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杀破唐-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坡。

李茂见那个年轻人有些眼熟,正要问,青墨却抢先道:“这是摩岢神通,摩岢族的少年勇士,他和我不打不成交,如今想留在将军您面前效力,您就给他一个机会吧。”摩岢神通单膝跪拜,用生硬的汉话说道:“请将军笑纳我。”

李茂虚作搀扶,道:“笑纳,笑纳。”青墨扶起摩岢神通,道:“我怎么说的,我们将军为人最四海,最好结交天下英雄。他肯定愿意收纳你。”

这句话摩岢神通显然听懂了,咧着嘴嘿嘿地笑了起来。

李茂无奈地摇了摇头,经历了这件事后,他对摩岢人是一点好印象都没有,青墨这家伙不打招呼就给自己找了个胡人随从,让他怎么高兴的起来?他斜了眼摩岢神通,这少年满脸阳光地笑着,一派纯真。

那一刻,李茂忽有所悟,摩岢族长老设计鼓动乞丐帮作乱,致使城中百姓蒙受了一场大劫难,在他看来自是罪恶滔天,不能饶恕。但站在摩岢人的角度来看,这未尝不是英雄作为,为族人谋取安身立命之所,不正是为领袖者应尽之责吗?

世界尚未大同,族群之间的竞争也从未曾停息,摩岢人入中原六世不肯归化,在自己看来他们是不明大势,冥顽不化,但站在他们的角度上看,未尝不是为了保持族群的纯洁和独立,挣扎着不肯消亡于苍远的历史长河中,孰是孰非?

自然在成武县这件事上,摩岢人是彻底做错了,首恶元凶已经得到了惩戒,摩岢术虽然逃过一劫,族人却被迫继续西迁流浪,冥冥中也是报应。

想到这,李茂做了个深呼吸,脑袋清醒了许多,心也敞亮起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能做首领者的一时之错,就一棍子将全族人打翻,见谁都是凶恶,任谁都要提防。

这么一想,李茂再看摩岢神通时,似乎也不那么讨厌了。

闻知摩岢人被递解出境,薛戎心情大好,在府中大摆宴席,宴请尹牧、贾直言、李茂和桑容等人,尹牧和贾直言面和心不合,只是看着薛戎的面子,表面上才客客气气,这顿饭吃的热热闹闹,却又寡淡无味。

送走客人,薛戎留李茂在书房,言道:“郓帅有意调我去观察幕,你有什么打算?”得知李茂想继续留在孤山镇时,薛戎沉吟片刻,才道:“罢了,你如今是八品司戈,起步不算差,经历这场风波,我也看出了你的能力,从今往后你可以单飞了。”

这话在李茂听来很不是滋味,他强压着心头的激涌,勉强笑道:“兄长这是要不管我了吗?”薛戎摇摇手,叹道:“当初我来淄青,是为卢公推举,郓帅抬爱,故不忍拒绝,我本意是不愿意来搅这趟浑水的,当初是,现今仍是,我打算到郓州后,择机就向李司空辞行。你兄长我是个性情散淡的人,在官场上三心二意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此番能全身而退,全靠了你的机智和果敢,说关照你,早已力有不逮,今后的路就得靠你自己去走了。”

虽知薛戎早有去意,虽然李茂一直在谋求独立,且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亲耳从薛戎口中听到他要辞官离开淄青,李茂的心里还是空落落的,有些无着无落。

薛戎的辟书很快就下达成武县,他仍旧是成武县令,却有官无职,他的新职务是淄青观察幕府判官。开元年间,大唐国力强盛,领内人口和领地急剧增加,朝廷直领数百州府,政务繁剧,不堪负重。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奏设十五道采访使,“准刺史例入奏”,代朝廷监察地方。到了开元末年,采访使进一步扩权,“许其专停刺史务,废置由己”,由此成为凌驾于地方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

起初,采访使并不掌军,军政分治,且采访使与节度使的区域划分也并不完全吻合。常常是一个地区既有节度使又有采访使。后因边境战争频繁,军政分治不利于集中力量应付频繁的战事,故而采访使与节度使逐渐归一。

天宝九年,安禄山以平卢节度使兼范阳节度使的身份,兼领河北采访使,军、政、财务一把抓,势力膨胀到极点,终于酿成安史之乱的惨祸。

为了平息安史之乱,玄宗皇帝授权各道节度使自调兵食、总管内征发,任免管内官吏等权利,采访使的权力被节度使架空。乾元元年罢省采访使,改置观察处置使。

在南方不设节度使的道,观察使例兼任都防御使或都团练使,统管地方军政。而在设节度使的道,观察使(观察处置使)例由节度使兼任,淄青观察使便是由节度使李师古兼任,观察使虽由节度使兼任,其幕府却是独立的,依旧设有副使、判官、支使等幕职。

观察判官无疑是个很好的台阶,很多人在此磨砺一番后都能继续往上走。

接替薛戎暂摄成武县政务的是李茂,县令缺位循例该由县丞冯荫暂摄政务,但冯荫深知眼下这幅乱局不是他能应付的,故而推辞不肯入职。贾直言便向郓州推荐了李茂,李茂推辞说自己已是节度随身官,不肯陷在成武县,贾直言道:“成武县情况惟有你最熟悉,你不出面,这个烂摊子谁来收拾?”

李茂细思贾直言的话大有道理,城中这幅乱局,自己若不出面收拾,换做一个人,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他答应暂摄成武县政务,但要贾直言承诺待乱局平定后即放他回孤山镇。贾直言摇着头笑道:“我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人,放着好好的县令不当,非要去做什么出力不讨好的走引使。”李茂道:“县令乃是亲民官,事务繁剧,责任重大,一身关系数万百姓的安危祸福,李茂才疏学浅,实在不敢担当此任。”

第051章 新官三把火

成武县城内尚有数千乞丐滞留,得知李茂暂摄政务,乞丐们日夜聚集在县衙门前大街,要求惩办县尉崔力。不过吃了大亏的乞丐,这次规矩的多,他们只是静坐抗议,并不敢起哄闹事,不仅如此,还主动出工出力,擦洗县衙堂馆围墙,让臭烘烘的县衙重现旧日的威严。

李茂和县丞冯荫、主簿王锐碰了下头,第二天便开始烧他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一把火,礼送孤山镇戡乱军回营。成武县乱源已去,大乱平息,清海军已经失去了继续留下来的理由。李茂动员阖城百姓,筹措了数十车牛酒米面,敲锣打鼓地送到城外清海军营房。李茂领衔阖衙官吏、告仕在乡的官员、有功名的士子、城乡耆老向立功将士敬酒。

穿着簇然一新的百姓敲锣打鼓欢呼雀跃,曲艺艺人把官军平乱的英雄事迹编成歌谣演唱,孩子们穿上整洁的新衣裳,头戴鲜花,将母亲姐姐编织的草帽、麻鞋挂在士卒的脖子上。

尹牧当初爽快答应出兵平乱,就是想赖在成武县城不走,把成武县城变成孤山镇的桥头堡,此刻被李茂策划的这场盛大的欢送仪式逼住,只得敷衍说择日开拔回城。同来赴宴的耆老中就有精通历法的,当场一算,三日后便是吉日。尹牧只得当众承诺三日后开拔回孤山。

李茂烧的第二把火,是将陈大喜等乞丐帮首领议罪充军。乞丐帮在城里大闹了一场,出了人命伤了人,总得有人为此负责,陈大喜身为乞丐帮首领,他不入监狱谁入监狱。至于其他闹事的乞丐,原系受人挑唆,官府宽大为怀,不予追究。

惩办陈大喜的同时,李茂严厉地惩治了崔力和他的一干党羽亲信。这些人盘踞在成武县多年,鱼肉乡里,罪恶累累,百姓怨声载道。李茂顶住压力,铁面无情,有罪的叙罪流配,无罪有过的革职回乡,永不录用;无罪无过的留衙观察使用。

至于元凶首恶崔力,李茂以公私两重身份向曹州和郓州举告弹劾。县令和县尉同为朝廷命官,都有尚书省吏部选举任命,县令无权直接任免县尉,却有权上表弹劾,一般而言,被县令弹劾的县尉多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能灰溜溜的滚蛋已属大幸,多数情况下都要丢官罢职。在淄青,节度随身官李茂代表的是节度使的权威,他的弹劾,类同于判决。

得知崔力被停职待参,成武县百姓奔走相告,酒铺食肆人满为患,鸡蛋铺子里的臭鸡蛋因此脱销,崔力的宅邸经受了数百上千枚臭鸡蛋的侵袭后,变得臭不可闻,左邻右舍也跟着遭殃倒霉。

崔力自知难逃一劫,抑郁寡欢,一天深夜他在自家房梁上悬了一根绳子,投缳自尽了。

成武县的团结兵已被证实不能镇抚地方,李茂烧的第三把火是向曹州请调名将镇守成武县。刺史米如龙允其所请,召回郑虎,派卑将李英昙率州兵三百镇成武。

三把火烧的合乎规矩,顺乎人情,不给任何人以把柄可抓。李茂的这三步棋一走,顿时让在暗中观察他的贾直言刮目相看。

清海军和郓州之间明争暗斗由来已久,成武县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激流暗涌。面对城中危机,李茂向薛戎建议引入外力解决,首先想到的是拉贾直言进来。成武县在淄青管下,得罪李师古的风险显然要远远高于于化隆。

李茂夤夜求见贾直言,请其调动曹州州兵入成武,镇压摩岢术和乞丐帮,待局势稳定后再强力清洗成武县官场。调动州兵进成武县对贾直言而言算不得什么大事,镇压摩岢术和乞丐帮他多半不会有兴趣,但借机清洗成武县官场,把一直由地方势力把持的成武县纳入郓州直辖之下,李茂相信一定能打动贾直言。

但出乎李茂的意料,贾直言竟委婉地拒绝了他,他的理由很充分。成武县境内有孤山镇驻军,地方出现民变,若团结兵不能用,向驻军求援才是天经地义的。

贾直言的用意李茂始终未能参透,这让他在面对贾直言时总难免有一丝敬畏。

贾直言此来成武县的目的是为监视清海军于化隆,探知他对郓州的底线,为李师古的下一步动作提供参考。成武县城发生民乱,这无疑是块很好的试金石,调动州兵抢占成武县固然对郓州有利,却也容易暴露他此行的意图,因此当李茂请求州军协助平叛时,他委婉地拒绝了,转而劝李茂去孤山镇请兵平乱。

清海军乃百战名师,平息成武县城的叛乱自不在话下,贾直言对如何平乱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平乱之后于化隆的动作,是赖在成武县不走,还是撤回孤山镇。

这一点至关重要,他必须看得很清楚。

举荐李茂暂摄成武县政务正是出于这样考虑,这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不管他对尹牧是持欢迎态度还是要礼送出境,都不会过度刺激对方。

现在看,这步棋是走对了,李茂是个聪明人,他用一种很婉转的方式结束了双方的试探,彼此都探到了对方的底线,又都没有伤和气,这无疑是个很令人满意的结果。

与李茂交割之后,薛戎打点行装赶赴郓州上任,行前他跟韦氏进行了一次长谈,成武城的暴风骤雨还在酝酿期间,薛戎便将韦氏秘密送出了县城,寄居在城西她干娘定陶夫人苏婆婆家中,城内的这场变故虽然没有伤害到韦氏分毫,但得知经过后,韦氏仍旧出了一身冷汗,一时不免心灰意冷,她劝薛戎:“既然决心辞官,何必又要去郓州,索性回河中算了。”

薛戎双手扶着韦氏柔细的腰肢,柔声说道:“你忘了母亲临走时的交代了吗,就这么回去,你我怎么向她交代?”韦氏的脸霎时通红,她啐了薛戎一口,红着脸道:“地是上等的熟地,农夫不努力,徒之奈何?”

她一拧身坐在了薛戎的膝盖上,伏在他的胸前柔声说道:“你有你的计较,我都依你。不过去郓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