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见鬼现场回头看身后-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济宁参军后,就被就近分配到了国民革命军的第八集团军。这个第八集团军实在是太有名了,军长张发奎就不用多说了,这人物一直做到中华民国的陆军总司令,是一名中国不可多得的将才,其中最有名的战役,就是和第九集团军的张治中一起联袂参与了“八一三淞沪之战”这一战役虽然以中*队失败而告终。但有效的牵制日军三个多月,这也让日军扬言三个月灭我中华的“战略计划”宣告失败!而生在邬熙的徐济宁。参军后参与的第一场战斗就是八一三淞沪会战。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两次抗击日军的淞沪会战。第一次是以蔡廷锴为总司令、蒋光鼐为总指挥的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编者按:一。二八事变是日军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1931年的918事变后日本在东北三省建立起的伪满政权闹剧的视线,于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自导自演了挑衅事件,这个挑衅事件实在是不敢恭维,是由日本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一手策划,她在1932年1月18日下午唆使2名日本日莲宗僧人与3名日本信徒到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杨树浦)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总厂去生事。日方5人在厂外观看厂内工人义勇军操练,并投掷石子挑衅,引发冲突。而之前川岛芳子早已经雇佣打手扮成工人模样混入人群。冲突中日方5人遭到不明人士攻击,一人死亡,一人重伤,然而警察并未成功逮捕犯人,因此日本指控攻击事件为中国人的工厂纠察队所为。这事到了1月20日的凌晨开始升级,日本数十名日侨青年同志会成员趁夜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又砍死一名、砍伤两名前来组织救火的工部局华人巡捕。随后日方又组织了1200人的游行队伍前往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煽动日本军方出面干涉此事,在游行途中,这1200人开始闹事,打砸抢无所不为。随后,日本方面做出响应,在1月21日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村井仓松向当时的上海市长吴铁城提出四点无理要求:1、上海市长对该事件进行公开道歉;2、逮捕和处罚作案者;3、对被害者进行经济赔偿;4、取缔和解散上海以抗日救国会为首的一切反日组织和团体。中方对于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予回应,于是,一。二八事变就这么着粉墨登场了。),起先国民政府竟然采取了“忍让政策”,说什么“沪市为我经济中心。总以和平应付、避免冲突为是。”在这种“忍让政策”之下,上海市长全盘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四点无理要求,满以为这样就能平息战乱。事实呢?事实证明:日本人就是一只喂不饱的白眼狼,那边堂而皇之的接受了中国的“道歉”。另一边已然挑起了事端,突然进攻上海的闸北,淞沪会战就此打响。历时三个多月,最终在欧美各国的调停之下,于当年的5月5日签订了中日停战协定,这个协定也为第二次淞沪会战(1937年)的发生埋下了伏笔。这一场战争,我国已死伤一万四千多名官兵的代价,阻击了日军的无理侵占。在这里需要交代一句的是:日军的伤亡代价是3091名。跟中国官兵的伤亡比差不多是5::1,这个数据可以让我们深思一下电视中的抗日神剧,那些导演和编剧是怎么胡编乱造的,是怎么脑洞大开的?
第二次淞沪会战是第一次淞沪会战后的五年后,为何说第一次的淞沪会战会给五年后的第二次淞沪会战埋下伏笔呢?就是那狗。日的中日停战协定,该停战协定中,竟然有这么一条:中*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笔者每次想到这里,都要狠狠的点上一颗香烟,猛抽一口,然后吐着口水自言自语道:“这算是哪门子的协定?自己的国家不能驻防自己的军队。丢人算是丢到家了。再来反观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日本即在上海虹口、杨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也就是这个,给中国的第二次淞沪会战的失败埋下了重大的伏笔。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侵占平津以后,又准备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8月9日,日军蓄意制造事端,派遣驻上海陆战队第一中队长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滕要藏乘军车闯入虹桥中*用飞机场,遭到中国守卫士兵的阻拦后。他们竟开枪打死一名机场卫兵。中*队进行自卫反击,当场将日军官兵二人击毙。这事件又是日本一手导演的。臭名昭著的“虹桥事件”,日本帝国主义以虹桥事件为借口。在命令大批日军陆续登陆,派飞机在沪宁、沪杭线上空侦察的同时,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向上海市长提出如下要求——中国方面的事件责任者谢罪,并处刑;限制停战协定(地区内)内保安队员人数、装备、驻军地点;撤除该地区内所有防御工事;设立监视以上实行的日支兵团委员会、力行取缔排日抗日。
这一次,我们的老蒋同志算是硬气了一把,断然不能同意日方这样的无理要求,既然你日本要跟我中国宣战,那我中国就准备血战到底。开什么玩笑,上海是老蒋的龙兴之地,岂能随随便便的就这么给日军颠覆的?日方见中国拒绝本方的要求,于8月13日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司令官下令全军进入战斗状态,严密警戒,并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派兵,作出了“不和南京政府谈和平,要严厉惩罚南京政府。”的决定。(这也是后来日本为何会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惨案,源头就在这里。)
原本日军8月13日就要打响淞沪会战的第一枪,怎奈一场台风的到来,把日军的军事行动延迟了一天,到8月14日,日军率先袭击了中国的杭州和广德。中*队立即反击,中国空军对上海日本海军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实行了轰炸。
老蒋在8月14日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等这份声明书发表完毕后,老蒋才组建了第八、第九集团军,抵抗日军。看看这第八、第九集团军是怎么组成的,第八集团军由苏浙边区部队组成,张发奎担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第九集团军由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以及张治中麾下的三个师、一个旅,再加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组成,张治中担任总司令,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大家看到了吗?我们军队的组成,竟然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警察,战斗力低下可想而知。根据一些相关的史料记载。张治中是临危受命,由于当时中国的交通条件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将张治中麾下的三个师、一个旅的所有兵力集结到上海。显然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怎么理解?大家千万不能用现在的交通概念去揣摩当时的交通运力。谁都清楚:最快集结兵力的有效交通运输是火车。可当时中国的铁路并没有如今的发达,很多地方是不通铁路的。换而言之,张治中的三个师一个旅到了某地因为没有铁路怎么办?那就开始驳载,用大卡车运,运到前方,只有河,没有公路怎么办?那继续驳载,用船运。蒋介石在14日发表声明后,才让张治中的第九集团军进军上海。命令之重。时间又短,这让张治中非常为难。名义上是张治中麾下的三个师一个旅组建成第九集团军,但实际上,真正开赴到上海主战场的,压根就没有三个师、一个旅,可能就一个团、一个营。参与真正战斗的还是当地的保安、警察力量。所以,战后很多人纷纷指责张治中不会打仗,拥有如此精良的装备(编者按:当时第九集团军是老蒋最为倚重的部队,特别是宋希濂的36师,全部都是德式装备。)。且张治中还参加过第一次淞沪会战,最终还是失利。这其实真的有点冤枉张治中了,张治中的三个师一个旅没有全部达到战场。那其他的武装力量呢?都是警察、保安,他们所使用的武器也可想而知了,都是汉阳造的中正步枪,跟日军使用的步枪比起来,那真叫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先来说说小日本的步枪吧,基本上都是打一枪拉一下栓,速率快,精度准。而汉阳造的中正步枪竟然还没有准星,凭感觉瞄准了就可以射击了。这个精准度就不用说了,有多糟糕就有多糟糕。再来看那速率。中正步枪是出了名的配件组装货,什么意思?就是几把坏枪,将其拆卸,将其中好的部件重新组装起一把枪。不管你怎么组装,这配件总有不磨合的地方,往往是打了一枪,手拉枪栓根本就拉不动,非得把枪竖在地上,然后用脚去蹬枪栓,所以汉阳造的中正步枪还有一个绰号,叫“脚蹬子”。这样的射击速率能够日军的比?人家打了四五枪,你才打了一枪,这样的武器装备实在是有点像小学生跟中学生干仗的意思。除了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以外,人员构成也大不如日本。当时中国从事警察的都是些什么人?不是文盲就是流氓,指望他们打仗,实在是一件极为奇葩的事情。当时中*队的文化素质有多么的低下,几个细节可以说明一切:1、有很多老兵不知道灯泡是什么玩意儿,看到发亮的灯泡,还以为可以凑上前点烟抽;2、不知道灯泡是什么玩意,那就更不懂得电是什么东西了,当时日军在防御系统中已经拉上了电网,我们军人不懂呀,要突破那电网,就直接用大刀去砍电网,结果可想而知,人被挂了上去,其他的战友也不明白什么情况,见战友挂在电网上,那赶紧去拉吧,结果,一个个都连了上去,根据一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在战争中,经常会看到一个电网上挂着七、八个战友的现象,这些都是不懂电所引起的惨剧;3、不懂得防疫隔离。由于战争是群体作战,且多有死尸腐烂后有瘟疫的形成,所以在战争中,防疫隔离极为重要。但我军当时压根就没有这样的意识,且设备设施简单简陋,一条毛巾一个班使用,一人染上红眼病,全班都是红眼病。基本上就是还没等日军来攻,我们就已经自毁长城了。
张治中也就仗着这些人依旧能把日军在上海拖了三个多月,从这一点上来说,张治中已然是殚尽竭虑了。虽然淞沪会战以中方的失利而告终,但由于坚持3个月的抗战,为中国工业设备设施(编者按:当时也就中国的沿海工业最为发达。)以及沿海的各大院校内迁赢得了时间。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中国的教育、工业生产并没有因为国都南京的沦陷而一蹶不振,相反,中国文学的高峰恰恰就出现在近现代史上,这时期出现了一批诸如郭沫若、郁达夫、矛盾、老舍。。。。。。一系列文学家,从间接层面上来说,张治中功不可没。
第463章 邬熙历史上的那几个传说(23)()
徐济宁就是在这个环境下参加了以张发奎为首的第八集团军。徐济宁由于身材魁梧,孔武有力,当时就被征兵的营长所看中,徐济宁参军后就被那营长留在自己的身边,成为了那营长的警卫员。
徐济宁作为一名营长的警卫员,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特别是在一次受伏的战斗中,徐济宁几乎是凭借一人之力,保护着受伤的营长突出重围,来到了位于某山腰的一座寺庙处,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又是徐济宁一人凭借参军前的中医知识上山采集草药给营长看病治疗,经过徐济宁的照顾,那营长算是从鬼门关里走了出来,康复后,带着徐济宁归了队,这一次,那营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