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彦,李谦,他们听到朱瞻基的声音,忍不住望了过来。

    朱棣大声喝道:“所有人退后十步……”

    数十个内侍原本距离爷孙俩就有十几步,听到朱棣的话,井然有序地安静又向后退了一段距离。

    朱瞻基虽然惊讶,但是一下子却真的想明白了。

    是的,孔家就是声望太高,也不可能直接控制山东的官场,他们要是又这本事,早就自己当皇帝了。

    至于造反,一群窝囊废书生,给他们一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但是他们为何能在这件事上这么积极,这么大胆,是因为朝中有人撑腰啊!

    皇上不喜文人,太孙不喜文人,只有太子殿下对文人礼遇有加。

    而皇上已经六十岁,现在又要出征,说不定出征期间,就要归天了。

    这个时候,如果朱高炽这个太子不积极一点,那才是真的不应该了。

    太子出面,他本来就是“众望所归”。现在他的行动又绝对符合以文臣为代表的阶层的利益,那么,得到各级官衙的支持,丝毫不足为奇。

    至于粮食的贪腐,粮商大地主为了利益,抵制南洋运来的粮食。只不过是这个大阴谋中一个环节,是那些人的附带行为,以此来收拢他们的心。

    朱高炽的手里没有太多资源,但是他的许诺就是资源。只要他能控制朝局,登上皇位,以后一切都是他的。

    在这样的局势下,那些文臣又怎么会不肯下注呢?不肯跟着他走呢?

    这个这张网虽然没有完全呈现在朱瞻基的面前,但是朱瞻基已经能猜到朱高炽的想法了。

    在朱棣西征期间,他要用尽一切办法来笼络大臣,成为真正的监国,而不是傀儡。

    而这个计划还不是现在才实施,从去年……不应该是从朱棣有了西征之念之后,就已经开始实施了。

    山东的粮食运不进去,是为了保护山东大地主,国内粮商的利益。

    他无法制止朱棣的决定,所以就只能诱惑马琪来贪腐,将粮食倒卖。

    没有了南洋的粮食,国内的粮价自然会涨起来。而南洋的粮食也不会白白耗费,大明因为缺粮,一直在禁酒,这些粮食属于计划外的,自然可以随便酿酒。

    虽然他没有掌握到大明如今的酒业发展数据,但是光凭现在朝中禁酒的法令已经名存实亡,就能知道这些了。

    而大明的文臣阶级是真正的大地主阶级,通过这种利益输送,就能将这些人团结在自己的四周。

    还有那些做生意的勋贵和武将们,同样也能得到一些好处。

    朱瞻基一开始想不通的环节,在朱棣提醒以后,一下子全部明白了。

    是的,这件事不是孔家,不是赵王主谋,只有朱高炽出面做主,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没有人想要造反,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在朱棣年迈以后,为权力过渡做的准备。

    至于老百姓的死活,他们并不关心。

    但是朱棣更加老辣,他什么都不用干。只需要把朱高炽调到嘉峪关去,让朱瞻基监国,所有的阴谋诡计就一下子全部失去了作用。

    因为一切的核心在朱高炽的身上,朱高炽都不在应天府了,这些阴谋就没有了根基。

    朱瞻基这个时候真的是口服心服了,他一直对古人有一种优越感,自认为聪明,但是在权谋方面,他还是有些稚嫩啊。

    他诚心诚意地向朱棣长揖鞠躬道:“孙儿受教了。”

    看到朱瞻基是真的想明白了,朱棣笑着说道:“你父亲有些自己的想法倒也是可以理解,他一直以来受儒教学说影响太深。

    这历朝历代,都是通过儒家思想治国,但是儒家治国,这每个朝代都不过短短几百年就烟消云散。

    由此可见这儒家是有局限的。但是你父王看不到这一点,只认为离了儒家,国将不国。

    朕也不认为大明能离了儒家思想,这儒家还是可用的。但一个皇上,如果没有自己的立场,完全依靠儒家,这国到底是我朱家的,还是儒家的呢?”

    朱瞻基点头说道:“所以孙儿以后将会把孔子和孔家分开,孔子要大力弘扬,但是孔家绝不能跟着后面沾光,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作威作福。”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掌握了这个分寸,这个案子朕也能放心地交给你来办。既然一切都是因粮食而起,就从这方面着手。凡是牵涉其中之人,决不轻饶。但是不要扩大,给山东留一份元气。”

    “孙儿明白!”

    朱棣今日让这个心高气傲的孙子服服帖帖,心里格外开心。他摆了摆手说道:“今日已晚,回去歇息了吧。你以太孙令下传旨意,名不正言不顺,明日朕会让内阁传达圣旨!”

    “是!”

    从后宫出来,看到沉重的大门重新被关上,朱瞻基的心中满是豪情。

    这大明,从此以后将会变成我的大明。

    来到了常奉仪的别殿,众人自然是小心伺候着,朱瞻基毫无睡意,让常奉仪拿来了纸笔,将朝中的大臣名字一个个写了下来。

    他印象里朱棣是当了二十二年皇帝,今年已经是第十八年。也就是说,朱棣也就还有三年多好活。

    他这次西征,最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等到朱棣回来,也当不了太久的皇帝了。

    从现在开始,他可以随意在大明这个画卷上,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涂抹了。

    不过想到朱棣要是宣布让朱高炽去嘉峪关,肯定会引起巨大的波澜,他也要做好准备。

    还有辅佐的文臣……

    朱瞻基突然想到,朱棣这次西征,随员还没有完全确定。除了六部堂官,他会留下谁来辅佐自己呢?

    解缙、黄淮、胡俨、杨荣、金幼孜、杨士奇、杨溥、蹇义、刘观、郑赐、宋礼、金纯、夏原吉、吕震……

    这一个个大臣的名字被朱瞻基写在了纸上,朱瞻基决定不能继续被动等待,应该主动向朱棣要求符合自己心意的大臣来辅佐自己。

    解缙不用说了,这位自己的老师肯定要进内阁,虽然他的性格不适合当官,只适合做学问,但是他是文臣的招牌。

    不论从哪方面来说,这个时候不适合让他继续编书,让他直接入内阁,担任首辅。

    另外,杨荣是朱瞻基真正想要重用之人,可是他这次要跟朱棣一起出征……

    朱瞻基突然想到,杨荣的特长是军事谋划,这样的职责其他人也能担任,

    比如黄渊,这是个真正的专业人才,只论为军队总管后勤,他这方面的能力还要超过杨荣。

    但是杨荣在朝中的声望,在处理政事方面的能力,是年轻的黄渊比不上的。

    如果将两人互换一个位置,岂不是两全其美!

    他将杨荣的名字做了一个记号,记了下来。

    至于杨士奇,一开始就被朱瞻基给排除了。

    他是詹士府左春坊大学士,是朱高炽的头号辅臣,这个时候,自然是要跟朱高炽一起去嘉峪关的。

    朱瞻基也忍不住替他遗憾,如果朱高炽不能像历史中那样登基,他恐怕这辈子都很难登上内阁首辅的位置了。

    在原本的历史中,他能以五品的左春坊大学士跟蹇义,夏元吉这样的二品大臣平等相交,依靠的就是朱高炽。

    他成为内阁首辅以后,内阁也是在他的手中,从一个秘书机构,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权力中枢。

    但是这辈子,这件事是不可能的了。他永远不可能让内阁学士们的职权,变的比六部堂官还要大,决策权和行政权,也永远不可能控制在一个大臣的手中。

    但是在这些人里面,他找不出一个完全可以信赖的大臣,不是人品信不过,而是能力信不过。

    不管是蹇义,夏元吉,他们都是一世能臣。

    但是他们的思想偏老化,让他们担任堂官,稳定朝廷可以,想要进行大的改革不可能。

    想要有自己能值得信赖的大臣,恐怕还要等黄渊,解祯期他们新一代成长起来才行。

    李亮的声音轻声说道“殿下,该安歇了。”

    朱瞻基抬起头来,看到旁边伺候的常奉仪已经困倦不堪,却还坚持着。

    朱瞻基一两个月才能到他这里来一次,她相当珍惜今夜的机会。但是朱瞻基不去睡,她也不敢催促。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将纸条烧了,这就安歇。”

    看着李亮用火盆将他写的纸条全部烧了,他才站起身来,向常奉仪伸出了手。“这几日事务繁忙,疏忽爱妃,还请勿怪。”

    常奉仪连忙说道:“殿下忙着国家大事,妾身怎会因小事相扰,更受不起殿下的道歉。”

    朱瞻基哈哈笑道:“我的道歉就是给你种下一颗种子,爱妃要不要?”

    常奉仪大羞,垂下眼睑,不敢看朱瞻基,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嗯!”

第三十六章 质问() 
正月二十四,在朱棣接见了来自西洋学者们之后,一个消息就在应天府传播开来。

    皇上打开内库,以二十万枚银币的造价,将会在清凉山下修建一座可以容纳十万人的竞技场。

    这个竞技场不仅以后会成为大明阅兵,出征的聚集地,而且还会举办高水平的蹴鞠大赛。

    朱瞻基一开始本来是不准备选址在清凉山的,应天府这些年随着大发展,内城已经人满为患。

    夹江工业区的发展,带动了大量居民向城外迁徙,在清凉门外建立了大量的居民点。

    朱瞻基虽然想把竞技场选址在城外,成为新的商业区,但是如今的建筑结构比不上后世,即便有了水泥,也需要坚固的根基。

    在土地上挖根基虽然容易,但是怕以后会倒塌。经过跟一帮西洋建筑师的商议,还是决定将这个竞技场建在石头地基上。

    罗马竞技场,同样是建在石头根基上面的。

    选址在清凉山,是因为这里是西城的清凉门内,秦淮河从附近出了内城,阅兵将会更加方便。

    不管什么时候,这种大型的建筑建造,都是为了政治服务。

    在有了水泥之后,这种体育馆的建设,安全性其实问题不大。

    后世的大部分体育馆都不到十万人,不是因为技术因素,而是因为利用率问题。

    这个竞技场的建设,最困难的不是设计结构,朱瞻基并没有想要建一座异常另类的别出心裁的体育馆,第一座体育馆,还是要以安全为主。

    最困难的是扩音装置的设计。

    罗马竞技场的扩音设计是利用回声室来进行扩音,这种扩音失真的厉害,根本听不清放大的话说的是什么。

    中国古代虽然在声学方面并没有特别的研究成果,但是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声音的共振和放大。

    在唐朝时候,就有了利用铜管来监听他人对话的设施,利用的就是声音的共振性。

    而这个体育馆的建设,也将会耗费数量众多的铜管,铺设一个覆盖整个体育馆的铜管扩音装置。

    当然,这种扩音依旧失真的厉害,但是最少,能让远处的人也能听清说的话。

    一时之间,有无数的百姓就向清凉山那里跑,竞技场还没有建成,已经吸引了无数人的注意。

    跟竞技场相比,朱瞻基要建设一座大明皇家工程学院的消息,根本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