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不行了!

    所以你可以保留你的意见,先听我的,按我说的做。

    这话在其他地方不能说,因为文人都需要维护学术的重要性。但是现在他面对的是工部大员,而这些人对于用这一块,研究是最深的,这也是他们的工作。

    虽然他们都是儒家门徒,这就好比的后世的那些国外党派,即使他是个党员,该贪污受贿也是照做不误。党的路线跟自己的利益相悖的时候,党章党纪,谁真正当回事?

    那些宗教的信徒,天天口号喊的比谁都响,该犯法的时候,也没见谁心慈手软。

    见下面的人都默默点头,朱瞻基又说道:“所谓格物为用,此乃推动整个天下向前的步伐,匆忙上路,一拥而上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规则,所有的发展,所有的进步,全部都要在这个框架内进行。孤欲与皇祖父进言,首先确定的一条法规就是,个人合法财富受大明律保护,但强取豪夺,贪污受贿,违法乱纪获得的财富,将不受此法保护,并且将会追究其家族共担。”

    不要说大明了,历朝历代以来,以皇权为尊的东方社会,官本位的东方社会,所有人的私人财富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上位者予夺予求,下位者只能被动承受。

    即使不是高官,一个小小的地主,就能用各种手段胁迫底层民众的财富。

    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点想要改变,就必须要进行财产保护政策。

    这一步走的似乎有点猛,很容易引起步子太大扯到蛋的后果。因为一个上层人,会比下层人更容易学会规则,利用规则。

    这条法律虽然好,但是也可能被上层人利用,保护自己的违法所得,所以朱瞻基提出了各种不法收入不受保护。

    虽然这条政令可能有漏洞,但是想要发展经济,想要保护经济,在大明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时候,实施起来还是利大于弊的。

    最明显的一条,那就是专利的实施,绝对能提高整个社会对技术的研究热情。

    比如一些医生,工匠,也会积极地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利益。

    然后大明建立起一套技术推广系统,将一些领先技术,优势项目进行统一的推广或者是保护,也能保持大明的经济优势一直领先。

    那些大明的邻国,也都会面临技术的关卡和保护,他们若是再想学大明的技术,那就准备面临大明的大军压境。

    后世的发展中国家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制约,但是现在,大明会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而这一点,不涉及学术之争,不涉及道别之争,也是一个最好的试探方式。

    哪怕这条法律在朱棣时期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不能完全推广开来,但是,朱瞻基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执政方针,也能让无数人愿意追随他。

    而朱棣现在对大明的统治可谓是牢固无比,只要不涉及国本,这项计划能够被批准的可能性很大。

    吴中不解又问:“个人财产受保护,与专利又有何关系?”

    朱瞻基笑道:“因为专利不仅仅指个人财产之利,不仅仅只有田地,粮食,店铺,金银是个人财产,个人的知识,技术,同样也是财产。一个医生,他的药方就是财产,一个工匠,他的技术就是财产,一个文人,他的知识就是财产。大明要建立一套通行的法则,保护所有人的利益,在有条件的基础上,还要推广这些技术,把这些技术推行天下共用。”

    吴中还是没有想通,又问:“既要保护,如何又能推广?”

    朱瞻基笑道:“这就是专利的作用了。”一人力短,即使珍藏家族药方,又能救几人?又能获利多少?通过专利,授权他人共谋,制作成药,每售药一份,获利就要分成与拿出药方之人,这将比他三世获利更多。一人著书,发行天下,每售卖一本,都要与此人润笔之资,此也为专利。”

    下面立即轰然一阵吸气声。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专业的小说家和剧作家,但是这些人最多只有一笔润笔费,后续卖多卖少,都与此人无关。

    像现在卖的最好的就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本书在这几十年间,卖出了无数本,但是两个作者呢,因此获利甚少。

    这个专利法一出,就能合法保护这些文人的利益,不至于让钱都被商人赚走。

    而通过专利,又能控制出版商和印刷商们,可谓一举数得。

    围绕这个问题,众人纷纷议论了起来。但是举例最多的还是出书,而不是朱瞻基期望中的技术专利。

    虽然他们是工部要员,但是还是认为著书立传,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以前印书还要自己花钱,如果以后印书不仅不需要自己花钱,还能赚钱,立刻许多人都心动了。

    一时之间扭转不过来众人的传统观念,朱瞻基索性直接向宋尚书和吴尚书邀书。“宋尚书,汝一生致力水患治理,清疏河道,此经验利国利民,吾将在幼军开办此科目,若汝著书,我愿高价订购数百册。吴尚书,你乃建筑大家,不管是城市建设,街坊规划,房屋建筑,都有丰富经验。若得你经验所传,我同样愿意为你出书。”

    两位尚书也有些激动了,跟朱瞻基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站在教室后方的马迪却因此联想到了自己家的琉璃作坊,甚至包括自己研发出来的望远镜,这些技术是不是都能申请专利?如果琉璃技术因此传播全大明,每一家琉璃作坊用了自家的技术,是不是都要向我家缴纳专利费?

    专利之费,太孙真是龙子龙孙,学究天人,我怎么想不到这些东西呢?

    不过,我与太孙不同,我应该多想想发明创造,我的天赋就在这里啊!

    “铛铛铛”的钟声响起,朱瞻基站起身子笑说:“幼军午饭时刻已到,我们不如先移驾食堂,填饱了五脏庙,再谈正事。”

    宋礼看着比常人高出一头的太孙,躬身说道:“臣愿为犬马,任凭殿下吩咐。”

    众人纷纷应道:“但凭殿下吩咐。”

    朱瞻基开心笑道:“那就先吃饭,稍后自有求教诸位之处。”

    依靠今日的一番忽悠,朱瞻基不能说已经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但是最起码他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这些全部都是工部诸臣,他们的利益跟朱瞻基想要做的事,利益是一致的。

    一顿营养却不算丰盛的午餐之后,朱瞻基将工部诸臣又请进了课堂,不过这一次,没有幼军的人打扰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才跟宋礼和吴中说道:“推行格物,必先致力格物之需要。今日拜托两位,是要为我大明确定最适宜安装水车之河湾,然后还要建设最适宜大量加工之场地。”

    吴中有些不能理解地问道:“殿下,陛下言你要开发下马桥农庄,为何又要寻河湾?”

    朱瞻基笑道:“吴尚书今日见到轴承,此物一出,水车再无规格限制,水流越大,水车动力越足。想要让水车推动机床加工铁物,非溪流之力能及。”

    宋礼对这方面的研究最深,笑道:“大江边江心洲与石头城一段,水流喘急,若是修建水车,此地正好。”

    朱瞻基点点头说道:“既要动力,又要持恒,此乃机床运动之条件。吾愿随尚书一行,勘测此地环境。吴尚书,地址选好,尚需你能因地适宜,建设合适之场房。”

    吴中笑着应道:“此乃臣之本分。”

    大队人马随着太孙一行绕过了应天府的内城,沿着外城墙内的内环路,一直奔向长江,挑选合适的工厂地址。

    马欣听了哥哥转述了太孙与诸大臣的对话,心里也是久久不能平静。“二哥,殿下真是天命所归之人吗?”

    马迪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但是殿下却是天下众望所归之人,不会有假。若不是众望所归,今日工部诸大臣,又怎会轻易拜伏?”

    马欣又是期望,又是害羞,轻声说道:“我却望他只是只是寻常家儿郎……”

    马迪忍不住嘿嘿笑了起来,他跟这个妹妹关系亲近,当然知道她现在的话有多么的言不由衷。

    (写理论是最累的,大家却不喜欢,我是吃力不讨好了。后面不写这些了,树立了太孙在大臣面前的形象,已经足够了。只要登上皇位,一切都是虚幻)

    

第九十六章 选址() 
由清凉门出了城门,这里靠近秦淮河边,有一个码头。

    朱瞻基一行在码头下马,乘坐码头的摇橹船,一个个的过河。

    他们这一行,有太孙仪仗,有数千护卫,还有几位二品尚书,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与此同时,朱瞻基上午说的话就已经在朱瞻基的有意引导下,传遍了整个京城。

    他对工匠和商人的好感,以及要保护穷人财产的想法,让他事情还没有做,就已经收获了不少了民心。

    但是有人喜欢,就有人不满。朱瞻基对其他学科的偏爱,让那些自认为儒家正宗的学子们,就认为太孙实在有些太抬举那些泥腿子了。

    工匠,商人,如何能与他们这些研究圣贤学说的儒家相比。

    当然,因为朱瞻基没有真正做这些事,只是流言,所以这些人就是想要反对,也无处反对。

    太孙尚未亲政,他甚至比太子还不如,太子好歹还有一个詹士府接触国政。而太孙如今还住在皇宫里面,一个海军司令部如今还未建成,他们就是想要进言也无处进言。

    皇宫内,谨身殿。朱棣看了一遍內监递交上来的太孙言谈记录,他对朱瞻基天天口中吐出的新名词已经免疫了,许多词语虽然新鲜,但是在词义表达上,却很贴切。

    而朱瞻基想要抬举其他学科的发展,对朱棣来说,也是乐见其成的。

    不过在表面上,他还是要做一下态度。“这个小猴子,无法无天了。尚未亲政就要立法,保护穷人财产,那些穷人哪有什么财产!”

    胡广,杨士奇他们这些内阁成员却知道朱棣的话不能顺着听。穷人没有财产,就不保护了吗?当然不是!

    穷人没钱,这是朝廷的耻辱啊!

    而且他们这些人都很清楚每一朝代更迭的原因,这些是他们需要专门研究的历史问题。

    土地兼并的问题他们真的就不知道吗?当然不是!

    但是每个朝代,发展到最后,既得利益者就是他们这些人,他们就怎么肯说这是自己的问题呢?

    对于这个财产保护法,在大明初步稳定的阶段,在文人阶级,地主阶级还没有发展起来的阶段,实施的难度其实并不大,关键就是看他们愿不愿意做了。

    更重要的是,朱棣到底愿意拿出多大的狠心来做。如今的士人阶级还未膨胀,地主阶级也没有发展起来,更重要的是,天下初定,人少地多,如今的土地兼并,财富兼并问题还不严重。

    杨士奇就是文臣中出身最为贫穷的一个,他幼时丧父,母亲改嫁。继父待他甚好,却因得罪权贵被判陕西戍边,家破人亡。

    他对权贵阶层,地主阶层有着一种天然的敌对情绪。

    自永乐元年被召入翰林院,杨士奇为官谨慎,持身守节,从不接受贿赂,对贪官也从无同情。

    他对朱棣的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