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康德哲学诸问题-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理性根据充足理由律,把一切个别知识都看作是由直达最终的无条件者的无限条件序列所产生的,这种看法本身不是知识,而只是对知识的调节(regulieren,或译〃范导〃)。所以理性是在先验辩证论中给形式逻辑的〃辨谬篇〃奠基,即区别什么是形式逻辑的单纯技术上的失误,什么是本质上不可避免的错误(〃幻相〃),以及我们如何能够不为这种错误幻相所迷惑。理性由其本性的批判而发现,它对无条件者的追寻虽然作为知识来看是错误的,但从实践的意义上说却是人类不能不如此(作为〃自然倾向〃),而且应当如此的,之所以〃应当〃,是因为这种倾向最终指向的是道德信念和宗教信仰。至于知性和判断力,则前者是用能动自发地产生纯粹知性概念的先验主体(先验自我意识)而为形式逻辑的概念奠基,使之成为有真实对象的概念(而不仅仅是空洞的〃摹状词〃即所谓description);后者同样把判断归结到它的基础即〃判断力〃,它是一种以感性的〃时间图型〃为中介而把概念运用到经验对象上去的先验能力。

总的来看,所谓〃奠基〃就是把形式逻辑中只表现为抽象形式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都引回到它的发当然,康德并不否认理性的推理形式在知性进行具体的经验认识时(如在自然科学的发现和阐述中)也有其不可缺少的有效性,但由于这种运用总是片断的(从一个给定的大前提出发进行推论),是从属于知性判断的法规的,因而并不能真正贯彻理性本身的法规。只有运用理性的概念即无限的〃理念〃来进行的推理才完全贯彻了理性的法规,即一直追溯到无条件的东西,但这已经超出了科学知识的范围。


(四)康德先验逻辑的历史定位

西方形式逻辑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发展了两千多年,已经成为一套成熟的精密科学体系,直到康德才将它奠基在先验逻辑的认识论基础上,这是康德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然而,追溯康德思想的历史渊源,我们发现其实这一贡献只不过是向古代逻辑思想的发源地的回复。古希腊逻辑思想直到亚里士多德以前,乃至于在亚氏本人那里,都并没有作为纯粹的形式思维而从认识论和本体论中分化出来。例如早已有人指出〃思想的形式化并没有使他(指亚里士多德)对逻辑联系作出形式主义的解释,因为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思想形式只有作为认识的工具、作为反映现实联系的各个思想要素的联系或各个思想间的联系,才有意义〃,所以〃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具有哲学认识论的性质〃。

后来的形式化的逻辑其实本来就是从与认识论不可分的逻辑思想中分化出来的。至于康德用〃先天综合判断〃的主体能动活动来解释的逻辑系词〃是〃,则更是从词源上就来自于主体的能动活动。如陈村富先生指出,希腊文的〃是〃的词根elIm本来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能运动、生活和存在〃的意思。

亚里士多德把〃作为是的是〃解释为〃个别实体〃,又把个别实体解释为能动的〃形式〃,不是后来的抽象形式,而是具有能动的〃实现〃(energia)活动的形成力量,也隐约可以看出希腊传统的这种影响。康德则首次通过〃能动的联结〃恢复了〃是〃这个词作为〃联系词〃和作为最本源的认识活动这两种语感的统一。康德的这种思路对后世辩证逻辑的产生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启示。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第一个范畴〃有(即〃是〃)被看作是一种〃决心〃当前现有的只是决心(人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任意独断,即是人们要考察思维本身。〃而〃有〃、〃无〃、〃变〃则是植根于〃有〃的概念本性之中的自我否定、自我建立的能动过程。黑格尔甚至把与〃有〃直接同一的〃无〃称之为〃自由〃无的最高形式独立地来看,应该说是‘自由',但是,当自由在自身把自己深化到最强烈的程度,本身也成为肯定性,甚至成为绝对肯定性时,这种自由就是否定性。〃

无疑,〃有〃(〃是〃)本身在黑格尔那里成了一切自发的能动性之源,因而成了万物的本源。至于形式逻辑,在黑格尔那里虽然没少受到猛烈的批判,但这种批判主要是针对其自我评价和运用方式的,而不是针对形式逻辑本身。相反,在黑格尔本人的逻辑学中形式逻辑占有自己合理的位置,即在〃概念论〃的〃主观概念〃部分,他对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都进行了立足于辩证逻辑之上的解释和发挥。如他说〃研究概念的逻辑学通常被理解为单纯形式的科学,以为它涉及的问题在于概念、判断和推理这样的形式本身,而完全不在于某物是不是真的;但某物是不是真的,却完全取决于内容。……这些逻辑形式作为概念的形式反而是现实事物的活生生的精神。〃

当然,黑格尔把康德的主体能动作用大大推进了一步,即不是主体(〃先验自我意识〃)自发地产生出概念,并通过〃联结〃的能动综合作用把概念和感性表象统一在一个判断中;而是概念本身就具有内在的动性,它能够把自己〃原始分割,(urteilen)为判断的两端,并正因此它才能够使这两端又具有统一性的联结关系。

因此他对联系词〃是〃的看法也有所不同于康德〃系词‘是'来源于概念在其外化中自相同一的性质〃,而不是判断的双方的一种〃结合〃。如〃当我们说‘这朵玫瑰花是红的'或‘这幅画是美的'时,这并不是说我们从外面把红加给这朵玫瑰花或把美加给这幅画,而是说红和美是这些对象固有的规定。〃

它说的其实是这朵玫瑰花〃红着〃或这幅画〃美着〃(如海德格尔所说的:Weltweltet,即〃世界世界着〃)。然而,黑格尔毫不隐晦地承认康德对他的影响:对各种不同的判断不仅应该看作是一种经验的多样性,而且应该看作是一种由思维得到规定的总体i而康德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他首先提出了这个要求。康德根据他的范畴表的格式,把范畴划分为质的判断、量的判断、关系判断和模态判断,虽然他所提出的划分一方面由于这些范畴的格式的单纯形式的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它们的内容,而未能被认为令人满意,但给这种划分奠定基础的毕竟是真正的观点,即逻辑理念的普遍形式本身规定了各种不同的判断。显然,在黑格尔看来,康德根据其范畴来规定判断的形式是一个〃伟大的功绩〃。但黑格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既然判断是基于范畴,那么知识的真正发源地就不是判断(以及康德所谓的〃联结〃),而是概念本身。判断的形式〃并不适合于表现思辨的真理〃。

康德的〃先验逻辑〃正是由于还动摇于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之间,所以他没有理清形式逻辑和先验逻辑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完全把握概念的性质。他的知性概念(范畴)一方面已经是思维主体即〃自我意识〃的能动自发性的体现,是统摄感性杂多的活动;但另一方面又还只是经验知识中的先天形式因素,是一种硬的认识框架。真正做到〃使逻辑的枯骨,通过精神,活起来成为内容和意蕴〃的,是黑格尔。胡塞尔则从另一个方向发展了康德的先验逻辑,即在现象学的〃先验还原〃的基础上,先将范畴扩展到包括一切表象(如〃红〃、〃空间〃、〃价值〃等等),构成一门〃纯粹逻辑学〃或〃形式本体论〃之后,再用这种意义上的〃先验逻辑〃来为形式逻辑奠基。所以胡塞尔主张把逻辑追溯到谓词判断在生活世界中的起源及其〃产生意义的作用〃,以建立一门〃逻辑谱系学〃,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形式逻辑及康德的作为认识论的〃先验逻辑〃,而且〃还应包括实践经验和心绪经验,以及在意愿、评价、着手行动中的经验活动,这种活动给自己造成了实践交往、评价等等的亲密性视域〃。这样,〃逻辑谱系学在这种总体视域中得到了理解并在自己完全的、广泛的意义上被接受而成为了先验逻辑〃。

在胡塞尔看来,康德的〃先验逻辑〃不仅局限于认识论,而且仍然属于〃实质本体论〃或〃实质逻辑〃,而只有把实质的东西放进括号里〃存而不论〃,先验逻辑才能成为真正的有关世界(包括在科学知识、道德评价、审美鉴赏、宗教信仰、生命体验等等中显现的世界)之可能性的形式条件的逻辑。胡塞尔去掉了康德〃先验自我意识〃的心理学和人类学含义,但保留了它的能动性即〃意向活动〃的含义,并以此来构成科学知识(及其他意识活动)的可能性条件,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他承认〃我给纯粹逻辑规定的目标从根本上说与康德知识批判的目的是一致的〃。但这样一来,胡塞尔所谓〃意向活动的能动性也就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活动,或者说,他把康德先验逻辑所余留的形式主义的不彻底性进一步推向了彻底的形式主义。因此我们不仅可以把胡塞尔的先验逻辑看作一种扩大了和改良了的(康德先验逻辑意义上的)认识论,而且可以看作一种扩大了和改良了的形式逻辑。同时,正如康德的逻辑学思想后来分化为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本体论方向和以新康德主义马堡学派的那托尔普为代表的科学逻辑方向一样,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也在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形而上学和一些分析哲学家所代表的语言分析哲学那里得到了不同发展方向延续。


II。康德的〃先验〃与〃超验〃之辨

众所周知,康德对〃先验的。。(transzendental)和〃超验的。。(transzen dent)这两个中世纪哲学的同义词作了他自己特有的严格区分。但长期以来,这种区分也曾遭到一些研究者的质疑。

如康浦?斯密NonnanKempSmith)在其影响很大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一书中,在详细辨析了这两个词的含义之后说〃我们可以提到理性的理念来例证先验的与超验的两者之间的区别。理念作为只是限定性的,就是说,作为在知识的追求中鼓动着悟性(按:即‘知性,)的一些理想,它们是先验的。

作为组织性的来解释,就是说,作为代表绝对的东西的,它们是超验的。然而纵然这区别是基本的,而康德使用其专门名词时是这么不谨慎,他时而把先验的用为在意义上恰恰是超验的之同义词。这是常见的〃,然后他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详后)。自此,康德对这两个术语的用词之〃不谨慎〃就似乎成了定论。牟宗三先生沿袭了这一说法,在其《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中对这两个术语(他把transcendental译作〃超越〃,把transcendent译作〃超绝〃或〃超离〃)作了一番自己的解释之后(这番解释比斯密的解释更加混乱),断言〃但超越与超离的区别(按:即‘先验与超验的区别),康德本人也常不严格遵守,此处用transcendental,其实就是transcendent的意思,此即超离、超绝。说超越的观念性实即超绝或超离的观念性。〃

这里实际上已经完全取消了两个词的区别。〃先验的观念性〃,以及与此相连的〃先验的观念论〃(或〃先验的唯心论〃),是康德对自己整个〃先验哲学〃的称呼,是对〃先验〃一词的最基本的用法。

如果说在这里都没有和〃超验〃(超离或超绝)一词严格区分开来,那康德区分就完全是多此一举了。我与杨祖陶先生在我们合著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一书中也未澄清这个问题,虽然不至于如此无视康德的这一区分,但无形中也受了这种影响,即认为康德的〃先验的运用〃这一说法〃实质上也就是一‘超验的运用'〃,并说〃由于‘先验的'、‘先天的'、‘超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