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面对面的杀戮-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衣主教欣斯利,《和平的规约及其他战时讲演》(伦敦,1941),页7,1939年12月19日广播稿。
第二部分:武士迷思武士迷思 9
最重要的,这些杀伤方式凸显了个体在抹杀个性、技术驱使的现代战争中的无力。因为看不到个体,许多战士厌烦了让人心灰意冷的机械炮击,转而向往一种更个人化的杀戮。乔治·科帕德,《扛着机枪去康布雷》(伦敦,1980),页42;亨利·达令坦爵士,“希腊来信”,1915年6月5日,页41,利德尔·哈特中心藏;科林兹比·道森,《战壕荣光》(伦敦,1918),页74;史蒂芬·格雷厄姆,《近卫团的列兵》(伦敦,1919),页78;锡德·肯普,“追念:西肯特皇家第六军团在1914—1916”,页41,帝国战争博物馆藏;W。柯尔比,“1917康布雷之战”,页98,帝国战争博物馆藏;W。克温坦,“自传”,页53,帝国战争博物馆藏;多萝西·斯科尔兹,“书信文件集”,E。威廉斯日记,1914年9月22日条,威根档案馆。陆军上尉M。D。肯尼迪是这样说的:
旷野作战,至少还可以真枪实弹地干一架。堑壕战是第一次出现,你根本没法施展。一直在开阔的平地上操练的部队,老在战壕里窝着肯定会感到憋闷。平地作战不至于没有还手机会,无论是敌是我,是伤是亡,大家都不耍心眼,要打就光明正大。做官的也好,当兵的也罢,图的不就是痛痛快快“打一架”吗?陆军M。肯尼迪上尉,“金钱的感召”,1931年,页96,帝国战争博物馆藏。
这就点出了白刃战深受士兵欢迎的原因。比如在皇家恩尼斯基伦燧发枪团服役的查尔斯·塞西尔·米勒就曾说,在无人地带赤手空拳地打“真是过瘾”,他直言“被几英里远的地方呼啸而来的金属家伙撕成碎片的感觉就差得远了”。查尔斯·米勒,“印度驰书致在英国的女儿”,页20,帝国战争博物馆藏。类似的,在1915年5月4日写给姐姐的一封信中,(在皇家芒斯特燧发枪团当兵的)盖伊·沃恩弗德·南丁格尔提到了短兵相接时的兴奋劲:“太过瘾了”,他写道,“我们眼里只有敌人,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尖叫起来。不用打冷枪了,大家都如释重负。”陆军盖伊·南丁格尔上尉,“1915年书信集”,致姊书,1915年5月4日寄自加利波利,帝国战争博物馆藏。
南丁格尔之所以厌恶狙击,是怕没打照面就遭人暗算。另一方面,放冷枪的人却可以得到满足,因为“敌明我暗”。狙击是一种很“个人化”的杀伤方式:它要求杀手“直视”目标。关于远距离射击前的“直视”也就是瞄准,见维克托·里基茨,“从军记”,页34,帝国战争博物馆藏。在通常无法让人展示个人技术的战场上,这是不多的一个机会。H。黑斯克思普理查,《在法国放冷枪》(伦敦,1920),页63。或见陆军E。高德森上尉,“日记”,第5本,页1,1916年11月16日条,帝国战争博物馆藏;艾恩·艾德里斯,《我们非打不可吗?》(悉尼,1939),页147;默多克·麦高纳果,《即刻进攻:突击四队的故事》(伦敦,1954),页124。狙击手如F。德马格瑞知道“其中的门道”:对付德国兵,或是奇袭,或是智胜,所以特别得意。他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无人区,心里“特踏实”,兜里还揣着女朋友写来的情书(他管这些叫自己的“铠甲”)。F。德马格瑞,“为了纪念”,页2—3,帝国战争博物馆藏。不论什么战场传奇,有两点必不可少:个人的英勇和施展的机会。
士兵喜欢单打独斗,还有另一层原因在。在所有战法中,狙击是和打猎最相像的。1899年征召欲派往南非的神枪骑射队时,要的就是苏格兰鹿苑雇佣的人高马大的追捕手、猎人和看守。亨利·塞顿卡尔,《武装动员1900—1901》(伦敦,1902),页31。好的狙击手多是乡下出生,似乎已成共识,最好还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因为这样的人最可能有过捕猎经验。战争部,《关于堑壕战致步兵将官书》(伦敦,1917),页41及战争部,《狙击》(伦敦,1951),页1。话说到底,狙击是狩猎的另一种形式,不过猎物会还手罢了。陆军N。阿姆斯特朗中校,《野战技巧、狙击枪法及情报工作》,第5版(奥尔德肖特,1942),页4及15;陆军H。黑斯克思普理查少校,《在法国放冷枪,及侦察员、观察员和狙击手的科学训练方法》(伦敦,1920),页37;《狙击、侦察及巡逻》(奥尔德肖特,出版年份不明),页1。但他们也不会比“没有装甲的野味”厉害到哪儿去。陆军上校洛德·科特兹洛序,收陆军N。阿姆斯特朗中校,《野战技巧、狙击枪法及情报工作》,第5版(奥尔德肖特,1942),页Ⅶ。杀伤人数成了相互竞争的标尺,同时也是傲气的源泉,就像狩猎归来“捕杀”的鹑鸡数是吹嘘的资本一样,麦克斯·普劳门1919年时宣示道。麦克斯·普劳门,《战争和创造冲动》(伦敦,1919),页8—9。某次狙击训练中,步枪手赫伯特·W。麦克布赖德不无讥讽地说:“既然不能拿印第安人作靶子,(练狙击)最好的办法就是追捕野物了。”赫伯特·麦克布赖德,《步枪手从军》(北卡罗来纳,1935),页30。另见战争部,《步兵训练——卷一:步兵排武器手册第十,狙击,1951》(伦敦,1951),页3。
第二部分:武士迷思武士迷思 10
也有人把空战比作“打猎”。见沃尔特·布里斯科,《少年空中英雄:从学龄男生到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得主》(伦敦,1921),全书各处;空军D。克鲁克上尉,《喷火式战机驾驶员》(伦敦,1942),页41—42;空军阿索尔·福布斯中校、休伯特·艾伦少校,《飞行员小伙子们》(伦敦,1942),页97;E。肯尼迪教士,《不朽的第七师随军记》,第2版(伦敦,1916),页114;T。帕特森,《战争、作业中的精神面貌:军队管理新法》(伦敦,1955),页88。飞行员第一次出征,叫“初次接受血的洗礼”。引自约翰·比德,收加文·莱尔(编),《空战文选1939—1945:切身体验》(伦敦,1968),页278。另见C。格雷,《英国战机》(伦敦,1941),页3—4。地面上的看客会以 “回合”来记述两选手在空中的战斗。《在加拿大第一分遣队的日子》(多伦多,1915),页76—77。“古时的战争之乐”可以在战机上体会到,因为它迅疾、灵巧。莱斯利·桑德斯中尉信,1917年3月4日,收劳伦斯·豪斯曼(编),《阵亡英军书信集》(伦敦,1930),页231。他于六天后阵亡。罗德里克·克里斯霍姆在二战中是一名夜机飞行员。1942年,他击落了一架海恩克尔飞机,之后他反思这种打法
就像捕猎大家伙,满心都是个人成就。打下之后会庆贺敌人少了架轰炸机,但在当时会为自己的战功而得意。罗德里克·克里斯霍姆,《夜幕》(伦敦,1953),页73。另见71。
如此吹捧飞行员,意味着奖励也是针对个人的,尤其是当天“中头彩”的飞行员。海克特·伯莱索,《战事报告:一战机驾驶员的故事》(伦敦,1943),页45及58及卢·德伦多,《……击落米格:空战越南》(卡罗尔坦,1974),页17。
如此看重个人技术,会使飞行员间不论国籍而相互尊敬,在战争初年尤其如此。海克特·伯莱索,《战事报告:一战机驾驶员的故事》(伦敦,1943),页133;沃尔特·布里斯科,《少年空中英雄:从学龄男生到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得主》(伦敦,1921),页50;《全员军训——不!》(出版地点不明,1919),页8。1918年诸圣日在兰坦小隐修院布道时,弗兰克·伯特兰·梅里韦瑟以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作开场白,这是关于英国王牌飞行员艾伯特·保尔上尉的。并且告诉教众他讲的是“往昔”的一场单打独斗,双方都是勇士。一天,他说,保尔发现他的老对手(德国王牌飞行员马克斯·殷麦曼)正在对面战壕里,于是飞临德军阵地,扔了张传单,点名下午两点要和殷麦曼“单挑”,并保证英军高射炮不会开火,相信殷麦曼也能让德军做到。约定的时间一到,所有大炮都安静下来,两军将士看他俩在半空斗法。结果保尔赢了,在英军欢呼声中他飞临殷麦曼坠机的地方,等地面的人把他的尸体从残骸里抬出来,从空中丢下了一个巨大的花环。该故事的一个版本,见弗兰克·梅里韦瑟,《傲视死亡:关于一个勇士之死的几点想法》(伦敦,1918),页14—16。该故事——虽然众口流传——纯属虚构。沃尔特·布里斯科给保尔作的传证实,击中殷麦曼的并非保尔:《少年空中英雄:从学龄男生到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得主》(伦敦,1921),页62—63。二战中也有类似事情发生。驾驶员保罗·里奇看到自己刚击中的一架飞机螺旋下栽时,不禁怔住了:
我下意识嘟哝着,“哦上帝,这太惨了!”只见机尾转向一边,接着就脱落下来,此时机身已被火焰吞噬。再下面,好不容易才看见边上打开个白色的降落伞。我长舒了一口气。还好。
敌机飞行员后来被俘虏了。里奇说,“大家都觉得他在空中的表演特别精彩,其精神我们都很钦佩,为此决定把他待作上宾,请他和我们一起用餐”。说到做到,他们用当地最好的饭菜招待了那名德国飞行员,又给他找来最好的衣服。保罗·里奇,《战机驾驶员:法国战事的个人记忆》(伦敦,1944),页11及42。与之类似,空军中校罗兰·博蒙特在不列颠战役中也不忍心击毙自己打下的一名德国飞行员。“看过他刚才展示的美妙技术,我实在不忍心向他开火。”他自辩道。那名飞行员于是得以炸毁自己的战机,在向博蒙特行礼后束手就擒。空军中校罗兰·博蒙特的日记,收爱德华·兰奇贝里,《迎着太阳:空军中校罗兰·博蒙特的故事,英国优异服役勋章、英帝国勋章、英国空战有功十字勋章获得者》(伦敦,1955),页56—57。
第二部分:武士迷思武士迷思 11
个人介入不止于此。沉迷于神话的武士除了屠戮轮廓清晰可辨的个人,还把武器也人格化了。“米格战机”(苏联造,北越军队普遍使用)可以被“谋害”,好像它们有生命一样。见卢·德伦多,《……击落米格:空战越南》(卡罗尔坦,1974),全书各处。这种人格化的情形在坦克战中也有。经常会说起“毁掉”一辆坦克,就好像在说人一样:见安东尼·厄文,《步兵军官:个人纪事》(伦敦,1943),页62—63及无名士兵访谈,收巴里·布罗德富特,《战时岁月1939—1945:全体加拿大人的回忆》(安大略,1974),页3。子弹打中对方飞机,高射炮手会说看到“敌人晃了下,向上蹦了蹦,蹒跚了一阵,接着就打起滚来”。博伊德·凯布尔,《空军战士》(伦敦,1918),页24。有着“长长机腹”的梅塞施米特式战机被径称为“德国佬”。艾伦·米切尔,“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得主、中士飞行员詹姆斯·艾伦·沃德”,收德里克·唐吉(编),《岁月流逝》(伦敦,1942),页11。人与机器没有区别,甚至可以互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