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锦衣王侯-第6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续着,又有一些锦衣官过来拜见,还有人带了手下来,几百条大汉,在杨家方圆四周各寻地方站了,手里拿了棍棒或是铁链,如果还有人像昨天那样过来找事,不用昆仑奴出现,他们就会动手把人打发了。

    来的锦衣官,没有地位太高的,不管怎么说,能够在内阁的压力面前,敢来拜一拜码头,带了手下过来站场子,这份人心总是要记下的。几位拜见的堂官名字已经留下,连外面那些放哨值守的,杨承祖也为他们备了酒菜,保证吃喝不愁。

    等到晚间时分,来的人就够了分量,严嵩、顾鼎臣,这两人居然再次联袂而来。严嵩本来就与杨廷和不大对,加上他发迹有很大原因是杨承祖关照,过来一趟,倒也不是不能理解。可是顾鼎臣与杨廷和同殿为臣,在内阁里,位置又在杨廷和之下。上次来,算是奉令行事充当信使,这次还来,未免就有点目无上官,一不留神,就要多上一双小鞋穿。

    顾鼎臣对此自然也有觉悟,坐下之后,开门见山道:“老朽这次来,就是过来讨茶水的,叨扰叨扰。我这个阁老,纯粹是凑数的,万岁想要在六阁臣治政,用意我是明白的,不过……难啊。杨廷和乾纲独断,升庵相公在东南立了杀倭大功,声望更重,朝野上下,很多人称赞这位贤相的功德。即便是起复的费健斋,在内阁里一样被他压得死死的。我这种小字辈,就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每天上朝一言不发,到了内阁里,也只需要按着杨阁的意思拟票就好。我这种伴食阁老过来,想来杨阁是不会在意的,在他老眼里,我连个敌人的资格都没有。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今天过来,一是喝茶,第二是谈生意的。老朽家里出身商贾,小门小户,没什么积蓄。这些年为官,积攒下一点家私,听说杨记生意兴隆,不知道老朽是否有资格入上一股?”

第九百二十二章加盟(下)() 
杨承祖微微一笑“未斋相公,杨记的股东,其实日子很苦的。在杨记的经营上,是我自己说了算,不管你出多少钱,也不能对杨记的经营指手画脚,只能每年等着分红,其他的事能管的不多,您老确定,还有兴趣?”

    “此言当真?太好了,这真是太好了。老朽最是图清闲,懒得管事弄帐,一直想找一种店铺,只要我出钱入股,每月就分钱给我。杨都督的杨记真能实现这种愿望,老朽可要感谢你了。大好大好,就这么办了。”

    他这种说法,自然是笑话中的笑话,没有一个股东,愿意接受这种安排。即便是勋贵那班人物,其实也想着尽可能多的拿一些权力,干涉一下杨记的经营范围。但是杨承祖在这方面坚持的很死,那些人最后放弃了,但是要说不愿意参与决策,那也是假的。

    顾鼎臣别看只是伴食阁老,那也依旧是阁臣,哪怕是把他三个字拿出来,就有不知道多少商铺上赶着送他干股。所谓怕麻烦,或是想着分红,不过是此老的戏谑之语,实际上,他是来表态度,愿意来当这个盟友。

    一位阁臣股东,对于杨记的意义非同小可,现在这种局势下,一个阁臣阁老的加盟,不知道要让多少提出终止合作的商家悔青了肠子。杨承祖先是施了个礼表示感谢,又问道:“未斋公,您就真的那么看好我这个小小的商号?”

    “小小的商号?杨都督,你太客气了,当初家父开的那个针线铺子,那才叫做小小的商号,一共只有几件门面,每个月也赚不了多少钱。可就是那么一间店铺,就足以养活我们一大家人。现在不独是京师,就算是整个北直隶,又有多少人不知道杨记呢?若是这都只能叫做小铺子,那天下的生意人,就不要活下去了。老朽相信都督,也相信惟中的眼光,眼下虽有泰山压顶之势,但是我相信,杨都督必能过了此关。”

    严嵩与顾鼎臣此来,其实就是在表达一个态度,他们准备和杨承祖站在一条线上,共进同退了。顾鼎臣似乎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应声宰相,可不管论科分辈分,还是论手段以及声望,他距离杨廷和都有太远的距离。能实现他愿望的,怕是只有杨承祖,只有靠杨承祖的提携,顾鼎臣才有希望再进一步。

    至于严嵩,他身上始终有帝党的标签,而现在帝党第一大将,无可质疑的就是杨承祖。一旦他真的有了什么意外,那么整个帝党怕是都要比相党压住,他这个祭酒也没什么好日子过。他们这次过来,算是表达善意,同时宣布,结盟开始。

    虽然这两人未必能在弹劾的事里提供多少帮助,但是一个国子监祭酒,一个阁臣站过来跟自己结盟,这种发展态势总是能让人感到欢喜,有一种得道多助的感觉总是好的。再者就是他们终究是文臣,关系、门路以及权势都是有的,就像是那些衙门的官吏,只要顾鼎臣说一句话,就没人敢来再找麻烦。

    严嵩对于做生意并不陌生,两下说着昨天的事情,在那里慢慢分析,又考虑着,如果面临后续的动作,又该如何拆招应敌。在五城兵马司以及京师地方衙门,两人都有自己的关系,放几句话下去,也就没人敢继续刁难杨记,也没人敢再来寻衅生事。

    杨承祖先是道谢,又说起了张文丰的事,不过对这位举人,这两位文臣也缺乏了解。说到底张文丰只是河北才子,距离全国才子还有很大距离。尤其大明朝文风南胜于北,一个北地一省的才子,在他们这些大儒眼里,还算不上如何出色,最多就是,知道张家有这么个人,似乎与普通张氏子弟不一样,其他的都谈不到。

    但是对于尚主的事,他们还是知道的,顾鼎臣道:“内阁对这事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希望这事谨慎……再谨慎一点。毕竟先出了陈钊,后出了谢昭。如果再出了问题,那么永淳殿下的颜面,乃至我们大明朝廷的颜面,就都无法保全了。”

    “你听到了吧,关系大明朝廷颜面呢,敢不用心啊,就斩了你的头。”永寿公主府内,永寿的手,在杨承祖的脖子上轻轻一切,随即就被他抱住,两人笑着滚做一团。

    虽然张延龄过来放了话,两人的私情多半已经暴露,但是两人显然不准备终止这种往来,就在次日天刚亮,杨承祖就到了永寿府里,连两位国舅说的事,也向永寿做了说明。

    天赐被他带了过来,那个总被他拽头发的宫女,陪着天赐跑来跑去的疯玩,时刻防范着天赐跌倒。永寿则在里屋,将点心喂到杨承祖嘴里。等到吃完了早饭,她才哼了一声

    “知道就知道啊,我看他们能怎么样,要不要砍了我的头,为大明正一正纲纪啊。我就不信,他们能用这事,做出什么文章来。原本我对这个张文丰,只是因为他是张家的人,心里有些不把握,现在这么一搞,我倒是越来越觉得,这个人似乎有问题了。”

    “难说,也许他们只是怕我从中作梗,也许知道你对他们没好看法,所以想来做个保险。不过他们对这事,确实热心的有点过分,不过秀嫦娘子你放心,有我在,一定不会让二妹吃了亏。总要她找一个合心意的郎君才嫁,她要是不喜欢张文丰,不管张家拿出什么手段来,这婚事也是成不了。”

    朱秀嫦暗自一叹,她若是遂了心意,你这官也就做到头了。不过这种话,总是不能说破,只好问着“今天那么闲,一大早就过来陪我,不用去锦衣卫衙门做事么?”

    “你相公现在是冠带闲住,等到万岁观操之后,说不定就要革职查办了。到时候我披枷戴锁,样子凄凉的很,就只能指望你这个公主千岁救命了。千万要看在儿子份上,来救我这个孩子他爹啊。”

    “呸,我才懒得救你。我要向小弟告状,说你这个坏蛋趁人之危,占我的便宜,还让我给你生儿子,到时候你啊,就等着斩头吧。”

    两人说笑了一阵之后,朱秀嫦才道:“你不用用那种话骗我,你自己心里有分寸,单纯搞点钱,小弟不会把你怎么样的。不过观操的事,一定要弄的好一点,那事关万岁的脸面,如果会操出了问题,那你只好先在家里好好反省一段,这叫二罪归一。”

    杨承祖点点头,显的成竹在胸“娘子放心,一切都在为夫掌握之中,等后天会操时,保证让万岁满意。”

第九百二十三章解甲(上)() 
京师城西校场,战旗飘扬,战鼓隆隆,近万名将兵,在校场上反复冲锋,整齐的方阵,锐利的火器,以及一声声赤心报国,声浪在校场上空回荡。

    这处校场本来就是三大营操练的场地,占地宽广,上万人马也施展的开。这次操练安排的很是用心,将各种复杂阵型的变化,以及列阵时间,冲杀时间等众多因素都考虑了进去。乃至新装备的佛郎机炮,鸟铳等火器,也都进行了表演。

    校场上硝烟弥漫,标靶被轰成碎片,士兵们则不知疲惫似的,从一边冲向另一边,再依据主官的命令返回位置,烟雾升腾,场面很是热闹。包括那些后世的走正步,练队列等方式,杨承祖也都移了过来,让士兵一一演练。对这些东西的作用褒贬不一,但是必须承认,在阅兵时,这种队列和正不确实能给人强大的视觉冲击。

    看着成百上千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观操台下,口内高喊万岁的时候,少年天子心里的想法没人知道,只能看到,他的手紧握着配剑的剑柄,指节捏的有些发白。

    今天陪驾同来的大臣,比如吏部尚书廖纪、户部尚书孙交、兵部尚书金献民、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钺等人,都有带兵经验。要么是在内地剿过贼,要么是在九边带过兵打过仗,算是极能将兵的那一群人。他们不会问出一些蠢问题,也不会鸡蛋里去挑骨头,相反对这支部队的优点,也不吝惜赞许。

    在京师里,他们看士兵会操看的多了,三大营每年都要组织若干次会操,各地上班选锋将士,一样要组织操练。其中亦有一些劲旅,或者也有一些人,是部队中很出挑的人物。他们身怀绝技,会操时也会表演一些自己的拿手本领。那些人手段高明,施展出来,就算是一般的武林高手,其实也比不上他们。

    京师里,各勋贵府上都有自己的武力,那些太监们手上的军伴,也往往都是武艺高强的汉子。可是这些军伴或是家丁,不管个人表现如何出色,在这些大臣眼里,其实都是一勇之夫。类似于人类看大猩猩,并不会因为某只猩猩比较强壮,或是某只猩猩是族群里的王者,就真的去欣赏他。而这些大佬,对于眼前这支队伍,却是真的露出了欣赏的神色,从骨子里开始看好他们。

    这种看好,不光是表现出来的一些素养,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这支部队身上的气。这种气,不同于边军的悍勇桀骜,也不同于京营的浮华,而是如同一柄磨的飞快的利刃雪藏于鞘内多日,今天忽然抽出来,冷锋扑面,杀气迫人。这样的部队拿到战场上,即便是北虏,怕是也不敢轻视他们。

    看着日晷的变化,廖纪看了看金献民“蓉溪兄,这些士兵,已经冲杀了多少时辰了?”

    “两个时辰,足足两个时辰。”金献民原本是在都察院做左都御史,彭泽被罢官之后,他也就顶了上来,做上了兵部尚书。他虽然原本是言官之首,但是自己也有过带兵打仗的经验,当然知道,两个时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