,谁来继位不是妇人和宦官所能决定之事,我们外廷做出了决议,她们只要用宝就够了。圣天子尚且应垂拱而治,何况是太后大局如此,没有她不答应的份。”

    这时,一名宦官从外面进来,看着几位阁老,颇有些胆怯,小声道:“太后太后有懿旨”

    杨廷和已经连场面上的礼都懒得行了,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说”

    那宦官咽了口口水,大着胆子展开了手中的黄绫“皇帝寝疾弥留,兹令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嗣君未至之时,一应朝廷内外大小事务,皆由内阁处分。”

    “好吧,太后的懿旨我们已经听到了,你可以走了。至于谁去接驾的事,等我们讨论完,会通知太后的。”

    那名太监见这些阁老的模样,总觉得脊背发凉,不由自住的跪下磕了个头,然后一溜烟的逃了出去。

    杨廷和没心思顾忌一个太监的看法,而是对几位阁臣道:“列公,眼下的几件大事,一是为万岁治丧;一是迎接嗣君;再一件,就是处理善后诸事,把这些年的损失都补回来。列公以为,这事如何分派”

    毛纪道:“石斋公总领全局,代政监国,这是没话说的。内除弊政,外擒奸佞,这些事都要石斋公调度才行。其他人,是没这个资格做的。至于治丧之事,老朽或可为之。迎立嗣君么”

    梁储拈髯道:“老朽就把这差事接下来吧。上次走了一次东南,安陆也算路熟,不过这迎接嗣君的人选,可要仔细斟酌。”

    迎接嗣君这种事,在大明朝还是破题第一遭,大家都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从流程到人选,都要仔细斟酌。杨廷和道:

    “国不可一日无君,比起那些规矩来,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人接来。只有万岁坐在那些老倌斩尽杀绝,另立新主。否则的话,就一切都完了。”

    江彬烦躁的一甩胳膊“你别拉我,让我好好想想。杨老狗哪来的胆量骗我”

    江杰从外面风风火火的跑进来,焦急的喊叫着“爹,大事不好了驻守九边的京营精锐,离京师只有几十里了。而留守京师的京营也戒备森严,而我们的部下,也有许多联系不上,好象是朝廷派了人到咱们的军营里,接收了兵权杨老狗,对咱动手了。”

    。。。

第五百二十三章龙起安陆(四)() 
正德天子大行的官方消息还没传到湖广巡抚衙门,整个安陆的士绅阶层以及官府,都从自己的消息渠道,提前掌握了这个情况。 乃至于新君的人选是兴王世子,并给过世的兴王,谥号为献,这些事也同时在安陆传开了。

    事实上,在新春期间,安陆这边就已经有所动作。杨承祖参加几次士绅主持的新春聚会中,也感受到了这事情带来的影响。

    作为安陆的才子,又是保卫安陆的大功臣,这些社交活动,本来就难以避免。再者孙交的邀请,也不是他想推就能推的掉的,除非是自己不想好好的干下去,只要想在自己的岗位好好混下去,这种社交就不可避免。

    除了孙交以外,本地其他几家大族的宴会、诗会,杨承祖也得参加,免得落一个不合群的名声。

    不过以往的聚会中,大家对他的态度总体而言,还是有点复杂,除了孙家充满善意外,其他的与会者,或多或少,都有些抵触情绪。尤其是各大家族的年轻子弟中,有不少人是相尽一切办法找他麻烦的。

    这也不奇怪,谁让大家都知道,安陆闺秀之中第一美人孙雪娘孙小姐,属意这赳赳武夫自己安陆的鲜花被个外地来的武人攀折而去,这些有资格做孙家女婿的公子们心里肯定不会高兴。

    斗诗、斗文乃至字谜对联,他们总是能想到一切手段向杨承祖挑衅,然后就被孙家的人拍回去。类似这样的戏码上演过好几次,杨承祖自己都习惯了。可是这个新春,他收获的只有善意,并没有任何的敌对情绪。

    他的话本已经越卖越好,那些小故事有闺中女子喜爱,销路无虞。就连那些响应正德号召而加紧发行的大部头,一样有着不错的业绩,这就是意外之喜。

    精忠传夸的是岳飞,南京的魏国公徐鹏举人称岳飞转世,这话本一出,就先对了徐公爷的胃口。现在南京那边卖精忠传话本的铺子,都能得到魏国公府的照顾,是以来安陆做生意的客商,都会想方设法搞几本精忠传回去。

    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徐公爷真的因为岳飞的关系而格外厚爱,还是借着机会与兴王府套交情,外人就很难说的清楚。但是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个关系的影响,杨承祖的名声就算是打出去了。

    这个时代不是说你的学问好,名声一定就大,有些倒霉蛋满腹经纶但没有门路经营自己,结果一辈子蹉跎于自己居住的县城,也不是没有。杨承祖有魏国公府的势力帮衬,在整个东南地区文名日盛,以至于有不少人都拿他当成一个文人而非是武将。

    有了这个名声在,杨承祖与人结交时,除了兴王府仪卫正这个身份外,另外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