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施蛰存作品选-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由于伐佐夫对楚尔巴义阶级的原谅与推爱,但这种辩护也仅仅限于对异族异教的土耳其统治者斗争的时期,因为在史丹波洛夫独裁政权统治之下,就没有什么楚尔巴义与劳苦的人民大众站在一条战线上了。
  关于这个译本
  对于我,《轭下》是一部久已闻名了的作品。早在二十年前,从倍蔻(E.A.Baker)的《英文本最佳小说指南》中知道有一个英译本,收在爱德门·戈斯(EdmondGosse)给海尼曼书局编的《国际文学丛书》中。出版年月是一八九三年十二月。查此书的保加利亚原文单行本,第一部出版于一八八九年,第二部及第三部出版于一八九○年,可知英译本是原书出版后第三年就有了,但是这个英译本却多年未能得到。一九三五年,在郑振铎先生所编《世界文库》中,见到沈雁冰先生的译此书的预告,可是一直到《世界文库》停刊,还未见沈先生的译文。一九四六年,我忽然在上海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这个英译本的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修订新版本,里封面上有沈雁冰先生的签名与印章,这必然是沈先生曾经计划据以翻译的那个本子,不幸在流徙中散失出来的。
  我把这个本子买回家,一气读完了,就很想把它翻译出来。但是那时候,一则自己没有空闲,二则出版界正在低气压中,无法实现我的理想。直到去年,我想在暑假里做些工作,就向文化工作社提出了这个计划。由于他们的赞成和资助,我才能从五月中旬起动笔翻译这部名著。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许多关于土耳其或保加利亚的历史,风俗,服饰及专有名词,不易了解或不知该如何达意。英译本虽有少许注解,还嫌不够。适巧国际书店运到了一九五○年莫斯科出版的俄译本《伐佐夫选集》,全书两卷,第一卷是中篇小说及短篇小说,第二卷就是《轭下》。这个俄译本《轭下》卷末附有较多的注解,我就请凌渭民先生翻译出来,参考了英译本的注解分别加在我的译文里。
  但是,还嫌不够,还有许多地方会引起我们的疑问。由于吕叔湘先生的介绍,我把几条疑问写给在清华大学留学的保加利亚学生祁密珈女士(MilkaKitavaIvanova),承她逐一解释清楚了。七月十六日,祁密珈女士和她的同学贾密流先生(MlilioNedjalkovKatsarov)到上海来玩,他们从百忙中分出一个晚上的时间,使我有了晤谈的机会。在这一次的会晤中,通过钟梫同志的翻译,我很感激他们帮助我多改正了几条注解,多解决了些疑问。但是,我们还搁起了一些问题,因为,据他们说,这一代的保加利亚青年,已经不很熟悉当时土耳其羁轭下的社会情况了。
  十月四日,他们从北京给我一封信,通知我:他们已给我介绍了保加利亚文化访问团的两位团长:诗人季米特尔·伯列扬诺夫(DimitrPolyanov)和小说家乔治·卡拉斯拉沃夫(GeorgiKaraslavov)。他们听说已有人在翻译这部人民文学的杰作,非常高兴,希望到上海来的时候,有机会看到我。果然,十月十六日,我接到锦江饭店的电话,说有保加利亚文化访问团团长邀我去谈谈。我就把许多问题整理了一下,即晚就在锦江饭店会见了乔治·卡拉斯拉沃夫先生。承周而复先生给我请了一位工作同志来当翻译(很抱歉,我已经忘记了她的姓名),因而我们可以毫不感到隔阂地解决了许多未决的疑问,并且还连带地交换了一些别的观感。卡拉斯拉沃夫先生对于《轭下》这部书很熟,有几节还能背诵出来,我相信他的解释是最可靠的。他对于我翻译这部小说,表示了热忱的谢意,他说这是促进中保两国文化友好的一件切实的工作。我觉得非常当不起他的赞扬,因为我只能从英文转译他们的名著,这已经是一嚼再嚼的哺食工作了。他说这没有多大关系,五十年前有过一个很好的英文译本,是作者伐佐夫所满意的。我告诉他:我现在所用的一定就是这个英译本,因为,据我所知,恐怕这是唯一的英译本了。他说,那就好了,他相信这个译本跟原本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十一月中旬,我的译本全部脱稿了。但注释与润文,直到此刻校对排样的时候,还在增删或改易。也许初版本印出之后,由于读者的指正,我还得加以修饰。现在所有的许多注释,除了上文所提起过的各方面的帮助之外,有一部分是我自己找材料添加的,因为已经分别不清楚,所以也不再逐一说明出处。我希望读者对本书正文的每一句,都不会发生疑问,所以尽可能地加了注释。万一读者认为还有不可解的地方,希望提出指教。
  我曾经把英译本、俄译本及保加利亚文原本比对过,发现英译本的分章与俄文本保文本不同,而俄文本却与保文本全同。第一部,保文本有三十五章,而英译本仅二十七章;第二部,保文本有三十七章,而英译本仅二十章;第三部,保文本仅十六章,而英译本却有十七章。这是因为英译本把原本较短的几章并合了起来,内容方面似乎并未有所删节,因为俄译本的注释大部分都可以配合在英译本上,但俄译本注释所指出的章次常常与英译本不同,这就可以证明这个事实了。
  我在这里把这部小说的翻译经过情形详细地写下来,为的是要向上文提起过的那些人致谢,他们直接或间接地给了我热心的帮助,而我所做出来的恐怕还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工作,这是我又感激又惭愧的。最后,我还要把这个拙劣的译本呈献给沈雁冰先生,因为我利用了他的书,不自量力地替他做了他曾经想做的工作。
  一九五二年二月十日 
  
 
 本书由免费制作


 
 
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本书来自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www。www。87book。com  霸气书库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绝句,当时已经为旗亭所传唱,以后的唐诗选本里差不多都选了它,现在初级中学一年级的文学课本里也把它选了进去,可知它真是一首历来为广大人民喜爱的作品。
  欣赏古典诗歌,也正如欣赏一切文学作品一样,我们通常总是从它直接传达给我们的因素来作初步估价的。诗是音乐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我们吟诵一首诗,首先注意的当然是它的音乐效果,也就是它的音调,正如听人家唱歌,有时还没有知道那歌辞的内容,就已经觉得那个歌很好听了。王昌龄这首诗的音调非常高亢,因而能充分表现塞上健儿的悲壮激烈的感情。从诗的技巧上来说,这首诗之所以能使读者高唱入云,主要的恐怕在于作者将第二句写成了拗句,使第三句更显得低沉,因此也就使第四句的音调更加高昂起来了。
  可是,光是音调高亢,还不能使它成为一首好诗。因此我们就要注意它直接传达给我们的第二个因素,那就是它的主题思想。王昌龄这言诗的主题思想一读就可以了解,并不隐晦,而且这主题思想也并没有什么独特的意义,一般说来,也还是唐代诗人常作的边塞诗的内容。我这样一说,你一定要问,那么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呢。我说,好在主题思想的表现手法。一首七绝,总共二十八个字,本来容不下很复杂的思想内容。可是尽管你只有一点点平常得很的思想,如果能施以高度的艺术处理,就能使它成为一首突出的好诗。
  我们如果从这一角度去研究,就可以了解为什么历来关于这首诗的评论都集中在第一二句。从文字看,第一句和第二句都很明白易懂,但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关系,却是众论纷纷,成为未有定论的争点。
  明代诗人李于鳞选唐诗,认为这首诗是唐代七言绝句中压卷之作。这样一推崇,引起了明清以来许多诗评家的议论。王世贞首先作了一个解译:“李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为去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艺苑巵言)王世贞的意思以为这首诗好在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之间,所以它不落意解,就是说不能从字句上去解释,所以好。这种欣赏方法,不用说我们今天大不赞同,就是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少异议。这二十八个字,到底是什么地方可解不可解呢?当然只有第一句。为什么明月是秦时的?为什么关是汉时的?这明月和关与万里长征的人有什么关系?王世贞讲不出一个道理来。讲不出道理的作品就是好作品,王世贞这种唯心主义的美学观念当然要受到现实主义批评家的攻击了。可是他还有一个同道,选唐诗归的钟伯敬。钟伯敬说:“龙标七言绝,妙在全不说出,读未毕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见矣,然终亦说不出。”这一节话虽然论到王昌龄所有的七言绝,但他既批在这一首诗前面,当然有以此为例的意义。他以为作者没有说出主题思想,所以读者也到底说不出一个道理来,因而这首诗就“妙”了。这不是和王世贞一样的观念吗?不过我们却不了解,既然这首诗没有读完就可以见到它的“目前”的意义,还可以想到它“言外”的意义,有这样深刻的了解力,那么为什么还会说不出来呢?钟谭派论文艺的肤浅和玄虚,于此可见。
  杨慎在他的升庵诗话中说:“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余,余曰,杨子云赋:搀枪为姡В髟挛耸栌闷渥郑靡馍钜印8茄郧厥彼湓墩鳎瓷韫兀诿髟轮兀逃行幸鄄挥馐敝狻:涸蛏韫囟刂魅宋抻谢蛊谝樱捣山叨选!毖钌植叛а筒馐臀囊兆髌罚7复┰渲4蟾诺笔比硕哉馐资牡谝痪洌蠹叶冀膊怀觯运凇叭怂呀狻钡氖焙颍醋择嫫涠赖弥亍N颐乔也还芩庖唤诨袄锏钠渌侍猓タ此哉庖痪涫慕馐汀K晕庖痪涫Ω媒庾鳌霸谀乔卮故且黄髟拢搅撕捍焉柚帽吖氐牡胤健薄U庋玻涫抵皇前凑沼锓ù涡蚪馐停幢厥侨怂呀狻H思揖驼蛭荒馨选懊髟隆苯沧鳌懊髟轮亍保圆鸥械椒呀舛R虼耍钌终庖唤卜ǎ坪跸蚶疵挥斜蝗私邮堋
  直到明末,唐仲言著唐诗解,才对这首诗有较好的解释。他说:“匈奴之征,起自秦汉,至今劳师于外者,以将之非人也。假令李广而在,胡人当不敢南牧矣。以月属秦,以关属汉者,交互其文,而非可解不可解之谓也。”这是对王世贞的批判。唐仲言以为秦时明月汉时关,只是修辞上的互文现象,并不难解,总的意思不过是说秦汉时代直到唐代的边关明月而已,这一说法,因为是从修辞学的观点来解释,就非常切实,因而为一般释诗者所采用。现在初中文学课本上对这句诗的注解,也正是根据这一说数的。
  作者运用巧妙的修辞办法,并联系到历史,把这第一句起得非常雄健,非常突兀,因而使第二句中所描写的征人,赋有了历史的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