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华苍穹-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教化天下,本就是我等文人之心愿。只是皇上还未言明今日最后一题。”翁同龢心理有些不痛快,做为帝师的他发现,他在皇上心中地位越来越低。

    “翁师傅是非要纠着这个题目不放了。”光绪向后一靠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反问道:“那好,朕先问几个问题。天下士子皆考科举为何?”

    “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为帝王家。参加科靠,自然为出仕为官。”

    “为官者为何?”

    “造福一方也光宗耀祖。”

    “既然参加科靠是为了当官,那朕的考题就出来了。”光绪起身坐直:“朕的题目就是:如果我是某官。”

    “某官?”

    “对,就是某官。可从大清的朝廷到地方任选一官职,来阐述他如何来做这个官。朕本来想选定为知县,但朕又想,万一人家不想当知县想当宰相怎么办。”

    “荒谬。一县尚不能治理,如何辅佐帝王治理一国。”李鸿章撇了撇嘴。他不乐意了,这是皇上对他不满吗?

    “切,你怎么知道没有。万一人家就只想当一个书史呢?”

    李鸿章张了张嘴没有说话,这没法说呀。一个正一品大员。一个从九品小史。不过可以听出来,皇上不是对他有意见,那就好。只是有七品知县不当。多年苦读却只为一未位小史,这有可能吗?光绪话一出,朝堂议论纷纷,有人说此题即可看出此人为官之志,亦可考究是否有为官之力,皇上之题目乃神来之笔。也有人不同意,认为朝廷官职乃是国之重器。经此一试天下遍知,如此拿出让人嬉戏评说实为不妥。

    很快,整个朝堂之上分为两派纷争不断。光绪也懒得插嘴。但最终占有多数的新生代官员获得了胜利,最终还是确定如此出题,但题目还是有了些变化。

    如果我是知县,就是最终确认下来的题目。可在大清国内任意挑选一县。假设自己是该县知县那自己当如何治理。也可从大清现有的所有官职中挑选一官职。假定自己身为此官该如何为官。

    这是什么题目?不仅春闱贡士们不知其意,就是大学堂的学子也搞不明白。从来都没有这么来考试的,古今中外都没有呀。但是题目出了就得做,可该怎么下笔呢?

    前三张试卷已经花了整整一个白天的时间,直到太阳落山方才收卷。整整一个白天都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简单的活动一下。午饭很丰盛,还是朝中大员亲手一份份的送到学子的桌上,就连解手也考虑到了。大员们当着学子的面,将学子卷上写着籍贯姓名的地方全部贴住。按考题放入三个大箱内。然后看着宫人们拉线架灯,更有一盏盏台灯置于学子桌上。当夜色降临时。橘黄色的灯光照亮了整个皇宫时,就看出差别了。春闱贡士们纷纷称赞灯火通明之时,大学堂学子却在抱怨灯太暗了。这简单的差别表露了学子间的差异,康有为知道,春闱的贡士这次输定了。

    用完晚饭和水果,收拾干净之后皇上亲自宣布了考题,还有时限一个半时辰。巨大钟表挂了起来,当到了钟想十下之后就是考试结束之时。这个题目也太奇怪了。

    考试结束的第二天,所有在京正二品以上大员全部入宫,就在太和殿内阅卷,时间为三天。这三天内,不接待各国公使及其它人员,不上朝听政,各部由从二品轮守,非紧急事件不得通报。阅卷大臣,也将在这三日内,无旨意不得离开皇宫,否则以舞弊论。而考生的卷子,早在考完当晚,由官内太监宫们随机摆放,第二日也将由阅卷大臣随机抽取阅卷,唯一省了一点的是重复的誊卷。

    “皇上,一个半时辰是否太短了。要想写好这道题就算是微臣来做也做不出来。”李鸿章放下试卷深感遗憾的说道。他所阅试卷中写道:知县掌一县治理,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凡贡士、读法养老、祀神,靡所不综。短短一句话就将知县的教化、刑名、治安、钱谷之责一一道来,更是将筮仕、莅任、钱谷、杂课、编审、清丈、刑名、保甲、典礼、教养、荒政、庶政、升迁等等知县处理的具体事务更是细细讲来,并阐述自己的理念与施政办法。每一项都写的很详细,还考虑到出现问题后的变通之法。多好的县治办法呀,就是没写完。若能让这位学子多点时间阐述,相信这一定是一位好县令。

    “真是好的就先放一边,等此次阅卷完毕,再叫他进来写完也就是。”说话时,光绪眼睛都没离开卷子。李鸿章也是怜惜的将卷子交给侍从太监,再三叮嘱一定要单独放好。

    整个大殿都沉浸在纸张的翻阅声中,还不停的夹杂着或怜惜或愤慨的声音当中。做为皇帝,头半天基本没事,因为阅卷大臣被分为数组,每位阅卷大臣将他们中意的卷子交由组长再做评定,而每位组长也认为好的再交给皇上裁定。可是皇帝也就一个人,当各组开始交出自认为优秀的卷子光绪就忙了。

    光绪放下刚看完的卷子,又拿起一张:“嚯,老李。还真有人看你不顺眼诶。你看人家写的这题目:我若为总理。”言语音,光绪笑着望着李鸿章。

    李鸿章听到了不生气,大肚的说:“若此人真有此能,老臣到是甘愿让贤。只怕这是书生意气,年青人嘛。”

    光绪嘿嘿一笑接着看。但这次还没看到一半,就勃然大怒:“书生意气,夸夸其谈。翁师傅,这张的卷子上朕看到的除了大道理就是喊口号,半点实用的办法都没有。这也叫好?废黜。”光绪把卷子丢了出去。

    翁同龢不明所以,走上前来捡起卷子看了看:“皇上,这卷确实为优等。皇上且看这卷上所述,如今大清在皇上带领下已经连战两胜,当以诏告全国鼓舞天下士气,再与日本决点。还有这点,京师北距边疆东临渤海,此地为除北面有长城可守外,实为险地迁都至大清腹地之西安,则京师无外敌之忧。还有”

    “闭嘴吧你,下面是不是还有练兵强势,变法成治呀。这不就是康有为甲午年在山海关搞的公车上书吗?打开看看,要真是这王八蛋,老子非拔了他的皮不可。”

    “皇上”还未到开卷之时皇上就要看名字,这是礼法所不允许的。翁同龢很生气:“后面写的的确是关于练兵与变法之事,不管他写的是否合皇上之意,但如今国家颓废,最起码人家是想了些办法的。”

    “屁办法,就是喊口号而已。且不说他所言练兵与变法在朕眼里就是一陀屎,就单说他这迁都。他说的是没错,迁都确实可以暂避外国威胁。但怎么迁他有说嘛?迁都西安要重新筑城吧,那城筑何处、花费几何、用时多长他可有说?光是这些费用想从本来就不够用的朝廷里挤出来,那修个新都得要多少年他想过吗?皇宫可迁,官府可迁,那其它附属机构呢?他是一字没提呀。喊口号谁不会呀。”说到口号,那可就是光绪的绝对强项呀。光绪是张口就来:“用国货强国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草,信不信朕念到你吐为止都不带重复的。光喊口号就有用了,朕要的是办法,能让中国追赶西方列强的办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一个堂堂尚书大人不懂?把所有只喊口号的卷了废黜。”边说,光绪还边笔划,那是气势十足呀。说完,光绪却一挠头:“最后一句好像也是个口号哦?”

    翁同龢无话可说,卷上真如皇上所说的那样。到是李鸿章说了一句话:“用国货强国防,这句话臣以为不仅仅只是一个口号呀。”(。。)

第二百四十九章 国家级别的面试() 
阅卷工作进行到了第三天中午,大臣们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可皇上面前就堆了一堆的卷子。光绪决不是个让他人闲的主,他让各组换阅其它组废黜的卷子,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好卷。光绪相信,运气是一个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幸运值永远是所有游戏中最优先的加点项。

    焦急等待结果的学子们终于等到了大臣们疲倦离开皇宫的日子,再有三天就该放榜了,可今年这榜又变了。第二天就出榜了,但没有公布谁录取了,公布的却是加考名单,凡是上榜的人全部要在二日后进宫重考。加考的也许是朝廷更看重的人,但人数却与往年上榜人数要少的多仅有二十三人,所以没有参加加考的也只能等到这些人加考考完,再看结果。

    太和殿还是那个太和殿,虽然现在皇上议政都在养心殿内进行,但太和殿依然还是这个国家最核心的大殿,因为只有在这间大殿内才有资格举行国家级别的庆典。所以无论决定朝政之所在哪里,太和殿永远是这个国家最尊贵的殿堂。

    在内侍的引领下,谭嗣同跨过太和殿的门槛。大考的时候自己只能在前面广场上远远的望上一眼,那时多么希望自己能穿上官服堂堂正正的走进来。可当第一次踏入这间大殿之时,却是加考。但谭嗣同依然有信心自己最终有有一天会穿着官服走进来的,特别是当他看见皇上坐在高高的龙椅上时。信心就更足了。

    大殿内,光绪高坐在龙椅内。台下,总理李鸿居中而坐。各部尚书分官职列于两侧,成半圆而坐。而这半圆的圆心上就排着一张孤零零的桌椅,这就是加考人员的座位。

    谭嗣同不亢不卑的谢谢过内侍,拜见完皇上与众臣,在得到允许下才施礼坐下。温文尔雅又彬彬有礼的谭嗣同在礼节上的一丝不苟立马获得了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文官的点头赞许。

    李鸿章见谭嗣同坐定,便开始问话:“谭嗣同,看清楚你面前的卷子。确认一下是否是你所定。”

    谭嗣同低头看了看。确实是自己所写,自然回答称是。李鸿章面无表情的说道:“看你卷上内容,与康有为在甲午年山海关前的公车上基本一致。本官知道你在上海之时与康梁相从过密。如今朝廷抡才大考之上,你的试卷上竟全是他人之意。本官很想知道这是为何。”

    谭嗣同张口就要回答,却听见皇上那没有丝毫感情的话:“想清楚再回答,这很重要。”

    本想说话的谭嗣同停了下来。他在想皇上这句话的意思。自鸦片战争以来。大清日渐颓废。在一干忠心老臣的努力下,十年洋务换来国力蒸蒸日上。原以为大清即将中兴的谭嗣同却看见朝鲜战场上一败图地的淮军才明白,十年洋务不过只是自欺欺人的把戏,可风云变幻。皇上的亲军异军崛起,皇上以身为饵,田庄台一战而败日本陆军,秘密组建的太平洋舰队更是打到了日本本土。战胜后的皇上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埋头实业发展工业。再没有早些年那鼓吹自己。谭嗣同在这里面看到的是实干,他不屑与还是少年的人一起进大学堂就读。他决定参加科举,决定投身官场报效国家。在他进京赶考前,他特意去了趟上海。做为在大清影响力最大的,也最为普通百姓欢迎的时务报,也是皇上一手操办的。他想见见孙先生,听听他的教诲。没想到的是,孙先生不在上海去了广州,结果他只见到了总编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交谈一番后三人格外投机,特别是秉烛夜谈之后,三人对当今国势无不振奋。打败日本的大清已经获得洋人的尊重,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