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末枭雄-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此同时李鸿章睁大了眼睛看着如同激流一样的中华军千名骑兵从一个低矮的山头冒了出来,然后冲向了前方的己方千名骑兵!

下一瞬,双方的骑兵大战再一次爆发,双方加起来超过两千名骑兵发起了最直接,最残酷的冲锋,明晃晃的马刀折射出来的光芒几乎比太阳更耀眼!(未完待续。)

p

第两百五十五章 近代骑兵的对决

中华军之第一军所属的第二骑兵团以及两个师属骑兵连组成的骑兵方阵大约千骑,如今这千名骑兵就是挥舞着骑刀朝着对面的江淮新军骑兵发起了冲锋!

双股骑兵如同激浪一样对冲在一起,然后引发了爆炸一样掀起阵阵波浪,双方冲在最前面的那些骑兵在刚接触的那一瞬间,就是哗啦啦的倒下了一大片。○

双方骑兵的训练体制是一样的,用马刀也都是仿效法军骠骑兵的制式马刀,用的战马也都是蒙古马为主,除了实际战斗经验以及军官水平不一样外,实际上这两个骑兵的作战模式比较相似。

这从他们都选择了密集队形,并直接用马刀发起冲锋就可以看得出来。

然而当这看似半斤八两的骑兵冲撞到一起后,一开始双方还是用马刀对砍,但是很快陷入混战后这些骑兵中间就是响起了密集的轻声,混战的骑兵中飘起了阵阵白烟。

而随着枪声响起后,大量穿着浅蓝色军服的江淮新军士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

看到这一切,后方的李鸿章闭上了眼睛,他知道上午的那一幕现在又重演了,上午的时候,中华军的骑兵追击而来,他不得不派出己方骑兵进行拦截,原本他对己方的骑兵拦截还有着一定自信的,但是双方骑兵的接战最初阶段还好,但是等进入混战阶段后,对面的中华军骑兵却是舍弃了马刀,然后一个个掏出了手枪,这手枪也不算什么新鲜货色了。但是李鸿章知道的都是单发的手枪。

然而那些中华军骑兵的手枪却都是可以连接发射六响的手枪!

中华军的骑兵早在去年就开始大规模装备左‘轮六响手枪,不过中华军的骑兵却是很少把手枪直接运用到战场上。以往作战的时候都是依靠马刀冲锋或者下马用步枪射击取得胜利的。

这种传统的近代骑兵战术也是让中华军骑兵面对太平军以及清军骑兵的时候频繁取胜,从未失手过。

但是自从今年下半年和江淮新军的骑兵频繁交手后。这种传统战术虽然依旧可以发挥一定的作战,但是面对训练模式和冷兵器都一模一样的江淮新军骑兵,根本就很难占据绝对的战略优势。

而后在多次的小规模交战中,骑兵们发现左‘轮手枪在混战中,比马刀还要更好用一些!

这种情况迅速被反应了上去,如此才有了今天上午王吕云所属的骑兵冲击江淮新军的时候,首次在混战之中大规模运用手枪,并一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以往和江淮新军的小规模骑兵交战中,虽然也是胜多败少。战损比往往有一比二,但是今天上午的一战里,战损比却是出身了大幅度上升,达到了一比五以上。

这个数据就让王吕云更加重视左‘轮手枪的作用了!

今天出战之前,他甚至还特地请求了施清瑄配合,把那些配属给军官们的1855年型军官手枪都是临时集合了起来,好让自家的骑兵做到一人双枪。

目前中华军的骑兵里,标准准备是一柄弯式马刀,这种马刀一开始是法军骠骑兵的制式马刀。不过这几年也是根据实战进行了细微的改进,以便更适合中华军骑兵的使用,其中的刀身弯度变小了,重量也有所减轻。由此形成了带有西式骑刀痕迹,但是却是富有中华军骑兵特色的骑刀。

这款被称之为1856年式骑刀的马刀,规定制式为全长九十六厘米。把手有护手,重一点七千克。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军刀就和其他冷兵器一样。并不是由林德机器厂或者金陵兵工厂机制生产的,而是军方指定规格和工艺后,下订单由民间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作坊手工或者小型的机器厂打造。

由于生产比较分散,这质量自然是有坏有差,质量最好的乃是镇江的一家私人打铁作坊生产出来的,利用机械动力辅助,加上他们自行锻炼钢材精益求精,所以打造出来的各种军刀质量非常不错,不过质量好的同时也就代表着产量低价格高,从他们这些购买的军刀往往是配属给军官的,普通士兵一般用不上。

大部分骑兵用的还是普通铁匠们打造出来的骑刀!

除了1856年式骑刀外,骑兵还有一杆短枪管的骑兵专用的米尼步枪,然后就是每人还会配属一柄1855年型骑兵专用左‘轮手枪。

而在上午一战尝到了左‘轮手枪的甜头后,王吕云就是觉得自家骑兵的手枪不够用了,这一场混战下来往往六法子弹打出去还不够用,所以就把配属其他兵种的军官们以及炮兵们的手枪也给抽调了过来,虽然这些配属给军官的手枪在威力上要略逊一些,但好歹也能让骑兵多上六发子弹可以用呢。

这不,现在这些手枪就是体现出来了他们的价值,只见第二骑兵团的骑兵们挥舞着军刀发起冲锋,并用军刀进行第一轮乱战后,一个个就是用另外一只手掏出了挂在马背并,并早已经装填好的手枪。

然后枪口对准了敌军骑兵后就是叩响扳机,枪声响起后,大量的江淮新军的骑兵开始倒下!

看到这一切,李鸿章心中充满了无奈!

上午一战的失败他就已经察觉到了不妥,也是知道己方的骑兵很难打过敌军骑兵,但是现在面对敌军骑兵的突袭,他哪怕是知道自家骑兵不敌,但是也必须把他们派上去?

为何?

因为要想拦截敌军骑兵的冲击,最好的办法就是派出自家的骑兵去拦截!

如果李鸿章不派出骑兵去拦截,那么这一千多骑兵就会直接冲击己方的步兵纵队,到时候李鸿章就必须让大军停下步伐来,然后列出紧密的空心方阵或者其他队形来防备中华军骑兵的冲击。

到时候这些中华军肯定不会傻乎乎的直接来冲击准备妥当的己方步兵方阵,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已经不需要这么做了。

这些中华军骑兵的战略任务是什么?是拖延江淮新军的逃跑步伐,他只需要让你走不了那么就是胜利了。

一旦自己停下来,那么身后的中华军主力步兵就会追上来,不用多久,也许就一个多小时到时候不管自己愿不愿意,都必须和中华军展开一场对决。

而这种对决是李鸿章一直所极力避免的!

基于这些考虑,哪怕是李鸿章明明知道己方的骑兵可能不敌,但是依旧把他们派了上去主动迎敌。

他没有指望自家的骑兵能够大获全胜,他只希望着己方的骑兵能够拖住他们,最好是能够己方骑兵彻底崩溃之前,重创中华军的骑兵部队。

只要己方的骑兵能够把中华军的骑兵重创,哪怕是全军覆没都是李鸿章所能接受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己方的骑兵就算是拼着全军覆没去作战,但是他们能够重创王吕云的骑兵吗?(未完待续。。)u

第两百五十六章 绝望之战

一场战争的胜负,往往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不可否认诸多的战役里会充满奇迹,但实际上奇迹之所以被称呼为奇迹,那就意味着出现的几率可以忽略不计。 (閱讀最新章節首发。co)

而李鸿章的运气并没有好到足以让奇迹的出现,所以江淮新军的骑兵毫无意外的战败了!

从双方的骑兵发起正面冲锋的那一刻起,很多人包括李鸿章在内都已经知道,这一场骑兵对决己方胜利的机会无限接近于零!

但哪怕是知道会战败,但是他也必须把骑兵派遣出去,因为如果不把骑兵派出去,中华军的骑兵就会肆无忌惮的直接冲击李鸿章的步兵纵队,到时候他甚至连下行军的步伐,组建步兵方阵迎敌都是不可能的。

只有把骑兵派出去,才有机会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重创中华军骑兵,从而解决掉中华军骑兵的威胁。

哪怕是不能解决骑兵的威胁,己方骑兵的拦截,也能够让前方的步兵们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组建方正,进而迎战获胜后的中华军骑兵。

看着己方的江淮新军骑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然后出现崩溃,最后只剩下数百骑狼狈而逃的时候,李鸿章此时此刻的感觉是复杂无比的。

但是他没有和都兴阿或者僧格林沁那样,瞬间就变得绝望甚至逃出战场,他而是在骑兵还在交战的时候就是传令前方的步兵列阵,以空心方阵这种防守阵型来抵御后续可能的骑兵冲击。

而当己方骑兵彻底溃败后,李鸿章再一次传令,全军停止行军,列阵迎战!

他知道,己方骑兵崩溃,而中华军骑兵又没有被重创的那一刻起,自己和中华军的大决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继续逃已经毫无意义,因为有着中华军骑兵的阻挠,根本就无法顺利逃走。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原地备战,然后和后面的中华军步兵主力决一死战,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北方吹来的风继续刮着,衣着单薄的江淮新军士兵们顾不上寒冷。而是一个个都在军官们的命令下开始列队。

上万人备战,其阵型自然是复杂无比的,除了靠近北方的两千多人组成了多个空心方阵,用以防备中华军的骑兵突袭外,其余步兵已经是靠近部署。在一些低矮的山坡上列出一个个三排横队。

那些六磅或者十二磅的火炮也已经是紧急被部署到临时选定的阵地上,炮兵们把战马拉开来,然后开始把一箱箱的火药以及炮弹堆积在火炮旁边。

不得不说,江淮新军的整体训练素质是要远远超过寻常的清军,同样也超过了清军里的京畿练军以及直隶练军等新军,这从他们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从行军状态,转化为迎战状态就可以看得出来。

甚至在这个人人都知道大战将近,而己方很有可能会惨败的时间里,江淮新军的伙夫们还在就地埋锅造饭,然后把肉汤以及米饭送到了各部队当中。

在这个时间里。王吕云率领的骑兵部队并没有对江淮新军的步兵方阵发起冲击,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无数战例已经说明了,骑兵冲击线列步兵的方阵,哪怕是勉强冲进去了,也是得不偿失,而且更多的可能性是非但没能冲破敌人的步兵方阵,反倒是把自家骑兵给搭了进去。

对于王吕云的骑兵部队来说,击溃了江淮新军的骑兵部队,迫使江淮新军的步兵主力部队停止行军。展开防御阵型就已经是获得了战略上的胜利,接下来的战事和他们骑兵关系已经不大了,要么是己方步兵方阵大败,然后王吕云的骑兵不得不担当断后重任。发起誓死冲锋掩护步兵的撤退,要么就是己方步兵方阵大胜,然后他的骑兵对江淮新军的溃兵进行追击,以获得更大的战果。

但是不管是哪一个结果,他的骑兵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已经是无法影响战略局势。真正能够决定双方胜败的,是那是拍着紧密队形的步兵!

如果说要想击败敌军的骑兵,最好的方式是用自家的骑兵,那么要想击败敌军的步兵方阵,最佳办法就是用己方的步兵方阵去击败他们。

除了战略因素外,让王吕云无法发起冲锋的还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刚才那场只持续了二十多分钟的骑兵对决中,以第二骑兵团为主的中华军骑兵虽然击溃了江淮新军的骑兵,当场就至少击毙了三百名以上的敌军骑兵,其余受伤以及俘虏的敌军骑兵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