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杀破唐-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拮铮矣泄Α;蛘吒纱嘀蛔植惶崃跸9庹飧雒郑ǖ闭飧鋈嗣徊斡牍

生死荣辱只在李茂一念之间,突吐承璀倾心巴结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339章 我很自豪

李茂知道突吐承璀在李淳心中的地位,光一个刘希光未必能扳倒他,打蛇不死反被蛇咬那就太不划算了,而且到目前为止他跟突吐承璀尚无根本性的厉害冲突,预测将来,虽难免有磕磕碰碰,但闹到你死我活的地步的可能性也不大。

李茂决定放刘希光一马,施给突吐承璀一个恩惠,他不指望突吐承璀能知恩报恩,但能保持相安无事便阿弥陀佛了。

突吐承璀拿不出什么新茶,却拿出了一沓盖了吏部、兵部印章的空白告身,“我知道你现在正在招兵买马,这些东西或能助老兄一臂之力。”

李茂欣然接纳。

苏佐明要求外放监军,这是代他义父杨志廉表个态度:他杨志廉年岁已大,在仕途上已无进取之心,只求站好最后一班岗,平安落地。

这就意味着李淳要做什么事,他杨志廉既不会出面成全,也不会从中作梗。

对李淳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议论完杨志廉的事后,李茂并没有急着走开,他向李淳报告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第五守亮的义子第五策涉嫌走私盐铁军器给吐蕃。

情报是龙首山驻凤翔管事呈报的,李茂派人核实过,千真万确。

“走私,资敌,两罪并罚。”李淳直接判了第五策死刑,“你出面处置。”

李茂道:“神策军犯法自有神策军法司处置,或交三法司议处,臣出面不合规。”

李淳道:“我记得你还兼着御史中丞,如何不能过问此事?”

李茂的确还兼着检校御史中丞的职务,那是他外放辽东经略使时的兼职,方便他监察管内官员,自奉诏进京手这项兼职再无用武之地。

这自然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李茂的疑问只是为了核实李淳对此事的态度,李淳现在是监国,距离皇帝的名分仅一步之遥,但这一步跨过去却并不容易,李淳正在全力冲刺。长安最有实力的两大军头,杨志廉已经表态不会挡李淳的路,另一个军头第五守亮是什么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老狐狸迟迟不肯表态,那就逼着他表态。

李茂亲赴凤翔,手持监国手谕调动边军,越境百里,将躲进吐蕃人堡寨的第五策揪出来押回了长安。

第五策可不是什么硬汉,在回京的途中就把该说的都说了。禁军参与走私盐铁、军器这本不是什么新闻,若非第五策这个人有些用处,李茂才懒得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因第五策的供词里涉及突吐承璀的几个门生,因此老阉不辞劳苦出城迎接李茂。

把柄在李茂手里,突吐承璀说话时的腔调都变了。

“我早说过将军此去定是马到成功,如何,顺利吧,人抓住了吗?”

李茂点点头,笑道:“托常侍的福,一切都还顺利。”

突吐承璀道:“那就好,那就好,这个家伙可是个硬骨头,据说是软硬不吃,若是将军有需要,只管知会一声,内侍省有几个惯会审讯的大行家,我跟他们都还有点交情。”

内侍省独立成一体系,司法自专,外司无权管辖,宦官的心理多有些阴暗,整人手段之酷烈,绝非常人所能想象,老阉急着献殷勤,除了讨好李茂以献媚外,也想过借机下黑手弄死第五策,来他个死无对证,一了百了。

李茂笑道:“他已经招了。”

“招了?”突吐承璀声音有些颤抖。

“招了。”李茂留给突吐承璀一个意味深长的笑。

突吐承璀小跑着追上李茂,张开双臂拦住李茂去路,双膝一软跪伏在地,泣道:“事到如今,我也只好厚着脸皮给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孩子求个情了。”

李茂惊道:“这里面竟牵扯到常侍的门生。”

突吐承璀苦着脸道:“怪只怪我教导无方,我算是被这帮无良的害苦了。”

说罢嚎啕大哭。

李茂还是决定放他一马,李淳要的是第五守亮哭,突吐承璀的眼泪不值钱。

看完第五策的供词,李淳沉默良久,对李茂说:“先前你说要训练一批小猫,专门用来对付那些扰乱关中的吐蕃老鼠和回鹘老鼠,我看还不够,外面的老鼠固然要抓要杀,家里的老鼠呢,也绝不可轻纵。”

李茂道:“纠察百官,弹劾奸伪,乃是御史台的职责,臣奏请监国调一员御史来协助臣,待时机成熟,臣请将这只捕鼠的猫交还给御史台。”

李淳道:“这却是为何?国内的硕鼠不该抓吗?还是你怕得罪人。”

李茂道:“国家体制不可轻易动摇,捕杀藩篱内硕鼠的应该是御史台。”

李淳点点头,认可了李茂的看法,又问谁可担当此任。李茂举荐监察御史李绛,李淳回头问突吐承璀:“他不是王叔文一党吗?”

突吐承璀事先没有准备,被李淳这一问,吃了一惊,不过他脑子转的极快,立即答道:“臣已查明此人与刘禹锡、柳宗元乃文字之交,并非王叔文一党,政见虽有雷同,却不赞成王叔文结党、躁进,王叔文得势时,他也绝少参与‘二王党’的聚会,只是出于朋友之谊,偶尔跟柳刘混在一起吟诗喝酒。”

李绛先前因为跟刘禹锡、柳宗元有过接触,被突吐承璀列入“二王党”的成员名单,这份名单是他秉承李淳的意思制作的。上面所列人物,名义上是他考察的,实际就是李淳的意思。李绛做监察御史时直言敢谏,且往往切中时弊,李淳对其印象深刻,只因参与二王党有涉,这才忍痛打入另册。

今日李茂向他举荐,这才有此一问。

突吐承璀松了口,李淳也不愿深问。自己这家奴本事没什么,忠心还是有的,是非面前也还算明白,他有门生卷入第五策案子里想讨好李茂,这个可以理解,但若李绛果然奸邪不可用,谅必他也不敢造次。

自己两大心腹同时保举一个李绛,让李淳觉得这个人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李淳没有给李茂的新组织什么名分,却明确新组织由李茂牵头,具体事务由李绛主持,并且这个新成立的组织挂靠在御史台名下。

李茂说的有理,纠察作恶的官员本是御史台的职分,眼下御史台无力去跟这些人缠斗,作为过渡可以借助李茂之手,待将来一切水到渠成,一切还是要归诸御史台名下,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不动摇国家体制。

更主要的是可以借李绛限制一下李茂手里不断扩充的权力。

李茂跟李绛其实不熟,甚至说素未平生,至于为何要拉他入局,因为李茂知道李绛和眼前这位监国太子、未来的大唐天子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演绎出一段传诵千古的君臣佳话。

作为开启这段佳话的推手,李茂感到很自豪。

第340章 你要以大局为重

李绛奉命到右军大营见李茂,他年约四旬,气度从容。

论官阶,李茂高过他几级,论职位,他现在是李绛的顶头上司,但李茂对这位下属却十分礼遇。

李茂之名,李绛闻之已久,单独见面还是第一次,虽谈不上紧张,到底还是有些拘谨,谨慎地回答了李茂几个问题后,李绛道:“国家制度,御史可闻风弹奏,天子责成有司办理,这样的体制并无不妥,为何要设专使处置官员走私之事?”

李茂道:“此辈行事诡秘,若无专使盯着,只恐难以洞悉其奸。”

李绛道:“试举一例。”

李茂等的就是这句话,他便将右神策军牙将第五策如何假扮商人,贩运盐铁绢布去吐蕃的事说给李绛听。李绛大惊失色,连声惊呼竟有此事。

为给李绛一个直观印象,李茂就带着他去右军大狱见第五策。李绛对右威远军中竟私设监狱惊讶不已,李茂解释道:“此乃奉监国太子之命而设,专为对付这些潜藏于藩篱之内的硕鼠。切莫小看这些人,他们的能量可大着咧。”

堂堂右神策护军中尉的义子竟参与贩运禁品去敌对国,这可是泼天的大案,第五策作为此案的关键,除了这里,怕是关在哪都不安全。

李绛仔细阅读过第五策的供词,拍案而起,道:“事实清楚,我明日便上表弹劾第五守亮。”

李茂试探着劝道:“深之兄万万不可,而今太子尚在监国,若掀起如此大案,只恐难以收场。”李绛笑道:“第五守亮有多大的胆量,他还敢造反不成,明日我在朝堂上弹劾他,他若不认罪,两位力士便可擒杀此贼。”

二日,在少阳院朝堂上,李绛果然当众弹劾第五守亮,他手上捏着第五策的供词,第五守亮无可辩驳,只得伏地请罪。李淳大怒,着即定他一个纵容之罪,革去他右军护军中尉职务,贬为军器使,即行交割,立即上任。

又即刻请旨以中护军焦希望暂代护军中尉之职。

第五守亮叩谢天恩,本欲回营略作安排,却被秦墨带人截住,一路小心“护送”着去军器监上任去了。

……

第五守亮去职后,朝中的形势一片明朗,李茂的心里却越来越担心。

这几天,京兆府的钟炼奉命抓了不少人,都是“二王党”的外围人员,从他们口中李淳得到了一切他想要的东西,下一步应该就是构陷王伾、王叔文勾结外邦谋逆的大罪。

此罪若成,长安城里势必人头滚滚。

罗令则的那份供词到底还是被窜改了,掐头去尾,只余中间部分,目标是要打倒两个人,王叔文和舒王李谊。

没有了第五守亮,舒王李谊连做死老虎都不够格,他现在就是砧板上的鱼肉,是烹是炸是煎是炒,完全看李淳的心情。

李茂不在乎李淳怎么炮制他叔,他关心的是对王叔文罪名的定性。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淳向几个心腹公布了经过删改的罗令则供词,他咆哮道:“勾结外藩,结党营私,心揣逆反,阴谋叛乱,这样的人我还能容他吗?”众人屏息敛气,等候他对王叔文的裁判。

“即刻将王叔文一党逮捕入狱。以逆反罪。”

众皆望向杜黄裳,李淳的心腹中以他年岁最大,资历最高,地位最高,最胸怀锦绣。

杜黄裳出班劝道:“王逆其罪可诛,只是事涉一位亲王……”

“那又如何?亲王便不能杀么。”李淳语气强硬,并不准备妥协。

“殿下监国尚不足月便诛戮亲王,即便是出于公心,怕也难掩天下悠悠之口。”

“寡人但持公心,岂在乎天下人毁誉?”

“昔日舒王事涉俱文珍谋逆,陛下宥之,天下人皆以陛下宽宏仁厚。今殿下监国不足一月,便旧案重提,罪名仍是谋逆,殿下将置陛下于何境地?”

李淳哼了一声,沉默不语。杜黄裳的话无懈可击,舒王李谊当初事涉俱文珍案,是李诵按下此案放他一马,此事经过有心人的渲染,朝中大臣知之者不在少数。

李淳监国不久,就翻案重办李谊,却将天子李诵置于何等位置?

“我皇叔的事暂且按下,先办王叔文,以逆反罪论处。”

李淳已经从刚刚败阵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就像一只骄傲的斗鸡重新登场,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充满了斗志,一副睥睨群雄的豪迈。

杜黄裳欲再度进谏,被李茂用目光阻止了,李淳对自己的皇叔不放心,人尽皆知,杜黄裳救李谊一马,不管是出于何种考虑,都已经让他心存不快,杜黄裳此刻再进言,李茂以为不妥。杜黄裳也觉得不妥,李茂劝止他,他感激地一点头,没有吭声。

李茂犹豫了一下,还是出班劝道:“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李淳霍然转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