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鸾归桐-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圣通瞧着乳母又目不转睛地在旁守了两刻钟,她忽地有些想哭。
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和母亲其实并不很亲,那会她最依赖的是乳母。
乳母很疼很疼她,只要她想要什么,乳母都想方设法地替她做到。
她到现在还记得乳母的样子,那是个眉目温和笑起来暖融融的女子。
乳母时常劝她:“您要听翁主的话,别总是惹她伤心,翁主心里苦的很。”
她不听,乳母便唉声叹气。
如今想来,乳母是真为她操心的。
后来大约长到三四岁的光景吧,乳母从母亲那领了厚赏很快要回家去。
郭圣通舍不得乳母,乳母也舍不得她。
一大一小哭了又哭,乳母叮嘱她的话造成册子能堆一屋高。
可是到了乳母走时,郭圣通发现她是那样兴高采烈,那样迫不及待。
她拉着郭圣通的手满是憧憬地道:“也不知道我的小狗儿还记不记得我?”
小狗儿是乳母孩子的名字,乳母说乡下孩子起贱名好养活。
乳母说着,眼里就要滚泪,那泪是喜悦的泪。
郭圣通忽地生起气来,她恨恨地甩开乳母的手。
乳母不知所措地望着她,“女公子怎么了?”
她不理乳母,到乳母一步三回头地走了都没有再理乳母。
后来稍微再大些懂事了,她开始后悔起来。
她为什么要嫉妒她的乳兄呢?
该是她对不起他才是。
那本就是他的母亲,却自他落地便一天没陪过他,反而把全部母爱倾注到了她这个没有血缘的孩子身上。
可即便是想的明白,还是忍不住妒忌啊。
乳母那时的高兴,好像一柄利剑贯穿了她。
她浑身都木木地,想哭想喊想闹。
她这么舍不得乳母,可乳母还没走就已经不难过了。
她第一次体会到被抛弃的感觉。
太苦了。
后来她渐渐和母亲亲密起来后,这苦也就消散了。
过了两年,乳母又特意来进府看过她一次,她特别地高兴,一心想要为从前的不懂事补救。
乳母受宠若惊,一直在掉眼泪:“您这样我心头可真是过意不去……”
乳母说着说着,便转了话头,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小狗儿的不听话是如何叫她操碎了心。
她坐在那,幼时的嫉妒失落又漫上心头来。
这次淡了许多,但仍搅得她喉间堵得慌。
看——
再不听话那也是自己的孩子,话里话外不全说的是他吗?
为什么不多问几句她好不好?
有没有想她?
她知道自己的这份嫉妒太不该了,于是她去求了母亲。
母亲把她的乳兄送到了学里去念书,乳母喜得不行,话都快不说利索了。
她知道,乳母翻来覆去地是在谢她。
可为什么要谢她呢?
即便乳母养她是为了谋生,可她们之间难道就没有感情吗?
就冲从前乳母养育她时那份殚精竭虑,她也该帮乳母啊。
那是乳母应得的,不是吗?
可乳母不这么想,她把自己和她划得很清楚。
她想着想着就有些忍不住泪,忙深吸了口气憋回去。
正好里间的乳母起身,见着她来忙蹑手蹑脚地过来。
两个人去了外间说话,她问乳母孩子怎么样?
乳母事无巨细地回禀了一遍后,又忍不住跟她念叨,说刘疆是如何如何地听话,如何如何地可爱。
郭圣通看着乳母那带笑的眉眼,眼前霍然又浮现出她乳母的样子。
她那时候也是这么全心全意地爱她啊,可是怎么就能那么轻易地把她撂下呢?
她时常想,乳母现在还会不会想起她来?
或许会的吧。
可更多的时候还是把心神花在她的小狗儿身上。
她知道自己太贪得无厌了,母亲疼她不比乳母疼得厉害?
但真是很难忘却啊。
夏天的时候,她望着庭院里的流萤说想要,乳母就替她去捉,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
犯了错被母亲责骂后,乳母心疼地把她抱进怀里,叫她不要生母亲的亲。
下雨天打雷的时候,乳母怕她害怕吓丢了魂,一直守在榻前。她温柔的手轻轻地抚过她的头,她低低地呢喃着“摸摸毛,吓不着”。
…………
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了。
她以为自己全忘了,可在生下疆儿后,她看着他和他的乳母,那些往事决堤般地向她冲来。
她又都记起来了。
疆儿往后也会经历和她一样的难过吗?
她不知道。
兴许他跟况儿一样对乳母浑不在意也说不定。
只是怎么越来越觉得活着没意思了呢?
她的夫君很快便会不再需要她,母亲也不止她这一个孩子,就连她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孩子现在也不需要她。
她的消极低落一日比一日严重。
她很想从这漩涡中抽身出去,但是太难了。
她想,她活着和死着有什么区别呢?
她其实真的很没用很没用,死了说不定还能叫母亲他们好过些,免得将来被她连累。
她倏然沉寂下去,弄得刘秀心头惴惴不安。
这是哪句话又说的不对了?
他从前并没有这么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牵肠挂肚过。
可现在她一动眉毛,他便把三天前的事都翻出来想:是不是那时惹了她生气?
他白日里忙得脚不沾地,回来疲惫的不行,还要再这么哄着她。
说来奇怪,他倒真还没有不耐烦的时候。
因为,他娶了她就该一世待她好啊。
夫妻本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不是吗?
他服侍她穿了鞋下地来,又取了褙子来给她披上。
“晚间想吃什么?”
她不说话。
他也不在意,回身去绞了帕子来给她洗手洗脸,又牵了她到铜镜前坐下给她梳头。
他只会梳极为简单的发式,但左右到了晚间也没什么要紧了。
他一面梳,一面继续跟她说话。
他不知道她喜欢听他说什么,但旁的他都聊不上来,只能聊他知道的。
他想说了总比不说的好,最起码显着屋里热闹些。
她不说话,他再跟着沉默,那像什么样子?
“赤眉军正月会师后,把苏茂打了个落花流水。
前不久又和李松在弘农务乡打了去开,李松大败,战死了三万余人。
赤眉军趁势进军至湖湖县……”
他叹了口气,“再这么下去,更始帝就要走王莽的老路了?”
第两百三十三章 怪圈()
雨渐渐小了,夜色转浓。
侍女们提起裙摆登高点亮廊中庭下的灯火,渐次亮起来的灯盏把宅子里外照得通亮。
刘秀给郭圣通挽好了发髻后,晚膳还没到,他便跪坐下来陪着她继续说话。
“从前更始帝形势好的时候,谁都愿意顶那么个名头对他称臣。
现如今,眼见着更始帝一天比一天昏庸不堪,赤眉军气势汹汹的又快打到长安城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把那面纱一摘偏安一方去当土皇帝。
现如今,河西被窦融占着,张步割据青州,河北和河东都在我手里。
这天下更始帝还剩下什么?”
他话音淡淡,像是在同情四面楚歌的更始帝,但那冰凉的双眸中一晃而过的分明是滔天的恨意。
郭圣通有时想,他那么恨更始帝,恨到后来很有可能是恨自己。
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的隐忍,恨自己的韬光养晦。
只有杀了更始帝,他才能稍微坦然一点地提起他的长兄。
他这会看着风淡云轻,但下面有多少吞不下的血泪只有他自己知道。
郭圣通没心思安慰他,她心下仍旧木木地,她的观感似乎比往常迟钝了许多。
她始终沉默着,不发一言。
刘秀也不以为意,接着又说:“邓禹近来也是极给我长脸,去年冬天,我遣他去攻箕关,进而包围安邑。
安邑城固,数月不下。
更始帝遣了樊参领数万兵力渡河到大阳,以来援救安邑。
邓禹迎战,将其大败,斩樊参于马下。
更始又将王匡、成丹、刘合军十余万,卷土重来。
敌众我寡,邓禹初战落败。
军师韩歆及诸将见士气受挫,害怕屡战屡败,纷纷劝邓禹领军趁夜撤退。
邓禹不肯,以为敌军虽众但统帅太多,无法做到令行禁止。
于是,翌日再战时,邓禹趁王匡所部休整时,重新部署军阵。
第三日,敌军倾巢而出。
邓禹严令不许三军妄动,等敌军至营前后,猛然击鼓,全军出击。
敌军慌乱之下,各将各有命令,由此大乱,遂大破敌军。
王匡等人弃军而逃,邓禹领突骑追赶,俘杀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
收缴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河东由此为归于我之手中……”
郭圣通心不在焉地听着,他说的这些她前几天便知道了,只是没有他说的这么详细。
何况邓禹英雄了得,她又不是今天才知道。
她默然听着,忽地开口问道:“那个窦融和孝文皇后有关系吗?”
孝文皇后窦猗房历经三朝,一度把武帝压得只能去上林苑游猎,那是个和吕后只有半步之遥的权后。
只是,那半步到底没有踏出。
女人再强,可天性上到底没有那份为了权利舍弃一切的狠辣。
她虽也曾失宠于文帝,但文帝到底没那般绝情,他宠爱慎夫人却也敬重窦皇后。
于是,她的儿子和孙子都顺顺利利地做了皇帝。
怨气没了,自然就能做个好母亲好祖母了。
如今说起窦皇后,世人想起的也多是她对子孙后辈的慈爱,至于那一句“此欲复为新垣平邪”便把儒家打得她在世时都不敢冒头的威风倒渐渐为人忘却了。
刘秀叫她这一问问楞了,“……有。”
他有些想笑,她的反应也委实太慢了吧,多久之前提的窦融,这会才好奇上。
关注的点也和常人有些不一样。
但她肯说话就是好事,不是吗?
“这个窦融,是窦广国的七世孙。
他双亲去得早,很小时便挑起了一族重担。
居摄年间,他被建兴帝任命为为强弩将军司马,后又以军功封建武男。
王匡东征时,他也在数。
建兴帝死后,他投靠了赵萌,被任为钜鹿太守。
这样在乱世中都混得如鱼得水的人物聪明的不能再聪明,眼见更始帝成不了什么气候,而河西之地富饶,他手下又有数万精骑。
于是,便从赵萌那求了张掖属国都尉。
到任后,便来了个阳奉阴违,做起了土皇帝。
赵萌如今想处置他也难,他只要断了河津通道。便足可自保。
不过这人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短短一年多时间,听说已把河西之地治理的民庶殷富、兵强马壮。”
这话中的欣赏太明显了,郭圣通想如果窦融将来肯投靠刘秀,他必会倒履相迎。
单论惜才上面,刘秀倒真有个明君样子。
只是明君都都容不下自己的皇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