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枭雄-第5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奥斯曼土耳其这个国家并不,拥有的军队数量自然也是非常多的,其他国可能就购买几千支,多不过一两万而已,但是奥斯曼土耳其对新式步枪的需求,那可是数十万支啊。
而且奥斯曼土耳其的工业基础相当之差,就算能够自产,但是规模也不会大,所以即便是他们购买了专利授权后自产,但是凭借他们自身的产量还是不高的,所以还会需求相当大量的成品。
为了采购1864年型林德步枪,同时也是为了获得该枪的专利授权,当然更重要的是获得生产线,要不然给个专利授权他们也造不出来啊。
奥斯曼土耳其是特地向帝国派遣了一个外交团队。
对于奥斯曼土耳其的到来,帝国还是表现了非常大的善意!
为啥?
因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帝国和俄罗斯是敌人,土耳其和俄罗斯同样是敌人,有着同样敌人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合作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加强两国的合作,嗯,主要还是加强土耳其方面的实力,给俄罗斯人添堵,林哲是很痛快的批准了技术授权合同。
和针对其他几个国家的技术授权比较高昂不同,对土耳其人的技术授权是比较低的,只要土耳其人从中国购入相关的生产线,那么技术就是半卖半送,还附赠工程师到土耳其指导设备的安装,培训工人。
当然了,这购买技术的前提是土耳其人必须向帝国订购大量的1864年型林德步枪的订单。
土耳其人这一次是难得的表现出了财大气粗,直接采购了十万支1864年型林德步枪,此外还采购了三十门的钢制后装线膛炮。
这么大的步枪订单,让皇家武器公司的负责人是兴奋不已,这1864年型林德步枪放开出口半年不到,但是现在已经获得了多少订单了?
加起来已经是超过了十五万支的订单了。
这比往年军方一年的订货量都要多了,而且最关键的是,国内军方的订单往往把价格压得很低,虽然不至于亏本,但是利润也是有限,对于皇家武器公司这种大企业来,也就赚个辛苦费。
但是这外贸订单就不一样了,价格往往要比国内军方订单的价格多上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三十以上。
别看只是多了百分之十以上,但是售价多了百分之十后,利润可就是好几倍好几倍的增长啊!
一支最新型的1864年型林德步枪,在1871年的时候,军方的采购价是每套二十五圆,这个价格也不是单纯的制造成本,而是加上了以往的研发以及设备折旧等费用,如果是单纯的制造成本的话,这个价格肯定是还要更低的。
实际上,早期的1864年型林德步枪要更加昂贵,1865年的时候,一支1864年型林德步枪的采购价达到了三十八圆。
在这个价格上,企业大于能够保持大约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毛利润,也就是这种枪的成本大约是在二十一圆左右。
如果对外售价提高了百分之二十的话,那么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就能够达到每支七圆左右,相对于以往的三圆多不到四圆的利润,提高了将近百分之八十左右。
这样一来,皇家武器公司的业绩就会变得更好看了。
不过生意谈好之后,奥斯曼土耳其那边却是提出希望用白银付款,这让太平洋贸易公司那边颇为不满。
这年头白银已经是持续贬值,虽然帝国国内依旧大量流通白银,但是为了避免损失,在国际贸易上一直都是采取黄金贸易制度的。
为此,帝国甚至是在186年的时候,退出了帝国的‘金圆’,以便和以往的银圆进行区别,这种金圆是作为国际贸易货币单位以及政府统计单位的。
也就是,在当代的帝国,是金银混合本位,而金圆和银圆的兑换是随着国际金价进行变化的,和法国和美国比较类似。
不过随着这几年白银贬值速度加快,帝国财务部已经是开始收缩白银的使用量,同时推广金圆。
民众也不啥,他们自然也是知道手中的银圆越来越不值钱,所以都是换成了金圆进行保持。
在六十年代的时候,帝国国内的金圆和银圆是保持一比一的兑换比例,只不过一个兑换的是白银,一个兑换的是黄金而已,但是进入七十年代后,国际上白银产量大增,同时很关键的是帝国使用金银混合本位后,在国际贸易上拒绝接受白银,只接受黄金或者黄金本位货币,使得白银的价格持续走低。
现在黄金兑换白银,其汇率已经是跌破了十六五,而不远的将来,跌破十七也是极有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的国际贸易就更加不会接受白银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章 确立金本位
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政治以及军事援助的含义要更大一些,他们非要用白银支付的话,帝国也是接受了,不过自然是要加价的。
但是太平洋贸易公司接受了这批白银后,转手就跑到伦敦去换成了黄金,然后才运回国内。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太平洋贸易公司的单独行为,实际上这几年帝国的官方机构一直在减少国内白银的储量,换购黄金。
大量从民间收集的白银被运送到了国外,换回工业原料或者机械设备,又或者是干脆兑换为黄金。
过去十年来,帝国国内白银外流是相当严重的。
但是另外一方面,黄金内流的规模也是非常的庞大,由于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加上帝国的国际贸易多采用黄金结算,所以国内的黄金储量也是越来越大。
同时帝国为了增加黄金储量,国内的诸多金矿也是加大了产量。
等到了1872年的时候,帝国的金银混合本位制度已经颇见成效。
不过随着奥斯曼土耳其执意要用白银支付,再加上太平洋贸易公司在出售这批白银的时候,导致了伦敦白银价格的进一步下跌,导致了不小的损失。
这一次事件是引起了帝国财务部的密切关注,等到了十一月份的时候,财务部就是上书请求废除黄金白银混合本位,确定黄金单本位制度。
这种重大的经济改革,自然是引起了帝国上下的震荡!
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对此都是有着激烈的争论,其中最大的反对意见就是如今帝国国内的白银储量依旧非常大,这完全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那么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动荡,无数民众的财物将会化为一旦。
但是对此,财务部也是早有应对,他们拿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先是承认现有的纸币、银圆的价值,以往的纸币直接承袭,白银金属以及白银银币则是按照原有价格回收。
不过回收后,给予兑换的并不是金币,而是金圆纸币。
并且推出了新一代纸币的行方案。
随着帝国在五十年代就开始推广纸币,这十多年来多的纸币已经是比较普及了,民众的接受度也很高,真正拿着银币或者铜币进行交易的人已经不多了。
现在民间的大量存币,很多都是被当成了储备资金使用,日常使用倒是不多。
目前帝国的金融体系是比较混乱而复杂的,普通民众日常使用的辅币,有铜币也有纸币,基本就是一般一般,而较大额交易,则是使用银圆或者银圆纸币。
而大宗商业往来的话,则是很少使用现金交易了,往往是使用支票或者银行本票,其中又以银行本票使用最为广泛。
皇家银行的银行本票,认票不认人,而且皇家银行的分行除了在国内的每个县级行政区都有分行外,在国外地区,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各大城市也都有分行,日本的江户、鹿儿岛、朝鲜汉城、越南顺化、河内、广宁等、其他殖民地的新加坡、仰光、宁王国京师、等地都有着皇家银行的分行。
甚至在美国、美洲、欧洲都有少量皇家银行的分行,基本上皇家银行的分行,都是跟随着帝国大使馆的步伐走,有帝国领事馆的地方,一般都有皇家银行的分行。
有着众多的分行,再借助电报通讯的便利,可以全球范围内对银行本票进行查证以及兑换。
支票的话,虽然也有,但是限制比较大。
由于实行金银混合本位,所以除了银圆外,还有金圆。
颁金圆的时候,是按照当年的金银汇率,规定了一银圆含有纯银24。3克、一金圆含有纯金1。5887克,由于当年的汇率,所以当年的一银圆和一金圆的价值是对等的。
后来由于白银持续贬值,使得金圆和银圆的兑换比例有了变化,等到了1872年的时候,金圆和银圆的兑换比例已经比刚行的时候增值了百分之九点三。
这相当于以往一百银圆能够兑换一百金圆,但是现在要一百零九点三圆才能够兑换一百金圆。
这种白银贬职幅度哪怕实在过去的七年里慢慢变化的,但是普通人兴许感受不大,但是帝国的财政金融部门却是感受非常深。
这意味着,如果过去多年里,帝国继续使用白银作为国际贸易支付货币的话,就会损失至少百分之九点三的财富,这可不是百分之九点三的关税啊,而是整个进出口总额的九点三啊。
而且受到白银产量持续加大,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相继采用金本位,未来白银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帝国必须紧跟其他国家的步伐,同时实行金本位。
总之是不能让帝国成为其他国家实施金本位后,成为国际白银的倾销地。
历史上,满清的就是继续使用银本位,结果在187o年后,随着各国相继使用金本位,白银的价格一跌再跌,而中国成为了世界白银的最大使用国,说句不好听的话,当时的中国就是白银垃圾场,各国都把白银运到中国去,然后购入各种产品或者黄金。
结果短短三十年里,白银和黄金的汇率就是直接翻倍,中国也是承担了大量白银流入而造成了通货膨胀。
林哲主导下的帝国自然不能允许这种情况的生,帝国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为金本位做准备了,国际贸易只接受黄金支付,而每年的贸易顺差使得大量的黄金流入中古。
同时行金圆,让民众开始接受金本位制度。
而现在随着国际金价的进一步上涨,林哲认为金本位一事已经是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几年的话,估计国际上的所有白银就会一股脑的涌进中国,到时候国内白银储量翻倍增加后,就更加难实施金本位了。
进入1873年后,一月一日,帝国正式颁布金融改革法令,宣布确定金本位制度,同时行金圆为基础的新版纸币、金币。
新版帝国金圆每圆含金量依旧为1。5887克纯金,有一金圆的金币,此外行一金圆的纸币。
这一金圆的金币以及纸币,是主力货币,除此之外,则是还有辅币,分别是面额五角、两角、一角、五分、一分的辅币。
为了保障民众的财富不流逝,帝国财务部宣布,国内之前行的银圆纸币皆可按照1873年1月1日的相关金银汇率全部回收,并兑换为新版金圆纸币。
存在银行里的相关银圆资产,立即按照1873年1月1日的汇率进行兑换为新版金圆资产。
国内现存的白银银币,则是限期在1873年6月1号之前进行兑换为金圆,汇率按照1873年1月1号金银比价为准,1873年6月1号之后,则是按照市场的金银比较进行回购。
实际上,帝国行的银币数量并不多,由于帝国很早就推行纸币的行,银币只在六十年代初期行的比较多,后期基本以纸币行比较多。
而纸币的回购因为不涉及到金属价格问题,所以直接按照固定汇率进行回收就可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