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罗马哲学讲演录-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认识自己并不是只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不仅仅是能够自我控制,而是要先察看人作为人的用处、他的能力是怎样的,也就是了解自己的认识能力以及使命。所以,它是一门知识的知识。〃认识你自己〃就要对自己的能力和使命加以认识〃人有理性和灵魂,他的灵魂是为了什么而有的呢?上帝是为什么而给了他一个灵魂呢?这就是对知识的知识加以探究。人有了理性,有了灵魂,就会有知识。当然,人的理性和灵魂本身的知识是人最应该去追求的。但是这种知识的知识并不是现成摆在那里的,让人去拾取,而是要人自己去探索,去超越现有的知识,不断地去寻求,这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正因为它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所以每一步都不自满。这就是苏格拉底名言所表达的一一〃自知其无知。〃我知道是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因为什么原因我什么都不知道呢?因为跟我应该知道的相比而言,我知道得太少,所以〃自知其无知〃。〃自知其无知〃有二层含义:一方面是说,凡是自以为知道一些什么的人,别是那些自以为什么都知道的人,其实是最无知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无知,这是最大的无知。真正的知识首先就要知道自己无知。
德尔菲神庙上面的神谕说苏格拉底是全雅典最聪明的人,意思就是说他知道自己无知,他是唯一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所以知识的知识跟一般的知识是不一样的,是最高层次的知识,是一种自思的知识或者说自我否定的知识。有知识而不知道自己缺乏知识的人,其实是无知的。知道自己缺乏知识就已经具备了追求知识的根基、前提,也就有了追求更高知识的目标和冲动,一种动力。我知道自己无知,就拼命去追求。这和东方的〃自知其元知〃是不一样的。孔子也讲,〃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他知道自己元知,但他没有说:我知道无知就要去追求,他认为不必追求。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一一只要知道怎么治理国家,小民百姓的那些知识就都在里了。苟子也讲〃唯圣人为,不求知天〃,庄子更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知识是追求不完的,我们不需要去追求。苏格拉底的元知是追求知识的动力,正因为〃自知其无知〃,所以有一种强大的好奇心。小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烈的所以西方的哲学,前面我们已经讲了,起源于惊异、惊奇。惊奇就是自知其元知。
如果知道了,他就不会惊奇了,正因为他不知道,所以惊异。惊异是一切知识的动力,这是第一层的含义第二层含义就是说,这样一个追求更高知识的过程,恰好就是人的理性元限超越的上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智慧虽然是在‘构成理念,但它和神的智慧相比算不了什么。人是有限的、无知的,所以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要自以为有了完备的知识,而是要不断地反思和辨析我们已经获得的知识,通过揭示其中的矛盾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去不断获得新知。这种对旧知识加以反思、怀疑和批判的思维方式,和孔子讲的〃温故而知新〃是完全相反的。孔子仅仅是对过去的知识加以温习,就知道了新的东西。
但是,苏格拉底却认为要对过去的东西用辩证法来加以辨析。不断怀疑和批判,发现它的矛盾,思维层次才能提高,才能从中发现新知识,越来越接近于最高的完善。所以苏格拉底的对话有很多是不作结论的,在他看来,这一点儿都不奇怪,没有结论很正常。人又不是神,怎么能什么都知道呢?但问题就是要在这种讨论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要在过程中、在努力中有所获得。他所有的对话这一点都很明确,有的有结论,有的没结论,但是不管有没有结论,他都是强调要有所提高,要比以往知道得更多。由此导致了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完全谦虚、的态度,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他只是提出问题,让对方去解答,然后根据回答再继续提问。
这种谦虚不是装出来的,实际上包含着一种大智慧。他的智慧就在于善于提问,善于抓住问题,看起来好像是被动的其实是主动的,能够把谈话引向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方向。他对问题的答案不是预先设定的,当然也有他的预料,但他不说出来,不说出来是为了尽量让对方把答案说出来,发挥对方自由,发挥对话的魅力。这样才能印证他所想到的并不是他主观独断的,而是每个人的理性都可看到的、都可以发现的普遍的逻各斯。这就是〃精神的助产术〃。逻各斯是每个人主观的东西,同时又是普遍的客观的原则,通过这种对话就显出来了。虽然每个人都只能通过自己的灵魂去把握逻各斯,但通过对话的方式表明它是普遍客观的,不是你主观的,不是你的个人意见。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斯向上的努力,去追求这样的普遍逻各斯的目标。
所以这种逻各斯的普遍客观性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自然的客观性,而是在语言层面上所建立的、所发现的一种精神的客观性。以前的逻各斯被理解为自然的规律,或者是不可抗拒的命运,法律也是宙斯所制定的,一种客观的、限制人的、他律的东西,现在在苏格拉底的这样的语言层面上就成了普遍自由和自律的逻各斯、一种精神客观性。
当然,苏格拉底在这样的一种谦虚后面也有一种自负感,一使命感,即总觉得自己是神派到雅典来启发人民的一个特使。他有这样一个比喻,说自己是神派到雅典来的一个大〃牛仕〃。雅典是头大笨牛,我就剌激它,让它走得快一点儿。所以他总是以私人的身份去找各种人提出忠告或加以辩论,他认为这样一种行为的动机是出于他内心的一种〃灵异〃,所谓灵异就是神的声音,神的声音在内心召唤他:苏格拉底啊!苏格拉底!你不应该那样做!这种灵异是他个人独有的一种灵感,所以他经常神神秘秘的,有时站在街上几个小时不动,别人参加宴会喝完酒回来看见他还站在那里,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对此医学上面可能有些分析。
他的这种个人主义的神秘主义灵感式的状态,实际上表明了西方的心灵哲学在它的初创阶段所具有的一种原始朴素性。
(五)苏格拉底灵魂哲学的影响之简述
心灵哲学在苏格拉底这里刚创立的时候有一种原始朴素性,就好像是个人的一种特异功能,属于他内心所特有的。至于柏拉图所建立的那种理念世界对于他来说还很遥远。当然他也很想去追求,但他凭个人灵感去追求理念世界还是很遥远的,他只相信他内心的‘神秘的声音和内心那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冲动。他不屑于用外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逻各斯。
外在的证据,比如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则企图把这种逻各斯变成一种王国,变成一种外在的构架。这个王当然是人建立起来的,但它建立起了一种客观的构架,决定了一国家应该有什么安排。但苏格拉底这里还没有,他不屑于这样来证明自己发现的逻各斯。在他看来,美德和善是不可教的。我们昨天讲到:美德是否可教,这是他辩论的一个话题。虽然不可教,但可以启发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有,可以通过辩证法把美德、善启发出来。所以他的这种行为方式是个人主义的。
他也不写书,没留下著作,他眼弟子也只是作个别的交谈,他很少当众演说,除非在法庭上,除非作为议员。但一般来说,他只是个别谈话,一个对一个。所以种个人主义的理性逻各斯与客观普遍性显得很不协调,好像逻各斯都在他的心里,都是他一个人发现的。苏格拉底之死表明了理性的逻各斯必须形成一种制度,形成一种客观的法则,成为支配现实生活的客观原则,否则个别人的灵异是无济于事的,想通过个别谈话把这种灵异扩展到一个一个人身上去,给他们〃接生〃,那效果是差的。
因此还是要影响整个社会,影响雅典城邦,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治国平天下〃。光是内圣没有外王也是不行的,后来柏拉图把他的内圣扩展为外王,把它变成一个制度。这是柏拉图所完成的件工程。在苏格拉底死后,当然还有一些零星的哲学家,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讲了,可以提一下的就是麦加拉学派。麦加拉学派把格拉底的善和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和〃一〃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善的体论。再一个就是居勒尼学派,把苏格拉底善的理念作感性化的理解,居勒尼学派是伦理学上的感觉论者,伦理学上他们只相信感性,只相信人的幸福、满足。麦加拉和居勒尼都是地名,还有一个昔尼克学派,昔尼克也是个地名。他们把苏格拉底的努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出来,形成一种生活的方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犬儒学派。〃犬儒〃就是说他们的生活方式像狗一样,但他们在精神层次上是很高的。
它的著名代表第欧根尼就住在一个大木桶里,没有房子,居元定所,在街头流浪,眼人乞讨。据说,他喝水开始是用一个杯子,来看见狗喝水是用舌头舔,发现杯子也可以不要,就把杯子也丢了。在人们看来,他们行为像狗一样,但是他们自己却是引以为自豪的,于是有人讽刺他们说〃你的叫花子袍子就是你的尊严。〃我们在此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这位著名的人物。下面接着讲柏拉图的精神哲学。
四、精神哲学的发展之高峰一一柏拉图的精神哲学
在大的阶段上,精神哲学就这三个:一个是智者,一个是苏格底,再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有人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放在一起讲,也可以。因为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而且苏格拉底的言论主要都由柏拉图记录下来。有人考证,早期的记录较忠实于苏格拉底的思想,但后期的记录就是柏拉图自己创作出来的,不一定代表苏格拉底的思想。
所以两者之间还有一点儿区别,但是最主的区别是:苏格拉底是以私人身份个别谈话来改变雅典社会的,灵魂对灵魂,个体对个体。在柏拉图那里却完全不同。柏拉图生活在公元前427年到公元前347年,他出生于雅典的‘名门望族,受过全面的教育,20岁就眼从苏格拉底学习,仰慕老师的道德和学问,成为苏格拉底的高足。苏格拉底之死使他极为震惊,他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雅典这个民主制的城邦居然会判这么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死刑?而且这么多民众都反对他,这从何说起所以他深入地思考政治问题。他认为这是体制问题,民主制不好。真正要建立的社会应该是贤人、哲人政治,所以他提出〃哲人王〃。
哲学家应该当国王,如果哲学家当国王那就好了,一切都按照善的原则来安排。如果平民百姓个个都可以到公民大会上面发言,那不成体统,肯定会干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他早年立志要推进城邦的政治改革,他游遍希腊和埃及,学了许多知识,各种宗教流派对他影响都很大。他曾经试图把西西里当作他的试点,三次跑到西西里说服他的学生,希望当了懵主、当了国王的狄奥尼修和他的儿子接受他的政治主张,但是都失败了。最后一次人家把他当奴隶了,后来他的朋友赶去才把他赎出来。于是公元前387年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学园,在雅典的城边,一个叫阿加德米的地方,所以今天把学院称为Academy,就是从他那儿来的,是柏拉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学园。在那里,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