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杀破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016章 我又立功了

李茂在街角老左家店里刚坐稳,文三儿一伙就打上门来,李茂假意怯阵,落荒而逃。他带着众无赖在城里转了一圈,便折身出了城东门,朝一片芦苇荡跑去。一边跑一边不时回头打望,眼看着那帮无赖追不上就停下来,扶着膝盖喘上一阵,假装气力不济。一俟他们追近,便又加快步伐。

唐代禁止私人持弩,弓虽不禁止,管理也十分严格,众无赖刀枪棍棒都有,独无弓弩,被李茂牵着鼻子走,好不狼狈。此刻文三儿见李茂去的是城东芦苇荡,不觉心中大喜,那个芦苇荡离城有三里地,上千顷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

文三儿现在只有一个念头:杀了李茂,出口恶气。

李茂当着阖城百姓的面羞辱自己,此仇若不报,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城里人多,公然杀人,即使有郑副将和张推官做靠山,怕也难逃牢狱之灾,但是到了城外……

他嘿嘿冷笑了两声,催促众人加快速度。

这是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秋风拂过,芦苇沙沙作响,成片的芦花翻卷如雪,飘向东南方向那条浊黄奔涌的大河。

“真是个杀人抛尸的好地方。”李茂自嘲地笑了笑,目光落在了一片黢黑的土地上,秋天最热的时候那里曾遭过天火,四五十亩左右的芦苇一夜间化为灰烬。在这黢黑一片的土地上,插着一根树桩,树枝上系着一条白绢。

李茂从容走到树桩旁边,摘下白绢揣入衣兜,拔起树桩在手,粗细正堪一握,试了试,做武器倒是十分趁手。

这功夫,文三儿已经带着他的十八位兄弟追了过来,他的手下本有二十一人,留下两个抬乐贵回家,路上又留下一个望风。从客栈到这片芦苇荡,直线距离不过四里地,不过李茂却带着他们兜着圈子跑了近二十里地。

文三儿体力不错,虽然喘却并不厉害,他的手下们表现就差多了,至少有一半的人已经累的喘不过来气,见了李茂莫说开打,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更有那体力弱的到场后,往地上一躺半天爬不起来。

文三儿自觉胜券在握,心情大好,倒也不急着动手,他把流星锤扛上肩,望着李茂吃吃发笑,李茂也冲着他发笑。

“得罪我文三的全没一个有好下场,这是你自找的。”

“死到临头了,竟还这么猖狂,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李茂说完这话,将手中木棍往地上一丢,转身钻进了芦苇荡。文三儿正发呆,一支哨箭即从芦苇荡里飞起,尖利的哨声惊起了一片灰野鸭,在芦苇荡的上空盘旋鸣叫。

弓箭是唐军士卒的基本装备之一,几乎人手一张弓。哨箭又称鸣镝,是在箭镞上加装骨角哨的特殊羽箭,在军中闻哨箭如闻击鼓声,那是作战的讯号。文三儿虽非军卒,对此却并不陌生。

眼见哨箭飞起,文三儿大叫一声:“不好!快走。”

他的一帮属下还没回过神来,一支支羽箭便夹着劲风从芦苇丛中疾射而出,四名泼皮当即栽倒在地,中箭身亡,另有十余人身中箭伤,惨叫不已。最先察觉有异的文三儿跑出了十几步后中箭倒地,左小腿肚儿上中了一箭,箭镞嵌入骨头,疼的文三儿翻滚哀嚎。

闻听惨叫声,已经钻入芦苇荡的李茂回头看去,看见的却是羽箭射入人体时溅射出的血花,花在正午的阳光下绽放,发出迷人的光彩。

他的脑袋嗡地一声,顿时一片空白。

“大功告成,李兄弟起来吧。”

说话的是王俭,这场伏击战打的十分成功,他心情不错,见李茂伏在地上一动不动,便上前扶起。

李茂脑袋犹自有些发懵,他望了眼站在面前的王俭,分明已是一个百战余生的战士:身着明光甲,头戴抹额,身上背着弓,手里端着弩,腰间悬着横刀,手掌宽的牛皮腰带上插着一把短刀,挂着皮绳和一个鼓鼓囊囊的皮口袋,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个背箭壶的小卒,手里提着枪,腰间悬刀,却没有穿甲。

文三儿和他的十八兄弟就横尸在不远处,身上密密麻麻插满了箭镞,伏击者先用弓箭点射,又用弩箭近距离排射,十九个人中当场死了十六个,剩下的三个重伤员各被补了一枪。

李茂只觉口齿生涩,半晌才问王俭:“非要赶尽杀绝吗?”王俭哈哈笑道:“恶人不除,正气不扬,这伙害人精死有余辜。”

咳嗽一声,朝芦苇荡挥挥手,立即走出来八个健卒,抬着两只大筐,筐里的东西十分沉重,八个健卒走的跌跌撞撞。

大筐摆在李茂面前,揭开包裹的粗麻布,里面是防水的油麻布袋,解开封绳却是两大筐白花花的食盐。王俭伸手抓了一把,用舌头舔了一下,吧嗒吧嗒嘴,赞道:“上品好盐。”拍去手上盐粒,转身问李茂:“走私这么多盐,又公然拒捕,李兄弟你说他们是不是死有余辜。”

李茂望着那两大筐盐,嗓子眼直发痒,讪讪地笑道:“的确是死有余辜。”王俭点点头,说道:“这两年军府缺钱,莫说赏赐,就是弟兄们的常额也时常拖欠,这两筐盐俺本打算变卖了分给弟兄们补贴家用。唉……都让这帮王八蛋给糟蹋了。老弟莫怪俺心狠手辣,世道不好,老实人总吃亏,逼着人作恶呀。”

两名士卒走过来,各捧了一捧盐,撒在了无赖的尸体上。王俭解释道:“这些盐枭把盐看的比命根子都重,被官军杀死后,只要在身上撒捧盐,他的冤魂就不会化作厉鬼祸害人间了。”听了这话,李茂心里暗忖:王俭外表粗犷,心却细的很,这几把盐洒下去,可不就坐实了文三儿是盐枭吗?

他又望了眼那十九具尸体,心里百味杂陈。当初,他和王俭定计由他出面激怒文三儿,诱其动手,再由王俭现身抓人,定他个行凶伤人之罪,将其充军丰州。

第017章 赏功

但乖滑的文三儿竟一眼识破了李茂的计谋,死皮赖脸地躺在那一动不动,李茂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让王俭到城外芦苇荡设伏,由他将文三儿一众引过去。在城里文三儿忌讳人多不敢动手,芦苇荡里渺无人烟,他还能忍住不行凶吗?

李茂到莫可渡的第一天就注意到了城东的这片芦苇荡,那天他站在城南码头向东眺望这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内心十分震撼,印象十分深刻。

李茂所定之计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定文三儿一个罪名,把他赶出莫可渡,既为民除害,也解了薛戎夫妇之围。

眼前这幅局面是他从未想过的,十九个活生生的人说杀就杀,成本只是两筐缴获未充公的私盐。

文三儿是最后一个死的,他左腿的小腿骨被弩箭穿裂,起不来身,只能在地上爬。他抬头望见伏击他的是王俭,没有哀嚎和告饶,而是苦笑了一声,然后挣扎着跪好,默默地伸直出了脖子。王俭将弩交给身边的随从,没有拔他的长刀砍剁,他抓住文三儿的发髻,拔出腰间短刀,扯手锯般血淋淋地锯下了文三儿的人头。

一滴血溅在了李茂的脸上,犹如腐蚀性极大的硫酸,烫的李茂心惊肉跳,恨不得把脸皮扯下来才干休。

忽然,他的怀里就多了颗血淋淋的人头,是王俭丢给他的。

“斩盐枭一颗头颅,赏钱十贯,这是你应得的那份。”王俭咧嘴笑道,一脸的憨厚。

剿灭文三儿等盐枭后,王俭带着李茂去向镇遏使岳单来报捷,岳单来大喜,当即命击鼓升厅向群僚宣布这个好消息。待莫可渡镇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到齐,岳单来让王俭将他如何得到线报,如何设计激将文三儿出城,如何设伏一举歼灭群贼的始末经过说了一遍。这番瞎话是王俭精心编造的,几番推敲,毫无破绽。

副将郑图得知文三儿被王俭灭了,心痛如刀绞,出言驳道:“才区区两筐盐,两百来斤,算得上什么盐枭,王押衙就此痛下杀手,何以服人?”库官张毅一听这话立即反驳道:“郑副将这话在下不敢苟同,朝廷明令各州:百姓贩卖私盐超过一斗即刻处以极刑,两百来斤,够他们死多少回了。”

张毅是岳单来的心腹,跟王俭关系也不错,对文三儿一伙早有不满,他心知岳单来对此事的态度,这才有恃无恐地跟郑图对掐起来。在莫可渡谁都知道,张毅的态度往往就是岳单来的态度,故而他这一带头,形势顿时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众人纷纷怒斥文三儿的恶行,认定他死有余辜,王俭是在为民除害。

郑图在军院虽也有几个相好的同僚,但大势所趋,谁又敢站出来替郑图出头?

杀文三儿是个风向标,莫可渡镇政局变化的风向标,这些官油子嗅觉敏锐着呢。有众人撑腰,王俭的腰杆挺的更直,他冲着郑图嘿嘿笑道:“俺那位线人说了,文三儿从外地贩了三千斤盐到莫可渡,俺搜来搜去却只搜到两百斤,其余的盐都哪去了?郑将军,你知道吗?”郑图勃然大怒,拔刀叫道:“姓王的,你设计杀人不说,还想往老夫头上泼屎泼尿,我岂能容你。”王俭拍案而起,叫道:“自古善恶不两立,来,俺不惧你。”

二人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判事厅里乱作一团。

郑图的官职虽不及岳单来,资历却很老,在军队这个特别讲资历的地方,他倚老卖老,对岳单来这个晚辈上司多有轻慢,此刻王俭跟他公然翻脸,让他下不来台,岳单来虽然脸色黑的像块铁,心里其实挺受用。

看了会热闹,见闹的差不多了,岳单来咳嗽了一声,打圆场道:“一般人夹带私盐一两斤三五斤多不过十斤,那文三儿将两百多斤盐藏在芦苇荡里,足见此人是个惯犯,这样的人死不足惜!当然啦,他只是打着郑将军的幌子在外面招摇撞骗,跟郑将军并无干系,王押衙不可再胡乱猜度。”

镇遏使发了话,二人不敢再哄闹下去,各回各班,垂手听命。岳单来最后总结道:“此番虽然缴获的食盐不多,却喜灭了这伙朝廷的蠹虫,王押衙大功一件,某即刻修表向军府奏捷,向盐铁院请赏。”

岳单来说的请赏跟斩杀盐枭首级得赏金并非一回事,砍杀一颗盐枭的人头,官府给赏钱十贯,一手交人头一手给赏钱,从来都是当场兑现的。这些钱先由地方官府或军镇垫付,将来再找盐铁院核销,盐铁院有求于军镇查禁私盐,这点小钱自不敢为难。钱不是自己的,赏赐起来自然就大方,岳单来大笔一挥,十贯钱就到了李茂手里。

十贯钱价值几何?在这年代十贯钱能买一亩上等好地,五把上好的镔铁横刀,一匹突厥马或两头健壮的耕牛。一贯钱价值太高,不利于日常使用,一般都分成小串,一百文串成一串,称为一陌,十贯钱就有一百陌,装了满满的一柳条筐,约四十公斤重。

青墨呲牙咧嘴试了几次也拎不起来,他放弃了,拍拍手,说:“乖乖,这么多钱,我几辈子才能赚到!”李茂道:“这钱带着人血,不干净。”青墨笑道:“这伙人的心肝都烂坏了,死有余辜,不杀他们难不成还留着祸害人么?你这叫为民除害,善莫大焉,你自己出去看看,阖城百姓……那个,喜大普奔呢。”

喜大普奔一词是李茂不久前教给小厮的,这小厮不解其中深意四处乱用,常闹笑话。

岳单来在军院大摆筵席,给王俭庆功,招待驻军大大小小的官员,这当然没李茂的份。

领了赏钱出来,天色已经黑透。薛戎夫妇现已平安无事,李茂并不急着回去,消除彼此间的尴尬需要时间更需要距离,他得把握这个度。

“走,我请你吃宵夜去。”李茂单手提起了柳条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