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灵异性死亡-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了,我不耽误你们发财长生,但想跟我一起走的也欢迎,那凌你愿意退出这一切吗?”
“就像你说的,我又不得不留下来的理由,你的好意心领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跟我以前去过的一个墓很像,我总有不好的预感,我还是要走的,还是要走的。”他像是自言自语一般。
等了一会不见他开口,我只能问“那个墓里有什么,肯定发生了不好的事吧。”
“是不好啊,三十个弟兄,就出来了三个,一个下下落不明,一个残疾了,就我也好不到哪去,早晚要死的。你有机会,不为名利,不求长生,何苦再往下呢?你的父亲并没有真心待你,何必呢?”
我有些按不住自己,摸出手枪“你都知道些什么,你到底是谁的人?”
贾亮苦笑了一下,就算看不到他的表情,也能猜得出来“我没有恶意,谁的人也不是,我只为自己来到这大山中,想找一样东西,一样跟长生没有关系的东西。我不跟刘五刘六两兄弟一样,没那么贪心,他们盗的是墓,我挖的是命。哎,挺没意思的故事。”
“正好就咱俩醒着,聊聊不妨。我也说说我的故事,我来这也不为长生,一是为我爹,二是为包子。你呢?”
他笑了笑“你的故事,外面都传开了,我都能说出来了,甚至比你自己说的还有彩呢。我知道你跟我一样,都是迫不得已。我是为我兄弟,上次出事的那个。”
经过他的描述,大概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他原本是家里的独苗。祖上世世代代干盗墓的营生,到了现在,就不想让他再碰家里的生意,可是造化弄人,还是上了这条船。
他生活在这个圈里,难免会接触这样的人,他的一个从小到大的玩伴,家里也是干这一行的。从小玩到大,上次贾亮跟着他兄弟下到一个西周的墓里,什么也没找着,不明真相的走了七天,出来就在新疆地界了,但是他们进去的地方可是陕北。这中间差的可不是七天的脚程,何况还是在墓里,哪会有这么大的墓呢,拿出来的东西也突然没了。
他们一伙下去的人觉得奇怪,想再下去看看。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也没想过会出事。又叫了几个,准备充分,三十个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下去了。果不其然,这次有了大发现。
这个西周墓,不是别人的,正是伐纣的周武王,传说他杀了纣王,在纣王的基础上建立了西周这个国家。当然纣王所有的一切,也就归他所有了。
弟兄们见到了周武王的墓陵,其大无可想象,里面金碧辉煌,简直不能想象。无论是谁,到了里面都会发疯的,满眼的金色啊。
弟兄们把能装的都装了,就想走,毕竟是墓里,待时间长了人也不自在。想着拿够了就出去,下次再来。但是我们怎么也走不出去。
你都不知道弟兄是怎么死的。看见了金银珠宝拼了命的拿,怎么拿都不停,竟然有几个是被活活沉死的。看见了他们反常的行为,我们开始克制,知道有古怪,就算再爱钱,也不会到这个地步。纷纷卸下行李,把多余的拿掉,开始往外撤。
但是一迈出宫殿的大门,就又踏进了宫殿里。如此循环。
“刚开始以为遇到了鬼打墙,有个年纪小的用童子尿浇上去还是不行。我们知道了严重性,把拿的东西都放回去这才能迈出宫殿大门。但是进来的路,原路返回去不是同一条。我们进去的时候往左拐,出来方向反了,理应往右,却走不通,竟还要往左拐,就好像我们在走的是进来的路一样。你能明白那种感受吗?呐喊总自己解释不了的感受。”
“如果你听过了我的故事,你当然知道我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无形的手把我拉进一个又一个迷局,你的感受我还是有的。你的弟兄们是怎么死的?”
“有几个活活走死的,还有几个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剩下的都是蛟弄死的。我第一次看见传说中的物种,震惊和恐惧同时降临,我的同伴就是因为身上有伤,被蛟的血水碰到就变成了这个样子。只一啊,就全身瘫痪,面如死色,双耳不闻,话不能出口。他的父母,我从小就认识,她母亲跪下来又是求我又是怨我害了他,如果当初我不说下去就不会发生这些。”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也别太介意了。你来这有救他的办法?”
“有!我多方打探,有一株行碎草在这里,但下来以后,我有些怕。我真是没用。行碎草经万年而不枯,其味都可入药,但是想要摘下来,必须以血祭,口服七日后,就是刚死了的,都能即刻还阳。但是此物是天地戾气所生,是天地所不容之物,其付出的代价之大可想而知。服用者可延年益寿,但却如同行尸走肉,我真是不知道这样对不对。”说完贾亮抽了自己一嘴巴。
“这也没什么,换了谁都会怕的,换了谁也不知道如何取舍,但这样的活着,你兄弟也不想把。那你做什么打算?”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我只能继续,但是如果我没猜错,这里应该和那里一样,我们第一次能走出去,再进来的话,就难了。”
我觉得有些奇怪“那里是西周墓,这里不是宋朝的吗?怎么会有联系?”
“他说是宋朝就是宋朝的吗,也就骗骗你们外行人,虽然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不简单。”他警惕的看了看那边和包子,又继续说“我看你应该和我是同路人,才告诉你这些,他的身手……”
刚说到这,有人醒来了。
第181章 刘六的解释…()
体弱多病的刘六咳嗽了一声,醒了过来,也不知道他听去了多少。
这个人给我的感觉是感觉有些不好,虽然看不出来什么优势,但是总是很阴诡,倒不如他的弟兄刘五,为人更正派直接一些。
他醒来跟我和贾亮打了个招呼,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他从十多岁就开始干这一行,到现在已经干了十多年了。他给我们讲了很多这行里有意思的事,还有一些规矩。
原来盗墓这一行是兴盛于春秋时期,那时候正好始兴厚葬之风,礼坏乐崩也正是形容这一时候的。
墓葬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习俗,直至今日,也有很多落后的地方实行土葬。这都是有历史根据的,厚葬习俗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夏商时期,于秦汉时期达到全盛。
比如汉代制度规定,天子即位一年,就以天下贡赋的三分之一“充山陵”,修建帝王坟墓。即使史称“简约”、在遗诏中明令不许厚葬的汉文帝,其霸陵在晋代被盗时,也“多获珍宝”。
近些年对厚葬土葬习俗争论的颇为热烈,其实厚葬习俗根源于中国传统的礼治观念,与古人相信灵魂不灭的迷信思想有直接关系。
中国古人讲尊君、讲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满足这种种心态。《吕氏春秋·节丧》记载,当时人们往往用一些能显示身份、地位的专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资料和珍奇完好之物随葬,其后人也以此为荣。正所谓“欲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传承的方式。
但是发展至今,很多盗墓者像刘五刘六这样的,早已经放弃了盗亦有道的行规,只求财。对一些不宜动的古墓没有了节制,也使得这行的发展越来越滞后和被动。
其实古人盗墓,并不为获取多少的财宝,更为了找口饭吃,虽说这种方式不值得提倡,但是天灾人祸面前,大多也都能理解。
刘六说他们两兄弟至今下过的墓已经超过二十个了。其中小型墓居多,中型墓次之,大型墓也就三个。
其中最凶险的也是大型墓。古人凡是能修的起大型墓的,都是达官显贵,地位也自然不一般。他们的墓不仅保存好,地理位置选得好,陪葬品好,其保护措施也更好。
越是华贵的墓室,其机关也越多。最简单的有人为可以预料的,然后有惊险的,最后还有那些古怪的设置。做这行就是拿命在赌。
盗墓也要做到“望闻问切”。刘六讲的头头是道。
“望”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几乎百发百中。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注意风景优美之地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切”即把脉之意。有三层含意:第一层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棺椁,这种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经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擅长此道者往往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盗取葬品,前几年曾国藩墓即被用此法盗掘。第二层含意是指凿棺启盖后,摸取死者身上宝物。从头上摸起,经口至****,最后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第三层含意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由于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价几何。他们常以此技与人赌输赢,往往胜算。
看来这一行业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那你们兄弟俩干这么久了,怎么不转行做生意啊?”我打趣的问道。
刘五略显无奈的说“我们俩倒是想,但是一没手艺,二没资金,家里都等着用钱,也是没办法的”,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起来的,我点了根烟,馋醒了包子。
包子打着哈欠,拿了支烟说,“你们老板在进来之前,跟没跟你们提过这个墓啊,有没有什么消息啊,总比我们在这里乱转的好。”
“老板介绍过这里不简单,但是也没细说,更没地图,也没想着会分开啊。”刘五抢先说。
“二哥,你看咱们接下来怎么办?”
我摇了摇头表示没有注意“反正怎么都得先起来再说。”
大家各自收拾好背包,向着存放女尸对面的石室走去。
环顾四周,这个石室跟那个石室摆设完全一样,差别就是一个放的是女式的东西,这个则全换成了男士用品,当然棺材里的也就是男尸。
看来两个石室互为阴阳,那么之前猜测的可能就不那么准确了。
包子好像好像很了解似的“难道这两个是祭品,正好一男一女。”
刘六看看这边,看看那边,轻声说“应该不是,这有可能是第一道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