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刚跨出国门,朴趾源就对边境对面的中国城镇大为羡慕。“屋脊穹崇,门户整齐,街巷平直。两沿若引绳然,墙垣皆砖筑。乘车及载车纵横道中,摆列器皿皆画瓷,已见其制度绝无村野气。”

  朴趾源突然心情大坏,竟想立刻转身回国。“忽然意沮,直欲自此径还,不觉腹背沸烘。”原来,他受不了先进的中国与落后的朝鲜的巨大反差。他怕自己再继续前行,会更为自己国家的落后而痛心。他知道,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中国的一个边境小镇,“天下之东尽头”,再往前,让他惊讶的东西会更多。

  路上遇到普通农家,也要赞美一番:“周视铺置,皆整饬端方,无一事苟且弥缝之法,无一物委顿杂乱之形,虽牛栏猪栅莫不疏直有度,柴堆粪 亦精丽如画。”

  恐怕从来没有一个中国人会用“精丽如画”这个词来形容“柴堆粪 ”吧。

  住在小镇上,他抓紧时间出门游览,结论是这个小镇“繁华富丽,虽到皇京想不更加,不意中国之若是其盛也。左右市廛连互辉耀,比雕窗绮户,画栋朱栏,碧榜金匾,所居物皆内地奇货”。

  这个敏锐观察者的结论是中国处处完美,几乎每一点都比当时的朝鲜半岛优秀。在当代知识分子看来到处繁文缛节陈规陋习的清代在他看来却是“中国万事莫不简便而无一冗费”。他认为朝鲜必须迅速全面地学习中国,才能改变落后面貌。

  而113年之后的1893年,中国已经陷入极度衰弱之中,在列强的凌辱之下毫无还手之力。然而此时比起朝鲜半岛,仍然领先很多。那一年秋天,中国的武官聂士成考察东三省,顺路入朝鲜境。他把所见所闻也写了一本日记,笔下所记几乎全是朝鲜的落后面貌。

  一入朝鲜,当地知府就率卫队出来迎接。“其队伍仍古制,用火枪,尚逊中国鸟枪兵,衣较笨。府城墙高不过八尺,皆乱石堆砌,楼堞颓坏,内无街道,民居错杂,住低小草房,门前污秽。”

  看了这段描写,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百年前朴趾源对中国城镇那样惊慕了。

  不久,知府摆宴相请,“人一小桌,器用铜质,腥闻不能入咽。”

  几天后,他到了富宁府。“城内荒陋至极,民苦可知。朝鲜民情太惰,种地只求敷食,不思蓄积,遇事尤泥古法,不敢变通,读书几成废物,平居好游,文理欠通,笔谈数十句,多半费解……。”

  朝鲜之游给聂士成留下的印象是朝鲜的贫穷,朝鲜上层社会的拘泥古法,不思进取,不敢变通。那个时候,中国人的观念已有所变动,开始向西方学习,兴起洋务运动。而当时的朝鲜半岛还实行闭关锁国,对外界不闻不问。

  几乎所有的观察者都和聂士成一样,认为这个国家毫无希望。在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后不久,英国驻朝总领事希利尔在一封信中写道:“我的观点,可以说同对这个国家有任何体验者的观点一样,设计任何计划留给朝鲜人去贯彻都是白费时间。腐败太泛滥,以至于没有丝毫改善的希望。”

  甚至直到1961年,韩国看上去仍然是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处于世界上最贫穷和政治最腐败的国家之列。那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而韩国比中国还要穷。美国人说,他们看到的韩国是个“无底的,无希望的深渊”。

  韩国的觉醒和当初日本人的崛起一样令人震惊。谁能想到,这个沉睡了几千年的“隐士的国度”竟然蕴藏着如此惊人的潜力,从1962到1980年间,韩国的人均产值由83美元增加到1553美元。这一长时期的高速增长,使韩国一跃跨入新兴工业国的行列,造船、汽车、电子、化纤等工业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并显示出惊人的竞争力。1988年,韩国在迟发展国家中第一个举办奥运会,当时被普遍地认为是历来管理最好的一次奥运会。1991年,韩国国民总产值跃居“东亚四小龙”之首,人均GNP超过6000美元。尽管当时韩国的人均GNP低于新加坡、香港和台湾,但它在产业结构多样化方面要远为成功,其工业化的程度也更深。在一些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上,韩国已成为美国和日本的强劲的竞争对手。韩国被誉为“第二个日本”。

  1995年,韩国人均GNP达到了10037美元,韩国人提前实现了过万美元的目标。韩国经济实力达到了世界第11位,他们急切地盼望进入世界前十,并且野心勃勃要在2010年之前成为“世界五强”(美、日、中、俄、韩),要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中心。

  现在,中国人到了韩国,正犹如200多年前朴趾源到了中国,处处留下惊叹和赞美,并且和朴趾源一样,深为本国的落后而痛心。

  朴趾源到了中国,惊讶于中国城镇的整齐富丽。而如今人们到了韩国,第一个深刻的印象就是韩国的干净。

  “与北京明显不同的是,汉城的街头没有我们这里纷扬的灰尘和污染的气流。眼见之处,除了真正可称是纤尘不染的街道以外,就是大片大片碧绿的草坪。蓝蓝的天空如同刚刚水洗过了一般,洁净清爽;白云悠悠,似天马行空。”


  朴趾源赞美中国的“粪溷”,说:“粪溷,至秽之物也,为其粪田也则惜之如金,道无遗灰,拾马屎者奉畚而尾随。积方正,或八角,或六楞,或为楼台之形,观乎粪壤而天下之制度斯立矣。”而当代中国人开始赞美韩国的厕所:

  “汉城的公共设施很完备,最感慨的是公厕。不要说宾馆饭店的厕所,就是小到仅有几张餐桌的小店其厕所都十分干净。我从来没有见过收费的厕所,但所有的公厕都提供卫生纸设备和镜子,大单位的厕所还有供残疾人用的专位,设计得十分周到。相比之下我们许多公众场合的厕所简直令人感到可怕。人家那儿把厕所叫作化妆间,真是名符其实,我在那儿总能看到韩国妇女在镜前画目描眉。”(引自网文)

  朴趾源赞美中国普通人的素质高,现在是中国人赞美韩国人:

  “社会风气好得使你不好意思不给老人让座。遵守交通法规也形成了风气。没有随便穿马路的,大家都在斑马线前等小绿人灯亮起来才走。”

  聂士成叹惜古代朝鲜人的懒惰,而现在人则赞美韩国人的勤奋:“据说,从街头行人的步速可以看出一个地方人的勤奋和对时间的珍惜程度。在亚洲,东京街头的步速比欧美人快得多,但香港人匆匆忙忙的身影又把日本比下去了。但据观察,韩国人的步速比香港人还要快。连日本人也不得不感叹:现在的韩国人跟日本人以前一样,努力工作。”

  如此排列,让人有天晕地转,时光错位之感。真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仅仅几十年间,韩国与中国间的领先与落后地位完成了戏剧性的转换,使人们不得不被诱惑于一个巨大的疑问: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这就是促使我研究韩国并写作这一系列与韩国有关的文章的最初动力。


  被冷落的韩国经验
  读了一系列有关韩国崛起过程的著作之后,我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韩国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儒教社会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另一种可能。

  韩国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两大因素:一是较为彻底地接受了现代制度,二是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民族的精神传统。在韩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似曾相识的东西:计划经济手段,群众运动方式,号召“以国为家”的献身精神……除此以外,并没有什么秘密。鉴于变革前韩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同质性,我们不难想到,韩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

  自1978年的25年来,中国也进行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积累了诸多的问题。相比之下,韩国的社会变革虽然也出现一些问题,但较之中国变革显得更迅速,更顺利,也更成功一些。

  具体说到中国变革与韩国发展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一是韩国的发展是从根本入手,目光远大,政策坚定。韩国对教育极其重视,对科技极其重视,对环境极其重视。而我们的一些地区在这些关键领域采取的措施与韩国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比如吃土地和重工业积累的老本,以牺牲教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一边发展,一边不断破坏着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仅以教育为例。韩国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发展的基础,立国之初就提出“教育先行”,勒着肚皮抓教育,教育一直超前发展。长期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韩国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一直是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众所周知,我国人均教育投入在世界上长期居落后水平。甚至在发展中国家里,我国的政府教育投资比例也是最少的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和韩国发展现代教育的起点相同。1945年,韩国的文盲率为78%,与中国不相上下。而在51年后的1996年,韩国人口中的大学生比例达37%,超过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上升为世界第一,一跃成为世界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而中国的这一数字不到5%,居世界排名下游,依然是世界上教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韩国较高的国民素质在其经济发展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造就了“汉江奇迹”,并使韩国成为摆脱亚洲金融危机最快的国家。韩国在知识经济领域取得了越来越大的优势,韩国人均专利数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而我国越来越多的低学历人口给就业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韩国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而2001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仅为52%,就是说,有一半左右的初中生将直接参与就业竞争或者在家待业。年复一年的低素质人口积累,将给现在发展很快的中国经济戴上越来越重的枷锁。

  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些地区在社会发展中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思想。投资于工程建设收效立竿见影,而投资于教育则须多年之后才见成效。

  二是韩国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有明确的规划和强有力的手段,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农村问题,及时采取雷厉风行的措施,扭转了发展的偏差。而我国在处理发展中遇到的一些严重问题时,则应对更为从容,手段相对韩国更为稳健,更为温和,但有时也容易造成一些问题的逐渐积累,甚至积重难返。比如三农问题,治理腐败和金融改革。

  以农村问题为例。到2002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首次突破3∶1,升高至3.1∶1,远高于多数国家的1.5∶1的比例。农村基础设施严重落后,农民在教育、医疗和其他公共物品占有上,受到严重不公平的待遇。这种严重状况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我国政府目前正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摸索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韩国也曾遇到农村问题。朴正熙上台后,工业发展一直大大快于农业。1962年,韩国农民平均收入是城市居民的71%,到1970年,降到了城市居民的61%。当时,韩国农村也面临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居住条件恶劣问题。当然,与中国目前状况相比,韩国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