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枭雄-第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边的随从护卫从近百名迅速减少,变成五十人,再变成三十人,到了最后围绕在李鸿章身边的已经只有十来个穿着官袍的官员和穿着长衫的幕僚。
而那些拼死抵抗的护卫们已经被尽数倒下!
这个时候,如果是换成了其他一些不敢受辱的统帅,恐怕早已经是拔出了腰刀自刎,要不就是哭着喊着要投降,试图让这些中华军骑兵们饶他一名。
实际上,李鸿章的这些幕僚官员们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几个穿着武将袍服的军官眼见突围无望,不敢被俘受辱的他们没有太多的犹豫。就是直接在马背上用随身的腰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而更多的官员幕僚却是相继下了马背,然后连滚带爬跑到那些中华军骑兵面前。一个个或是浑身颤抖,或是直接大喊着‘饶命’之类的话。
但是那些中华军骑兵轻轻上前。李鸿章很清晰的看见为首的那几个中华军骑兵嘴角露出一丝讥笑,然后侧下了身子,手中的骑刀轻挥就是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最后,只剩下李鸿章一个人依旧骑在马上,面色如旧,彷佛之前那些被屠杀的人并不是他的属下,彷佛也不害怕死亡一样。
片刻后,那群骑兵中有一战马上前,马背上的骑士穿着明显和其他骑兵不同。肩膀上的那个闪眼的金星已经是表明了他是中华军的高级将官!
李鸿章对中华军的熟知并不逊于普通的中华军军官,对于中华军的军衔标识自然是非常清楚,眼前的这个人应该就是中华军里的陆军少将。
只见他策马上前了两步,然后到了李鸿章前头开口道:“李鸿章?”
李鸿章点头:“是我!”
王吕云看着这个穿着一身常服,带着暖帽的中年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的俘虏了!”
没有抵抗,没有求饶,李鸿章甚至连马都没下。在一个中华军骑兵过来牵着他战马的缰绳时,李鸿章略微犹豫了一二,但是还是把缰绳交了出去,然后就是继续坐在马背上。任由他们把自己带走!
坐在马背上往南走着的时候,一路上李鸿章看到了诸多马匹或者人的尸体,这些人大多穿着江淮新军的浅蓝色单排扣上衣。同为蓝色的长途以及长筒马靴,这些都是之前为了掩护李鸿章突围而战死的亲兵护卫。
再往前。他看见了前方的大量步兵方阵,只看军服的颜色以及他们特有的宽檐军帽。以及帽子下的寸头就知道这些是中华军的士兵。
而在这些士兵中间,还有诸多催头丧气,手无寸铁的江淮新军的俘虏们在两侧的中华军士兵看押下,老老实实的排着队前进。
而再看远一些,之前的战场上还有诸多中华军的士兵走来走去,时不时可以看见他们用刺刀对着躺在地上的重伤士兵进行补刀,粗略望去,这一片狭小的交战区域里躺着不下数千具尸体,有穿着深蓝色军服的中华军士兵,但是更多的还是穿着浅蓝色军服的江淮新军士兵。
看着这满地的尸体,李鸿章那没怎么变化的脸色终于是发生了变化,嘴里喃喃着:他们都是因为我……
看着满地的尸体,李鸿章再一次闭上了眼!
闭上眼后,彷佛又响起了三年前,那时候他李鸿章因为在皖北地区办团练剿匪名声卓越,又是连接上书请求效仿余胜军编练新军,由此受到了军机大臣祁寯藻等人的赏识,当初进京面圣后,他向咸丰帝亲自递上的编练江淮新军的章程获得了咸丰帝的重视。
从那个时候起他就是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一举越过了诸多名将重臣获得了编练江淮新军的机会,有着户部的资金支持,再加上地方自筹他的江淮新军迅速成军。
为了让自己的江淮新军和旧军彻底分开来,他从募兵到训练是亲自参与,从江淮地区招募良家子为士兵,聘请洋人担任教官,也是学了余胜军一样办了个随营学堂。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就因为林哲的崛起从而开始防备打压地方团练,从而不再支持江淮新军,而是一股脑开始搞练军。
作为团练的江淮新军失去了朝廷的直接经费支持,只能是自力更生。
这一两年来他李鸿章辛辛苦苦维持,好不容易才练出一万多人的江淮新军来,但是在扬州一战,面对中华军六七万人的猛攻,不得不突围而走,他的江淮新军也是折损众多,只剩下八千人退淮安。
而后续到淮安,桃源等一系列战事李鸿章虽然拼力抵抗,但是奈何实力差距太大,只能是再一次突围北逃。
原本李鸿章想着如果能够逃回山东,到时候卧薪藏胆一年半载应该就能够恢复过来,然后再和中华军一战,但是没有想到中华军彷佛认准了他一样,从桃源县一路追击,根本就没有放过江淮新军的打算。
如此才有了今日之惨败!
数年心血毁之一旦,上万大军彻底烟飞灰灭,李鸿章哪怕是一如既往的镇定,但是内心里却已经是彻底绝望!
看着李鸿章如此模样,一旁的王吕云可没有什么同情之类的想法,也许对于后世人来说李鸿章具有比较特殊的意义,但是对于王吕云来说,这个中年官员就是自己的手下败将而已。
施清瑄倒是对李鸿章比较感兴趣,还特地设宴款待了李鸿章,只是他从头到尾都是用着胜利者的眼光看向李鸿章。
看见李鸿章波澜不惊的平静吃饭喝酒,半点都没有败军之将的觉悟时,施清瑄有些不爽,也是懒得搭理他了,直接把李鸿章交给随军的宪兵部队,然后李鸿章会被押送回南京。
不过由于李鸿章的身份比较特殊,其江苏巡抚、江南北军务协办大臣,江淮新军统帅的身份乃是中华军俘虏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清军核心高层统帅,其人在清廷内的地位甚至要比当初的李秀成在太平天国内的地位都要超然一些。
而当初李秀成被俘虏后,中华军给他的选择是两个,一个是继续保持目前的这种顽抗态度,最后在南京经过一番看似公平司法程序后被枪毙。另外一种就是写上一份悔过书,自罪书之类,公然批判太平天国,如此就能够保住性命,然后就是担任一个象征意义的闲职,在软禁中度过余生。
中华帝国那边要怎么处理自己,李鸿章是不知道的,无非就是死或者活而已,对于一个刚把自家大军丢的一干二净,不仅仅把自己的人生赔了进去,甚至把整个满清江山都输掉大半的人来说,是死是活已经毫无意义,现在的他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整个人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
押送他回南京的是统帅部第一宪兵团麾下的一个骑兵小队,中华军里的宪兵部队并不是作战部队,编制也不太明确,目前便有七个宪兵团,但是每个宪兵团都有所差别,人数从数百人到千人不等,而且这些宪兵也不是说成规模活动,而是分散为一个个小队行动,主要负责军内纪律事宜。
一些重要俘虏的看押也是由他们负责。
押送李鸿章的这个骑兵小队并没有把李鸿章直接绑在马背上,或者是在身后拖着前进,而是特地给他安排了一辆两轮马车。
坐在马车内的李鸿章已经换下了他的那身官袍,而是穿上了普通士绅穿的马褂长袍,头上的头发也没有被强制踢掉,后半脑依旧留着一条辫子。
如果不是有身边的这队宪兵,估计旁人会把他当成了寻常士绅呢!
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待了几天后,他就是看见了宿迁城的城墙!
他知道这宿迁早在上个月就是被中华军打了下来,而目前宿迁以南,几乎都已经被中华军掌控,也就是说他现在算是进入了中华帝国的境内。
经过数天的奔波,李鸿章虽然依旧整天不说话,但是内心的裂痕已经慢慢愈合,进入宿迁后,他挑起了马车车窗的帘子,看向窗外的城内街道行人,他想要知道这宿迁被中华帝国接管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是民不聊生还是比以前变的更好了?(未完待续。。)u
第两百六十二章 李鸿章南行记
对此已经有些好奇的李鸿章悄悄打量着这宿迁城,街面上似乎和以往差不多,看不到明显的变化。△,
街面上的行人不少,而且一个个也没有和李鸿章想象的那样都是剃了光头或者寸头的,相反还有很多人依旧留着一头辫子,穿着的也还是以前的马褂长袍。
看到这些,李鸿章略微疑惑,不是说中华军所到之处,不论官民皆要剃发易服吗?
李鸿章带着疑惑继续关注着,不用多久他终于是看见和那些中华军士兵一样提着寸头的人了,那是几个穿着一身黑色制服的差人,李鸿章也不是什么固步自封的人,上海商贸区他也去过几次,上海商贸区里也有穿着这种黑色制服的人,那边叫‘巡警’,想来应该是逆军把商贸取得那一套直接推广运用了。
这几个穿着黑色制服的巡警也是剃着寸头,制服和寸头,让他们和周围的人群显得格格不入,街道上的民众都是远远就绕过了这几个巡警,没怎么敢靠近。
除了这些穿着黑色制服的巡警外,李鸿章还看见了几个穿着中华装的人,虽然隔了有些远,但是依旧可以看出那些人的穿着和普通民众,和巡警和军人都不一样。
所谓中华装李鸿章也略知一二,知道这种服饰是南边逆军今年才大举推广的,据称中华逆军里凡是官员士绅皆是一身中华装。
不过只听别人的口述以及看文字的描述,总归是没有亲眼看见来的直观一些!
这些中华装倒是和军服有些相似一样分上衣和裤子,而且也是单排扣和直筒裤。不过却没有和那些洋人一样,有着尾巴一样的长摆。初看有些怪异,不过看多了几眼也就顺眼了。
开始遇上的几个穿着中华装的人脚下穿着的还是黑色的布鞋。但是当李鸿章被带入了一栋有着诸多官员以及军人出入的建筑后,这里的军人们不去说,身穿的自然是军服,而其他的人则是清一色的中华装,有的人还穿了皮鞋。
前几次去商贸区的时候,李鸿章自然是见识了商贸区的繁华和国内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其他的不去说,就算是穿着都是千奇百怪的。
商贸区的街道上,有穿着洋装照耀而过的洋人。而即便是洋人但是各国洋人的不同,也是穿着不同的。
这外来的皮鞋一开始自然是只有洋人穿,不过很快就是有和洋人接触较多的华人开始穿,基本上这个皮鞋是和洋搭在一起的。
但是李鸿章显然不知道,自从中华帝国推广中华装后,这中华装的样式基本就是现代服装的样式,而这种服装自然是陪皮鞋比较恰当,一开始是一些高级官员自己穿,但是很快就是风行了起来。
不过目前来说。中华装和皮鞋其实都很少有普通人穿,受到各种影响,现在穿中华装以及皮鞋的人群主要还是文官系统的官员们以及少数商人、士绅,普通民众穿的非常少。
除了习惯问题外。还和价格有关,这年头的中华装可不是什么便服,而是礼服的一种。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中华装就是中华帝国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官袍。
这礼服或者说官袍的话。对布料的要求自然比较高,用的料子都是高级呢绒。裁剪制作对手艺要求也比较高。
如此也就造成了前期中华装的价格是比较高昂的,其实不管是当代还是后世。任何时候的正装都不便宜,后世随便一套正装都几千上万呢。
不过也有一些公务员囊中羞涉,这挤出不菲的资金来订做一两套高级呢绒的中华装就不容易了,哪能天天穿啊,非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