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鸾归桐-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秀的眼眸沉了沉。

    明光殿虽离却非殿近,但绝不可能能听到这边的动静。

    即便听着了,邓禹也不会使人去打听。

    可现在他知道了,只有一种可能,是却非殿派人过去说的。

    这些个奴婢啊,倒是颇能体会上意。

    如此被人猜度着心意捧着,能有几个人不被捧得迷了心智呢?

    凭良心来说,王莽是一开始便是如此昏庸荒唐的吗?

    不是。

    王莽少时贤名动天下,谁说起他不是真心实意的叹服?

    但权利渐渐腐蚀了人的心,又如重重迷雾遮蔽了人的双眼。

    一个瞎子、聋子,他能做出什么正确的选择呢?

    见旁人之得失,当引以为鉴,时常自省啊。

    须臾间他心中便转过了千山万水,但面上却很快恢复过来,欣然望向刘疆:“快去更衣。”

    刘疆还是婴儿时见过外祖母,并没有什么印象。

    但年年却能得着从真定寄过来的吃食衣物,他便知道母亲的母亲也是极爱他的。

    当下喜不自胜,忙点点头随着青素去了偏殿。

    一家三口都打点妥当后,便披了大氅出门登辇。

    寒风凛冽,刮的枯枝败叶呜呜哭泣。

    郭圣通坐在辇内,想到即将见到母亲,喜悦便在心内翻腾。

    她轻轻推开车窗往外望去。

    嗯。

    很好。

    不下雪了。

    若是晴天就更好了,这样灰蒙蒙的样子总叫人觉得心头跟着漫上了层阴霾。

    车辇走了将近一个时辰后到了平城门,他们下了辇登上城门。

    母亲应该也快到了。

    宫人们落下了帷幕,又搬来了火盆,城楼上并不冷。

    但做母亲的本能还是叫她牵着刘疆的手,好时刻知晓他的体温。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宫门大开的声音传来。

    她腾地一下站起身来,掌心渗出细汗来。

    她有整整两年的时间没见到母亲了,虽是时常通信但笔端如何写的尽她的思念之情呢?

    一辆马车缓缓驶了进来。

    母亲就在里面。

    而父亲也到了,这会应该是往家庙去了。

    他们一家又团聚了,从此再也不分离了。

    她一时想哭,又想笑。

    种种情绪堆积在她心头,炸开绚丽的烟火来。

    刘秀一手牵她,一手牵疆儿,一家三口缓缓下了城楼。

    马车停住了,一只手推开了车门,搭着宫人的手下了车来。

    来人身形窈窕,穿着绛紫色绕襟深衣,外披着白狐狸毛大氅。

    梳着望仙髻,头插着一对鎏金步摇。

    容貌艳丽,顾盼生辉间见不出多少风霜侵扰痕迹。

    看样子,母亲这两年过的也很顺心。

    郭圣通欣慰之余又有些难过。

    母亲今年才三十六岁啊,却已经寡居了十五年了。

    但母亲应当是不觉得苦吧。

    毕竟在她看来,父亲一直守着她。

    她微微哽咽了一下,粲然一笑迎向母亲。

    风雪一停,太阳光从厚重的云层间艰难地探了出来。

    照在银装素裹的花木上,流光溢彩的,晃的人睁不开眼来。

    母亲在离她三步处的地方便停住了,用爱怜的目光打量了她一下,而后就要行礼。

    郭圣通忙上前挽住母亲的手:“哪有母亲拜女儿的?您这不是想叫我折寿吗?”

    母亲好笑,就要抽开手:“说的什么胡话,哪能不给陛下见礼?”

    郭圣通:“…………”

    原来不是要拜她。

    可是那也不行啊。

    刘秀上前道:“桐儿说的对,您是长辈,原就该我们给您见礼的。”

    说罢,举手加额,敛衣肃身毕恭毕敬地拜下。

    母亲忙叫不可,刘秀却不理。

    母亲温和的目光中便添了欣慰。

    刘秀是真喜欢桐儿。

    刘秀起身后又笑着拉过疆儿让他见过外祖母。

    刘疆生的粉雕玉琢,说话又奶声奶气,可爱极了。

    “疆儿给外祖母见礼——”

    刘旻喜欢的不行,不等他拜下就拉了他起来:“好孩子,外祖母知道你的孝顺,快起来快起来。”

    刘疆不肯,“您是我母后的母亲,疆儿要给你见礼。”

    这话一出,郭圣通和刘旻的鼻子都酸了。

    刘疆行过礼后,又亲亲热热地伸过手去叫刘旻牵他,“外祖母,我和父皇母后天天都盼着您来。”

    刘旻越发笑的合不拢嘴,夸他道:“我们小太子真有孝心。”

    刘疆纠正她:“外祖母,我父皇母后都叫我疆儿。”

    刘旻愣了愣,眼眸深处绽开由衷的喜悦来:“好,外祖母也叫你疆儿。”

    刘疆才三岁,说话就这般条理清楚又讨人爱,让刘秀深以为傲。

    他低声对郭圣通道:“朕的儿子果然聪明过人。”

    郭圣通失笑,“是,是,是。”

    寒暄过后,重自登辇往却非殿去。

    今天刘秀特地腾出来时间来为岳母接风,一早就通知了下去的。

    故而等用过膳后,刘旻要出宫往郭况的绵蛮侯府去时,不等郭圣通说话,刘秀就笑道:“桐儿和岳母许久不见,甚为想念。

    如今况儿又不在洛阳,岳母不如先住下,等年节下况儿回来了再出宫去。

    中德殿朕一早就吩咐人收拾布置了,岳母便给个薄面吧。”

    养在手心上珍而重之的女儿,经年不见如何能不想呢?

    刘旻也有心想住下,只是想着如今身份到底不同了,怕叫女儿为难再叫朝臣们议论。

    左右现下到了洛阳,时常进宫就是了。

    但现下听得刘秀话都这么说了,显见是诚心相留。

    刘旻便也不再推脱,笑着应了。

    刘秀又陪着说了会话,便借口有要紧的奏折要看转去了偏殿。

    刘旻本极不满这桩联姻,觉得婚姻不该起于利益,害怕他们夫妻将来离心。

    但当时情势又实在没奈何。

    刘秀来她跟前发誓,她虽松动了些,但究竟还是半信半疑。

    这世间弄虚做假的人太多了。

    桐儿到底还是嫁了。

    她再不满意也只能忍下去,拿出十二分的热情待刘秀。

    刻薄刁难女婿?

    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

    新婚后,小夫妻俩在漆里舍住了段时日。

    抛开偏见后,刘旻倒是越看刘秀越觉得顺眼。

    后来,桐儿随刘秀去了邯郸,又生养了刘疆。

    母女至此便分开了,后来虽去过几次,但都是小住。

    刘旻眼见刘秀越走越高,心底到底有些担忧。

    果不其然,刘秀称帝后便有朝臣请其纳妃。

    她那会听说了之后是真提了一口气的。

    桐儿父亲未曾纳妾,她大舅也未曾纳妾。

    耳濡目染之下,桐儿只怕容不得新人?

    寻常家庭嫉妒也就嫉妒了,算不得什么大错。

    可如今刘秀当了皇帝——

    她又做不到写信去劝桐儿贤惠。

    好在后来传来信,说是叫刘秀自己给拒了。

    她想起那时刘秀对她发下的誓言,终于放下心来了。

    这次来,瞧着刘秀不曾拿半点架子,恭恭敬敬的,她就更满意了。

    从前一心想把桐儿嫁给得儿,如今看来真算不得一桩好姻缘。

    长嫂为得儿选了李氏女为妻,刘旻见她性子文静很是喜欢。

    其后她接了刘嘉的礼,把桐儿陷入了两难境地,刘旻便不动声色地疏远了她。

    出嫁多年,父母都不在了,那早不是她原来的家了。

    更别说等兄嫂都去后,她和娘家就更淡了。

    她是长辈,虽不喜侄儿媳妇,但也没必要叫她难过,躲开就是。

    却不防忽有一天,她回去见嫂嫂不巧在宫廊外见着李氏垂泪。

    身旁的宫人劝都不劝不住。

    她当即就想折返回去,绕条路去就是了。

    可李氏已经看着她了。

    她只得上前问她怎么了?劝慰她叫她别哭了。

    她们关系疏淡,她以为李氏会摇摇头说没事。

    那她也正好趁此躲开,免得彼此尴尬。

    只是凡事皆有意外,她这么一问李氏竟哭的更厉害了。

    说打底,这还是个孩子呢,和她的桐儿差不多大。

    想想若是桐儿受了委屈暗自哭泣,她肯定也想有个人能去安慰桐儿。

    这么一想,刘旻便硬不下心肠就把她抛在这,也不问她怎么了,只劝道:“你年纪还轻,有什么事过不去呢?

    想想父母,好容易把你养这么大,快别哭了。

    哭坏了身子,坐了病,不还是自己难受?”

    没成想,她这番话又惹了大祸,李氏哭的更厉害了。

    她越发走不脱身了。

    等着李氏渐渐止住泪,便一股脑全告诉了刘旻。

    原来是嫂嫂和刘得在那孩子被过继出去后,还三不五时地打发人去看,时常送衣送食的。

    好端端地怎么会有人如此关心自己?

    那孩子鬼精的很,便四处找人套话。

    刘氏族里有想讨好嫂嫂的,摸准了她的心思知道她是舍不得这个孙子,便装作说漏嘴的样子告诉了这孩子。

    这孩子哪想的到会是这么大的事?

    原来,自己的母亲不是自己的母亲。

    原来,自己有父亲,还有这么疼爱自己的祖母。

    虽说自小养的感情深厚,这孩子还舍不下养母,但到底不如从前和养母亲热了。

    嫂嫂知道后,便想索性接回这孩子。

    李氏气的不行。

    哪有这样的道理?

    若是妾生子也就罢了。

    可这是奸生子啊!

    孩子母亲有什么名分?

    议亲前婆母就对她母亲说了这事,并没有瞒她们。

    母亲一听,热情立时就散了,不想再往下说了。

    但李氏见了一面刘得,早已倾心不已。

    便劝母亲说:“他们家既一早就说清,显见是真有诚心。

    更何况,那孩子落了地就被过继出去了,和他们再没什么瓜葛了。

    不会影响我的,只会叫他们更看重我,也算不得坏事。”

    她母亲见她说的这般天花乱坠,就知道她主要还是瞧中了真定王太子,便也不阻拦了。

    都是李氏,同出一脉,真定王后又只有这一个儿媳,该不会给她什么气受的。

    想了想,到底同意了这门婚事。

    可没想到,还是孙子更亲啊。

第两百九十六章 灰心() 
李氏听着婆母笑着说想让那孩子回来,也好给她膝下有靠,立时火冒三丈,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火气,刺了出来:“只要是夫君的孩子,便都是我的孩子,这话原是不错的。

    可请问母后,那孩子母亲是个什么身份?”

    这是在说问雪始终只是婢女,不曾入得刘氏门,孩子是未婚生子,实实在在的奸生子。

    之前把孩子过继出去,已是看稚子无辜最大限度地保全孩子了。

    如何还可能把孩子接回来养?

    说道理李昭宁自然是说不过儿媳的,可又实在舍不得孙儿——

    那孩子昨天怯生生地问她:“您真的是我祖母吗?可是为什么不要我?”

    孩子有什么错处?

    凭什么遭这样的罪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