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杀破唐-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金眼倒也知趣,主动向京兆府投案,声称要剪去羽翼,回乡养老,不问俗事。因此又被他逃过一劫。贞元十七年,黄金眼病危,朝中有议论趁机取缔四海会,当日动用了上千京兆逻卒,数百金吾、威远卒,又从神武军借调三千禁军,准备毕其功于一役。
“恰在此时,裴延龄代他向天子进了一份奏表,黄金眼在表中剖白自己的忠心,说四海会是为互助自立而设,他的徒子徒孙虽有作奸犯科之辈,却无一个逆反之臣,他说他就是一块赃抹布,替朝廷把脏水臭水尽皆吸附过来,污染自己身,却使朝廷和百姓受益,若朝廷一声令下,四海会可立即解散,但被他吸纳的乌合之众却从此要散布天下,污染视听了。
李淳摇摇头道:“这分明是饱含威胁之意了。”
杜黄裳道:“但这话也不无道理,果然取缔了四海会,那几千鸡鸣狗盗之徒无人约束,反倒也是个麻烦。大行皇帝斟酌再三,决心再次赦免他。但要他忠诚于朝廷,随时听候朝廷的调遣,为朝廷出力,做朝廷教化天下。”
李淳点点头道:“这是迫不得已之举。但这褐金吾之名却又是怎么叫出来的?”
杜黄裳道:“贞元十年,黄金眼病死,他的义子向忠国成为四海会的当家人,四海会在他的统领下成了不拿朝廷俸禄的差吏,着实办了几件好事。某年上元节,群氓殴斗于相国寺外,金吾不能禁,向忠国率八十褐衫小儿出面平息了混乱,天子龙颜大喜,赐号褐金吾。
“到了贞元十三年,中原大旱,徐州漕运不通,昭武九家趁机胁迫朝廷授予其西京绢马贸易特权。朝廷的绢马贸易旨以利固结盟友,岂可假手商贩?故而驳回了他们的无理要求,昭武九家遂联手哄抬粮价,以逼朝廷就范。致使斗米千钱,惹得民怨沸腾,官府供应中断。朝廷软硬并用,终究奈何不了他。后来也是向忠国出面才让昭武九姓让步的。”
李淳道:“传言华州朱家连环灭门案是向忠国指使人干的。”
杜黄裳拈须微笑道:“那是他们之间的私人恩怨,与朝廷无涉。”
李淳不再追问。
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人善商贾,和中国通商很早,唐代在中国的外商,以昭武九姓人最多,其中又以康国人、石国人为主。
大唐对外来移民一向宽厚,昭武九姓人多心齐,抱成进步,把生意做的极大,趁建中年间政局混乱趁机控制了河洛地区几乎所有重要城镇的米粮供应,成为朝廷的一大心腹隐患。
名相李泌辅国时曾力推驻军在京西营田,以减少西京官军对漕运米粮的供应,借以打破昭武九姓对粮食的垄断,待时机成熟,将这一威胁关中腹心地区经济命脉的毒瘤铲除。此事因李泌为相时日太短,上下敷衍塞责,最终功败垂成。
“吃了褐金吾的教训后,昭武九姓对朝廷十分恭顺,再不敢有非分之想。”
“虽然如此,但数千乌合之众潜伏在京城终究是个祸害。尤其在这个时候。”
昭武九姓借机发难,让整个朝廷束手无策,却被向忠国摆平,这岂不等于说若是向忠国向朝廷发难,朝廷也无招架之功?李淳眉头不展,十分忧虑。
杜黄裳道:“是啊,是啊。自前年天子病重,禁内曾有明旨,约束他们不可轻举妄动。去年又让向忠国把他的徒子徒孙、鸡鸣狗盗之徒遣出长安,不许进城。向忠国倒也老实,竟真的约束徒子徒孙们不进城,不惹事。这一年,长安城内太太平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竟有了些上古小康时代的景象。
“故而前些日子,京兆尹李实奏请动用四海会协助查访谋害太子的元凶,禁内就准了。当日老臣曾要宰相代呈不予核准折,却无人理睬。京兆尹一声令下,数千褐金吾涌入城内,散布于各坊,他们意欲何为,却是谁也不知道哇。”
李淳忧心忡忡道:“这的确是个麻烦。”
杜黄裳道:“为防他们被奸人利用,必须得尽快把威远、金吾两军拿在手里,加上京兆府的逻卒,谅他们也翻不出什么大花来。”
正是出于这个计较,李淳才冒险将金龙杵交给青墨,由他带给突吐承璀,尽快拿下威远军的统兵权。杜黄裳反对将金龙杵交给李茂的人,在拥立太子登基一事上淄青和李淳一党有共同的利益,可以同心协力,而今大局已定,难保李茂不趁机搞出点小动作。
毕竟淄青和河北三镇一样,割据自雄,对朝廷有不臣之心。
这恰如新婚夫妇,如胶似漆的蜜月已然结束,吵吵闹闹势不可免。
李淳没听杜黄裳的谏言,他到底还是选择信任李茂,他有自己的计较。
第274章 天下太平
贾耽巡营一圈,无人敢质疑诏令真伪,贾耽暗松了口气,回禀李茂知道后,交还了天子剑。李茂道:“军队既已在掌控,请军使下令,以都为单位各路并出,立即接管京城各城门各衙司和皇城防务。”
贾耽为难道:“宫中无圣旨,老臣岂敢造次,这是要杀头的。”
李茂笑道:“万事有监军使和我顶着,鸿胪卿只管放手去干。”
贾耽也知自己无路可退,此刻再首鼠两端,只恐落个里外不是人,将来死无葬身之地。便一咬牙,一跺脚,原封不动地传达了李茂的命令。
威远军下辖左右两厢,每厢各辖五营,每营辖五都,每都一百人,以营为单位分屯于长安城内五个战略要点,得令后可就近控制长安城内的各重要衙司、军事要塞和交通咽喉。
李茂让青墨辅助突吐承璀坐镇安善坊,自己带着贾耽外出督阵。到三更末,除几座城门,整个长安城都在威远军的控制中。
贾耽做军使近一年,还是头一次指挥这么大场面的军事行动,想到偌大的帝都此刻就在自己的手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李茂心里却仍旧沉甸甸的,长安城尚有十二座城门不在掌控中,西北方的开远门外十五里正驻扎着麟游镇兵马副使李先奕的三千军马,李先奕和第五守亮的关系非同寻常,其心难测,不可等闲视之。
长安的城门由监门卫、金吾卫和京兆府三家共同掌管,以监门卫为主,三家分工不同,各有侧重,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监督。
监门卫眼下控制在俱文珍义子苏成的手中,二十二日酉时,苏成接到俱文珍手令,抢先一步下手夺取了诸门控制权。
事关重大,李茂不得不亲自督阵。
第一站就是开远门。
驻守开远门的监门卫士卒得到上峰命令,不放任何人靠近城门,警告无果,监门卫首先发难,两家就在黑夜中对射起来。
监门卫承平已久,看看城门,搜搜百姓尚可,打仗却是外行,奈何威远军也是米做面揉的豆腐军,战斗力甚至还不如监门卫。
两军隔空对射,消耗箭矢无数,却无一人伤亡,谁也压不倒谁。
李茂持盾向前,隔空喊话道:“我等奉旨接管各处城门,尔等若不奉召便是反叛,乃是诛九族的大罪。”
城头瓢来一支冷箭,正中李茂手中盾牌。
青墨恨道:“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杀吧。”
遂取一面盾牌在手,一口气点出三十名军士,率队冲锋。
青墨呐喊在前,众人尾随在后,冲出十几步远,忽听得城头守军哈哈大笑,青墨回头一看,惊出一身冷汗来:身后空空荡荡,竟无一人跟随。
青墨狼狈退回本阵,劝李茂道:“这伙狗屁兵能成什么事?我看还得把丘亢宗那伙人叫回来。”李茂笑道:“抓一手好牌谁都能赢,抓一手烂牌能赢才见本事。”喝令将溃散的三十人就地正法。
军中虞侯站着不动,李茂手起刀落,斩了虞侯,呼军使亲兵动手拿人,众人皆望贾耽,贾耽无奈闭上了眼,他虽不知兵事,却也知道临阵退缩是重罪,若不斩首示众,一旦军心溃散,后果将不堪设想。
亲兵将逃兵三十人捆了按在地上跪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本是市井人家子弟,寄名军籍不过是混个出身,谋份口粮,何曾想过会上战场效死。
有人嚎啕大哭起来,有人当场尿了裤子,有人瘫作一团,有人则拼命挣扎试图逃跑。
李茂提刀挨个儿杀过去,三十颗人头滚滚落地。
李茂提着血淋淋的斩铁刀,阴狠地叫道:“朝廷拿民脂民膏养着你们,不是请你们来吃饭混日子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奋勇杀敌者重重有赏,临阵脱逃者,这便是下场。”
青墨道:“斩首一级赏钱三百贯,擒拿敌将赏钱五百贯。”
众军轰然应诺。
李茂招募百人为敢死队,分作两队,与青墨各领一队,众人卸去铠甲,一手提刀,一手执盾,喝过壮行酒,鼓噪向前。
威远军这次冲锋来的凶猛,监门卫卒眼见守不住,忙绑缚监守官仇士良出降。
仇士良这个名字李茂似乎在哪听过,一时记不起来,便问道:“你身为内官,为何会在开远门城头,来此意欲何为?”
仇士良道:“有人阴谋叛乱,小臣奉命讨逆。”
李茂笑道:“谁是逆,谁是忠?”
仇士良道:“谁手中有圣旨,谁便是忠臣。”
青墨将战刀架在仇士良脖子上,喝声:“我等奉诏讨贼,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你说我们是忠臣还是奸臣?”
仇士良道:“若无圣旨,便是奸佞。”
青墨觉得这个宦官很有些意思,刀架在脖子上,竟还这么强硬,便道:“圣旨你是看不到了,我说过逆我者亡,你闭眼吧。”
仇士良果然闭上了眼。
李茂拦住了青墨,笑对仇士良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我给你一个机会。”
仇士良低头不言,青墨朝他屁股上踹了他一脚,喝道:“说话,别装哑巴。”
仇士良道:“我奉命监军,若无信物,恕难从命。”
青墨被他的固执搞得哭笑不得,只得亮出天子剑,道:“你看看,这个能做信物吗?”
仇士良认出眼前之物便是李淳的天子剑,心下想:这么说,枢密使已经败了,唉,这一手的好牌怎么说败就败了呢。
胡思乱想之际,屁股上又挨了青墨一脚:“说话,你真是哑巴?”
仇士良伏地请罪,言道:“愿戴罪立功。”
李茂令将此人带在身边。
青墨暗问道:“你认识这阉人,为何不杀?”
李茂道:“你没听他说要戴罪立功吗,斩苏成者必是此人。”
李茂带着仇士良来到皇城内监门卫仗院外,要其去把苏成哄出来,仇士良进门只一刻钟,手提一颗人头从容走了出来,跪拜道:“逆臣苏成已被小臣正法。”
李茂大喜,他刚才已经记起来了,仇士良此人在历史上可是大名鼎鼎,他一生杀二王、一妃、四宰相,是中晚唐之交赫赫有名的大宦官。
青墨撇撇嘴没有说话,仇士良孤身斩杀监门卫统军大将,却让他又佩服又震惊。
闻听李茂亲手斩了三十名溃卒,威远军上下大骇,哪还敢敷衍懈怠?苏成一死,监门卫群龙无首,开远门已失,其余各门更不再话下。
到二十三日拂晓,长安各城门,城内各要害,各衙司及皇城皆在威远军的实际控制中。
经过一夜的疏通,天明时分金吾卫也宣誓忠于太子,整个长安城尽在李淳的控制之中。
旭日东升时,李茂敲打兴化坊的西坊门,呼叫坊吏开门。
长安城一夜暗流涌动,坊吏战战兢兢一夜没敢睡,眼见李茂双目赤红,腰挎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