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星沉三国-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且并州之事也不好说,马腾虽然斩获颇多,但近日却有陈宫、高览二人奉命赶往增援,并州之局亦不像他想象的那般呈现一边倒之势.最重要的还有江南的张辽这一支大军,南面豫章一旦有失,张辽这支兵马便可势如破竹,直cha荆州腹地,那时可真是回天无力了!好在近日豫章那边倒没什么坏消息传来.
在曹操等人来说,依kao曹刘两家击退赵军已然指望不上了,如今就只有指望马腾父子了.
经程昱这么一说,曹操倒是放心不少.
"王上,赵信行事不可以常理度之,俗语有云'兵无常势',赵信深得此点,虽然依常理推断赵信未必会冒险去取西川,可即便马腾能拿下并州全境,到了那时亦不会有多大后力进袭整个中原了,赵信有足够地时间调集各方兵马将战事遏制在并州一带,若如此的话,赵信分兵去袭西川的可能却不能排除."同样是出于对并州那面战事的分析,法正从另一个角度却指出马腾到时未必能像程昱所说的那般发兵进袭整个中原地区.毕竟经过并州的战事后,西凉兵必然会有一定地伤亡,加上西凉兵素来又不善攻城,事情还真不好说.退一步说,人心隔肚皮,马腾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二卿说的都有理,依目前的情势,我军还是静观其变为上,在帮刘备守御襄阳的同时,时刻注意上庸方面的消息."说完,曹操便吩咐于上庸到襄阳kao南一带多加增派人手,严密注视上庸那边动静.
当刘备携孔明一同出现在城上时,马良、蒯良等人可称得上是老怀大慰了.要是刘备和孔明在这等危急关头闹翻的话,那后果简直令人不敢想象.在此事上,马良等人看得十分清楚,屈在孔明,没想到刘备竟然会这么快原谅他,令人不得不对他的心胸重新作一个估计.
这件事刚刚解决,醉酒醒来的张飞却大吵大闹的跑上城来寻刘备,看到在城外受苦地关羽,便又闹了起来,让刘备又添了一层烦恼.
看了看孔明,后者肯定地点了点头,刘备便下定了决心.
到了这种地步,除了倾尽全力帮助刘备设法解救关羽外,孔明亦是别无他法可想.!~!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连连得手
相对于北面火热的战事,豫章这边来的平静得多.详细探得庐陵那面情形之后,张辽当即亲自领一万精锐星夜往取庐陵城,以臧霸领兵五千随后接应,留鲁肃四人守寨.出兵那夜,为掩护张辽行迹,赵军特地出兵再次佯攻豫章城,借以扰乱城中视线.
张辽勒兵往庐陵进发,一路是想尽办法掩藏行迹.或许是先前探察的功劳,有了对地形颇为熟悉的探子为向导,于何时进兵,于何地扎营,一切都显得有条有序,一路行来,昼伏夜行,竟然成功的避开了刘军的眼线.将到庐陵一带,行事更加小心起来,绕了一个圈子,绕到庐陵城上游,这才选定一处隐蔽的河段,每日深夜时分令兵马分批渡河.张辽如此行事,不可不谓周到,到兵马全数渡过河去,庐陵城的守军却丝毫没有察觉.
在城中的刘贤等人想来,赵军要来的话,自然是从北面杀来,哪里料到张辽会绕远路来袭!何况这几日来刘贤收到的消息让他一直误以为赵军还远在豫章与黄忠等相持.还以为赵军无暇顾及偏狭的庐陵呢,竟日高枕无忧,在城中高乐.豫章那面蒯越虽曾遣人来告诫过刘贤,刘贤也只是当下紧张了一会,事过境迁之后,却未曾见到赵军有半丝来袭庐陵的迹象,也就放松了警惕.
张辽兵马深夜突然出现在庐陵城南,城上的守军竟然全都还在睡梦之中.本来嘛。wwW! 城北和城东地守军还好一点,这城南的守军自以为就算有战事也不大会波及他们,自然松懈无备,加之这城中的守军大部都被刘贤调到东、北二门,留在南门的守军实在有限的很.张辽一声令下,趁守军不备,不顾疲惫。 大军立即攻城.
被惊醒的守军个个都迷迷糊糊的,更有甚者。 擦擦迷离地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城下地敌军,还以为身在梦中呢.
变起仓促,这南门的守将又殊无大将之才,属下的军士慌乱不堪,他自己比之更甚,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来.不等刘贤率兵来援。 南门便失守了.
兵马冲进城去,适逢刘贤引兵杀到,张辽当即挥兵杀去,挺枪骤马来取刘贤,刘贤仓惶应战,只一合便败于张辽枪下,情知不敌,勒马便退。 被张辽从后赶上一枪刺于马下.张辽勒兵杀散余众,拿下了庐陵城.
过了一日,臧霸引兵赶到,两下合兵一处.张辽兵马稍作整顿,便留臧霸守城,引兵往取湘东郡。 并使人往鲁肃处报捷,着其立即分兵南下,绕过豫章,席卷荆南.
蒯越虽曾料想赵军有可能意在庐陵郡,可豫章这边完全被城外的赵军牵制住,动弹不得,除了使人告知刘贤小心守城外,却也别无他法可想.哪里料到刘贤这个无用之人,没过两日就把他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轻而易举的被张辽拿下了庐陵城.而他安排在江上游弋地一干水军也未曾起到丝毫作用。 原因是水军只在庐陵到豫章这一带水域游弋。 而张辽却不惜绕远路绕到上游去,自然起不了作用.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北面两家联军败退至襄阳的消息刚刚传来没多久,水军方面使人来报庐陵之失.得知北面战局不利,蒯越等人已是心惊胆战,如履薄冰了,庐陵之失,犹如雪上加霜,让人实在不敢相信几天之内风云突变,局面变得如此不可收拾!收到消息后,蒯越差点一屁股坐倒,痛呼:"大事去矣!"
收到庐陵大捷的消息后,鲁肃当即令贺齐、虞翻引兵五万南下,自与董袭留下,凭余下兵马牵制豫章守军.
鲁肃兵马未动之前,蒯越已经料到赵军必有此举,可惜豫章守军太少,凭之守城尚可,要想以之与赵军一争长短,则非其所能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军拔营离去.
到了这个时候,任黄忠再怎么沉稳,也按捺不住了,眼看荆南一地就要在他手中失去,教他如何还能沉的住气.曹刘联军在北面惨遭败绩,退守襄阳,已是捉襟见肘了,要是荆南一失,凭江北那偏狭之地,又如何能挡住赵军的两面夹击.
事到如今,黄忠所能依kao的也只有蒯越一人而已.
"先生,目下该如何是好?"在使人往报知襄阳方面后,黄忠问蒯越道.
"情势危急,只有险中求胜,赵军大部兵马已经南下,留在此间的兵马与我方差相仿佛,如今只有联合水军,使潘璋、朱桓二位将军领水军上岸一同击敌,力求一战败敌,事尚有可为."时至今日,这也是没有办法地办法了,提出这个办法,其实连蒯越自己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且不说此举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算击败了城外的敌军,局势就能挽回么?这事却是难说的很!何况赵军既然早有预谋,留下的兵马想来不会轻易出战,就算联合潘璋、朱桓二人所领的水军,能否破敌还是个未知数呢!
面临这样地危局,却是再也犹豫不得,整个江南,除了豫章这支兵马之外,就剩下江夏那边的守军还能派的上用场,可江夏的守军却要防备九江方面的庞德,轻易不能动,其余各地零星的守军哪里能派的上什么用场!到了这个地步,整个江南大局也只能指望豫章这三万多兵马了.若稍有迟缓,只怕整个荆南就不再为刘军所有.
蒯越献计联合水军攻击鲁肃兵马,其实冒了很大的风险,一旦九江一带水域的敌方水军收到风声的话,适时引兵南下鄱阳湖地话,后果是不堪设想地.但到了今时今日,除了此法。 再无他策可以应付眼前地局势.
决定之后,黄忠便遣人飞报潘璋、朱桓二人.二人得报,也不犹豫,当即便尽发大军往豫章而来,只一小半兵马留守营寨.
却说张辽引兵入湘东,沿途城镇望风而降,不数日。 便拿下整个湘东郡.拿下湘东郡后,张辽不辞劳苦。 马不停蹄地引兵北上去取长沙郡.兵马一入长沙境内,张辽便分兵去袭长沙周边各县,几日功夫,各县皆平,只剩下长沙城一座孤城.料那长沙城中撑死也不过数千孱弱守军,又如何能是张辽新胜之兵敌手.况且城中之人以为赵军大军杀至,人人自危。 城外一片风声鹤唳,正不知有多少赵军围住,城中又无大将保守,众人一商量,便将城池献了.倒让张辽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长沙一境.拿下长沙后,荆南要地已得,张辽手中兵马毕竟有限,不宜摊开太大的场面。 反正后续兵马不久就要赶来,稳当起见,张辽便分兵保守各处,自领兵马镇守长沙城,专待后续大军赶来.
就在张辽发兵来取长沙的当儿,黄忠尽发城中守军并潘璋、朱桓二人所部水军来攻鲁肃大寨.留在此间的赵军人人知道兵马大部已经南下去取荆南。 胜利将唾手可得,自然振奋异常,战意盎然.黄忠发水陆两军来攻,鲁肃同董袭只坚守营寨不出.任他风吹雨打,百般挑唆,赵军只岿然不动.
鲁肃在守御方面很是有一套,得知守军即将来袭之前,便抱定一心守寨不出.倒不是他事先已经得知鄱阳湖水军连同守军一道来攻,鄱阳湖水军从豫章之后上岸,加之蒯越为收奇效。 在水军的行迹上颇为下了一番功夫。 鲁肃也无从得知.只是在他想来,现如今这豫章城中的守军就有如那形同发疯地猛兽一般。 俗话说狗急了都跳墙,何况这数万守军,还是先不招惹为妙,等他势头过了,再徐图破敌之策不迟.更何况鲁肃人虽年轻,却极为稳重,如今这样的形势,他这面只要保持对城中守军地牵制即可,根本不必着急.更何况赵信大军已在北面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他鲁肃还有什么可急的!只需待张辽兵马席卷整个荆南后,再合力收拾此间的敌军不迟.
鲁肃想的没错,看刘军的攻势,还真像发了疯一般.搦战不成,便挥军全力攻寨,让寨中的守军应付起来倒颇费了一番手脚.不过赵军地战力毕竟比刘军强,任刘军如何狂攻猛击,却不能撼动守军分毫.
"先生,今日一战,我军折损了如许兵马,却未能稍近其寨,赵军又一心坚守,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失了分寸的黄忠颇为焦急的道.
蒯越心底默默的叹了口气,事到如今,眼前的敌军破不得,敌方大队人马又已经绕到身后去了,兵力捉襟见肘,教他又能怎样!只得宽慰黄忠道:"将军且莫着急,待来日使潘璋、朱桓二位将军同领水陆大军一同出击,或能收奇效也未可知!"
鲁肃深得兵法,各方面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周密异常,即便以蒯越之智,亦无机可趁.算来算去,只剩强攻一途.没想到不过十来日功夫,两边的位置却换了过来,守的一方变成攻地一方,攻的一方变成了守的一方,直教人叹息世事的无常.
潘璋、朱桓二人早就跃跃欲试了,对蒯越今日将他们搁置一旁颇有微辞,听得此话,尽皆摩拳擦掌,雄心勃勃,专待来日于两军阵前一显威风.二人虽然久闻赵军大名,却从未见识过赵军的厉害,跟那些傲气十足的人一样地心态,没吃过亏前,自然不会将对手放在眼里.殊不知那些小看赵军的人如今大都已成了人家的刀下亡魂!
"先生,何必等到明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