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东方不败在清朝-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素范T。胤禩凭着这些,果真将那御花园一案查到了这个反清复明的大阳教头上,而且获悉了大阳教在京畿附近策划动乱的消息,证据确凿触目惊心,他不敢拖延,立时就报给了胤禛。
  
  胤禛心里明白得很,还是佯作大怒,和臣子们商量过后就派了人去破灭大阳教的动乱阴谋,一举将北方各省大阳教的堂口毁了个干净。连番杀戮之下,再没有一个人晓得事前有一个自称东方教主的后裔亲身见过什么大阳教护法,鼓动大阳教策划了一场御花园刺杀……
  
  康熙在养伤七八日上下的时候终于转好了一些,整个人有了些精神,便也不再喝那安神的汤药。他一醒来,自然还是问朝局政事。起先太后拦了他两次,最后还是拦不住,便叫人进来禀告。
  
  胤禛默默与臣子们商量过,只带了三四人去见康熙,众人心里有了决断,真要难办的事不会跟康熙说,而寻常政务说起来却很有些空泛,但康熙却没那许多精神思索里头的异样,这大臣奏事,他问政,而后众人商量,最后他金口批断,这一桩桩一件件,叙叙说了大半个时辰,跟以往并未有不同。
  
  说完政务,胤禛和胤禩便将那御花园一案的结果告知康熙。
  
  比及政务,这事康熙倒是上心,一听里头的事情便是大怒。多日的昏睡和伤口的隐痛终究还是影响了他,先前康熙还对这事有些疑惑,但一看刑部和胤禩等人一同审问出来的人证物证,立时便信了。
  
  康熙只道这反清复明的叛逆早早就渗透了大内,暗暗培植了不少死士心腹,就等着大清不稳时来一招雷霆重击。先前康熙玩弄权术,导致朝堂不稳,就被人拿住了动手的时机。
  
  康熙这下可不敢轻忽了,便下令仔细排查宫内人等,只要有嫌疑的,半个也不留。
  
  东方不败得了康熙的话,心里暗喜,一转头就很是顺手地将不少知悉隐秘的暗子投了进去,做得不着痕迹。而胤禩察觉了他的举动,却是有样学样,也把先前他为陷害胤禛而留下的把柄一一抹去。
  
  就这般,东方不败与胤禩暗存默契,里应外合之间就借着康熙的手杀了个腥风血雨。
  
  随后康熙的伤情在东方不败控制之下,一直有些不好不坏,恢复缓慢。东方不败此时算是见识了这御医们的治病法子,所以他也并未做什么手脚,只是暗暗寻了些缘故将他看得上的几个高明御医调了开,余下的几个再来给康熙治伤,也就只能维持在那不好不坏上了。
  
  此时胤禩在内务府,对着他略有留心便也知觉了,但他只是淡然一笑,还来寻东方不败说了一句,“可见这聪明人使坏起来,是风过无痕、雁过无声……”
  
  东方不败倒也不怕被他看穿,毕竟他用这样的手段就没想要瞒过这人,“八哥不用说这么的闲话,先前你我合作无间,你有什么手段弟弟我也是一清二楚的,何必又来调侃。”
  
  胤禩笑而不语,东方不败便也不理他。
  
  时间便这么轻快过去,又过了半月,康熙身上的伤终于有所好转,精神也好了不少,很快就召见了胤禛。
  
  东方不败听说此事时皱了皱眉,对康熙那儿他一直是有所顾忌的,但也拖了这么些时日,眼下只看胤禛自己要怎么做了。
=========================================
作者有话要说:挠头,也许下章,下下章……


 113国中无二主

  此时康熙身子有了一些好转;也能坐个春凳到屋外躺一躺;晒一会儿阳光。但时而的咳嗽,和胸口那好几处隐痛让他知道;恐怕这一回的重伤到底是伤了他的根基;身子也败了大半,若想要全然恢复成他年轻时那般壮健恐怕是不可能了。
  
  他有眼睛,有耳朵;那才智也不短半分,伤处稍微好了之后;他就将目前自己的处境看得明白;明白了之后便是怵然心惊。
  
  他这个皇帝;远离了权力核心之后,就有些想空中楼阁一般,没了依仗。
  
  此时的康熙虽然龙颜憔悴、短少精神,依旧不能长时间地召见外臣处理政事,但他迫切地想要改变局面,便令胤禛每日前来面禀要事,着急地想要知道朝中变化,重夺威严权势。
  
  胤禛早想到了这么个局面,先前抢着时间做下的,虽然手段有些不好看,但效果是不错的。因而此时他对着康熙已然有了些底气,只不过他也没有得意忘形地撕破脸面。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胤禛眼下也不过依仗储君之位行事,若是他大逆不道逼着满朝文武反叛康熙,而后自立为君,恐怕很快他就会身败名裂不得好死。因而康熙召见他,他从不怠慢,康熙若问什么,他便答什么。康熙要看奏章,要见大臣,他全然听令。
  
  但康熙和胤禛都知道,这跟康熙自己亲自上朝处理政事还是不一样的,康熙听来的政事简略,做出的处置决断,一到了外头都得再经过太子那一道,就连康熙自己也闹不明白,先前到底还有何人是一心向着他这个皇帝,等着他伤好之后重回巅峰的。
  
  而且就这么每日问政,康熙才知晓,他当真选了个好太子,在这么个敏感时候,胤禛很多事还是萧规曹随,朝堂各样的势力他都能平衡得宜,压着引导着不闹出大事,但一些细节处他又开始了他的一些政见规划,潜移默化、暗暗埋线……就连康熙有时候也只能发现一点点,更多的却是什么都不知。
  
  康熙能看得出来,他将这个大清交给胤禛,而后自己静静养伤,是十分可行的。但康熙做了几十年皇帝,哪儿能轻易一日离了权位,
  
  “皇阿玛,太后娘娘先前下了懿旨,对外只说皇阿玛身体抱恙需要静养,又为了安定人心,已然令礼部准备册立太子事宜。”胤禛看着他,淡然平静地说。
  
  康熙倏地睁大眼睛,直直看向他不言语,脸色阴沉下来,“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怎么朕不知道?”
  
  “是皇阿玛受伤昏迷时的事,那时……宫里宫外都慌了,又有那大阳教的事,太后娘娘担忧这么乱下去会出事,便想出了这个办法。”
  
  康熙沉默,胤禛这些说法合情合理,他也发作不得。
  
  胤禛又道:“眼下皇阿玛身子未好,筹备的各项事宜便办得简便。今儿礼部已然上了折子,说道已是诸事妥当。儿臣问过了御医,说是皇阿玛如今这般,恐怕不能赶上典礼……”
  
  “……你这是让朕不必出席?”康熙反问。
  
  “皇阿玛,儿臣当然愿意皇阿玛能亲自主持典礼,可是皇阿玛的伤……”
  
  这事有利有弊,若是康熙亲自主持,便是昭告天下,在列祖列宗面前承认了胤禛的位置。可若是康熙出现了,这皇帝的威势便又重立起来了。
  
  康熙也想得明白,但胤禛连连提到一个他的伤病,倒是又让他惊觉,如今他这副气短虚弱的模样,便是他坐着,胤禛跪着,也怕显不出多少权威来,倒不如不去。
  
  康熙便冷冷哼了一声,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微微点了点头,“做得……不错,很好,朕就不去了。”
  
  胤禛道:“皇阿玛,您不必担忧,儿臣还有许多不懂的东西要依仗您。您只要安心养伤,这大清还等着您呢。”
  
  康熙神色莫测,冷淡地说:“有你这么个能耐的太子,朕不会担忧。”
  
  胤禛看着康熙脸上那些皱纹,那略显灰败颓唐的气色,一时说不出话来。康熙老了,他的皇阿玛老了。
  
  “待在这儿做什么,下去。”
  
  “皇阿玛……”
  
  康熙闭目养神,并不搭理他。
  
  胤禛觉得心中酸楚,此时此刻倒不是装假,眼中就湿润了,是他逼得眼前这人如此,是他心狠手辣去算计自己的亲阿玛……他先前得知康熙重伤时跟小九说得话还是说错了,他哪儿能不在乎康熙死亡呢。眼前这个瘦削的人,曾是他心里的天神,他曾以为这人无所不能,他尊敬他崇拜他,若有人胆敢来刺杀他,恐怕胤禛不假思索就挡在他身前了。
  
  可见那几日,他明明知晓胤禟要对付康熙,却不敢问不敢想,是多么的懦弱不堪,左右为难。得知胤禟不会害他性命,他是大松一口气。
  
  也许他心里还是恼了胤禟的,眼下胤禟故意甩手不理,将这乾清宫都交到他手上,就是要看着他决断。
  
  胤禛想得越多,脸上就越发魂断神伤,若是平日他倒也能控制住不露分毫,但此时康熙看过来时,他却不想去抑制。
  
  康熙转过来一看,发现床前胤禛跪着,竟是在低低哭泣,一时也怔然了。
  
  他去怀疑这个,气恼那个,冷厉地苛责胤禛,又有何用呢。诚然,这里头胤禛有不少动作,胤禛是自保也好,是进逼也好,都是伤着他这个皇帝的势力。康熙很应该气恨他。
  
  但,这又不是一两人造成的结果,而是千百年来这皇室朝堂里的故事就是这么讲的,一个病重的皇帝,一个连上朝都不得、批改奏章也无力的皇帝,还有一个是名正言顺、聪明能干的太子……
  
  就如那奔流向东,会逼着所有人一步一步去成就那个局面。
  
  康熙无比深刻地明白这个道理,因而看见胤禛哭泣得伤心,竟也生出异样来。一时也并未深想,就茫然不觉伸出手去,覆在胤禛头顶上。
  
  “真是个傻孩子,你当你还是三岁小儿么,这儿是什么地方,传出去了你这太子还当不当?”
  
  胤禛不想抬头,不想去看康熙,此时此刻他也说不话来哄骗这个人,“皇阿玛,您就安生养伤吧,好不好……好不好……”
  
  康熙沉默。
  
  胤禛觉得身上仿佛脱力一般,唯有茫然。
  
  就在胤禛以为康熙永远不会回答他的问话的时候,康熙却开口了,他低声一叹,“……那就养病吧。”
  
  胤禛得了这个回答,不知该欢喜还是警惕,他现在已经没了思索的精力,也听不出康熙这话的真假,他只是茫茫然地告辞离去。
  
  …………………………
  
  康熙和胤禛有过这一段对话之后,好几日康熙都没有召见胤禛,而胤禛来请安也寻了康熙睡觉的时候。
  
  又过了三日,康熙忽而发现这乾清宫里侍候的人换了好些个,他看得明白,心里也想的清楚,养伤期间这情绪便有些不好。
  
  唯一不变的,倒是梁九功还在,可康熙也懂得,即便这人还在,心却不一定在,这么想着,倒是不由变得满心苍凉得紧。
  
  “梁九功,你说朕做错了么?”
  
  “皇上,您没错,只是奴才有些愚见,就如太子所言,您眼下紧要的是好好养伤,旁的,自有人去处置。”
  
  康熙看也不看人那张熟悉的脸,只反问道:“你也叫他太子了么?”
  
  “奴才愚笨,只知那立太子的圣旨,是皇上亲口说的。”梁九功垂着头,低声道,“奴才……只是遵旨罢了。”
  
  “……是啊,你说,朕为什么要立那个圣旨?”
  
  “奴才不敢议论储君大事。”
  
  “你知道的,你在朕身边,有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