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娇 (完结)作者:清歌一片[旧版]-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原见众人目光齐刷刷都看了过来,微微一笑,指着仍漂在江岸边的竹排道:“南方水路发达,像这种排子,不论木头还是竹子所造,必定一头粗一头细。艄公在接客人上来时,为防止客人站不稳落水,通常都以粗厚的一头抵岸。这个刺客虽然外表装扮得毫无破绽,却不懂这一点,他抵岸时,我注意到竹排是以末梢靠岸的。这才出言试探了一句。他回复我说,已经摆渡了十多年。这显然不可能。一个老艄公绝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我才事先有了防备。萧千户是北方人,不熟悉舟渡,看不出来,也是在所难免。”
萧燕苦笑了下,道:“谢巡检不必为我开脱了。失职便是失职。倒是你,真当无愧于心细如发四字,连这样的细微之处都逃不过你的眼睛,我极是佩服。”
谢原微微一笑,俯身扶起还瘫坐在地上的知府张萱。
张萱此时,对谢原是万分感激,抹了把额头的汗,急忙道:“徐大人,你有所不知。几年前本府的前任知府去巡视沿海墩台时,正有当地奸民领了倭寇上岸,把知府捉了带上海去。就是这个谢原带了人追上去,只身潜上载了知府的倭船,制服了倭寇,把知府给救回来的!这样的忠勇之材,不入锦衣卫,那简直……简直天理难容啊!”
饱读诗书的张萱一激动忘了词,连天理难容也冒了出来。
徐庆林再次看向谢原。
他刚把自己原来的上司给斗垮了,取而代之,掌握了大明锦衣卫的最高权杖,正是需要招揽人才培养心腹的时候。确实很想把这个年轻人也拉过来。只是看他此刻目光平和,显然丝毫没有心动的意思。踌躇了下,忽然瞥见他手上那把刀的刃处微有卷刃,想是刺客匕首乃钢精所铸,他以一个地方巡检的身份,能领的官府刀具不过是粗造之物,倾尽全力相格之下,刀口自然被损,心中一动,解下自己腰间那把刀柄镶嵌了宝石的绣春刀,递了过去。
“人各有志,你既不愿入锦衣卫,本官也不勉强。你今日为救我,损了你的佩刀。本官过意不去,这是本官的佩刀,你可还满意?”
绣春刀虽然是锦衣卫的标准佩刀,但不同级别军官所能佩的刀,其锋芒与质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指挥使所领的绣春刀,堪称大明朝最精芒的利刃之一,甚至能一刀斩下整个马头。
谢原还在犹豫,忽然瞥见徐庆林身后的萧燕似在向自己微递眼神。立刻明白了过来。若是自己一拒再拒,只怕这锦衣卫指挥使会觉得自己落他脸面。便不再推脱,双手接过道谢之后,顺势拔刀出鞘。见四尺长的雪白刀刃映了日头,闪过一道流水般的刀芒,脱口赞道:“好刀!”
徐庆林一笑,道:“上路!”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有老乡读者留言说地理。我解释下,因为这个故事的主要背景在东南沿海一带。我对福建宁波等地不熟悉,所以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浙江一带作背景。但这是个纯粹架空文,除了大的地名,其余涉及的山啊水啊镇子啊乡村什么的都是杜撰,大家别当真。
12、第 12 章
出了永嘉后,徐庆林和随行便与负责押送要犯的萧燕等人分道。萧燕与谢原一行人,傍晚时回到了乐清县城,将囚犯投入县衙牢狱,派重兵把守。锦衣卫在此地停歇一夜,明早再继续上路。
谢原与萧燕分别后,入县衙在签押房里见了上官李珂,把这几日的事汇报了一遍,对自己在渡口挡救了指挥使徐庆林的事只字未提,只在最后说:“李大人,知府大人叫下官代为传话,说书院一案的卷宗已收,不日便会上呈省提刑司。此外还催去年的税款。说州府月底就要解送本府的税银入省库。大人若再交不齐,他便不等了。”
李珂听罢,心里涌出一阵烦闷,发怔不语。
谢原见他闷不作声,这种事也非自己的职责,话说完了,便告退而去。刚出衙门口没都多远,就见春芳和敬中过来,边上还有个后衙里的婆子,几个人瞧着神色有些慌张。
春芳和他是老街坊。今年才十五岁。以前没到衙门做工前,时常会去他家帮他母亲做些活计,谢原一直把她当妹子一样地看待。见这几人这样,立刻停下脚步,问道:“出了什么事?”
春芳一见到他,仿佛见了救星,一把扯住他衣袖,嘴里嚷道:“谢大人,不好了,三娘子丢了!”
谢原自从做了巡检,春芳就改口叫他大人,说是她娘吩咐的。谢原纠正了几次,见她不改口,也就随她了。此刻听她这样说,一惊,“怎么回事?”
春芳喘息道:“今天有文昌庙会,小少爷吵着要去。夫人就叫三娘子和马婆子带着小少爷一道去。逛了大半天,刚尽兴了要回,忽然过来两个人,跟三娘子说了句什么,我见她脸色立马唰地白了,就被带走了。我就赶紧回来报告。你快去救她!”
“那些人是谁,他们对她说了什么?”
春芳眨巴了下眼睛,“呃……不知道……”
“往哪个方向去的?”
“往驿馆方向,我看到了!”
敬中已是蹿了过来,使劲嚷道。
谢原神色凝重,想了下,急匆匆而去。
“大人,人已带到。”
两个便衣推门而入,对着屋子里的人恭声说了一句,立刻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门也在温兰身后被带上了。
温兰一眼就看到房间里的桌子上摆了自己那个明明已经入土却又诈尸的勘察箱,箱盖被打开了。而边上的人,目光正投在箱子上层里整齐插摆着的各种工具上。
这个人看起来其实并不可怕。目光虽淡冷,但不阴冷。着一身普通读书人的天青色长衫,因了腰背异常挺拔,便将这种原本只见文弱的服饰也穿出了种少见的轩逸味道,并且,还很年轻,最多不会超过二十五岁。全身上下,唯一让人觉得突兀的,就是脚上踏的那双黑色靴子,靴帮上绣了抢目的金色飞鱼图案。
但是现在,温兰站在他的面前,却连一口大气也不敢出。
她知道这个人的身份,锦衣卫。和那个已经死了的卫自行是一家人。
把时间往前推溯几日。且说温兰那天在巷子里目送谢原离去之后,回了后衙。孙氏已经知道就是靠了她的一句话,梅岭书院案子才得以破解的。惊讶之余,自然也少不了一番盘问。被她搪塞过去之后,到了当天傍晚,就从孙氏口中得知那个卫姓锦衣卫千户到了这里的消息,道他一行人落脚在驿馆,李珂已经赶过去拜见了。
温兰本来被婚事弄得有些没心没绪,但一听到这个消息,原先的愁烦立刻就变得无足轻重了。整个心思都被锦衣卫三字给占了。眼皮子突突地跳个不停,一颗心更是忐忑不安,总觉得会有倒霉事要发生了。她细细回想自己那天离开太平县后到现在的事情,虽然自认为应该没什么破绽,但谁说的准呢?假的就是假的。何况那个姓卫的,看起来绝对不是个善茬。等李珂终于回来,说那些人只是路过,停留一宿而已,温兰这才长长透出一口气,暗笑自己做贼心虚。可没想到,这口气还没舒完,李珂再得人回报,说又有一批锦衣卫朝驿馆而去,瞧着来头仿似更大。虽然感到莫名其妙,只从来都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还是锦衣卫的人。没法子,赶紧又急匆匆地再次赶了过去。弄得温兰和孙氏也是跟着一惊一乍,连晚饭都没心思吃,只在后衙巴巴地等着消息。到了天黑的时候,终于等到李珂回来。他脸色发白,一屁股坐椅子上歇了半晌,才道出先来的卫自行已经被杀的事。
这实在太意外了。先前在等李珂回来的时候,她设想过无数种的可能,甚至想到过自己的老底极有可能已经在卫自行跟前无所遁形了。唯一没想到的,就是这样的结果——不过那个人既然已经死了,自己想必也就没事了。听着李珂夫妇俩在那里感慨的时候,温兰一直悬着的一颗心才算是慢慢落定了。接下来几天,她知道谢原被派了随那些锦衣卫去永嘉办事,也就没放心上了。然后今天逢文昌庙会,跟了孙氏出来,走散后正要回衙门,便发生了春芳对谢原说的那一幕。
萧燕抬起目光,扫一眼此刻站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女子,把一本淡黄封皮的册子推到了桌边,淡淡道:“这是从卫千户处接手的。你看下。”
温兰想极力保持镇定,只伸手去拿那本册子的时候,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泄露出了她此刻内心里的极度惊慌和不安。但是当她一页页翻过这本记载了她一举一动的事件簿后,到了最后,反倒真正定了下来。
果然不愧是朱元璋弄出来的特务机构……她原先还以为自己可以平安潜伏下来了,没想到一举一动,暗处都有一只眼睛在盯着。恐怕若是有必要的话,连吃喝拉撒也逃不过锦衣卫密探的监视吧?
“我确实不是李三娘。这只箱子也是我的。”
温兰苦笑了下,合上册子,抬起头,解下外出时蒙上的帕子,然后揭下了右脸上的那块猪皮。
萧燕望着面前这个露出了本来面目,现在正坦然望着自己的年轻女子,微微怔了下。
她让他想起了自己少年时授业恩师的女儿。那时候,他一直以为她将来会是自己的妻子。但是后来,恩师还是把她嫁给了另一个出身两榜进士的少年俊才。
大明的文官从来就瞧不起武官,至于锦衣卫,更是一种敌对的存在。这么多年过去,这种少年事,萧燕觉得自己早就已经没放在心上了。何况这种相像的感觉也只是一纵而逝而已。
恩师的女儿,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温婉和柔顺。而眼前这个年轻女子的一双眼睛,现在却给他全然不同的感觉——冷静、决心。
他知道她一开始进来时,必定带了恐惧。这很正常,极少有人在面对锦衣卫的传讯时还能若无其事,这一点从她接过事件簿时手部微微颤抖的动作可以看出来。但现在,她在他的目光之下翻完了这本揭穿她作假身份的事件簿后,看起来反倒不再害怕了,而且,除了刚才说的那一句话,仿佛还有别的话要说。
萧燕静静地望着她,仍是一语不发,等着她继续说下去。
温兰深吸一口气,迎上了对面这个毫无表情的锦衣卫千户的一双冷淡眼睛。
“我不是李三娘。”她重复了一遍,“但我背后,并没有你们想象得那么复杂。我来自欧罗巴。祖上原本是元朝时迁到那里的商人。到我这一辈时,只剩我一人。因思念故土,我随了传教士,历尽千辛万苦才回到大明。与传教士走散后发现无家可归,正好遇到死在投亲路上的李三娘。我没有身份,没有家人。无奈之下,才冒充她到了这里,为的只是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她说这些的时候,语气非常平淡,就好像说的是实话——其实也差不多就是实话。
萧燕不可觉察地微微皱了下眉。
他自然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大明朝和它势力所能达到的几十个藩属国,隔了浩瀚大洋,还有许多别的国家。这一点,从建文帝时代传下的一张万国舆图就可以看出来。而且凭直觉,这个女子仿佛并没有说谎——他的直觉很少出过错。但是……疑虑不可能就因她这样简单的一番阐述便得以彻底打消。
他想了下,取出一把尺长的火铳,放到了她面前,问道:“你认识这个吗?”
这种火铳的原型是引线火枪,几十年前从欧罗巴传教士那里最先得到的,被大明的宝业局加以改造,造出了现在这种更为先进的火铳,配以火药铅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