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古罗马哲学讲演录-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善具有最高的普遍性,那你就要把那些不善的东西也容纳进来,那些丑恶的东西也要容纳进来,那你就不是全善。

这是柏拉图的一个矛盾所在。所以,后期的柏拉图对自己的理念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正。一个是把善转变为一种努斯的、创造性的造物主,善是一个造物的概念,把它从一种伦理上的目的转变为一种有机体的目的。伦上的目的是善、是好,有机体的目的就不一定是好了。有机体,比如小爬虫、跳蚤,都是有机体。但是这样一转变,就能够赋予世界一具有生命的存在,它所产生的不仅仅限于那些善的事物,而是无所不包的事物。所以柏拉图的善的理念后来就被理解为完备性、完善性,无所不包、完备无缺。这跟善的理念就有一些距离了,不一定道德的意思了,而只是完整性的意思。这是他的一个改进。另外一个就是给这个善的理念创造世界提供了一些技术性手段。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几何学上的粒子所造成的,比如说土,是由正六面体造成的F;k,是由正四面体所造成的:气,是由正八面体所造成的;水,是由正二十面体造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几何学的关系。这些地方受到了毕达哥拉斯的一些影响。所以,理念是支配一切的,数的理念支配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造物主照善的目的来安排,在技术上则是按照这样一个几何学的方式,而不是按照他的良好的道德愿望,使得这个世界产生出来。造物主是通过一种机械的必然性,把自然万物创造出来的。

这些就是柏拉图对努斯的一个改造了,是一个补充。苏格拉诉之于神的善意,但是没有指出来神是怎么创造这个世界的,那么柏拉图就把机械论引进来了。机械论和目的论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整个世界。造物主有善的意志,但是他的手段却是机械论的。这是第一次把机械论和目的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尝试,机械论是目的的现实的手段。所以总的看来,他是削弱了善的道德色彩,而突出了它的生命色彩,突出了努斯精神的生命色彩。这两方面,一个是逻各斯充当一种生命的原则,努斯则作为一种生命的目的,这个的以逻各斯作为手段来结合成一个巨大的物理系统。这样一来,使得理念世界创造现实世界有了可能。

理念世界本来是高高在上的,但是在晚期柏拉图那里,他试图把现实世界拯救出来。现实世界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就是由理念世界产生出来的,是由造物主产生出来的,通过贯彻一种努斯精神和逻各斯的手段,创造了现实的宇宙。这一点实际上已经向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过渡了。


(二)反思理论的创立与理性的迷狂一一〃洞喻〃与〃线喻〃

昨天我们讲到了古希腊精神哲学系统中的柏拉图哲学,我们首先介绍了他的理念论,理念论主要是他的本体论。在他看来,万事万物就其真实的本质而言就是理念世界,理念世界决定了现实世界。一切现实世界的事物都是理念世界的模仿,所以理念世界虽然是纯粹理性的一个抽象的概念世界,但是它较现象的感性世界更具本质性。这就是柏拉图的本体论,在柏拉图的论说中,我们的世界真正的存在乃是一种理念的存在,概念和共相要比感性的东西或者殊相更为本质,更加实在。

今天我们进一步涉及柏拉图哲学中的认识论,也就是反思理论的建立。我们前面多次提到反思,在西方,反思理论正是从柏拉图开始明确地确立起来的。所提出的标志就是〃回忆说〃,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回忆或者回想。并不是说眼睛向外,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而是要回过来向自己的内心里面去追溯外界万事万物的根源,这就是柏拉图的回忆说。我们下面介绍一下回忆说。前面讲到了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这已经是一种反思的模式了,已经是对象的反身,反过来认识自己,将自己作为一个对象加以探讨。但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还仅仅是一种意向、一种动、一种灵异,是神在内心的一种召唤。他并未找到从自己的内过渡到彼岸世界的一个阶梯。这里的彼岸世界就是柏拉图所讲的理念世界,苏格拉底那里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是还没有想得十分清楚,即如何过渡到一个理念世界。柏拉图在这一方面做了很深的研究,一方面是借助于当时在腊地区流行的奥尔弗斯教,这种宗教从东方吸收了一种灵魂转世的、学说。一讲起灵魂转世或者轮回,就会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佛教。其实在当时的中东、埃及和希腊地区都有着这样一种灵魂转世的观念。柏拉图吸收了这种灵魂转世说,然后建立起了一种带有宗教色彩,也带有一定心理学色彩的先验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这就是他的回忆说。

回忆说体现在他所举出的一个例子中,这就是〃洞喻〃或者叫〃洞穴的比喻〃。所谓〃洞穴的比喻〃,就是柏拉图设想在一个黑暗的洞穴里面,有一批奴隶被绑住双手,面朝洞壁,不能行动,甚至不能回头、转身,然后在洞口有一堆火,将火光反映在洞壁上。在火前面有人拿着一些人物、动物、花鸟、植物等等的模型在活动。

那些从小就被绑在洞中的奴隶们只看到洞壁上的那些影子晃来晃去。这就是一般人所持有的〃意见〃。人们自认为自己获得了知识,但是在柏拉图看来,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像洞穴里面的奴隶一样,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些影子;而且这些影子乃是那些模型反映到洞壁上,因此并非是真实的事物所造成的影子,而是影子的影子。因为那些模型本身就是影子,本身就是模仿外界事物如动物、植物的模型。柏拉图设想,有一天一个奴隶突然挣脱了他的束缚,回过头发现,原来墙壁上的那些影子不是真实的事物,真实的事物是那些模型,他曾经所看到的不过是那些模型的影子映在墙壁上,而不是真实的事物。于是这个奴隶就走到洞口前面,发现洞外面还有一片广阔的天地,他进一步向外面走,阳光灿烂,看到外面五影缤纷的大千世界,他才发现,原来那些模型也是模仿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而造出来的,其实真实的事物是外面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但是太阳光太强烈了,他最开始的时候不得不眯缝着眼睛,要等到适应一时间之后,他才能看清楚外面的事物。在他在外面走来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万事万物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来自于天上的光线,也就是太阳光。但是他还不能够看太阳,太阳光太强烈了,他于是只能从水池的倒影里面看太阳。等到他适应了光线之后,他终于可以回过头来看太阳。于是发现所有的这些光线都是来自于天上的那轮太阳。看太阳不能持久,只能是一瞬间,但是,即使只是这一间,也给了他足够的领悟。这就是柏拉图的〃洞喻〃,在这个比喻中有一个关键词语〃转过身来〃或者〃转身〃、〃回头〃,他多次使用了这个词,比如说〃转身〃看到了模型,〃转身〃看到了洞外的万事万物,然后从地上〃转过头〃来发现了天上的太阳。这个转身意味着不断地转向,实际上表明了一种反思精神。

所谓反思(reflection),从词的表面意思上来看,本来就表明〃光线折射〃,它是一个光学术语,通常被译作〃反射〃,表明从光线人射的角度反过去追寻光源。柏拉图在此借助这个词语,是要表明我们在思维中借助感性对象,以反过来追溯它之所以产生出来的根源。所以这个词语在哲学中通常被翻译为〃反思〃,有的翻译为〃反映〃,有的则翻译为〃映射〃,其实表明的都是一、个意思。我们讲反思,要追溯它的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洞喻说〃。他认为只有当我们反思的时候,我们才能把握对象世界的本质。并且这个把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并不是反思一次就够了,反思了一次,把握到了更高层次的本质,但是还需反思,继续追溯光线的来源到底何在,因此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那么,这一个过程用来说明人的认识,实际上是要从感性对象上面往自己的内心不断地〃转身〃、〃回头〃,不断地转向内心,天上的太阳作为理念世界的一种象征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理性之光〃,所以在看到外面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时候,不要认为这就是真实的事物,要认识到这些事物其实是由理性反映出来的一种现象。

那么,它们的本质和规律要到理念世界中去找,对于人来说,要到自己的内心中去找,因为每个人都有理性。柏拉图认为,人在彼岸世界,在人还未投身做人的时候,他的灵魂是居住在彼岸世界的。这是灵魂轮回说的一种讲法。在投身为人之前,灵魂已经在彼岸的理念世界认识了天上所有的理念,灵魂和所有的理念混在一起,那些理念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些灵魂。但在它降生为人的时候,灵魂就为肉体所遮蔽。因为这种遮蔽,就使得它忘记了天上的知识。既然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理念,则他在人世间认识万事万物的时候,就需要外部世界的触发来剌激他的眼睛,比如用肉眼〃看〃感性事物,而更重要的是要求他的内在的理性有一种反思精神,回过头来转向自己的内心,这其实是一个上升的过程。这就是说,我已经堕落到人世间了,现在我要回去,要努力地攀升,达到理念世界,并且回忆起当初在理念世界中认识到的那些本质性的知识。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需要着力去做。

一人愿意过舒舒服服的感性生活,任凭感性的冲动,一辈子都处于理念的被遮蔽中,而达不到真实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有这样一种能动性,有这样一种毅力,拼命地去追求更高的知识,也就是拼命地去旧回忆〃在未曾降生为人的时候的那些本质性知识。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理性和一种知识,只不过他忘记了。因此柏拉图说,些知识和学习,无非是回忆而已〃。所谓学习,我们原本认为不过是接受外部的多种多样的知识,但是在柏拉图看来并不如此,在他看来,外部的多种多样的知识不过是一种机缘、一种触媒,触发你、起你去回忆。就像一个老朋友,离开你多年,但是在墙上还挂着把七弦琴,你一看到这把七弦琴就想起当年这位老朋友在弹七弦琴时候的样子,所以这把七弦琴就是你回想起这位老朋友的机缘。人的感官也是这样,感宫是触发你回想起你当年的那些老朋友,也就是你在理念世界眼那些老朋友打成一片的时候所得到的那些知识。这就是柏拉图所谓的〃回忆说〃、〃洞喻〃。从这个〃洞喻〃理论,柏拉图又引出了另外一个比喻,这就是〃线喻〃。所谓〃线喻〃就是设想一段线,这段线在柏拉图那里是用来比喻人的知识的。

这一线段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称为可见世界,一部分称之为可知世界。可见世界就是感官的世界,称之为〃意见〃,也分为两个部分,叫做想象和信念。想象是最不可靠的,是从感官所获得的一些幻觉,或者说是一些不真实的影子,是〃水中影〃、〃镜花水月〃,这些东西都是想象而来的,并不真实;信念好像是真实的,因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感性事物,而不再是影子,但是它仍然属于意见。柏拉图将可知世界称为真理,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智,一部分是理性。理智一般表现在数学或者几何学知上面,这些知识都是从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