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百家讲坛-名家谈文学-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张爱玲那种凶巴巴的样子,父亲也觉得自己的女儿是不成体统,然后就开始打张爱玲。张爱玲就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会打她,父亲一直是最爱她的,最疼她的,好吃的、好用的、好穿的都是给她的,平时她和继母有不愉快,父亲都在暗地里帮她的,但她没有想到,这一次她就觉得父亲打她就是彻底背叛了自己。所以张爱玲就是气得不得了,就大喊大叫,喊警察,说我要报警,那个时候没有110。但是因为张爱玲家是贵族,这栋老房子是豪宅,外面专门派了两个保安、警察守护的,所以张爱玲大喊大叫,说我要报警。
你想做父亲的听到女儿这样的不驯服就更气愤了,就更往死里打,我让你去报警,我打死你。这个时候佣人都上来劝,就把他们两个人拉开了,其实可以平息了,但是对张爱玲这样一个有强烈的恋父情结的人来说,她就受不了这个委屈了,她等到别人把父亲拉开以后,她就冲到她们家的大门口就砸门,她想通过砸门,想通过叫救命,来引起外面巡警的注意,然后让外面的巡警给她报警,因为家里大门的钥匙她是没有的。那她这个举动再一次激怒了她的父亲。因为家丑是不可外扬嘛,我打了你女儿,你女儿居然用那么过激的手段来对付我,然后就命令下面的人把张爱玲给关起来,就是关在一楼的那间房间里面,那关在这间房间里面,张爱玲也是不依不饶,往死里面踢门,大喊大叫,她越是这样一种强烈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出来,离她的父亲越是远了。她其实想通过她这种过激的行为来换回她父亲对她重新的注意,但是她父亲是不喜欢这样的女儿的。父亲就喜欢女儿像猫一样,趴在他的脚上,等我抽完烟以后,你陪我说说话,我跟你说说我们的家族历史,然后你凭着你的天赋写一两篇小故事,然后我可以在我的亲戚朋友面前炫耀一下,你看我女儿多有才能,我要的不是你这样一个那么自恋,自恋以后,极端地分裂的这样一个女儿。所以,张爱玲就被关起来了。我们来看看因为被父亲关起来,张爱玲是用了多少的文字来表示自己心中的委屈,来对自己的自恋,就是说自己舔自己的伤口。
首先她在英文报上用英文写了一篇《这是什么样的家庭》这是一次涂抹;然后第二次涂抹,她是在她的自传体散文《私语》里面;第三次的涂写,就是在她的小说《半生缘》里面。她最近出了一本新的小说,是她七十年代写的小说,叫《同学少年都不贱》,她在这部小说里面,又一次把自己被父亲关押的这个情节,又涂抹了一次。
所以我们说张爱玲前二十年她全部的生活经历是她创作的一个生命的原乡,是她的前生,她日后所有的书写其实都是为了宣泄恋父情结的得不到回报,都是对自己自恋的那种特殊人格的一种自我安慰。所以张爱玲自己也说,我不断地舔着伤口,舔着舔着对伤口也有感情了。所以这个伤口就伴随她一生,永远永远伴随她,永远永远地出现在她的作品里面。
淳子…解读张爱玲(下)
内容简介:我们从张爱玲的作品中来分析张爱玲的恋父情结,和她的自恋情结来看张爱玲是如何地反复咀嚼、吞吐、涂写,利用她自己这个前生的。张爱玲在23岁时候写的一部小说《心经》。《心经》里面也是一个女孩子小寒爱上了自己的父亲。在《心经》这部小说里面,张爱玲利用主人公这个身份宣泄了自己的情感,她不断地去诱惑父亲,希望父亲能够大胆地接受她的爱,但是当父亲不能接受她的爱的时候,张爱玲的做法,也就是小说中小寒的做法就是毁灭。后来张爱玲把她的恋父情结和自恋情结交织在一起同样涂写在一部《茉莉香片》里,所以这两部作品非常集中地表现了张爱玲的这种恋父不成,往内心退缩,成为一个自恋的、自我疏离的创作心理机制。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她的这种恋父的情结对她一生的影响。我们知道,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就是汉奸胡兰成。当时张爱玲认识这个汉奸胡兰成的时候,胡兰成其实还是有婚约在身的,那个时候张爱玲是23岁,胡兰成是38岁,非常符合只能和中年男子、只能和成熟男子交往的这样一个恋父情结的女性特征。而张爱玲渴望在胡兰成身上得到父爱,而胡兰成这个人虽然是一个中年男子,但是他没有父爱的情怀,所以这两个人在一起那就注定了张爱玲悲剧的人生,所以我们说悲凉、苍凉、残酷是张爱玲生命的底色,也是从头到尾她作品的底色。这是张爱玲的第一段婚姻。
我们来看张爱玲的第二段婚姻。因为她没有办法和胡兰成好下去,她就离开香港,去了美国。她到美国以后,她就在美国文艺营里面认识了赖雅,张爱玲遇到赖雅的时候是36岁,但是赖雅已经是60多岁了。像这样永远走不脱自己恋父情结的女人,她总是无可奈何地爱上中年男人,或者就是当她到中年的时候,她只能爱上老年男人。所以由于张爱玲的这种没有办法摆脱的恋父情结,既造就了她那种诡异的令后人不断地去改编的那些经典小说,也造就了她悲凉的,凄惨的人生。
(全文)
我们接下来就要从张爱玲的作品里面来分析张爱玲的恋父情结,和她的自恋情结,来看张爱玲是如何地反复咀嚼、吞吐、涂写,利用她自己这个前生的。
我们现在看的这部影片的片断,是源自于《滚滚红尘》。《滚滚红尘》的编剧是台湾的女作家三毛,三毛她自己也是一个有着非常严重的心理情结的一个女性作家,所以当她在演化张爱玲身世的时候,她非常敏锐地抓住了张爱玲的生命和创作之间的一个纠缠和包容的关系,那就是张爱玲如何地利用自己的前生来进行涂抹和书写的。
我们看到张爱玲被关押在房间里面,她不断地在念书,所有的这种镜头都是在文学上、在心理学上面具有象征意义的,像这种发了疯一样的那种状态其实都是一个自恋人格在失去爱,在感到抛弃时候的一种对自己的保护。
我们从张爱玲的性格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张爱玲性格的两个极端,一个就是沉默不说话,按照当年看到张爱玲的那些在上海的老作家和她同学的回忆,张爱玲是一个安静得不得了的人,这种安静用文学语言来说就是埋金埋沙的安静,但是用上海人的话来说没有办法形容,只能说她是安静得不得了,白是白得不得了,没有办法去形容她的安静,去形容她的那种白。就是这样一个安静得不得了的、白得不得了的一个女孩子,当她对父亲的爱被父亲背叛以后,她的那种要死要活,她就恨不得自己也死掉,恨不得把继母也杀死,这种人格都是那种极端自恋的人格表现,都是处于那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以后会有的那种情形,她当时就觉得宁可自己就这样死去。她每天坐在那里,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大概生了有半年之久,她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面,有的时候听到木匠在外面敲钉子,她就好像觉得这是在敲棺材的声音。
我想让大家看的最有象征意义的镜头:就是说被父亲关押的那栋老房子,那栋老房子里面画满了中国字。当时三毛把张爱玲这一段前生写出来编成电影,其实是没有经过张爱玲同意的,所以张爱玲在美国的时候,她看到这部电影,非常生气,但是张爱玲是一个往内心退缩的人,她面对这种侵权,她也是没有办法的,她也只能写一封信,说我不高兴了而已。
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在很多作品当中看到。比如说美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女作家,她的名字是叫安耐丝。宁,她的父亲是一个钢琴家,她从就是小被父亲抛弃的,然后慢慢地她长大了,她就不断写怀念父亲的文章,把自己写成了一个作家。她为什么要不断地写父亲?其实就是通过书写来弥补父亲爱的缺失,来弥补父亲的缺席。然后最后出版了一本书就叫《日记》。这本书里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由于夸张的极端的恋父情结,而演变成了一种具有乱伦倾向的情感。她整个文字非常地绵密,非常地美丽,也是非常的混乱,而这个安耐丝。宁的这一部小说《日记》,正好和张爱玲在23岁时候写的那一部《心经》是非常相似的。《心经》里面也是一个女孩子小寒,然后爱上了自己的父亲。张爱玲自己也说:女孩子有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去诱惑自己的父亲。
在《心经》这部小说里面,张爱玲利用主人公这个身份宣泄了自己的情感,她不断地去诱惑父亲,希望父亲能够大胆地接受她的爱,但是当父亲不能接受她的爱的时候,张爱玲的做法,也就是小说中小寒的做法就是毁灭,就像曹禺写的《雷雨》里面繁漪就是那种毁灭的性格,就是说摊牌,大家死光光,我得不到,我也不想让你得到。张爱玲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在她的小说当中,表现出这样一种极端的情绪。按照心理学的分析,张爱玲她被驱逐出了有父亲存在的具体的生活场景,而父亲、继母和自己三者之间,三个人是在竞争的,但是毫无疑问,张爱玲她是一个失败者。
而张爱玲这一次失败,使她在情感上再一次获得了一种悲凉的本质,而我们刚才说到了,恋父情结是张爱玲的一个死穴。什么叫死穴?就是说没有药可以诊治的,而这个药只有她自己的书写。她只有通过不断地书写,就是像美国女作家安耐丝。宁一样,她通过不断地书写来舔自己的伤口,来弥补父亲的缺席,来弥补父亲对她感情的一种背叛。
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在另外的一部电影当中也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那部由英国导演拍摄的电影叫《枕边书》里面的日本女作家叫诺子,诺子也是由于极端的恋父情结不能得到,被背叛,然后开始书写,并且通过书写来弥补父亲的缺席,并且不断地进行宣泄和报复的。就是说《枕边书》里面,日本女作家诺子的表现和张爱玲的日后书写的表现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知道,张爱玲她在读中学的时候,在读圣玛利亚女中的时候,她的老师回忆起她来,就觉得她是一个萎靡不振的人,是一个很懒惰的人。当时圣玛利亚女校是一个贵族女校,她们规矩是很严的,比如说你不穿的鞋子,你一定要放到鞋柜里,如果你不放进鞋柜,女舍监就会把你的鞋子拿出来放在走廊里面示众,这对女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羞辱性的惩罚。但是张爱玲是很漠然的,张爱玲差不多每天她的鞋子都会被舍监拿到走廊里面示众。有的时候老师实在也看不惯了,老师就说,你为什么总是这样,我忘了呀。我有一张照片,那个时候张爱玲和她的同班同学在一起上钢琴课,所有的女孩子在青春少女的时候,脸上都有一种光,眼睛里面也都是有光的,但是只有张爱玲,头发梳得很短,然后穿了一件像男式的灰布大褂,又瘦又高,就憷在那儿,然后一脸的哀愁,和周围的人好像是不搭界的。她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就是由于那种自恋的特殊人格而造成的一种自我疏离。
很多人都说张爱玲是很清高的,经常有人形容张爱玲就会用一句话来形容张爱玲:“张爱玲不在”。为什么?就是说如果有人要拜访张爱玲,张爱玲的姑姑要是不在,没有办法替她挡驾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