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末枭雄-第4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帝国每年的财政收入为什么依旧能够保持在百分之十左右的涨幅呢!

这是因为帝国的财政收入涨幅主要来之于工商税、关税的涨幅!

这些年来。随着帝国进一步扶持发展工商业,帝国国内的工业以生丝、棉纺两大产业为龙头产业。进而拉动钢铁、煤炭、化工、机械、造船等产业,再辅以传统的茶叶出口。瓷器出口等。

帝国的工商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其中的龙头产业,即纺织产业,1864年,中国的机器工厂所产的生丝总量达三十万包之多,其中超过二十五万△~△~,包被用于出口,按照出口均价四百圆一包计算,仅仅是生丝一项就创造了一亿圆的出口额。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土丝并没有计算进去。

机器棉纺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这几年的发展可谓是翻天覆地,1864年。国内生产的机织布约两千万匹。至于棉纱就更多了,因为国内很多纱厂生产的棉纱都是直接销往内陆地区,由当地妇女购买后自行织布的。

作为棉纺产业迅速发展的另外一个明证就是,1860年的时候,帝国进口棉花的数量只有四十万担,然而到了1864年的时候,进口棉花数量急剧增加到了一百八十万担。

而进口的棉织品,包括棉纱、棉布的数字却是连年下降,从1858年左右的数十万担降低到1864年代两万担。

棉纺产业的兴起。也是带动了国内棉花种植规模的扩大,按照农林部的推测,1864年国内的棉花产量已经是突破一千万担,棉花集中产区的棉农数量约有五百万户。而兼种棉花的农户高达三千万户。

和生丝产业的强大吸进能力,每年都能够为帝国赚取上亿甚至更多的黄金等贵金属外汇不同,棉纺产业的发展表面看起来没有生丝行业那么高大上。但是对于经济的带动能力却是要远远超过生丝行业的。

除了纺织产业这种能够快速拉动经济发展的轻工业外,一些重工业产业虽然说在产值。贡献税收方面不如轻工业,但是依旧是帝国工业的重要组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而代表着十九世纪工业发展指标的钢铁和煤炭这两项,帝国近几年的发展可谓是快速无比!

1864年,帝国现有的三大钢铁厂以及若干小规模的钢铁厂加起来,原钢产量约三万吨,生铁产量约五十万吨。

煤炭虽然发展也很迅速,但是受限于时间因素,所以1864年的煤炭产量只有约六百万吨,这个煤炭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帝国的对煤炭的庞大需求,每年都还需要大量进口煤炭,尤其是优质煤炭,主要是从越南、澳大利亚进口煤炭,1864年,帝国向越南进口了约五十万吨的煤炭,而且大多都是优质无烟煤。

作为对比,英国的原钢产量约为三十万吨,生铁产量约为五百万吨,煤炭产量约为一亿吨,帝国的钢铁煤炭产量和英国比起来,那差距大到让人足以窒息。

不和英国比的啊,和其他国家相比,比如法国,他们的原钢产量约为六万吨,生铁产量约为一百万吨,煤炭产量约为一千万吨,这法国人的产量大约就是帝国的两倍。

而普鲁士方面,他们的原钢产量约为八万吨,生铁产量约为百万吨,煤炭产量约为三千万吨。

和诸多列强们比起来,和英国自然是没法比的,和法国、普鲁士也有较大的差距,而和奥地利、沙俄、意大利比起来的话,虽然有些还比不上,但是勉强不会差太多。

由此可见帝国通过将近十年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勉强算是挤进了三流工业国家的行列,当然了这距离彻底完成工业化革命还略有欠缺。

主要是现在帝国的发展很多都是属于表面发展,工业产值比较依赖于轻工业,也就是农产品的初级加工。

而一些高端制造业上,尤其是机械设备则是还有非常大的空白,虽然国内出了一个隆丰机械公司,但是目前帝国国内的工业发展过程中,每年依旧需要大量购入机械设备。

这几年帝国进口最多的不是棉花,也不是呢绒,而是建设各类工厂所需要的机械设备!

而造成帝国国内的高端制造业不足的最大因素不是因为没钱投资,而是没有大量的高端人才。

帝国的新式教育体系才推行十年不到,而早期几年都是属于试行阶段,只有这两年才较为普及一些,不过高端院校依旧比较少,这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并不多。

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帝国进军高端制造业的根本障碍,这从帝国这些年来每年都从外国大量招募高端人才,甚至是欢迎并鼓励拥有高端技能的洋人加入帝国国籍就可以看得出来,帝国对于高端人才的缺乏是非常严重的。

然而这人才培养是需要时间的,没有二三十年的功夫根本就不可能培养出来大量的高端人才,所以现在即便是缺乏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当然了,高端制造业的缺乏并不是说帝国的工业发展就缓慢并落后了!

依靠纺织业为龙头,帝国的工业产值是连年上涨,而工业的发展自然也就带来了更多的商税。

等到了1865年的今天,工商行业贡献的税收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一大税种,几乎是占据了中央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而这种情况下,财务部试图对工商税进行改革,可谓是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剧烈的动荡,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官员希望财务部谨慎再谨慎,甚至是缓行工商税改革的原因所在。(未完待续。)uw

第五百二十章 夏威夷

由于工商税的重要性,所以虽然财务部那边想要尽快的推行新式工商税务改革,但是为了保证税务改革的稳定推行,不至于匆匆退出而引起动荡,所以内阁那边的联合会议上,还是否决了财务部的要在1865年全面推行工商税务改革的提案。

并要求财务部继续进行工商税务改革!

为此,财务部不得不放缓了推行工商税改革的动作,而是选择了继续试点!

不过试点的规模要比之前更大一些,财务部初步决定在原试点地区,即浙江、安徽两省中扩大范围,把原来的县、府试点扩大为道级试点。

初定在浙江之宁绍台道、安徽之皖南道推行,此外又是选择了广东以及直隶、湖北三省各自选择了一个府进行试点。

而这些试点地区都有着共同点,那就是这些地方都有着中小等规模的工商业,足以承担试点的任务。

然而由于他们的工商业虽然说比很多地方都要强一些,但是和上海,天津,广州以及武昌这些比较大型的工业城市而言,依旧是有着极大的欠缺,所以哪怕是试点的过程中出了什么差错,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这些试点地区里,最主要的自然是宁绍台道了,准确的说应该是其中的宁波府!

宁波乃是中国的早期开放港口之一,早早就是开始发展工商业,虽然说受到了附近的上海港口的冲击,导致宁波港没能和上海一样快速发展为超大工业城市。

但是放在国内里。宁波依旧算得上是第二梯队的工业城市了,其以茶叶、生丝出口为主导产业。辅以棉纺以及其他一些轻工业等。

其工业产值在浙江省内名列前茅,远远超过省府杭州以及蚕茧主要产地湖州。

有了宁波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工业城市存在。才能够较好的试验工商税务改革是否可行。

毕竟工商税改革总不能跑到一些工业落后,主要依靠农业的地区去推行不是,那样就算是试点了但是也试不出来什么效果。

≯≯,  财务部定下的第二轮的工商税改革试点后,预测试点地区的工商税收入将会比原来提高大约十五个百分点左右。

并且工商税内的诸多详细税种的调整,将会进一步调节国内工业发展的结构,间接推动资本投入帝国希望他们投资的产业。

这工商税务改革乃是财务部未来数年来的主要事务,同样也是帝国的大事,因为这关乎到帝国未来的税收能否得到增加,工业发展的构架是否更健康的问题。

对此林哲自然也是比较上心的。对于财务部递交的一系列报告,林哲都是亲自过目并做出批示。

对于工商税改革一事上,林哲指示了财务部方面,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要大胆创新改革。

而这也是内阁联合会议上的决议,帝国大部分高层官员们的共识。

对于帝国财务来说,财政收入保持稳定是最主要的,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的前期下,尽可能的提高财政收入。而提高财政收入的同时,又不能过于损害企业的利益,要保证企业有一定的盈利额度以保持连续发展。

新的工商税务改革之所以引起了帝国高层官员的广泛关注,是因为稳定的财政收入关乎到军费。行政费用以及教育、工商扶持、交通等费用,帝国不管想要做什么事,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可以说。帝国各部都指望着财政收入能继续有所提高,因为财政收入提高了。才能够缓解目前的财政紧张情况。

尽管这几年来帝国的财政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在1865年的时候。中央财政收入预算已经是高达四亿四千万圆。

然而对于正在高速发展中的帝国而言,这钱还是不够花!

和财政收入预算搭配的是财政支出预算,1865年财政支出预算是四亿五千万,这说明什么?说明还有一千万的财政赤字。

1865年的财政支出预算中,军费依旧是大头!

高达一亿三千五百万的军费预算占据了财政支出总额的百分之三十点七,尽管这个比例已经是连年下降,但军费依旧是帝国最大的一项财政支出。

军费总额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军队的规模在逐渐扩大,然后帝国陆军正在大规模换装新式步枪,炮兵,骑兵等技术兵种的比例进一步扩大,海军的全面铁甲舰计划更是耗资庞大!

由此导致了军费的总额依旧是逐渐上涨的!

除开军费外,其他的资金大部分都是被各部门瓜分!

然后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军费还是内阁那边的行政费用,这些钱其实大部分都是用来支付人员薪资了。

军费的大头是给军人发薪资,而行政费用自然是用来给国家雇员发放薪资!

人员薪资费用支出,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体制的国家里都是财政支出的大头!

除了人员薪资外,其他的则是一些基础设施投入,比如一些水利工程,城市道路桥梁等建设等。

一个国家的各方面花销是非常多的,这里用一点,那里用一点,最后加起来就是好几个亿了。

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军方还是内阁各部,都是希望税收越多越好的!

比如现在的江道泉就是希望能够在1866年之后,在建设几所高等院校,而建设高等院校都是非常花钱的,现有的教育经费虽然已经不少,但是都已经有了预定去向,如果想要争取在建立一些大学的话,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财政支持了。

而就在帝国的政坛高层广泛关注着工商税务改革的时候,十一月六号一艘悬挂着红旗金龙吐蓝珠图的商船驶入了夏威夷王国的火奴鲁鲁港!

这是一艘归属中华帝国太平洋贸易公司的一艘运输舰,舰名为‘裕祥号’,乃是一艘蒸汽风帆混合动力运输舰,吨位不大,只有一千三百吨左右,不过却是典型的深水远洋船只。

帝国太平洋贸易公司乃是属于典型的军械贸易公司,该公司所属的运输船上装载的自然是枪支大炮。

裕祥号预定前往美国西海岸,上面装载的是国内皇家武器公司专门为了北美民用武器市场研发并生产的左‘轮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