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言行要到位-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事实说明,任何情况下只要善于诱导、攻心有术都可能达到目的。
日本兵们虽然被灌输了满脑子的武士道精神,但他们毕竟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好莱坞这个梦幻世界早就通过一部部美国电影占据了他们心,难怪这一诱人许诺,对生死都不在乎的日本兵来说具有超凡的魅力。看来要想打动人,就得有能打动人的许诺啊。
约翰的公司正值生意兴隆之际,忽然因一件意外的事件濒临破产。约翰回到家中,痛哭流涕,想到这20年的艰难创业即将毁于一旦,他的精神陷入极端绝望的境地。他不吃饭不睡觉,头里满是『自杀』的念头。妻子琼开始也和约翰一样悲痛欲绝,但她看到约翰的样子,明白该是自己拿出勇气的时候了。她一遍遍地劝慰约翰,说些〃忘记这一切,从头干起〃的鼓励话。但约翰好像没有听到,依然沉湎于自己的绝望心境中。琼看到正面的劝慰不能奏效,心中一动,计上心来,她坐在约翰的身旁,大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诉说起今后生活的可怕。〃你的公司破产了,我们这个家可怎么办,两个孩子的学费怎么筹,我怎么和孩子们去解释,他们将不能和同学一起去度假。〃琼哭得那么伤心,约翰在妻子的哭声中从『迷』茫的状态下慢慢清醒了过来。他想起了自己对妻儿的责任,想起这个打击也同样降临到了家人身上。他立刻收起了悲伤,对琼说:〃不要难过,我们重新开始。〃琼笑了,对约翰说:〃看来得要扮演被安慰者才行。〃
琼在紧要关头用计谋鼓起了约翰的勇气,约翰最后拚出全力保住了公司。
约翰的重新振作可以说源于他妻子的效果,因为有时正面的劝导往往会产生一种相抵触的副面作用,而反之则不然。
6直话曲说,讲点智慧
当一个人的尊严受到威胁的时候,他很难跟你合作。所以在与人交谈时,切忌语言过直,因为过直的话语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会给沟通的双方带来一定的隔阂。
在人际往来的过程中,许多人常常会标榜自己是个〃直肠子〃,凡事有话直说。但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言语的交流,却常是〃曲则全〃,有话直说反而是最不可行的。
〃有话直说〃,有时候只会让人下不了台。不管是上对下、或是下对上,说话的时候,稍微地迂回曲折,让听的人有思考、斟酌的时间,反而能够达到〃事缓则圆〃的皆大欢喜的结局。
说话是门艺术,懂得说话艺术的人知道,轻话不可重说,会造成分化效果的话不说,会伤人自尊的话不说。如果一定得〃说清楚、讲明白〃,仍必须谨记,〃话不可说绝〃、〃不说最后一句的重话〃的原则,给对方留点余地,给自己留点口德和风度。
美国著名的政治、实业、发明家富兰克林,早年也是个〃有话直说〃的直肠子。然而,他发现自己这样的行事作风,不仅常常得罪人,也使得做人、做事都窒碍难行。在朋友的谏阻,以及一番反省后,他给自己立下了个规矩,当自己的意见与他人相左的时候,不可直接地与他人冲突,或总是坚持自己才是正确的。
他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些斩钉截铁的字眼,诸如:〃一定〃、〃无疑〃等等,而以〃我相信〃、〃我想〃、〃我猜想〃,或是〃目前看起来是这样〃来取代。当他发现任何错误时,他也绝不容许自己立即享受与人对立的快感,反而会温和地告诉对方:如果在某某情况下,他的意见可能是正确的,不过目前的状况看来并非如此。
很快地,富兰克林发现了这种态度改变所带来的好处。因为,如此一来,即使他在立场、意见上与人有所对立的时候,谈话仍然能够愉快地继续下去。也因为他提出意见的方式令人较易接受,减少了争执,而一旦自己有错误的时候,也不像以往那样觉得丢脸。同样的,当他有时提出正确意见的时候,他人也能够放弃自己的成见来接纳、采用。
这种开始时须费力扭转自己个『性』的模式,随着时日的过去,越来越轻松自在。并且在之后的50年内,富兰克林不再听到由自己嘴边溜出的武断话语。他认为,他之所以能够担任公职,成功地成为议会的一员,让种种的法案顺利推行,实在应该归功于早年自我训练于自律的习惯。尽管与一般辩才无碍的人比较起来,富兰克林偶尔用字迟疑、辞不达意,但重要的是,他总能够持有自己的论点,并且成功地推展,让人接纳。
〃事缓则圆〃、〃曲则全〃的智慧,虽然古老,但的确有用。
当然,这种技巧的练就需要平时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很漫长而又艰巨的过程。在这一历程中,只有持之以恒,坚定自我信念,才能在改变思维、说话定势的道路上取得最终的胜利。
言行要到位 第二章说话不要太白
说话的魅力在于有悬念,如果说话的内容毫无神秘感可言,那么说话的本身也就没有了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平常说话时,要注意说一说二不说三,让其中的部分内容处于模糊的猜测阶段。
也许你喜欢将谈话明朗化,也许你认为人们交谈应该坦诚以待,不应该存在什么虚伪,但事实往往相反。在涉及到私人利益或公司利益时,人们总会背离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而说出几句胡话来,因为偶尔的几句模糊话反而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自己从频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逃脱出来,求得心灵的片刻喘息,当然要使说话白而不过是需要讲点技巧的。
1说一说二不说三
说话的魅力在于有悬念,如果说话的内容毫无神秘感可言,那么说话的本身也就没有了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平常说话时,要注意说一说二不说三,让其中的部分内容处于模糊的猜测阶段。这时我们用的最多的就是所谓的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因为〃模糊〃,因而具有伸缩『性』、变通『性』,因而当遇到在一定条件下很难解决的问题时,变不可能为可能,使不相容的问题,变得相容和一致。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三个考生进京赶考。路上,问一个算命先生,他们三个中谁能考中。算命先生闭着眼向他们伸出一个指头,却不说话。考生们莫名其妙,想追问个究竟,算命先生还是伸出一个指头作为答案。
考生走后,算命先生的徒弟问:〃师父,他们之中到底是谁中?〃
算命先生说:〃中几个已全说了。如果只中一个,那么我伸的是一个指头;如果中了两个,那我的一个指头是说其中有一个不中;如果是全中了,我的一个指头是说一齐中。〃徒弟说:〃如果三个人全不中呢?〃〃那么,就是一个也不中。〃
三个考生赶考可能会有四种结果:中一个、中两个、或全中、或全不中。算命先生模糊的回答,无论哪一种可能都对。考生的问题是不能回答正确的,而模糊语言却能变不可能为可能,变不相容为相容。
模糊语言的伸缩『性』和变通『性』,往往可以使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重大的〃外交突破〃。基辛格在这方面是行家里手。中美联合公报,求同不存异,公开双方分歧,但在台湾问题上有了突破,靠的也是模糊,公报说:〃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美对此不持异议。〃这句话,具有极大的伸缩『性』和变通『性』,照顾了相关各方的处境,使双方都能接受,模糊法的应用及妙处人所共知,但有一点必须明确,该模糊的地方要模糊,不该模糊的地方则不能含糊,其间大有文章。
从心理角度来看,模糊暗示要比明确命令更有效果,因为模糊暗示所调动的是被暗示者的自身积极『性』。在所有模糊暗示法中,自言自语这一手法是最为巧妙的。
某企业的负责人,是常发出这种有意识的自言自语的人。他身居企业要职,个子长得瘦小,人又老实,表面上看起来不像个经理的样子。也许他自己也认识到这一点,认为〃我不论向部下下任何命令,大家都因为不把我看在眼里,而不听从我的命令。〃所以他就想出这种自言自语的策略。
例如夏天冷气开得太大,以致室内的温度太低,一般人会命令说:〃你们哪一个人去把冷气调小一些。〃可是他并不这么做,只是摩擦着手自言自语道:〃怎么这么冷啊?〃他连续这么说了两次后,坐在他邻近的女孩就自动去把冷气调小了。又如迟到人多的时候,他会边走边自言自语:〃怎么大家不早点来呢?〃倘若有人在办公室里聊天,以致工作效率不高,他也会喃喃自语道:〃早点完成工作就可以早点回家。〃长期以往,企业的员工对他这种自言自语都心领神会,从而避免了许多正面的冲突和让人尴尬的场面。
模糊探询法的好处还在于它适合于对付那些『性』格较为刚强而又好胜的成功者,因为这类人常常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欲望。
很久以前,美国有一位记者要探询胡佛的政见。但是想尽了办法,这位未来的美国总统仍始终一言不发。他们同坐在一节车厢里,沮丧的情绪笼罩着这位以善于探听政界要人言论著称的记者。这时火车窗外出现了一片新开垦的土地。这位记者故意自言自语地说;〃想不到这里还是用锄头开垦土地呢?〃
〃胡说!〃坐在一旁沉默得可怕的胡佛突然开腔了:〃这里早就用现代化的方法代替那种『乱』垦『乱』伐了!〃
接着便大谈起垦殖问题来。结果呢,这位记者满载而归。不久,《胡佛谈美国农业垦殖问题》的消息就见报了。
这位记者用了一个自言自语的小策略,使得像胡佛这样的职业政客也不自觉的上了当。由此可见,模糊探询法确实有其可用之处。
2藏起明白说糊涂
你可以用眼『色』、语调或手势代替语言示意某人的不对。如果你直接说他不对,你想他能接受吗?绝对不会,因为你说话时就已经伤了他的自尊心。
这样做,他可能要报复你,但他绝不会改变自己的见解。你可以用柏拉图和康德的所有逻辑观点来说服他,但未必能使他改变主张,因为你伤了他的感情。
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这样话开头:〃我来给你证实一下〃。这不好。这实际上等于说:〃我比你聪明。我跟你一说准能让你改变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挑衅行为。它能使对方在你刚同他谈话时就有反对你的意见。
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你也难以改变别人的主张。何必自找难堪呢!如果你论证些什么,你就要尽量使人不知道你的意图。说得巧妙点,不要让对方发觉你是在试图说服他。
假如某人提出一个主张,你认为不对或确信是错误的,再好不过的方式是这样对他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的看法可能也是错误的,我是经常犯错误的。如果我哪里说得不对,请你给予纠正。咱们共同分析一下。〃这是很有魔力的话。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反对这种说法。
倘若你勇于承认自己难免犯错误,就永远不会陷入窘境,也会使对方像你一样开诚布公,促使他承认自己也难免犯错误。
假如你明明知道某人有错误,于是就直截了当地给他指出,那结果会怎样呢?
c先生是纽约市的一位年轻律师,前不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