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的旅程-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调,许多撑着倦眼的人就在这里做那机器的帮手。那些是生产的利人的事业呀,但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试说从来的中国人生活
梁漱溟
(一)物质生活方面〃中国人虽不能像孔子所谓〃自得〃,却是很少向前要求有所取得的意思。他们安分知足,享受他眼前所有的那一点,而不作新的奢望,所以其物质生活始终是简单朴素,没有那种种发明创造。此在其结果之不好的一面看,则为物质文明之不发达,乃至有时且受自然界之压迫……如水旱种种天灾。盖此种知足的,容忍的态度,在人类初期文化……前所谓第一项问题(见第三章)还未曾解决时,实在不甚相宜,因为在此时是先要图生存的,当然不能不抗天行;又且物质上的不进步并不单是一个物质的不进步,一切的文物制度也都因此不得开发出来。此其弊害,诚不胜说。然在其结果之好的一面看,则吾人虽有此许多失败,而却有莫大之大幸。因为从此种态度即不会产生西洋近世的经济状况。西洋近百年来的经济变迁,表面非常富丽,而骨子里其人苦痛甚深;中国有著(西洋爱的苦痛,后面去说),虽然中国人的车不如西洋人的车,中国人的船不如西洋人的船,……中国人的一切起居享用都不如西洋人,而中国人在物质上所享受的幸福,实在倒比西洋人多。盖我们的幸福乐趣,在我们能享受的一面,而不在所享受的东西上,……穿锦绣的未必便愉快,穿破布的或许很乐;中国人以其与自然融洽游乐的态度有一点就享受一点,而西洋人风驰电掣的向前追求,以致精神沦丧苦闷,所得虽多,实在未曾从容享受。
(二)社会生活方面孔子伦理,实寓有他所谓契矩之道在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总使两方面调和而相济,并不是专压迫一方面的,……若偏欹一方就与他从形而上学来的根本道理不合,却是结果必不能如孔子之意,全成了一方面的压迫。这一半由于古代相传的礼法,自然难免此种倾向。而此种礼法因孔家承受古代文明之故,与孔家融混而不能分。儒家地位既常籍此种礼法以为维持,而此种礼法亦籍儒家而得维系长久不倒;一半由中国人总是持容让的态度,对自然如此,对人亦然,绝无西洋对待抗争的态度;所以使古代的制度始终没有改革。似乎宋以前这种束缚压迫还不十分利害,宋以后所谓礼教名教者又变本加厉,此亦不能为之曲讳。数千年以来使吾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威权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然虽在这一面有如此之失败不利,却是自他一面看去又很有胜利。我们前曾说过西洋人是先有我的观念,才要求本『性』权利,才得到个『性』伸展的,但从此各个人间的彼此界限要划得很清,开口就是权利义务,法律关系,谁同谁都是要算账,甚至于父子夫『妇』之间也都如此;这样生活实在不合理,实在太苦。中国人态度恰好与此相反:西洋人是要用理智的,中国人是要用直觉的……情感的;西洋人是有我的,中国人是不要我的。在母亲之于儿子,则其情若有儿子而无自己;在儿子之于母亲,则其情若有母亲而无自己;兄之于弟,弟之于兄,朋友之相与,都是为人可以不计自己的,屈己以从人的。他不分什么人我界限,不讲什么权利义务,所谓孝涕礼让之训,处处尚情而无我。虽因孔子的精神理想没有实现,而只是此古代礼法,呆板教条以致偏欹一方,黑暗冤抑,苦痛不少,然而家庭里,社会上,处处都能得到一种情趣,不是冷漠,敌对,算帐的样子,于人生的活气有不少的培养,不能不算一种优长与胜利。
(三)精神生活方面人多以为中国人在这一面是可以比西洋人见长的地方,其实大大不然;中国人在这一面实在是失败的。中国人的那般人与自然浑融的样子,和那从容享乐的物质生活态度,的确是对的,是可贵的,比较西洋人要算一个真胜利。中国人的那般人与人浑融的样子,和那淳厚礼让的社会生活态度,的确是对的,可贵的,比较西洋人也要算一个真胜利。至于精神生活乃无可数:情志一边的宗教,本土所有,只是出于低等动机的所谓祸福长生之念而已,殊无西洋宗教那种伟大尚爱的精神;文学如诗歌词赋戏曲,虽多聪明精巧之处,总觉也少伟大的气概,深厚的思想和真情;艺术如音乐绘画,我不甚懂,私臆以为或有非常可贵之处,然似只为偶然一现之文明而非普遍流行之文化。知识一边的科学,简直没有;哲学亦少所讲求,即有甚可贵者,然多数人并不作这种生涯;社会一般所有,只是些糊涂浅拙的思想。所以这种种看去,这一面的生活,中国人并没有作到好处。只有孔子的那种精神生活,似宗教非宗教,非艺术亦艺术,与西洋晚近生命派的哲学有些相似,或者是个作到好处的;惜乎除中间有些萌动外,没有能够流行到一般社会上!三种人生态度
梁漱溟
〃人生态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出世〃与〃入世〃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分析:人生态度之深浅、曲折、偏正……各式各种都有;而各时代、各民族、各社会,亦皆有其各种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笼统,而究难免于笼统。我们现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过是比较适中的办法而已。
按三分法,第一种人生态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谓人于现实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第一种人生态度(逐求)、能够彻底做到家,发挥至最高点者,即为近代之西洋人。他们纯为向外用力,两眼直向前看,逐求于物质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实甚伟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称赞。他们并且能将此第一种人生态度理智化,使之成为一套理论……哲学。其可为代表者,是美国杜威之实验主义,他很能细密地寻求出学理的基础来。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得人生太无意思。如此,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尽『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最能发挥到家者,厥为印度人:印度人最奇怪,其整个生活,完全为宗教生活。他们最彻底,最完全;其中最通透者为佛家。
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表示之。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在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之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故谓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处我特别提出儿童来说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郑重〃一词似太严重。其实并不严重。我之所谓〃郑重〃,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郑重〃即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无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几与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确有分别。此系言浅一层。
更深而言之,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这条路发挥得最到家的,即为中国之儒家。此种人生态度亦甚简单,主要意义即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此话虽平常,但一切儒家之道理尽包含在内:如后来儒家之〃寡欲〃〃节欲〃〃窒欲〃等说,都是要人清楚地自觉地尽力于当下的生活。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催『逼』,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引诱向前生活,为被动的、逐求的,而非为自觉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即以欲望为逐求的、非自觉的,不是尽力量去生活。此话可以包含一切道理:如〃正心诚意〃、〃慎独〃、〃仁义〃、〃忠恕〃等,都是以自己自觉的力量去生活。再如普通所谓〃仁至义尽〃、〃心情俱到〃等,亦皆此意。
此三种人生态度,每种态度皆有浅深。浅的厌离不能与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将此三者排列而为比较,当以逐求态度为较浅;以郑重与厌离二种态度相较,则郑重较难;从逐求态度进步转变到郑重态度自然也可能,但我觉得很不容易。普通都是由逐求态度折到厌离态度,从厌离态度再转入郑重态度,宋明之理学家大多如此,所谓出入儒释,都是经过厌离生活,然后重又归来尽力于当下之生活。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于佛家,最后方归于儒家。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生活中的幸福
黄丽
小时候听长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寒冬,一个财主的公子和一个非常柔美贤淑的女子完婚了。新婚没有几日,这公子就觉得夫妻生活很是乏味,要休妻。老财主不准,公子就和其妻常常打闹。
一日晚饭后,公子打完了妻子又把室内的家什砸了一堆,长啸一声悲怆地说:〃我的命好苦啊!〃其妻将身子委顿在墙角里伤心地哭泣。此时,他俩便成了这个世界上不幸的人。
这时,一个衣衫槛饥肠辘辘的乞丐悄悄走到财主的马棚里。乞丐偷吃了喂马的豆饼,肚子不饿了;用马粪把自己的身体堆起来,身上也不冷了。还感到头上有些凉风,就把旁边一个给牲口喂食的瓢扣在头上,于是头上的凉风也没有了。乞丐觉得自己此时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悠悠然唱起了小曲儿。最后竟然慨叹:〃我身披马粪头载瓢,丢下那些穷哥们可怎么着?〃
人的幸福,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感觉所赋予的。其实,幸福的感觉是属于自己的。而幸福却总有一个后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